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1章 仙踪难觅豚相引

小说:有味道的神鬼事 作者:右手青衣 更新时间:2024-12-29 22:39:24 源网站:2k小说网
  神仙事一直是国人脑海除却不了的一个愿望。

  在先秦时代,赤松子他们的传说,一直昭示了国人古老的愿望:长生不老、位列仙班。徐福东渡,更是这其中传说中的传说。

  “老而不死曰仙。仙迁入山也。 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

  尽管“仙”与“神”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国人对仙神之道的追捧。甚至,在《太平经》里,人们还曾把仙神的等级细分为“善人、贤人、圣人、仙人和神人”:“夫人愚学而成贤,贤学不止成圣,圣学不止成道,道学不止成仙,仙学不止成真,真学不止成神”。

  譬如说冯老先生笔下的青州李清,自幼行善,利人济物,慕仙好道。在他七十岁那年,寻思着青州城外的云门山,好像与《图经》讲的神仙第七个洞府对得上,便让自己的子孙各送手指大麻绳百尺作为寿礼。

  等到生日那天,当着儿孙的面,下进了云门山顶的洞穴。儿孙都只当他死了,给他立了个空冢。哪知道还真被他寻到了仙家洞府,然后凭一本医书,活人无数,留下一个烂绳亭的传说。

  而且,从这个故事,还可以看出仙道难寻,修仙不宜, 而且仙家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在一些传说里,还有妖物冒出仙神,让心怀修行的人趋之若鹜,结果枉送了性命。

  比方说在某个地方,曾经就有一条大蟒蛇利用人们的心理,在某个山头营造了一个登仙台,很是仙气飘飘,结果踏上登仙台的人都成了蟒蛇的口食。最后还是某个慕仙的人士无意中携带了大量的雄黄,才终结了这段因果。

  不论是道家的仙神体系,还是释家的开口闭口禅,即便是拿西游和封神做类比,所有的神仙事中,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可是纵观所有的神仙事,在涉及动物生灵类别时,猪一直是不入法眼的品种。

  猪刚鬣就不说了,它本就是天庭掌管兵**元帅,因调戏宫娥才错投了猪胎,但不能说他的根脚原本就是猪;梅山的朱子真,修得了道术,却依旧是怪,成不了仙。

  而且,诸多的神仙事里,也很少有人说猪会跟随着人享受神仙生活。纵然有猪位列仙班,都是从最底层的妖精一步步做起,历经千辛万苦方才修成正果。

  再如大师兄,一开始也是参访仙道无缘得遇,费了老大一番功夫,才拜倒了菩提祖师的门下。不过也有例外,在唐代传下来的故事里,就曾有凡人被一头猪引到了仙家洞府。只是这凡人没有仙缘,空手而归。

  说是在辰州府的麻阳县,经常有野猪下山觅食,乡人种植的粮食常常被野猪糟蹋得一塌糊涂,令乡人头痛不已。

  辰州府大家都知道,是在湖南的湘西境内,地势基本上都是八分山水半分田,即便是现代,也时常有野猪成群结队的下山觅食,但这家伙又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时下网上有一个很经典的段子,就是乡人利用有源相控雷达和无人机这些高科技设备轰赶野猪,给鹰酱气的吐血。

  乡谚说,一旦野猪成群结队的话,虎豹都会退避三舍。但在这个故事里,当时跑到山下啃食禾苗糟蹋粮食的野猪只有一只,独来独往,被乡人发现并驱赶后依旧习性不改。

  赶走一次又来一次,很有那种故意为之的味道,说直白点,就是有点故意寻衅滋事的架势了。

  都说人是万物灵长,这头野猪出没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之后,乡人慢慢摸清了它的规律。既然设陷阱不顶用,那就备好弓箭,把它射杀了就是了。

  某天,乡人又结伙埋伏在这头野猪出行的路上,恭候着它的大驾。十几个乡人各自分工,在事先说好的地方候着。

  还真不是所望,远远地就看见那头野猪从山里冒出了踪迹。乡人们慢慢的缩小圈子,弓箭齐发。虽说野猪毛粗皮厚,但还是架不住人多,几轮箭雨中,还真有人射中了它。

  那野猪见事不好,立马掉头朝着山里飞奔。乡人跟在后面紧追不舍。

  等候着它的到来,果然还真是大家意料的那样,那头野猪从山上下来了。乡人立马开弓,嗖地一箭就射中了野猪,野猪受惊逃走,乡人带着狗跟在后面紧追不舍。

  但那野猪也是奔得飞快,估计也是知道逃命要紧还是什么的,在跑的时候居然还知道使用计谋,几只追在它身后的赶山狗不是被它突然一个拐弯失足掉下了悬崖,就是被它掉头抵死在路上。

  几个圈圈转下来以后,就只一个开始守在远处的乡人远远的跟在它后面,看着它最后逃进了远处山中的一个院子。

  那院子朱甍耀日,碧瓦标霞。起百尺琉璃宝殿,甃九层白玉瑶台。隐隐雕梁镌玳瑁,行行绣柱嵌珊瑚。琳宫贝阙,飞檐长接彩云浮;玉宇琼楼,画栋每含苍雾宿。

  不过,这对最后缀着野猪的乡人来说,也就只是个院子而已。在他的眼里,看到的只是那头野猪逃进了这座院子。

  等他背着弓箭气喘吁吁地赶到这座院子面前的时候,院子的门半开着,里面是朱栏玉户,画栋雕梁;鸟啼丹树,鹤饮石泉。宫殿森罗紫极高,楼台缥缈丹霞堕。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

  站在门口,乡人并没有多想,径自推开门就走了进去。刚进院子,就碰见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头拄着拐杖迎面走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一个穿着青色衣服的童仆。

  乡人停下了脚步,向老者施了一礼。

  老者笑了笑,看了童仆一眼。问乡人是怎么进来的。

  看着老者的面容甚是和善,于是,乡人便把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主要是百姓们恼恨这头野猪故意挑衅,好不容易才射中它,却不想它躲进了老丈的院子,还请老丈原谅则个,把这头野猪给赶出来,他也好回去给百姓们一个交代。

  听了乡人的讲述,老者又笑了。反问了乡人一句,要是你在放牛的时候,你的牛不小心把别人的田踩到了,然后别人打上门来,要把你的牛给牵走,你会不会觉得很过分呢。

  你这老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和追杀野猪有什么关系呢,两个根本就扯不上一块啊。

  虽说乡人被老者的话哽了一下。但他却毫不怯场,对着老者坚持道,斩草不除根,来年春风生。这头野猪实在是太可恶了,糟蹋粮食不说,关键是还有点故意挑衅百姓的驱赶,所以大家对这头猪都恨极了。

  见乡人这么坚持。老头也没再说什么,挥手让童仆将乡人带进屋里,说是让乡人喝口水解解乏。

  对这,乡人倒也没有拒绝,自己追了这只野猪这么久,上坡下坎的,确实也是有点累了。再说,这老者和童仆,看着也不是坏人,也就跟上了童仆的脚步。

  随着童仆穿过院子,进到了里面的屋子。乡人看见屋子里有一间大厅,坐着一群披着羽衣戴着黑色头巾的人,三三两两的坐着,有的在玩五木之戏,有的在下棋,有的在作画,有的在喝酒;有长着胡须的,也有面净无须的,也看不出年龄大小。

  乡人顿时觉得有些奇怪,有些回过神来,自己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没听说过这里有这么大一座院子啊,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想到这,乡人不禁有些拘谨起来。但没等他细想,童仆直接将他领到了那几个正在喝酒的人面前。

  只听得童仆给那个持着酒壶的人说,主公有令,给此人一杯。然后用手指了指乡人。

  那个执壶的人看了乡人一眼,也未说话,倒了一杯酒递给乡人。

  乡人接过饮者递过的酒,一饮而尽。说来也奇怪,开始乡人还觉得自己又渴又饿的,但这杯酒喝下去之后居然饱了。不过,不等乡人发问,童仆便又领着乡人穿过大厅走到了后面的院子。

  这个院子两边的房子仿佛是教室,各有几十个人规规矩矩的坐着,拿着书本,似乎正在听老师讲课。

  乡人踮着脚左看看右瞧瞧,却没有看到老师。这让乡人更加疑惑了。乡人把头转向童仆,可童仆却在自己的嘴唇前竖起了一根手指,示意着他不要发出声响,然后打着手势让乡人继续跟着自己往里走。

  这下,乡人可是一肚子的问号了。不过,既然童仆示意自己不做声,那就不做声吧。于是,乡人埋着头继续跟着童仆往前面走。

  这一走,不知道穿了几个院子几栋房子。等乡人感觉到走到了院子最深处的一栋房子前,童仆站定了脚,让乡人候着,自己上前轻轻地叩了一下门。主公,我领着他来了。

  那就进来吧。随着里面的声音响起。童仆向乡人招招手,领着乡人进了屋。

  进屋之后,乡人这才发现,童仆口中的主公,竟然是自己先前在院子门口碰见的那个拄着拐杖、和自己说别人要强行牵走自己牛的老头。

  这不禁让乡人有些愕然,于是,赶紧向老头行了一礼。

  老头让乡人坐下。然后径直呵斥着领着乡人进屋的童仆。让你看门你是怎么看门的?猪从门口进进出出几圈你都没发觉吗?

  童仆低着头,不敢回应。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老头又问,他喝了水吗?

  听闻童仆回答之后。老头看向了乡人。你们今天看到和射中的那头猪,其实不是猪,但也算是你有缘,让那猪带着你到这里走了一遭。现在,你该走了,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说完,便让童仆送乡人出去。

  从进到院子里,喝了一杯酒以后,一直跟着童仆走,转了这么老大一圈,最后就得到这个院子的主人这么一句话。乡人也是满头的雾水。

  眼见跟着童仆快走到门口了,乡人终于忍不住了,停了下来。开口和童仆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个时候,一直领着乡人的童仆倒很干脆。一边推搡着乡人往外走,一边告诉乡人,老者就是大家说的河上公。天帝派他这里为诸位仙人讲授《易》。

  为仙人讲《易》,这下,乡人可不肯走了,吊着童仆的手,那你又是谁呢?

  童仆拖着乡人的来到门口。我叫王辅弼,也是在这里学《易》的,已经学了五百年了,但还是没能够通悟《易》的精义,这段时间被河上公责罚守门。

  不过,还没等乡人再问什么。两人已经走出了门。只见青衣童仆对着门口的一块石头踢了一脚,石头和院子不见了,王辅弼也不见了。

  乡人看着自己的手,顿时懊悔无及。王辅嗣就是王弼啊,自己因为射杀追赶野猪有幸进到了仙家洞府,可惜自己没有仙缘,遇到神仙却不识仙,这叫什么回事呢?

  其实,像乡人这种情况,还算是好的,虽说入了仙家洞府,错过了缘法,但好歹讨得了一杯仙家玉液。

  况且,本身就仙道缥缈,仙踪难觅。传说,吕洞宾就曾和师傅说,自己要主动下山渡人,结果,“出山发愿度三千,寻遍阎浮未结缘。特地来时真有意,可怜殷氏骨难仙。”所以,像乡人这种情况,其实没有什么好懊悔的。

  就像大家所熟知的姜子牙,在昆仑山上磨了六十年后,元始天尊还是告诉他“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