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南洋战事安排辽东沈阳,熊廷弼也是接到了行人司送来的圣旨。
听到撤销辽东总督,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熊廷弼还有些不舍。毕竟在辽东这么多年,这里凝聚了他不少心血。
孙承宗和正好回沈阳办事的贺世贤也是有些不舍,毕竟这几年他们合作的相当愉快。
不过回京总是好事,虽然侍郎没总督职衔大,但那是京官,不一样的,特别是现在大明正处于强盛的时候。
“熊侍郎,首辅大人让下官带话,陛下有意让您之后去南洋总督南洋事!”
“啊?”
三人有些傻眼,合着这是换地方了。
“南洋不是还没打下来吗?”
这行人司官员也是被告诉详细情况的,“具首辅所说,现在五军都督府英国公等人已经确定马上要开战了,军方有信心年内就能击溃洋人,明年就能拿下。”
熊廷弼和孙承宗还没说话,贺世贤那是满脸羡慕,“靠,他们在南边打的火热,我在这都快生锈了。”
他现在做梦都想上战场,毕竟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打仗没有了文人瞎指挥,军队实力又强,放眼周边,一个对手都没有,上战场就是拿军功。
孙承宗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行了,之前一直在北方打,你也没少拿功劳,这轮也轮到其他人了。”
熊廷弼倒是很高兴,毕竟他就不适合搁朝廷瞎扯皮,要不然他那暴脾气还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还是这种总督地方适合他。
送走行人司官员后,贺世贤一脸谄媚的凑到熊廷弼身前,“熊大人,咱们也是合作这么久了,你是知道我老贺的,要不你回去和陛下建议把我调南方去打洋人怎么样?”
熊廷弼和孙承宗都无语了,这家伙为了打仗脸都不要了。
“你就安心在这等着吧,之后有你打仗的时候!”
“哦,可是有什么内部消息?”贺世贤连忙问道。
“你没看到赵率教都调到**去了吗?”
“那有什么关系?”
熊廷弼也知道就贺世贤的脑子,肯定想不明白。
“就一个**,就是不驻军,难道还敢对我大明不敬?哪里需要赵率教带着一个营驻扎在那里?”
贺世贤真想不明白,“你们别卖关子了,我你们还不了解嘛。”
“**对面就是倭国啊,明白了吗?”
都说到这了,哪里还有不明白的,“朝廷要对倭国动手?”
“应该是,之前和倭国一战还没过多少时间,再加上之前一直闹倭寇,以现在的情况看,肯定会动手,没看南方大战旅顺水师都没调走嘛!”孙承宗说道。
熊廷弼接话道,“而且之前陛下处理辽东事,李家被处理了,就李如松一家没事,这都是有关系的。不过朝廷没说,你可不要乱说。”
“我明白了,那我就等着吧!”
贺世贤满意了,有仗打就行,就怕无所事事。
熊廷弼在准备回京,京城这里,朱由校忙完内部事务后,再次开始关注南洋情况,于是叫来了英国公张维贤、朱良等人。
“南洋战事安排的怎么样了?”
作为五军都督府老大,英国公当仁不让的站了起来。
“回陛下,都安排妥当了。”
“详细说说你们的计划。”
“是,目前琼州水师分出来一支分舰队,已经运送到了缅甸南方一个临时港口。”
朱由校连忙打断他,“难道洋人就没有阻止?”
“没有,他们的战船才刚刚集结,看样子是想集中力量与我军水师决战。而其他地方现在都是防守主要地点。”
“继续。”
张维贤继续说道,“根据计划,十一月初一,平南军率先动手,由水师负责他们的运输,率先拿下旧港宣慰司,隔断满剌加国与其他地方的联系,之后由平南军负责拿下这个关键地方,并加紧修筑炮台,隔绝海峡。目前,炮台需要的重炮已经送过去了。”
顿了顿,张维贤接着说道,“等平南军动手后,洋人肯定坐不住,到时候水师会集中力量寻找决战的机会,一次将他们打垮。”
朱由校问道,“有没有绝对的把握?”
“陛下放心,李元已经南下了,我大明水师有信心!”
“好,之后呢?”
“广东守备军在动手后第一时间收回壕境,征南军提督王英带着三个营负责进攻婆娑州以及周边岛屿。至于吕宋,则是交给南下的京营。”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根据锦衣卫之前的情报,英国人似乎没有加入联军,你们有什么消息?”
“回陛下,英国人已经都撤离到海峡西边了,确实没有打算参和这次大战。”
“既然他们老实,就不管他们,那之后我大明可以加大与他们的联系,扩大贸易量,反正这次之后,肯定与荷兰等国交恶,需要再扶持一个贸易对象。”
“是!”
朱由校接着说道,“南洋战事一定要在天气变热前结束,不能拖!”
“陛下放心,洋人在南洋主要据点就是一些城池,而且没多少人守卫。只要水师结束战斗,很快就能全部拿下。至于那些土著国家,不知陛下如何决定?”
朱由校面色一冷,“成祖时,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属国,可后来他们不仅不来朝供,甚至还与洋人合伙与我大明为敌,这次就不用留手了,都灭了吧!”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理由,至于实情,谁会在乎。
“是!”
“南洋拿下后,短时间南方没有战事,你们主要的任务就是镇压那里的土著,朝廷之后会让熊廷弼担任总督,你们配合他,一定要把我大明百姓的生存之地清理干净。”
张维贤他们都明白了,这是要清理那些土著了。不过他们可没什么迂腐的想法,巴不得年年开战呢,这样他们才有军功拿。
“陛下放心,臣等肯定办好这些事情。”
“好,都去准备吧,别到最后出了疏漏。”
“是!”
确定南洋的事情后,朱由校也是松了一口气。等这次战事后,至少两三年内,他没有继续大规模开战的想法。
听到撤销辽东总督,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熊廷弼还有些不舍。毕竟在辽东这么多年,这里凝聚了他不少心血。
孙承宗和正好回沈阳办事的贺世贤也是有些不舍,毕竟这几年他们合作的相当愉快。
不过回京总是好事,虽然侍郎没总督职衔大,但那是京官,不一样的,特别是现在大明正处于强盛的时候。
“熊侍郎,首辅大人让下官带话,陛下有意让您之后去南洋总督南洋事!”
“啊?”
三人有些傻眼,合着这是换地方了。
“南洋不是还没打下来吗?”
这行人司官员也是被告诉详细情况的,“具首辅所说,现在五军都督府英国公等人已经确定马上要开战了,军方有信心年内就能击溃洋人,明年就能拿下。”
熊廷弼和孙承宗还没说话,贺世贤那是满脸羡慕,“靠,他们在南边打的火热,我在这都快生锈了。”
他现在做梦都想上战场,毕竟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打仗没有了文人瞎指挥,军队实力又强,放眼周边,一个对手都没有,上战场就是拿军功。
孙承宗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行了,之前一直在北方打,你也没少拿功劳,这轮也轮到其他人了。”
熊廷弼倒是很高兴,毕竟他就不适合搁朝廷瞎扯皮,要不然他那暴脾气还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还是这种总督地方适合他。
送走行人司官员后,贺世贤一脸谄媚的凑到熊廷弼身前,“熊大人,咱们也是合作这么久了,你是知道我老贺的,要不你回去和陛下建议把我调南方去打洋人怎么样?”
熊廷弼和孙承宗都无语了,这家伙为了打仗脸都不要了。
“你就安心在这等着吧,之后有你打仗的时候!”
“哦,可是有什么内部消息?”贺世贤连忙问道。
“你没看到赵率教都调到**去了吗?”
“那有什么关系?”
熊廷弼也知道就贺世贤的脑子,肯定想不明白。
“就一个**,就是不驻军,难道还敢对我大明不敬?哪里需要赵率教带着一个营驻扎在那里?”
贺世贤真想不明白,“你们别卖关子了,我你们还不了解嘛。”
“**对面就是倭国啊,明白了吗?”
都说到这了,哪里还有不明白的,“朝廷要对倭国动手?”
“应该是,之前和倭国一战还没过多少时间,再加上之前一直闹倭寇,以现在的情况看,肯定会动手,没看南方大战旅顺水师都没调走嘛!”孙承宗说道。
熊廷弼接话道,“而且之前陛下处理辽东事,李家被处理了,就李如松一家没事,这都是有关系的。不过朝廷没说,你可不要乱说。”
“我明白了,那我就等着吧!”
贺世贤满意了,有仗打就行,就怕无所事事。
熊廷弼在准备回京,京城这里,朱由校忙完内部事务后,再次开始关注南洋情况,于是叫来了英国公张维贤、朱良等人。
“南洋战事安排的怎么样了?”
作为五军都督府老大,英国公当仁不让的站了起来。
“回陛下,都安排妥当了。”
“详细说说你们的计划。”
“是,目前琼州水师分出来一支分舰队,已经运送到了缅甸南方一个临时港口。”
朱由校连忙打断他,“难道洋人就没有阻止?”
“没有,他们的战船才刚刚集结,看样子是想集中力量与我军水师决战。而其他地方现在都是防守主要地点。”
“继续。”
张维贤继续说道,“根据计划,十一月初一,平南军率先动手,由水师负责他们的运输,率先拿下旧港宣慰司,隔断满剌加国与其他地方的联系,之后由平南军负责拿下这个关键地方,并加紧修筑炮台,隔绝海峡。目前,炮台需要的重炮已经送过去了。”
顿了顿,张维贤接着说道,“等平南军动手后,洋人肯定坐不住,到时候水师会集中力量寻找决战的机会,一次将他们打垮。”
朱由校问道,“有没有绝对的把握?”
“陛下放心,李元已经南下了,我大明水师有信心!”
“好,之后呢?”
“广东守备军在动手后第一时间收回壕境,征南军提督王英带着三个营负责进攻婆娑州以及周边岛屿。至于吕宋,则是交给南下的京营。”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根据锦衣卫之前的情报,英国人似乎没有加入联军,你们有什么消息?”
“回陛下,英国人已经都撤离到海峡西边了,确实没有打算参和这次大战。”
“既然他们老实,就不管他们,那之后我大明可以加大与他们的联系,扩大贸易量,反正这次之后,肯定与荷兰等国交恶,需要再扶持一个贸易对象。”
“是!”
朱由校接着说道,“南洋战事一定要在天气变热前结束,不能拖!”
“陛下放心,洋人在南洋主要据点就是一些城池,而且没多少人守卫。只要水师结束战斗,很快就能全部拿下。至于那些土著国家,不知陛下如何决定?”
朱由校面色一冷,“成祖时,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属国,可后来他们不仅不来朝供,甚至还与洋人合伙与我大明为敌,这次就不用留手了,都灭了吧!”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理由,至于实情,谁会在乎。
“是!”
“南洋拿下后,短时间南方没有战事,你们主要的任务就是镇压那里的土著,朝廷之后会让熊廷弼担任总督,你们配合他,一定要把我大明百姓的生存之地清理干净。”
张维贤他们都明白了,这是要清理那些土著了。不过他们可没什么迂腐的想法,巴不得年年开战呢,这样他们才有军功拿。
“陛下放心,臣等肯定办好这些事情。”
“好,都去准备吧,别到最后出了疏漏。”
“是!”
确定南洋的事情后,朱由校也是松了一口气。等这次战事后,至少两三年内,他没有继续大规模开战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