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说出口的是,那晚上他们老俩把地上掉的鸡蛋捡起来哭着吃了下去,就想一人一根裤腰带吊死算了。

  可是想起小孙子和大儿媳妇儿还在受苦,他们又把裤腰带解下来。

  “我们一把年纪,死了是解脱,可是我孙子才七岁啊!他一辈子还太长了,我得救他。”

  沈家人听得齐齐沉默。

  除了沈清棠以外,都曾经暗自伤神过。

  尤其是在流放路上时,就连沈清柯也萌生过为什么自己命这么苦的念头。

  现在才知道,天底下比他们苦的人太多了。

  “老丈,你赎孙子需要多少银钱?”沈清柯问。

  “他们家花了五两银子,让我还六两银子。”

  沈清柯二话不说掏出自己的三百文,塞进老汉手里,

  老汉连连摆手,后退着不肯要,“你们已经帮我太多了!我不能要你们的钱。你们也不容易!”

  沈清柯不由分说把钱塞到老汉手里,“老丈你就拿着!救人要紧。”

  沈屿之和李素问对视一眼,沈屿之把自己的三百文也拿了出来,塞给老丈。

  李素问不能再给,夫妇俩总得留一份钱给娘买寿礼。

  清棠一直说,帮人要量力而行。

  沈清棠只带了二百文,也都塞给老汉。

  老汉捧着八百文钱,老泪纵横。

  双腿一弯,跪在沈家人面前。

  “谢谢恩人!”老汉说着就要磕头。

  沈屿之和沈清柯忙弯腰拦住老汉,父子俩硬生生把老汉扶起来。

  “老大哥,你这是折煞我们。我们也就这点儿微薄之力,帮不上太多的忙,离你能赎孙子的银钱还差许多。再慢慢想想别的办法。”

  老汉摇着头泣不成声。

  好一会儿才在沈家人的安抚下渐渐平静下来。

  沈清棠指着老汉的木推车,“老人家,这一次还是和之前一样多的灯笼吗?”

  老汉摇头,“这回没有羊皮灯笼,木灯笼也少,只有五个。剩下的都是小灯笼。”

  只这两天时间,就赶出来这么多。”

  沈清棠点头,“那您这些灯笼卖给我,我还给您三百文。”

  老汉不同意,“好闺女,我知道你本事大。但我这些灯笼也就值个百来文。要你这么多钱不是恩将仇报?不行不行。”

  “灯笼值多少钱我说了算。别看这些灯笼现在不起眼,画上幅画,价格最起码翻一番。”沈清棠笃定道。

  老汉目光移向有画的灯笼。

  确实。

  沈屿之忍了又忍,没忍住开口:“老大哥,你这灯笼每天卖不出几盏,甚至都不够牙钱和地皮钱,怎么还一直出来摆摊?”

  “不摆摊我一把年纪能做什么?想去城墙上干苦力人家也不用我。

  来摆摊就图个运气。若是运气好,跑的及时,能躲过官差和虎爷,就能落一天的收入。

  一个月下来勉强也能落个一百文。”

  沈家人再次沉默。

  一个月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只挣一百文。

  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赎银,这还是指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显然,并不顺利。

  老汉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经常性就被搜刮走。

  沈清棠把李素问手里的三百文借过来,一起给了老汉,“这三百文是买灯笼的钱。您早点收摊回家吧!”

  老汉死活不肯要。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老汉收了二百文。

  “以后您也别出来摆摊卖灯笼了。你把做好的灯笼给我,我都收了。”沈清棠道。

  老汉摇头,“你们帮我已经够多了,我哪能占便宜没够?”

  “这不叫占便宜,这叫双赢。我收你的灯笼,你赚钱。我收来添一幅画或者写个字卖出去也能挣一份钱。”

  老汉想了想,“那我也不能一直占便宜。这样,你若是真能卖出去,就按便宜点儿算给我,若是卖不出去,你再还给我。”

  沈清棠点头应下。

  老汉临走时,沈清棠喊住他,嘱咐:“老人家,你可以先把手里的钱还给那个伪君子。记得让他写一张收钱的纸画押给你。这样就避免手里有钱被人搜刮走。切记,一定要有证人必须写收钱的字据!否则伪君子容易翻脸不认账!”

  老汉一拍脑门,“我怎么没想到呢?这是好方法。正好,我们之前还攒了一贯钱埋在茅厕下面,一会儿我都拿着去还了。”

  还完二两银子,还差四两。

  离小孙子又近了一步。

  “老丈,你等一下!”沈清柯喊住老伯。

  从沈清棠手里借了十二文钱,买了四个肉包子。

  追上老汉,递给他,“你拿回去和大娘一起吃。”

  老汉不肯要,“天寒地冻的,你们留着吃!”

  “别让来让去,一会儿包子该凉了。”沈清柯把包子塞进老汉怀里转身就跑,“老丈,你回去路上慢一点儿!”

  老汉忍不住又伸手抹眼。

  一家子好人呐!

  ***

  太阳渐渐升高,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

  沈清棠一家四口分头行动。

  沈清棠守在摊子旁。

  沈清柯、李素问和沈屿之三个人分别朝不同的方向走去。

  他们边走边照着沈清棠提前写给他们的词喊。

  “来,来来!都过来看一看,看看谁是北川气运之子?!”

  “五文钱搏一搏,茅屋变砖房!”

  “五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却能买一盘冬天的青菜!”

  “五文钱买不了肉,却能买一盒香皂!”

  “……”

  留守在摊子旁的沈清棠十分诧异。

  她本以为家里人脸皮薄会不好意思叫喊。

  之前几次都是如此。

  却没想到这回每个人都喊得中气十足,几十米开外还清晰可闻。

  后来,她才知道,沈家人是被卖灯笼的老汉刺激到。

  若不是沈清棠找到恰好找到山谷还会做肥皂,他们现在的处境未必有老汉好。

  吃饱喝足才能顾及会不会有面子。

  穷人,没有尊严。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沈清棠虽然诧异却也开心。

  一家人往一处使劲的感觉真好。

  她心情愉悦的转过身,对着屋顶喊:“季宴时,你下来,我有事跟你说。”

  季宴时没动。

  “不下来没有烤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