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731章 不止损失一代人

小说: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作者:鲇鱼头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1:37 源网站:2k小说网
  欧洲殖民全世界的两大先锋,一个是传教士,另一个就是这些所谓探险家。

  为掩饰殖民给世界各地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欧洲国家对“探险”进行美化,强行将探险和勇敢、探索、未知、挑战,等等代表人类美好品格的词汇联系到一起,鼓励更多人投身殖民事业。

  确实是有人通过“探险”发了财,但只是极少部分幸运儿。

  绝大多数探险者沦为世界各地的流浪汉、淘金者,甚至土匪强盗。

  乔治不鼓励俄罗斯人前往波斯湾探险,君士坦丁堡发布公告称波斯湾地区有潜在风险,提醒俄罗斯人谨慎前往。

  没想到这则公告却遭到英国人的嘲笑。

  邱吉尔在《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表面上是敦促汉志王国接受巴尔福宣言,暗戳戳谴责俄罗斯贼喊捉贼,试图霸占波斯湾周边的资源。

  1917年11月2日,时任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致信罗思柴尔德,称:“英王陛下**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希伯来人的民族之家,并愿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这封私人信件被希伯来人称为巴尔福宣言,成为希伯来人在中东建国的基础。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劣迹斑斑的希伯来人,在中东早有前科。

  希伯来人在中东最早生活在迦南地区,由于迦南地区的土地贫瘠,希伯来人迁移到埃及。

  一开始,埃及对希伯来人的到来表示欢迎,不仅接纳了希伯来人,还给了希伯来人肥沃的土地,让他们在埃及安居乐业。

  然而好景不长,埃及并没有收获希伯来人的感激,在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时,希伯来人不仅不帮助埃及,反而主动给喜克索斯人当向导。

  于是在埃及击败了喜克索斯人之后,希伯来人被贬为奴。

  这就是希伯来人仇视埃及的原因。

  既然有埃及前车之鉴,汉志王国选择不接受巴尔福宣言也就在情理之中。

  世界大战期间,汉志地区爆发起义,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长,麦加大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于1916年6月10日宣布独立,建立汉志王国。

  需要说明的是,汉志王国是在英国支持下成立的。

  所以刚刚就任殖民地事务大臣的邱吉尔在文章中威胁侯赛因,如果汉志王国不接受巴尔福宣言,或将失去英国的支持。

  就在邱吉尔文章见报的第二天,小尼古拉在《费加罗报》发表文章,称俄罗斯将严格遵循国联规定,保障成员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

  这意思是告诉侯赛因不要怕,没了英吉利,还有俄罗斯。

  侯赛因身为一国国王,即便国力弱小,也有国王的尊严。

  9月3号,侯赛因抵达君士坦丁堡,对俄罗斯进行访问。

  侯赛因抵达君士坦丁堡的同时,普罗旺斯组织的探险队也抵达阿巴丹。

  普罗旺斯的探险队由150人组成,几乎是一支小型军队,放在16世纪,足够消灭一个大帝国了。

  1531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拥有六百万人口的印加帝国,只带了不到200个人。

  由于前段时间的宣传造势,普罗旺斯的探险队受到广泛关注,《费加罗报》甚至派出记者跟随探险队抵达阿巴丹,准备对普罗旺斯的探险进行跟踪报道。

  阿巴丹是英国人建设的城市,为石油而生,这里有整个中东地区唯一的一座炼油厂。

  “现在的情况糟透了,油田被烧毁,英国人束手无策,美国人正在想办法灭火,俄罗斯人看热闹——”

  《费加罗报》驻阿巴丹记者诺朗提醒随队记者莱昂·维克多,别以为普罗旺斯雇佣了大量枪手就可以高枕无忧。

  对于波斯湾周边的小部落来说,150人组成的探险队,确实是可以横行无忌。

  真正对探险队能构成威胁的,是英国和俄罗斯,或许还要加上美国。

  在诺朗看来,俄罗斯和英国都是贼喊捉贼,都想独霸波斯湾,把对方从这一地区赶走。

  德米特里这段时间没闲着,跟麦克马洪谈判的同时,强化俄罗斯在波斯北部的优势地位。

  德黑兰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德米特里充分发挥俄罗斯大公的优势,在德黑兰夜夜笙歌,不仅好美食,而且喜欢华服,完美融入波斯贵族的生活方式,引领德黑兰的潮流。

  德米特里并不是只会吃喝,笼络德黑兰贵族的同时,德米特里和赛义德·吉雅丁达成协议,如果波斯**将波斯的油田交给俄波石油公司开采,波斯**将会得到更多的利润分成。

  德米特里还支援给礼萨·汗一批武器装备,让礼萨·汗扩军至一万人。

  条件是礼萨·汗要聘请俄罗斯教官,以及俄罗斯顾问。

  武器装备和军官,俄罗斯多的是。

  礼萨·汗手下只有3000人,确实是迫切需要扩充军队,两人一拍即合。

  油田的火还没熄灭,输送石油的管道又被炸毁。

  达西斯焦头烂额,据说已经在寻找买家,准备出售在英波石油公司的股份。

  这应该是达西斯释放的烟雾弹,目的不是套现,而是逼迫英国**给与更大的支持力度。

  “真的是俄罗斯人干的吗?”

  莱昂·维克多好奇,烧油井炸管道,这已经远远超出商业范畴。

  商业竞争的最终核心还是盈利,你这一上来就把油田烧了,把管道炸了,怎么赚钱?

  “谁知道呢,现在阿巴丹谣言满天飞,还有人说是巴黎干的呢——”

  诺朗表示,我知道的跟你知道的一样多。

  “这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莱昂·维克多惊讶,这谣造的也太无耻了。

  “你为什么来这里?”

  诺朗见惯不怪。

  “我要对探险队进行跟踪报道。”

  “这就是原因。”

  莱昂·维克多眉头紧皱,这理由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和英国一样,法国也缺油。

  普罗旺斯的探险队之所以能如此之大的影响,这背后要说没有法国的支持,鬼都不信。

  “如果我是你,我就老老实实待在阿巴丹,绝对不离开半步。”

  诺朗提醒莱昂·维克多,这鬼地方到处都是沙漠,危机重重。

  沙漠地区的环境很特殊,没有向导的指引,多半是有去无回。

  完全依赖向导更危险,谁也不确定向导会把探险队领到哪儿去。

  万一把探险队领到马匪的伏击圈,那乐子就大了。

  “普罗旺斯先生一定有办法。”

  莱昂·维克多把希望寄托在普罗旺斯的“探险家”身份上。

  普罗旺斯虽然是探险家,其实是个非常谨慎的人。

  应该说所有探险家都很谨慎。

  不谨慎的都死了。

  抵达阿巴丹的第一时间,普罗旺斯就去找亨利中校,希望能得到亨利的帮助。

  看在丰厚礼物的份上,亨利还是挺照顾老乡的。

  “实话实说,我给不了你任何保证,你觉得这是两家公司的纠纷?不-不-不,这是俄罗斯和英国之间的战争。”

  亨利也不知道马匪为什么突然之间,从只求财变成赶尽杀绝,但知道这事儿和法国无关。

  法国经济危机愈演愈烈,高利贷都不敢放了,哪里还能顾得上石油哦。

  法国在世界大战爆发前被称为“高利贷帝国”。

  法国本来寄希望于击败宿敌德国后,将德国搜刮一空迅速回血,重回欧洲大陆之巅。

  巴黎和会结束后,法国人才无奈的发现,不仅没办法从德国回血,法国在世界大战期间遭到的损失,远远超出法国能承受的程度。

  世界大战中,总人口4000万的法国,共计170万人阵亡,超280万人伤残。

  和英国、俄罗斯不同,法国损失的人口都是良家子,社会中坚力量,对法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

  英国参战的主力是殖民地军队,本土伤亡虽然也不少,战火毕竟没有烧到英伦三岛,损失在英国可接受范围内。

  俄罗斯参战的要么是哥萨克,要么是高日军团,几乎都是“灰色牲口”,对于俄罗斯造成的影响也不大。

  法国仅小学教师,就有7000人战死。

  20世纪初的7000名教师是什么概念!

  法国教育系统直接濒临瘫痪。

  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一度逼近到距离巴黎只剩60公里,为保卫巴黎,法国**鼓励法国人踊跃参军,于是巴黎大学就倒了霉。

  世界大战爆发前,巴黎大学有1.5万名学生。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只剩5000。

  法国现在最严重的问题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失去了一代人,而是文化和技术出现断层,这是从北非殖民地引进再多人口也无法弥补的。

  这种情况下,法国**还能顾得上波斯的石油?

  法国**确实是顾不上,法国资本家可是对石油垂涎三尺。

  去年俄罗斯要将天然气管道修到巴黎,引发法国投资热潮。

  所有人都知道欧洲即将进入油气时代,这就是普罗旺斯有钱组织军队的原因。

  “俄罗斯有巴库,有秋明,为什么还要觊觎波斯的石油呢——”

  普罗旺斯坐实了俄罗斯的贪婪。

  这话说的,就好像法国人和英国人多知足常乐一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