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开始提问,两人便一五一十地讲述了发现鬼子沉船的全部经过。
从拖网拖到千里眼拉不上来,潜水去查看,然后联想到海底可能还有妈祖神像,一直讲到最后发现鬼子的沉船。
两个记者听得连连惊奇。
其中一个手中的笔一直在唰唰地写个不停,另一个则是拿着录音机录着。
蒋德全和萧支书也是第一次听到完整的内容,也惊讶不已。
采访结束后,记者对两人表示了感谢。
“报纸啥时候发行啊?”阿灿忍不住问道。
记者笑了笑,回答道:“具体的发行时间还不确定,但我们会尽快完成稿件,争取早日见报。”
“不确定啊?”阿灿有些失望地道。
“毕竟审核和排版都需要时间,这都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行吧,别忘记把报纸寄给我们啊。”
“不会忘的。”
两个记者又补充了一些内容,蒋德全说道:“那就这样吧,我们先走了。”
“这就走了,不再坐会?”冯晔习惯性地挽留。
蒋德全摆摆手:“不了,我还得陪同两位记者同志赶去海上拍照。”
正当他们走到门口时,迎面撞上了冯晔前天救的中年男子以及他儿子。
“郑君明,你怎么来了?也是来找阿晔的?”
萧支书看到中年男子,有些意外。
他是认识中年男子的,倒是冯晔是第一次知道中年男子的姓名。
突然,萧支书看到两父子手中各提着一个篮子,还用红布盖着,顿时心中了然:“你们这是来谢恩的,发生什么事了?”
郑君明叹了口气:“大前天不小心掉海里去了,幸好得两位小兄弟相救,才幸免于难。今天特地来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并送上一些微薄的心意。”
“怎么这么不小心?”
“哎,人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我打渔也二三十年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却没想到这次栽在了一个小小的风浪上。”
郑君明无奈摇头,脸上露出几分自嘲的笑容。
萧支书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人没事就好,以后可得小心些。”
“大海凶险,确实得小心。”
郑君明点了点头,随即转向冯晔:“小兄弟,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收下。”
说着,他将篮子上的红布掀开,露出了一条中华烟,两瓶茅台,一只猪脚,还有一些当地的特产。
他的儿子也把另一个篮子掀开,递给了阿灿,也是同样的东西。
“你这是做什么?不过是随手帮个忙而已,你不必如此,赶紧收回去。”冯晔拒绝道。
虽然明知最后拒绝不了,还是得收下,但样子还是要做一下的。
阿灿那边同样如此,摆着手,说着拒绝的话。
“不,救命之恩大于天。如果不是你们及时相救,我恐怕早就葬身大海了。这些只是我的一点心意……”
“那也不用买这么贵重的东西……”
经过一阵你来我往的拉扯后,冯晔和阿灿还是把礼物给收下了。
“别站在门口了,家里面坐。”
冯晔把篮子交给了叶青灵,招呼道。
郑君明父子俩连声应好,随着冯晔进了屋。
蒋德全和两个记者也不急着走了,跟着进了屋,重新坐了下来。
等冯晔和郑君明寒暄了一阵,其中一个记者抓住空档,说道:“郑先生,冯先生,我能采访一下你们,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见义勇为这种正能量的事情,是很值得采访的,也容易过稿。
“你是记者?”
郑君明有些惊讶,显然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记者。
“是的,我们是报社的记者。”
记者点头确认,随后又补充说:“这次来,我们是为了宣传妈祖庙扩建采集素材和采访发现鬼子沉船的事迹。另外,也希望能记录下这次海上救援的感人瞬间。”
郑君明微微一愣,他还不清楚妈祖庙前发生的事情。
不过他也没去纠结,点头同意:“我当然没意见,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他们的善举。”
采访就采访吧,反正这也不是坏事,冯晔和阿灿也就同意了。
“那现在开始吧,郑先生你先说一下经过?”
“前天下午突然起了暴风雨,我儿子开船往回赶,而我就在甲板上整理拖网,突然间一个浪头打过来,我没站稳,摔倒了,然后就滑进了海里。幸好我水性不错,也知道落水后不能慌……”
郑君明深吸了一口气,将前天下午的经历娓娓道来。
想到漂在大海中那种无助的感觉,仍然心有余悸。
记者又问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后,转向冯晔道:“冯先生,郑先生的儿子向你求救时,你有过迟疑吗?”
“没有。”冯晔摇头,“每一个渔民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愿意伸出援手的。大海茫茫,渔民之间互相帮助是常态。更何况,那天的情况确实很危急,如果不及时救援,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点头,继续问道:“你当是否有感到害怕或者担心自己的安全?”
冯晔微微一笑,回答道:“说实话,当时确实有过一丝担心。毕竟我只是一个普通人,面对大海的无常和凶险,也是会害怕的,况且当时风浪那么大,能吞噬任何人。”
是咋样就是咋样,这种事情没必要去充英雄,说大话。
记者继续追问:“在救援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挑战?”
“最大的困难就是风浪太大了,又下着雨,视线不好,很难看清海面上是否有人。也幸好郑叔福大命大,不但被我们蒙对了方向,还刚好被我们发现了,哈哈……”
“……”
从拖网拖到千里眼拉不上来,潜水去查看,然后联想到海底可能还有妈祖神像,一直讲到最后发现鬼子的沉船。
两个记者听得连连惊奇。
其中一个手中的笔一直在唰唰地写个不停,另一个则是拿着录音机录着。
蒋德全和萧支书也是第一次听到完整的内容,也惊讶不已。
采访结束后,记者对两人表示了感谢。
“报纸啥时候发行啊?”阿灿忍不住问道。
记者笑了笑,回答道:“具体的发行时间还不确定,但我们会尽快完成稿件,争取早日见报。”
“不确定啊?”阿灿有些失望地道。
“毕竟审核和排版都需要时间,这都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行吧,别忘记把报纸寄给我们啊。”
“不会忘的。”
两个记者又补充了一些内容,蒋德全说道:“那就这样吧,我们先走了。”
“这就走了,不再坐会?”冯晔习惯性地挽留。
蒋德全摆摆手:“不了,我还得陪同两位记者同志赶去海上拍照。”
正当他们走到门口时,迎面撞上了冯晔前天救的中年男子以及他儿子。
“郑君明,你怎么来了?也是来找阿晔的?”
萧支书看到中年男子,有些意外。
他是认识中年男子的,倒是冯晔是第一次知道中年男子的姓名。
突然,萧支书看到两父子手中各提着一个篮子,还用红布盖着,顿时心中了然:“你们这是来谢恩的,发生什么事了?”
郑君明叹了口气:“大前天不小心掉海里去了,幸好得两位小兄弟相救,才幸免于难。今天特地来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并送上一些微薄的心意。”
“怎么这么不小心?”
“哎,人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我打渔也二三十年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却没想到这次栽在了一个小小的风浪上。”
郑君明无奈摇头,脸上露出几分自嘲的笑容。
萧支书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人没事就好,以后可得小心些。”
“大海凶险,确实得小心。”
郑君明点了点头,随即转向冯晔:“小兄弟,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收下。”
说着,他将篮子上的红布掀开,露出了一条中华烟,两瓶茅台,一只猪脚,还有一些当地的特产。
他的儿子也把另一个篮子掀开,递给了阿灿,也是同样的东西。
“你这是做什么?不过是随手帮个忙而已,你不必如此,赶紧收回去。”冯晔拒绝道。
虽然明知最后拒绝不了,还是得收下,但样子还是要做一下的。
阿灿那边同样如此,摆着手,说着拒绝的话。
“不,救命之恩大于天。如果不是你们及时相救,我恐怕早就葬身大海了。这些只是我的一点心意……”
“那也不用买这么贵重的东西……”
经过一阵你来我往的拉扯后,冯晔和阿灿还是把礼物给收下了。
“别站在门口了,家里面坐。”
冯晔把篮子交给了叶青灵,招呼道。
郑君明父子俩连声应好,随着冯晔进了屋。
蒋德全和两个记者也不急着走了,跟着进了屋,重新坐了下来。
等冯晔和郑君明寒暄了一阵,其中一个记者抓住空档,说道:“郑先生,冯先生,我能采访一下你们,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见义勇为这种正能量的事情,是很值得采访的,也容易过稿。
“你是记者?”
郑君明有些惊讶,显然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记者。
“是的,我们是报社的记者。”
记者点头确认,随后又补充说:“这次来,我们是为了宣传妈祖庙扩建采集素材和采访发现鬼子沉船的事迹。另外,也希望能记录下这次海上救援的感人瞬间。”
郑君明微微一愣,他还不清楚妈祖庙前发生的事情。
不过他也没去纠结,点头同意:“我当然没意见,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他们的善举。”
采访就采访吧,反正这也不是坏事,冯晔和阿灿也就同意了。
“那现在开始吧,郑先生你先说一下经过?”
“前天下午突然起了暴风雨,我儿子开船往回赶,而我就在甲板上整理拖网,突然间一个浪头打过来,我没站稳,摔倒了,然后就滑进了海里。幸好我水性不错,也知道落水后不能慌……”
郑君明深吸了一口气,将前天下午的经历娓娓道来。
想到漂在大海中那种无助的感觉,仍然心有余悸。
记者又问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后,转向冯晔道:“冯先生,郑先生的儿子向你求救时,你有过迟疑吗?”
“没有。”冯晔摇头,“每一个渔民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愿意伸出援手的。大海茫茫,渔民之间互相帮助是常态。更何况,那天的情况确实很危急,如果不及时救援,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点头,继续问道:“你当是否有感到害怕或者担心自己的安全?”
冯晔微微一笑,回答道:“说实话,当时确实有过一丝担心。毕竟我只是一个普通人,面对大海的无常和凶险,也是会害怕的,况且当时风浪那么大,能吞噬任何人。”
是咋样就是咋样,这种事情没必要去充英雄,说大话。
记者继续追问:“在救援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挑战?”
“最大的困难就是风浪太大了,又下着雨,视线不好,很难看清海面上是否有人。也幸好郑叔福大命大,不但被我们蒙对了方向,还刚好被我们发现了,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