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都好,峰儿也去城里打工,是瑶瑶两口子给找的活,说到底都是沾了女婿的光呀!”
谢金兰没和父亲说女儿开服装店的事情。
大哥家日子过得不好,要是知道她闺女在河山市开了服装店挣钱,两口子还不眼红。
这么亲的关系,真要开口去服装店上班,能不让去。
真要去了,舅舅舅**,能指使两人干活。
做生意不容易,请别人做的不好,闺女是老板,自然要说一下,没有长进,直接就辞退。
舅舅和舅妈去店里,做的不好,很多话也不好说,那不是给闺女找麻烦吗?
谢金兰拎得清。
谢姥姥满脸笑意,一脸慈爱的看着小辈们。
姜瑶给外婆介绍顾承泽。
某人嘴巴也甜,一口一个姥姥,把谢姥姥哄得眉开眼笑。
“外面冷,赶紧进屋里来。”
谢姥姥让几人进屋。
外婆家的房子又老又破,是三间石头房子。
屋里地上是黄土,坑坑洼洼的,冬天下了雪,几人的鞋底上都沾了雪,进屋里,气温高一点儿,一个个沾水的脚印,就落在地上。
灶火坑堵着一筐牛粪,不用想也知道是姥爷去外面捡的,家里又不养牛。
姜瑶对自己大舅很有意见,老人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上山砍不了柴,当儿子的也没说给父母送点柴火。
外婆家没生炉子,炕上放着一个火盆。
老太太拄着拐杖,“孩子们,快,过来烤烤手。”
老太太用铁棍子扒拉着炕上的火盆,里面的火炭露出来。
老房子窗户都是用纸糊的,糊的再严实,窗户缝也免不了要漏风。
姜瑶内心十分复杂,她知道八十年代的日子不好过,农村也没啥暖气房。
冬天就生炉子。
外婆家却没有。
姜瑶四周打量,好在通了电,之前就是因为家里没通电,外婆晚上下地解手才会摔倒的。
外婆身上穿着大棉袄,看着脏兮兮的。
冬天冷,棉衣服一穿就是一冬天,衣服肯定是脏的,穿的不干净,还会长虱子。
“外婆,您上炕去。”
姜瑶让外婆上炕,冀北省农村都盘着土坑,灶台连着炕,一烧火做饭,土炕就会热。
姜瑶摸了摸炕,还好。
“天气冷,您和外公多烧点柴火,别冻着了。”
和父母家比起来,外婆家自然是冷的,也是,家里没生炉子,就靠个火盆,能有多少热量。
老太太笑呵呵回应,“不冷,一点儿都不冷。”
外婆拄着拐棍拿起搪瓷杯去给几人倒热水。
进门的谢金兰拦住了母亲的动作,“妈,你上炕去,我来倒水。”
谢金兰是女儿,知道茶叶在哪里放着。
几人都找了地方坐下。
姜瑶和顾承泽还有姜峰都给买了东西。
谢金兰倒好水,给两个老人说,哪些是姜峰买的,哪些是姜瑶孝顺的。
老年人,少不了要带些鸡蛋糕,桃酥,奶粉,京北的烤鸭,麦乳精,稻香村点心,都是之前姜瑶买的,让哥嫂提前拿回来的,谢金兰给父母拿了一大块猪肉,有二十多斤。
自己家过年杀了猪,猪是自己喂养的,孝顺父母,谢金兰也有底气。
知道嫂子的为人,谢金兰还给父母说。
“这个麦乳精,可有营养了,你和爸一天冲上一杯,好好放起来,不然嫂子看到,你们也喝不上了。”
谢金兰絮絮叨叨说了很久。
嘱咐母亲不要那么实在,都分开家了,也别有啥好东西,都给他们。
外婆还一个劲帮儿媳妇说话,“没有,你嫂子这几年收敛很多,不经常来家里拿东西了。”
这话,谢金兰一个字都不信。
狗改不了**。
外公外婆看着姜瑶和姜峰,“你们都成家了,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以后别买这么多东西了。”
多费钱呀!
老两口心疼小辈们挣钱不容易。
外婆还给几个小辈准备了压岁钱,姜瑶和姜峰说什么也不要。
自己都能挣钱了,还要外婆的钱干啥,姜小弟还在上学,把钱收下了。
顾承泽也不要,老太太说什么也不行。
嘴里一直呢喃,“外孙女婿第一次上门,必须要收着。”
拗不过老太太,姜瑶点头,顾承泽才把钱接下来。
钱不多,一人给了两块钱。
姜瑶和姜峰不要那钱,外婆只能收起来。
老太太颤颤巍巍,打开装钱的手绢,把四块钱又放里面。
姜瑶看了一眼,手绢里有不少毛票,两毛,五毛的都有,最大面值的也就是一块钱。
外公也没闲着,拿着掏火耙就要去灶膛掏火,准备给几人做饭。
“老头子,做烙饼吧,瑶瑶最爱吃。”
外婆这一声,姜瑶瞬间破防,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
顾承泽第一次上门,也感觉到外公外婆对小辈们的爱。
媳妇儿来外婆家更自然,不像去爷爷奶奶家,只是表面的客气。
怕外婆发现,姜瑶连忙抹去眼角的泪珠。
发现母亲看她,找了个蹩脚理由,“外面天太冷了,风沙迷了眼睛。”
“爸,妈,家里有啥就吃啥,别那么忙活儿。”
谢金兰拦住父母。
“是呀,姥姥,烙饼太麻烦,简单点就行。”
最后做的莜面饺子。
土豆萝卜馅的,把土豆切成丁,伴着萝卜丝,放点谢金兰带来的猪油渣,闻着馅就香。
大家都没闲着,和好莜面,几人都跟着捏饺子皮。
顾承泽也跟着帮忙。
看着姜瑶和顾承泽的互动,谢姥姥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
谢金兰看着母亲,也开心。
人老了,小辈们多回来看看,老人也高兴。
包完饺子,姜瑶和顾承泽,姜峰和姜小弟提着东西,准备去大舅舅家串个门。
姜瑶给大舅家提了两瓶酒,拿了盒京北烤鸭和稻香村点心。
姜峰给拿了鸡蛋糕,桃酥。
大舅家的房子是砖瓦房。
比外婆家房子好。
至于窗户,下面是玻璃的,上面是用纸糊的窗户,不像外婆家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
大舅家三个孩子,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大女儿已经出嫁了,二女儿和姜小弟同岁,还有个小弟弟,比姜小弟小两岁。
姜瑶原本给那两个小的准备了压岁钱。
去家里才知道,表弟和表妹跟着舅妈回娘家了,压岁钱姜瑶也就没给留。
谢金兰没和父亲说女儿开服装店的事情。
大哥家日子过得不好,要是知道她闺女在河山市开了服装店挣钱,两口子还不眼红。
这么亲的关系,真要开口去服装店上班,能不让去。
真要去了,舅舅舅**,能指使两人干活。
做生意不容易,请别人做的不好,闺女是老板,自然要说一下,没有长进,直接就辞退。
舅舅和舅妈去店里,做的不好,很多话也不好说,那不是给闺女找麻烦吗?
谢金兰拎得清。
谢姥姥满脸笑意,一脸慈爱的看着小辈们。
姜瑶给外婆介绍顾承泽。
某人嘴巴也甜,一口一个姥姥,把谢姥姥哄得眉开眼笑。
“外面冷,赶紧进屋里来。”
谢姥姥让几人进屋。
外婆家的房子又老又破,是三间石头房子。
屋里地上是黄土,坑坑洼洼的,冬天下了雪,几人的鞋底上都沾了雪,进屋里,气温高一点儿,一个个沾水的脚印,就落在地上。
灶火坑堵着一筐牛粪,不用想也知道是姥爷去外面捡的,家里又不养牛。
姜瑶对自己大舅很有意见,老人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上山砍不了柴,当儿子的也没说给父母送点柴火。
外婆家没生炉子,炕上放着一个火盆。
老太太拄着拐杖,“孩子们,快,过来烤烤手。”
老太太用铁棍子扒拉着炕上的火盆,里面的火炭露出来。
老房子窗户都是用纸糊的,糊的再严实,窗户缝也免不了要漏风。
姜瑶内心十分复杂,她知道八十年代的日子不好过,农村也没啥暖气房。
冬天就生炉子。
外婆家却没有。
姜瑶四周打量,好在通了电,之前就是因为家里没通电,外婆晚上下地解手才会摔倒的。
外婆身上穿着大棉袄,看着脏兮兮的。
冬天冷,棉衣服一穿就是一冬天,衣服肯定是脏的,穿的不干净,还会长虱子。
“外婆,您上炕去。”
姜瑶让外婆上炕,冀北省农村都盘着土坑,灶台连着炕,一烧火做饭,土炕就会热。
姜瑶摸了摸炕,还好。
“天气冷,您和外公多烧点柴火,别冻着了。”
和父母家比起来,外婆家自然是冷的,也是,家里没生炉子,就靠个火盆,能有多少热量。
老太太笑呵呵回应,“不冷,一点儿都不冷。”
外婆拄着拐棍拿起搪瓷杯去给几人倒热水。
进门的谢金兰拦住了母亲的动作,“妈,你上炕去,我来倒水。”
谢金兰是女儿,知道茶叶在哪里放着。
几人都找了地方坐下。
姜瑶和顾承泽还有姜峰都给买了东西。
谢金兰倒好水,给两个老人说,哪些是姜峰买的,哪些是姜瑶孝顺的。
老年人,少不了要带些鸡蛋糕,桃酥,奶粉,京北的烤鸭,麦乳精,稻香村点心,都是之前姜瑶买的,让哥嫂提前拿回来的,谢金兰给父母拿了一大块猪肉,有二十多斤。
自己家过年杀了猪,猪是自己喂养的,孝顺父母,谢金兰也有底气。
知道嫂子的为人,谢金兰还给父母说。
“这个麦乳精,可有营养了,你和爸一天冲上一杯,好好放起来,不然嫂子看到,你们也喝不上了。”
谢金兰絮絮叨叨说了很久。
嘱咐母亲不要那么实在,都分开家了,也别有啥好东西,都给他们。
外婆还一个劲帮儿媳妇说话,“没有,你嫂子这几年收敛很多,不经常来家里拿东西了。”
这话,谢金兰一个字都不信。
狗改不了**。
外公外婆看着姜瑶和姜峰,“你们都成家了,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以后别买这么多东西了。”
多费钱呀!
老两口心疼小辈们挣钱不容易。
外婆还给几个小辈准备了压岁钱,姜瑶和姜峰说什么也不要。
自己都能挣钱了,还要外婆的钱干啥,姜小弟还在上学,把钱收下了。
顾承泽也不要,老太太说什么也不行。
嘴里一直呢喃,“外孙女婿第一次上门,必须要收着。”
拗不过老太太,姜瑶点头,顾承泽才把钱接下来。
钱不多,一人给了两块钱。
姜瑶和姜峰不要那钱,外婆只能收起来。
老太太颤颤巍巍,打开装钱的手绢,把四块钱又放里面。
姜瑶看了一眼,手绢里有不少毛票,两毛,五毛的都有,最大面值的也就是一块钱。
外公也没闲着,拿着掏火耙就要去灶膛掏火,准备给几人做饭。
“老头子,做烙饼吧,瑶瑶最爱吃。”
外婆这一声,姜瑶瞬间破防,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
顾承泽第一次上门,也感觉到外公外婆对小辈们的爱。
媳妇儿来外婆家更自然,不像去爷爷奶奶家,只是表面的客气。
怕外婆发现,姜瑶连忙抹去眼角的泪珠。
发现母亲看她,找了个蹩脚理由,“外面天太冷了,风沙迷了眼睛。”
“爸,妈,家里有啥就吃啥,别那么忙活儿。”
谢金兰拦住父母。
“是呀,姥姥,烙饼太麻烦,简单点就行。”
最后做的莜面饺子。
土豆萝卜馅的,把土豆切成丁,伴着萝卜丝,放点谢金兰带来的猪油渣,闻着馅就香。
大家都没闲着,和好莜面,几人都跟着捏饺子皮。
顾承泽也跟着帮忙。
看着姜瑶和顾承泽的互动,谢姥姥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
谢金兰看着母亲,也开心。
人老了,小辈们多回来看看,老人也高兴。
包完饺子,姜瑶和顾承泽,姜峰和姜小弟提着东西,准备去大舅舅家串个门。
姜瑶给大舅家提了两瓶酒,拿了盒京北烤鸭和稻香村点心。
姜峰给拿了鸡蛋糕,桃酥。
大舅家的房子是砖瓦房。
比外婆家房子好。
至于窗户,下面是玻璃的,上面是用纸糊的窗户,不像外婆家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
大舅家三个孩子,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大女儿已经出嫁了,二女儿和姜小弟同岁,还有个小弟弟,比姜小弟小两岁。
姜瑶原本给那两个小的准备了压岁钱。
去家里才知道,表弟和表妹跟着舅妈回娘家了,压岁钱姜瑶也就没给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