倒反天罡 第一百七十五章 绝对不能留一个活口!

小说:倒反天罡 作者:月下更 更新时间:2024-12-19 08:44:19 源网站:2k小说网
  于慎看着手中的密信,脑子直发晕。

  疯了!疯了!这简直就是疯了!

  杨通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欲效土木堡之变。

  这犯的,可是要诛灭九族的大罪啊!

  可是,现在这个情况,他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现在等待陛下巡边是死,举大事亦死,既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

  若是成功的话,自己不仅不用死,反而……

  于慎再次低下头,看着最后那句“汝为少保”怔怔出神。

  少保,于少保……

  想到当年于少保在景泰年间,呼云唤雨,权倾天下,以臣之位,行君之权!

  手握京城重兵,挟皇帝以令天下!

  发布种种利好江南官员和士绅豪族的政策,巩固江南豪族走私西洋的航行,被江南士绅地主,著传立碑,尊为千古忠臣,明臣!

  而自己,又将会是下一个于少保。

  想到此处,于慎便不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重铸江南文官荣光,吾辈义不容辞!

  于慎不得不考虑,这是不是他此生仅有的一次,位极人臣的机会。

  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于慎神色渐渐变狠,面露凶光。

  于慎这个,此前谁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的小角色,终于准备要亮出自己的獠牙了。

  ……

  宣府。

  中军大帐内,杨通面色凝重,阴沉至极。

  若是还有选择,他也不愿意走到这一步。

  要有多大的胆子,才敢效仿土木堡之变啊!

  若是有的选,他也想当忠臣,他也可以忠君爱国!

  但是,朱祐樘实在过分,他已经一忍再忍了,可朱祐樘一逼再逼,毫不退让!

  这让他还怎么忍下去?!

  他又不是京城那群手无寸铁的文官,他是拥兵近十万的边镇武将啊!

  京城那帮文官没有掀桌子的实力,但是他有!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真要把他逼急了,皇帝又如何?

  他一样敢动!

  反正这事,他们杨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都有经验了。

  就在这时,他的儿子杨魁身着明制盔甲,走进帐内。

  “总兵大人,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已经给那两万亲兵,发了十五两银子下去了。”

  “并且许诺他们,事成之后,每人能再分十五两银子。”

  “他们听说有银子拿,表现得很积极,没有人害怕,情况尽在掌握之中。”

  “很好!”

  杨通欣慰地点了点头,这些年他真是没白疼这些亲兵,遇上大事了,他们也是真敢上啊。

  当然,杨通也明白,这也是多亏了银子的福。

  银子可真是一个好东西啊,天下大把的人,可以为了银子,连命都不要!

  “你们现在就去紫荆关埋伏,那里地势偏僻,周围也没有什么可以补给的卫所。”

  “皇帝要来宣府,肯定会从居庸关出关,我会让居庸关守将罗信,劝皇帝走紫荆关那条路。”

  “同时派出部队佯攻,分走皇帝身边的一部分部队。”

  “到时候,你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起动手,将所有经过紫荆关的人,统统斩杀!”

  杨魁听完杨通的话,面色严肃,心脏也不由得砰砰跳了起来。

  “可是,皇帝身边还有不少文武官员啊!”

  杨魁皱着眉,惊异地问道:“户部尚书徐溥和兵部尚书刘大夏也在其中,还有好几个侍郎九卿,勋贵武将……这些人也要一起杀掉吗?”

  杨通一阵冷笑:“连皇帝我都敢动手,还在乎这几个尚书侍郎,伯爵侯爵?”

  “凡是皇帝带出来的人,都杀掉!”

  “全部杀掉!”

  “徐溥和刘大夏这两个老匹夫,之前还想向我要银子,这次正好一并杀掉,以泄我心头之恨!”

  杨通面色凶狠,满脸煞气:“再说,既然要嫁祸给瓦剌,那就一个活口都不要留。”

  “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就是诛九族的大罪,天下都容不得我们杨家。”

  “绝对不能留一个活口,知道吗!”

  杨魁脸色一肃,立马站直身体:“明白!总兵大人!”

  这就是武将兵变,和文官**的区别。

  文官**,讲究一个党同伐异,定点清理。

  一般来说,文官的**消灭的都是自己的政敌,极少伤及无辜,更别说把自己的同党也给一同清理了。

  但武将不同,武将一旦兵变,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

  什么尚书,什么侍郎,什么伯爵,什么国公,都是一刀就能解决的事。

  在士兵的屠刀之下,真正做到人人平等。

  所有挡在他们面前的人,不分你我,都得死!

  反正也是顺手的事。

  “去吧,办的漂亮点。”

  “是,总兵大人!”

  杨魁领命之后,转身走出中军大帐。

  在杨魁即将踏出大帐门口时,杨通看着杨魁的背影,忍不住开口:“儿子,此行,多加小心!”

  杨魁身体一颤,心中动容,却没有回头。

  “是,爹!”

  杨魁走出中军大帐,只见校场上已经站满了两万个,身着全套明盔明甲的亲军。

  他来到校场,翻身上马:“所有人,随本将出征!”

  随着一声令下,杨通的两万亲兵当即便随着杨魁,从关内这边的大门而出,直奔紫荆关而去!

  ……

  出征的队伍中,天子仪仗在前,朱祐樘在中,文官们在后。

  二十万后勤补给人员,则是在更后头。

  五万陷阵营将朱祐樘保护得严严实实,五千西厂番子监军文官和后面的补给人员,五千锦衣卫向前扩散二十里,侦查周边情况。

  身在中军的朱祐樘,已经从骑马,变成了坐轿了。

  骑马太累,还是坐轿舒服。

  他坐的轿子,是十八人合抬的大轿,坐起来舒适无比。

  高顺,汪直,牟斌,徐溥和刘大夏等人,都骑马跟在朱祐樘的轿子附近,随时听候朱祐樘差遣。

  朱祐樘行军的速度不算快,慢悠悠地走了三四个时辰,就已经过了居庸关了。

  居庸关位于昌平,距离京城只有一百里,再往前走一百里,就是土木堡了。

  居庸关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三关俱在长城以内,重重保护着京城。

  居庸关的守城武将罗信,提前便得到消息,率领一众将士,在居庸关下恭迎朱祐樘。

  “末将居庸关守将罗信,参见陛下!”

  罗信带着身后数千名将士,向朱祐樘行跪拜大礼。

  朱祐樘并未露面,只从龙轿里传来一句淡淡的:“平身。”

  “谢陛下。”

  罗信带着身后的将士起身,面对久居京城的大明皇帝,心中紧张无比。

  更何况,罗信还有一件大事要办。

  一想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罗信的心就不受控制的狂跳,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可还不待罗信进言,就听到朱祐樘已经开始下令。

  “汪直,屠滽。”

  “微臣在。”

  西厂厂督汪直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屠滽两人,立刻来到了朱祐樘的龙轿边。

  “去,你们分别带人,检查居庸关的将士数量,粮饷数量,武器数量和屯田数量。”

  “看看有没有缺粮缺饷,缺兵缺武器,和私自开垦荒地,隐瞒不报的情况。”

  “是,陛下!”

  汪直和屠滽两人领命,立刻便召集人手,展开清查。

  罗信看到这一幕,双腿都害怕地开始颤抖,

  看来宣府总兵杨通,跟他说的都是真的!

  朱祐樘此次亲征,根本就不是奔着打仗来的,他是来清查边镇所有卫所的军务来的!

  幸好前不久,杨通给他送来了大量的兵马,粮饷和武器,足够他应付这次检查了。

  要不然,罗信可能下一刻就要被军法处置了。

  不只是居庸关的守将罗信紧张,徐溥和刘大夏,还有一众户部和兵部的官员,都紧张。

  还是那句话,边军缺武器,兵部有责任。

  边军缺粮缺饷缺士兵,兵部和户部都有责任。

  要是居庸关现在就被查出点什么问题的话,剩下的边镇他们也不用去了,搞不好就被朱祐樘当场格杀了。

  徐溥和刘大夏脸色惨白,面无人色,缩着脖子,哆哆嗦嗦地呆在后方,

  “两位尚书大人,你们在抖什么啊?!”

  平宁侯张复看着瑟瑟发抖的徐溥和刘大夏,故意高声喊道。

  “啊?!”

  徐溥和刘大夏被张复这一嗓子,给吓了一大跳,生怕被朱祐樘知晓了,他们害怕地浑身颤抖这件事。

  刘大夏气急败坏地说道:“谁抖了,我们只是觉得有些冷,活动活动身体罢了。”

  “冷?今天太阳这么大,怎么可能会冷?”

  “行军了这么久,我还热出一身汗来了呢!”

  张复放肆地笑道,当众取笑这两位朝廷大员。

  在朝廷上,这些文官压得他们这些功勋武将们,抬不起头来。

  现在行军在外,这些文官们就跟被阉了的公鸡一样,不叫了。

  武将们笑成一片,徐溥和刘大夏两人在京中何曾受到过这种屈辱?

  当时脸色便铁青一片,气得牙痒痒。

  居庸关不大,监察御史和西厂的番子人又多。

  再加上朱祐樘亲自坐镇居庸关,都察院那些监察御史们,不敢耍什么小手段。

  很快,西厂和都察院便已经将居庸关各项情况,清查完毕。

  汪直和屠滽,齐齐来到朱祐樘的龙轿前,汇报情况。

  “启禀陛下,居庸关已经清查完毕。”

  听到汪直的禀报声,徐溥,刘大夏还有一些户部,兵部的官员们,个个屏息凝神,充满恐惧地看向了汪直。

  “报。”

  “是,陛下。”

  汪直拱手说道:“据清查结果显示,居庸关并无缺粮缺饷,缺兵缺武器等现象。”

  “只是多出了七百多亩,未上报的新垦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