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
“皇爷爷那边,允炆会替您解释的!且不用忧心!”
朱允炆一把将黄子澄扶起后,安慰道。
黄子澄摸了摸已被冷汗浸透的衣服,无辜的说道:“殿下,臣并无他意啊!你要相信我!”
朱允炆点了点头,然后叫来了几个小太监。
可走过来的小太监,却面露难色的,说道:“殿下!太子妃娘娘有传!”
“她让您跟黄大人和齐大人立刻过去!”
朱允炆的眉头当即一蹙,疑惑的问道:“是发生什么事了?”
小太监言辞闪烁,望着朱允炆吞吞吐吐回道:“奴,奴婢也不知!”
“还请殿下尽快过去!”
黄子澄听此当即站了起来。
太子妃叫的这么急。
大概是有什么要发生了。
所以他也顾不得,自己刚才失仪之事。
他叫上齐泰和朱允炆一块,向东宫赶去。
而当他们来到东宫后。
便看到了吕氏面带寒霜的,在慈庆殿内焦急踱步。
看到他们赶来。
更是立即迎了上去,看着黄子澄和齐泰,叫道:“黄先生,齐先生,你们终于来了。”
朱允炆疑惑的问道:“娘,您让我们过来是有什么事?”
听此。
吕氏示意周围的宫女太监退下。
然后深吸一口气,拿出了一张皱巴巴的黄纸,递给黄子澄,低声道:“两位先生,你们看看此事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满脸疑惑的打开了纸张。
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废懿文太子朱标太子之位,追封朱标为广泽王!”
“封皇孙朱允炆为吴王......”
看完到这里。
朱允炆当场呆住了。
在场所有人也都脸色一变。
他们全部人都很明白,纸上内容是什么意思。
也明白旨意若是落下。
朱允炆,甚至朱允熥,都将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
“娘,皇爷爷他,他要废允炆……”
朱允炆紧张地抓住了吕氏的袖子,然后又看向了一旁的黄子澄:“黄先生,允炆不当什么吴王.....”
看着纸条,黄子澄额头上不禁冒出了细密汗珠。
齐泰则难以置信地向吕氏,问道:“娘娘,这,从何而来?”
“是司礼监那边.....”
吕氏小心翼翼的轻声回道。
老朱毕竟年事已高,吕氏仗着恩宠,自以为隐晦的布下了眼线。
没想到。
今天宫里边突然给她传了这样的纸条。
吕氏继续低声道:“刚才我还听闻...”
“老爷子是去了一趟诏狱回来后,才起草这道旨意的。”
言外之意,就是说朱元璋改旨的原因,与张宁有关。
“又是这个张宁!”
看到这里,黄子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薄怒,咬牙切齿道:“在朝堂上就知道他巧舌如簧了,没想到这次他竟然还说服了陛下改变了主意?”
“真是可恶至极!”
齐泰紧跟着说道:“这个张宁三番四次坏我们好事,必须尽快除掉!”
吕氏焦急地望向黄子澄和齐泰,恳切地说:“两位先生,我两母子的生死存亡,就只能靠你们了!”
“允炆可万万不能被废掉啊!”
自朱允炆出生之日起,吕氏便全身心培养他了。
好不容易让朱元璋立他为储君。
自己离成为太后,也就一步之遥了。
这叫她怎么甘心?
“娘娘请安心,我们两绝不会坐视此事发生的!”
黄子澄向吕氏恭敬地行了一礼,保证道。
齐泰也说道:“没错,张宁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只要让陛下看清他真面目,陛下自然会把这道旨意废弃。”
黄子澄和齐泰自入朝起,命运便与朱允炆紧紧绑定。
他们已经没得选择,必须竭尽全力。
“娘娘,殿下,请你们放心,我们回去后就会立刻行动,三日内必定会再次让张宁进诏狱。”黄子澄向吕氏母子,坚定承诺道。
“三日?黄大人这会不会....”
齐泰带着疑虑看向黄子澄,但又不敢开口。
他其实没什么信心的。
毕竟他知道。
张宁早已获得朱元璋信任。
近期在朝上如此放肆,朱元璋都没对他动手。
他们真能三天拿下?
可他刚开口,黄子澄就知道了言外之意,自信道:“三日足矣!”
“此厮今日已经触怒了群臣!想他死的人多了去!”
“我们只需给他安个陛下所不能容的罪名,到时候不用我们说,全朝文武也会联合上书给他个痛快!”
“到时候即使陛下想包庇他,也无能为力!”
听此齐泰不禁一笑,又问道:“但我们要给他安个什么罪名?”
黄子澄脸上露出一丝冷冽,笑道:“齐大人,可听说过姑苏沈家?”
“沈家?”
齐泰听后,不由得一愣,“是那个江南首富?”
黄子澄轻轻点头,回答道:“没错,前元时期,江南有个叫沈富的大商人,自称万山,所以大家都叫他沈万三。”
齐泰皱了皱眉疑惑道:“但听闻这个沈万三很久前就死了?”
黄子澄冷冷笑道:“沈万三确实去世了,但他儿子沈旺还在,而且他和凉国公蓝玉关系还非一般!”
“听闻还借助凉国公名声越发兴旺。”
“但凉国公被软禁家中,沈家必然会......?”
齐泰顿时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必然会找新的靠山?”
黄子澄捋着胡须,微笑着回道:“正是如此!”
“而且沈家是靠海上贸易发家的。“
齐泰眼珠子打转了一下。
当即明白了黄子澄的言外之意。
“沈家靠海贸发家,而张宁这厮刚刚建议陛下解除海禁!”
“要是把两者的关系连在一起的话。”
“张宁必死!”
说到这里,齐泰竖起了大拇指大笑了起来:“哈哈哈,高啊!”
“黄大人此招实在高啊!”
在朱元璋眼中,任何大臣都不能碰两条红线。
第一条就是谋反,第二条就是贪污。
对于贪污,朱元璋可是曾经颁布过法令的。
若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
便直接被剥皮充草。
特别是空印案和郭桓案以后。
朱元璋更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这沈家也不是易与之辈,他们……”
“皇爷爷那边,允炆会替您解释的!且不用忧心!”
朱允炆一把将黄子澄扶起后,安慰道。
黄子澄摸了摸已被冷汗浸透的衣服,无辜的说道:“殿下,臣并无他意啊!你要相信我!”
朱允炆点了点头,然后叫来了几个小太监。
可走过来的小太监,却面露难色的,说道:“殿下!太子妃娘娘有传!”
“她让您跟黄大人和齐大人立刻过去!”
朱允炆的眉头当即一蹙,疑惑的问道:“是发生什么事了?”
小太监言辞闪烁,望着朱允炆吞吞吐吐回道:“奴,奴婢也不知!”
“还请殿下尽快过去!”
黄子澄听此当即站了起来。
太子妃叫的这么急。
大概是有什么要发生了。
所以他也顾不得,自己刚才失仪之事。
他叫上齐泰和朱允炆一块,向东宫赶去。
而当他们来到东宫后。
便看到了吕氏面带寒霜的,在慈庆殿内焦急踱步。
看到他们赶来。
更是立即迎了上去,看着黄子澄和齐泰,叫道:“黄先生,齐先生,你们终于来了。”
朱允炆疑惑的问道:“娘,您让我们过来是有什么事?”
听此。
吕氏示意周围的宫女太监退下。
然后深吸一口气,拿出了一张皱巴巴的黄纸,递给黄子澄,低声道:“两位先生,你们看看此事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满脸疑惑的打开了纸张。
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废懿文太子朱标太子之位,追封朱标为广泽王!”
“封皇孙朱允炆为吴王......”
看完到这里。
朱允炆当场呆住了。
在场所有人也都脸色一变。
他们全部人都很明白,纸上内容是什么意思。
也明白旨意若是落下。
朱允炆,甚至朱允熥,都将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
“娘,皇爷爷他,他要废允炆……”
朱允炆紧张地抓住了吕氏的袖子,然后又看向了一旁的黄子澄:“黄先生,允炆不当什么吴王.....”
看着纸条,黄子澄额头上不禁冒出了细密汗珠。
齐泰则难以置信地向吕氏,问道:“娘娘,这,从何而来?”
“是司礼监那边.....”
吕氏小心翼翼的轻声回道。
老朱毕竟年事已高,吕氏仗着恩宠,自以为隐晦的布下了眼线。
没想到。
今天宫里边突然给她传了这样的纸条。
吕氏继续低声道:“刚才我还听闻...”
“老爷子是去了一趟诏狱回来后,才起草这道旨意的。”
言外之意,就是说朱元璋改旨的原因,与张宁有关。
“又是这个张宁!”
看到这里,黄子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薄怒,咬牙切齿道:“在朝堂上就知道他巧舌如簧了,没想到这次他竟然还说服了陛下改变了主意?”
“真是可恶至极!”
齐泰紧跟着说道:“这个张宁三番四次坏我们好事,必须尽快除掉!”
吕氏焦急地望向黄子澄和齐泰,恳切地说:“两位先生,我两母子的生死存亡,就只能靠你们了!”
“允炆可万万不能被废掉啊!”
自朱允炆出生之日起,吕氏便全身心培养他了。
好不容易让朱元璋立他为储君。
自己离成为太后,也就一步之遥了。
这叫她怎么甘心?
“娘娘请安心,我们两绝不会坐视此事发生的!”
黄子澄向吕氏恭敬地行了一礼,保证道。
齐泰也说道:“没错,张宁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只要让陛下看清他真面目,陛下自然会把这道旨意废弃。”
黄子澄和齐泰自入朝起,命运便与朱允炆紧紧绑定。
他们已经没得选择,必须竭尽全力。
“娘娘,殿下,请你们放心,我们回去后就会立刻行动,三日内必定会再次让张宁进诏狱。”黄子澄向吕氏母子,坚定承诺道。
“三日?黄大人这会不会....”
齐泰带着疑虑看向黄子澄,但又不敢开口。
他其实没什么信心的。
毕竟他知道。
张宁早已获得朱元璋信任。
近期在朝上如此放肆,朱元璋都没对他动手。
他们真能三天拿下?
可他刚开口,黄子澄就知道了言外之意,自信道:“三日足矣!”
“此厮今日已经触怒了群臣!想他死的人多了去!”
“我们只需给他安个陛下所不能容的罪名,到时候不用我们说,全朝文武也会联合上书给他个痛快!”
“到时候即使陛下想包庇他,也无能为力!”
听此齐泰不禁一笑,又问道:“但我们要给他安个什么罪名?”
黄子澄脸上露出一丝冷冽,笑道:“齐大人,可听说过姑苏沈家?”
“沈家?”
齐泰听后,不由得一愣,“是那个江南首富?”
黄子澄轻轻点头,回答道:“没错,前元时期,江南有个叫沈富的大商人,自称万山,所以大家都叫他沈万三。”
齐泰皱了皱眉疑惑道:“但听闻这个沈万三很久前就死了?”
黄子澄冷冷笑道:“沈万三确实去世了,但他儿子沈旺还在,而且他和凉国公蓝玉关系还非一般!”
“听闻还借助凉国公名声越发兴旺。”
“但凉国公被软禁家中,沈家必然会......?”
齐泰顿时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必然会找新的靠山?”
黄子澄捋着胡须,微笑着回道:“正是如此!”
“而且沈家是靠海上贸易发家的。“
齐泰眼珠子打转了一下。
当即明白了黄子澄的言外之意。
“沈家靠海贸发家,而张宁这厮刚刚建议陛下解除海禁!”
“要是把两者的关系连在一起的话。”
“张宁必死!”
说到这里,齐泰竖起了大拇指大笑了起来:“哈哈哈,高啊!”
“黄大人此招实在高啊!”
在朱元璋眼中,任何大臣都不能碰两条红线。
第一条就是谋反,第二条就是贪污。
对于贪污,朱元璋可是曾经颁布过法令的。
若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
便直接被剥皮充草。
特别是空印案和郭桓案以后。
朱元璋更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这沈家也不是易与之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