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晔和冯暄、阿灿三人推着一辆板车走在前头。
另外一辆则是由冯家清和冯家凌推着,走得稳稳当当的,但相对慢一些。
“阿晔,我跟你说,这一趟你应该能分到四五千块。”
“这么多吗?”
冯晔惊讶了。
“嗯。”
冯暄狠狠地点了点头,“回来的时候粗略地算了算,除开各项开支,大概有15000块的收入。”
“看你们回来那个高兴样,我就想着这次是不是赚大发了,但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冯晔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
“这么说我也能分到700多块了?”
阿灿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对,只是可惜占股有点少,我们两个一人才半成。”
冯暄的话语中充满了遗憾。
阿灿无奈地道:“这也是没办法,当时没钱来着。”
冯暄叹道:“是啊,这钱,老是觉得不够用。”
“确实不够用,晔哥又在琢磨着买船,刚刚存到的一点钱又得花出去。”
“啊?怎么突然之间又要买船了?”
“……”
阿灿刚要说,冯晔阻止道:“等下再说,要不然又得重复一遍。”
冯暄更糊涂了,看看冯晔,又看看阿灿:“到底怎么一回事?”
“行了,先别问了,一会你就知道了。”
冯晔转移话题,问道:“这十多天在海上怎样?顺利吗?”
“非常顺利,台风过后的天气相当好,无风无浪,货也相当多。我们遇到了好几次鱼群……”
冯暄也只好暂时按捺住心里的疑惑,将出海的经历娓娓道来。
从码头到新房子那边本来就不远,等冯暄说完也就差不多到目的地了。
一百多个筐子堆叠在一起,还是挺壮观的,占了很大一片地。
而且,地上还有几堆像是小山一样的各种杂鱼,加起来也不下于两千斤。
这些杂鱼可不仅仅是丰收号带回来的,还有渔民送过来的。
自从开始收购后,每天都能收到3000斤以上的杂鱼,以及三家收购点送过来的便宜货。
另外两家收购点知道他们会收便宜货后,也是主动送上门。
收谁的都是收。
他们是来者不拒。
也因此,这些便宜货每一天的量也相当大,几乎和杂鱼持平。
今天的货其实还没有完全收完,要是收完了,还不止这一点。
不过,就现在来说,这量也不是一般大。
单是现在堆在这里的杂鱼小虾的重量,恐怕接近一万斤了。
如果再加上还没有送过来的几千斤……
想想就头皮发麻。
叶青灵她们就有这种感觉,而且正在发愁。
杂鱼的数量一下子太多了,腌制的池子都不够用。
一开始几天用的还是各种容器,比如缸、大木桶等。
后来就不是了,冯晔叫砌墙的师傅砌了一个大池子,一次性能腌制五六千斤那种。
不过呢,这问题解决起来不算是太难。
可以一边腌制一边晒,实在不行也可以分两批腌制。
真正麻烦的是用来晾晒的竹帘不够用,这就有点无解了。
稍微大一点的鱼还好,可以用线吊起来晾晒。
虽然多了一道工序,麻烦了点,但终归也能解决。
不过呢,小鱼就不可能这样干了,效率太低了,能累死个人。
他们推着板车赶到的时候,叶青灵、杜桂兰,还有凌婶正在商量着去哪几家借些竹帘来救个急。
买是肯定来不及了,欧篾匠家没有存货,还在赶制冯晔的那50个竹筐订单呢。
也只能是借了,而且要借的数量还不少。
竹帘这东西,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有,但一般都不会有太多。
一下子要借太多的话,还真的要好好地合计合计。
冯晔听了她们的商量的内容,并没有参与进去,让她们头疼好了。
他其实有快速处理这批杂鱼的办法,还用不到竹帘。
那就是制作鱼露。
但这东西吧,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小批量的制作一点家用还行,但要是做的多了,就不太美妙了。
鱼露的制作需要长时间的发酵,从几个月到数年。
而在发酵的过程中,缸内会产生一股刺鼻的臭味。
这是由于小鱼虾在盐水中分解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气体所致。
这些气体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溢出缸外,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
有些人甚至形容这种气味就像“尸水”。
鱼露很鲜美,冯晔挺喜欢这种调味料。
但是大批量制作这东西还是算了吧。
他可不想等新房子建好,生活在被恶臭包围的环境中。
因此,他脑海中刚浮现这个念头,就被他掐灭了。
冯晔没去管她们去谁家借,专注地从板车上把一筐筐货往下卸。
不过,他倒是有再去欧篾匠家里订一批竹帘的想法。
找别人借终究不是长久之策,还得是自己有才行。
等卸完他们推过来的一板车,冯家清和冯家凌也到了。
冯晔一边卸货,一边把前几天和阿灿聊过,希望他俩下船帮忙送货的事情说了一遍。
冯家清和冯家凌听完后面面相觑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
阿灿补充道:“爹,三伯,我和晔哥商量过了,愿意给你们每月200块的工钱。”
说完,他又转向冯暄:“暄哥,你没意见吧?”
冯暄想都没想,就摇了一下头:“我当然没意见。”
一个是他爹,一个是阿灿爹,他能有什么意见。
“就算不给工钱,我们也愿意下船帮忙,不帮你们还能帮谁?但是……”
冯家清皱眉道,“如果我们不出海了,丰收号怎么办?”
“对啊,才干了几个月,就突然不干了,都不知道怎么跟萧昭军说?”
冯家凌也是蹙起了眉头。
“这不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吗?”
冯晔微笑着又道,“我会去跟军叔说,你们就别管了。”
冯家清点了点头:“行吧,你好好跟他讲,千万别伤了和气。”
“200块,你们可真大方。”
冯家凌半开玩笑道,“就算是看在钱的面子上,我也得答应啊。”
“那就这么说定了。”
冯晔点点头,“我和阿灿商量了一下,准备再买一条船用来送货,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到。所以暂时只能辛苦你们一下,带着货坐渡船去。”
冯暄闻言,这才解了心头疑惑,明白他们为什么又要买船。
不过,新的疑惑又涌上心头:“这鱼干这么好卖吗?还要专门买一条船用来送货。”
冯家清和冯家凌也有同样的疑惑。
阿灿看了看周围,见请来干活的几个人都在专心地杀鱼。
他这才喜不自胜地放低了声音道:“好卖,太好卖了。每天送到县里的鱼干都差不多能卖完。”
冯暄追问道:“什么时候开始晒的鱼干?每天又送多少去县里卖?”
阿灿得意道:“卖了有一段时间了,每天都在一千斤上下。”
“这么多?”
冯暄、冯家清和冯家凌都是倒抽了一口凉气,震惊了。
“怎么突然之间会这么好卖?第一次才几百斤都卖了好几天,怎么现在一天就能卖掉上千斤了?”
冯暄有些不解地问道。
阿灿微微一笑:“我们现在基本上不零卖了,都是走批发,一天也就卖一个多小时,带去的货就差不多能卖完。”
但他的话并没有完全解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他们知道批发的量肯定比零售要大,但如此迅速的增长还是让他们感到疑惑。
“我们不在家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嘿嘿,这话要从景宏饭店的订单说起……”
阿灿笑了笑,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事大致地说了一遍。
三人听完后,不禁对冯晔和阿灿刮目相看。
“好好好。”
冯家清高兴的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我还担心晒了这么多鱼干会不好卖呢,原来你们已经打开了销路。"
冯家凌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看来我们之前真是多虑了。"
“既然这样,确实应该再买一条船来送货,效率会更高,也不影响你们两个出海。”
冯暄乐得嘴角都要咧到后脑勺去了。
这其中,不管是鱼干生意,还是出海打渔,可都有他的四分之一。
“你们两个要不然干脆不要出海了,安心地做这晒鱼干的生意?”
冯家清突然提了一个建议出来。
冯家凌一听,也赶紧附和:“对啊,出海风险太高了,又不稳定,还不如稳稳当当地做生意赚钱……”
冯暄眼珠子转动了一下,想要出声反驳,不过最终没有出声。
他明白,他爹和冯家凌是出于关心自己儿子的安全和未来考虑。
儿子一天到晚在海里漂着,做老子的总是免不了会担心。
毕竟,海上作业总是伴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那不行。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还是出海打渔刺激一点,时不时就有惊喜发生。”
冯晔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他确实喜欢上了那种在大海中与风浪搏斗,与鱼群追逐的刺激感。
更何况,他还有聚鱼的能力,就更不可能舍本逐末了。
“你们也清楚晔哥的厉害,运气超级无敌,哪次出海不是满载而归?怎么能放弃出海打渔呢?
“我们还想着等赚了钱,买一艘能去深海的大船呢。”
阿灿也不乐意了,出声反驳。
另外一辆则是由冯家清和冯家凌推着,走得稳稳当当的,但相对慢一些。
“阿晔,我跟你说,这一趟你应该能分到四五千块。”
“这么多吗?”
冯晔惊讶了。
“嗯。”
冯暄狠狠地点了点头,“回来的时候粗略地算了算,除开各项开支,大概有15000块的收入。”
“看你们回来那个高兴样,我就想着这次是不是赚大发了,但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冯晔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
“这么说我也能分到700多块了?”
阿灿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对,只是可惜占股有点少,我们两个一人才半成。”
冯暄的话语中充满了遗憾。
阿灿无奈地道:“这也是没办法,当时没钱来着。”
冯暄叹道:“是啊,这钱,老是觉得不够用。”
“确实不够用,晔哥又在琢磨着买船,刚刚存到的一点钱又得花出去。”
“啊?怎么突然之间又要买船了?”
“……”
阿灿刚要说,冯晔阻止道:“等下再说,要不然又得重复一遍。”
冯暄更糊涂了,看看冯晔,又看看阿灿:“到底怎么一回事?”
“行了,先别问了,一会你就知道了。”
冯晔转移话题,问道:“这十多天在海上怎样?顺利吗?”
“非常顺利,台风过后的天气相当好,无风无浪,货也相当多。我们遇到了好几次鱼群……”
冯暄也只好暂时按捺住心里的疑惑,将出海的经历娓娓道来。
从码头到新房子那边本来就不远,等冯暄说完也就差不多到目的地了。
一百多个筐子堆叠在一起,还是挺壮观的,占了很大一片地。
而且,地上还有几堆像是小山一样的各种杂鱼,加起来也不下于两千斤。
这些杂鱼可不仅仅是丰收号带回来的,还有渔民送过来的。
自从开始收购后,每天都能收到3000斤以上的杂鱼,以及三家收购点送过来的便宜货。
另外两家收购点知道他们会收便宜货后,也是主动送上门。
收谁的都是收。
他们是来者不拒。
也因此,这些便宜货每一天的量也相当大,几乎和杂鱼持平。
今天的货其实还没有完全收完,要是收完了,还不止这一点。
不过,就现在来说,这量也不是一般大。
单是现在堆在这里的杂鱼小虾的重量,恐怕接近一万斤了。
如果再加上还没有送过来的几千斤……
想想就头皮发麻。
叶青灵她们就有这种感觉,而且正在发愁。
杂鱼的数量一下子太多了,腌制的池子都不够用。
一开始几天用的还是各种容器,比如缸、大木桶等。
后来就不是了,冯晔叫砌墙的师傅砌了一个大池子,一次性能腌制五六千斤那种。
不过呢,这问题解决起来不算是太难。
可以一边腌制一边晒,实在不行也可以分两批腌制。
真正麻烦的是用来晾晒的竹帘不够用,这就有点无解了。
稍微大一点的鱼还好,可以用线吊起来晾晒。
虽然多了一道工序,麻烦了点,但终归也能解决。
不过呢,小鱼就不可能这样干了,效率太低了,能累死个人。
他们推着板车赶到的时候,叶青灵、杜桂兰,还有凌婶正在商量着去哪几家借些竹帘来救个急。
买是肯定来不及了,欧篾匠家没有存货,还在赶制冯晔的那50个竹筐订单呢。
也只能是借了,而且要借的数量还不少。
竹帘这东西,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有,但一般都不会有太多。
一下子要借太多的话,还真的要好好地合计合计。
冯晔听了她们的商量的内容,并没有参与进去,让她们头疼好了。
他其实有快速处理这批杂鱼的办法,还用不到竹帘。
那就是制作鱼露。
但这东西吧,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小批量的制作一点家用还行,但要是做的多了,就不太美妙了。
鱼露的制作需要长时间的发酵,从几个月到数年。
而在发酵的过程中,缸内会产生一股刺鼻的臭味。
这是由于小鱼虾在盐水中分解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气体所致。
这些气体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溢出缸外,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
有些人甚至形容这种气味就像“尸水”。
鱼露很鲜美,冯晔挺喜欢这种调味料。
但是大批量制作这东西还是算了吧。
他可不想等新房子建好,生活在被恶臭包围的环境中。
因此,他脑海中刚浮现这个念头,就被他掐灭了。
冯晔没去管她们去谁家借,专注地从板车上把一筐筐货往下卸。
不过,他倒是有再去欧篾匠家里订一批竹帘的想法。
找别人借终究不是长久之策,还得是自己有才行。
等卸完他们推过来的一板车,冯家清和冯家凌也到了。
冯晔一边卸货,一边把前几天和阿灿聊过,希望他俩下船帮忙送货的事情说了一遍。
冯家清和冯家凌听完后面面相觑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
阿灿补充道:“爹,三伯,我和晔哥商量过了,愿意给你们每月200块的工钱。”
说完,他又转向冯暄:“暄哥,你没意见吧?”
冯暄想都没想,就摇了一下头:“我当然没意见。”
一个是他爹,一个是阿灿爹,他能有什么意见。
“就算不给工钱,我们也愿意下船帮忙,不帮你们还能帮谁?但是……”
冯家清皱眉道,“如果我们不出海了,丰收号怎么办?”
“对啊,才干了几个月,就突然不干了,都不知道怎么跟萧昭军说?”
冯家凌也是蹙起了眉头。
“这不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吗?”
冯晔微笑着又道,“我会去跟军叔说,你们就别管了。”
冯家清点了点头:“行吧,你好好跟他讲,千万别伤了和气。”
“200块,你们可真大方。”
冯家凌半开玩笑道,“就算是看在钱的面子上,我也得答应啊。”
“那就这么说定了。”
冯晔点点头,“我和阿灿商量了一下,准备再买一条船用来送货,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到。所以暂时只能辛苦你们一下,带着货坐渡船去。”
冯暄闻言,这才解了心头疑惑,明白他们为什么又要买船。
不过,新的疑惑又涌上心头:“这鱼干这么好卖吗?还要专门买一条船用来送货。”
冯家清和冯家凌也有同样的疑惑。
阿灿看了看周围,见请来干活的几个人都在专心地杀鱼。
他这才喜不自胜地放低了声音道:“好卖,太好卖了。每天送到县里的鱼干都差不多能卖完。”
冯暄追问道:“什么时候开始晒的鱼干?每天又送多少去县里卖?”
阿灿得意道:“卖了有一段时间了,每天都在一千斤上下。”
“这么多?”
冯暄、冯家清和冯家凌都是倒抽了一口凉气,震惊了。
“怎么突然之间会这么好卖?第一次才几百斤都卖了好几天,怎么现在一天就能卖掉上千斤了?”
冯暄有些不解地问道。
阿灿微微一笑:“我们现在基本上不零卖了,都是走批发,一天也就卖一个多小时,带去的货就差不多能卖完。”
但他的话并没有完全解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他们知道批发的量肯定比零售要大,但如此迅速的增长还是让他们感到疑惑。
“我们不在家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嘿嘿,这话要从景宏饭店的订单说起……”
阿灿笑了笑,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事大致地说了一遍。
三人听完后,不禁对冯晔和阿灿刮目相看。
“好好好。”
冯家清高兴的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我还担心晒了这么多鱼干会不好卖呢,原来你们已经打开了销路。"
冯家凌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看来我们之前真是多虑了。"
“既然这样,确实应该再买一条船来送货,效率会更高,也不影响你们两个出海。”
冯暄乐得嘴角都要咧到后脑勺去了。
这其中,不管是鱼干生意,还是出海打渔,可都有他的四分之一。
“你们两个要不然干脆不要出海了,安心地做这晒鱼干的生意?”
冯家清突然提了一个建议出来。
冯家凌一听,也赶紧附和:“对啊,出海风险太高了,又不稳定,还不如稳稳当当地做生意赚钱……”
冯暄眼珠子转动了一下,想要出声反驳,不过最终没有出声。
他明白,他爹和冯家凌是出于关心自己儿子的安全和未来考虑。
儿子一天到晚在海里漂着,做老子的总是免不了会担心。
毕竟,海上作业总是伴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那不行。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还是出海打渔刺激一点,时不时就有惊喜发生。”
冯晔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他确实喜欢上了那种在大海中与风浪搏斗,与鱼群追逐的刺激感。
更何况,他还有聚鱼的能力,就更不可能舍本逐末了。
“你们也清楚晔哥的厉害,运气超级无敌,哪次出海不是满载而归?怎么能放弃出海打渔呢?
“我们还想着等赚了钱,买一艘能去深海的大船呢。”
阿灿也不乐意了,出声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