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拿了筐子,开始收拾起满甲板的针鱼。
别看针鱼不大,但冲击力可一点不小。
有不少都把自己挂在了舱壁上,钢针一般的利嘴扎进了木板里面。
幸好他们这船外面包了一层铁皮,它们的利嘴穿不透。
否则的话,想必船的两侧也会挂着不少的针鱼。
“啧啧,真是猛的不行,扎的还挺深的。”
冯晔一边说着,一边有点费力地拔下一条在舱壁上挂着的针鱼。
“这针鱼的嘴巴真他**硬。”
阿灿也拔下一条,还用力地掰了掰它的嘴巴,却发现根本就掰不断,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冯晔也试了试,弹了弹针鱼的利嘴。
“都是骨头,当然硬了。要不然怎么说它们危险呢?扎到了要害,是真的会死人。”
他上辈子有看过不少针鱼袭击人的相关报道:
例如,有人在游泳时,右眼上方被针鱼刺穿,几小时后在医院不治而亡;
有人被针鱼刺中颈部,脊椎里留下了针鱼牙齿碎片,导致全身瘫痪;
还有人在潜水捕捞海参时,被针鱼刺中心脏,当场死亡,15厘米长的颌针留在了体内……
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想到被针鱼刺中的惨状,冯晔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如烫手山芋一般,将这鱼扔进了筐子。
两人继续忙碌着,将甲板上的针鱼一一捡起,放入筐中。
虽然这些针鱼很便宜,但数量庞大,也能卖不少钱了。
“嘿嘿,灯光那么一照,就络绎不绝地往船上跳,跟下饺子似的,白得了这么多,也算是发了一笔小财。”
“很多鱼都具有趋光性,不过大多的个头都比较小,没有针鱼大。而且冲击力也小,一般没有什么危险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具有趋光性的鱼,放在这个年代,都是便宜货,甚至没人要。
要不然的话,他早就在船上装上那么一台发电机,将灯光捕鱼给利用起来了。
虽然说成本会比较高,但只要能挣钱也是值得的。
可惜的是不挣钱,捕一大堆鱼上来,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纯属浪费时间。
时间也是成本之一。
还不如拖网呢,还能多赚一点。
甚至于放粘网和虾笼、延绳钓等,都能更赚钱。
否则,咋就没人利用灯光来捕鱼呢?
当然,这些趋光性的鱼当中,也是有价值比较高的,鱿鱼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想要灯光诱捕鱿鱼,得使用大功率的灯泡,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就现在家里面使用的白炽灯,最高也就150W。
还想拿来捕鱿鱼?
想屁吃呢!
“虽然有点惊险,但遇上了,就是赚到了,而且也没费多长时间。”
“嗯,这些加起来,估摸着打底也有个六七百斤,卖上一两百块钱没问题。”
“主要是个头还都挺大的。”
阿灿从舱壁下拔下一条大个头的,“你看这条,得有一米长了。”
“是挺大的。”
冯晔瞄了一眼,点了点头,“我这一筐满了,来,先抬到船舱里去。”
“好。”
两人捡拾了二十多分钟,才算是把船上散落的到处都是的针鱼分大小全都装进筐子里,并搬进了船舱。
一共装了十二个筐子,平均55斤一筐,也有660斤了。
只是可惜太过于便宜。
虽然不清楚具体的价格,但想来顶多也就三四毛的样子。
然后,船只再次启动,拖网也放下去了。
旭日号在平静无波的海面上缓慢地行驶作业……
这片海面上不止他们一条船,能看到不少灯火飘荡在海面上。
尽管看不到船,但也知道都是在作业的渔船。
一般像现在这情况,大家挤在同一片海域作业,都是互不干扰,各自忙各自的。
从漆黑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光大亮,他们才起了第一网。
收获不是很好。
不过,也在预料之中,两人没有什么好失望的。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针鱼作为补偿呢。
紧接着,他们又下了第二网。
……
十二点多一点,他们回到了一号岛。
该吃午饭了。
只是,旭日号围着一号岛绕了一圈,却是没有发现另一艘船。
“难道是有事耽误了,今天没有出来?”
阿灿看着空荡荡的海面,满脸疑惑。
“能有啥事?”
冯也却是不认同他的猜测,“估计是跑去哪里潜水,还没有过来。”
阿灿想了想,也觉得有理。
冯家清和冯家凌都是闲不住的人,如今有了两套潜水装备,肯定是不知道在哪里潜水抓海货了。
“晔哥,咱们要去找一下?”
“虽然他们应该不会跑太远,但不知道在哪个方向,怎么找?”
冯晔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吧,我们先把饭做好再说。”
“好吧。”
随即,两人就忙活开来……
不久之后,午餐做好了,而远处也开过来了一条船。
不是冯家清和冯家凌他们两个,还能是谁?
等那条船靠在了旭日号旁边,就看到冯家清和冯家凌头发上还是湿漉漉的。
他们还真是去潜水了。
阿灿迫不及待地问道:“爹,三伯,你们这是去哪儿潜水了?怎么这么晚才过来?”
冯家凌朝着一个方向指了指,笑呵呵地道:“没多远,这里过去差不多两三里左右。”
冯家清接着补充道:“我们在那边的海底找到了一片的带子,一时间拔得兴起,就有些忘了时间。”
冯晔和阿灿一听,顿时高兴不已。
他们跳了过去,跑进船舱一看,果然看到了一筐多的带子。
个头都挺大,而且也很均匀,个个都长达20厘米以上。
冯晔拿起一个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大概有一斤重的样子。
别看这带子的个头大,其实里头能吃的东西,也就只有它的肉柱,也就是闭壳肌。
这玩意儿晒干之后的干制品就是江瑶柱了。
在沿海有这么一句俗语:海参鲍鱼江瑶贝。
也就是说,江瑶贝可以与海参鲍鱼相媲美。
江瑶,就是带子,也作江鳐,正式学名是叫做江珧。
不过,他们这一带习惯性叫带子,也有的地方叫割猪刀、杀猪刀、骚蛤等等。
带子属于双壳贝类,它的贝壳大而薄,前尖后广,呈略呈三角形,表面苍黑色。
它以壳的尖端直立**泥沙中生活,以足丝固着海底。
成群聚集一起时,仿佛是海底的一片石林。
它们一经定居以后,就终生不再移动。
带子,学名江珧
别看针鱼不大,但冲击力可一点不小。
有不少都把自己挂在了舱壁上,钢针一般的利嘴扎进了木板里面。
幸好他们这船外面包了一层铁皮,它们的利嘴穿不透。
否则的话,想必船的两侧也会挂着不少的针鱼。
“啧啧,真是猛的不行,扎的还挺深的。”
冯晔一边说着,一边有点费力地拔下一条在舱壁上挂着的针鱼。
“这针鱼的嘴巴真他**硬。”
阿灿也拔下一条,还用力地掰了掰它的嘴巴,却发现根本就掰不断,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冯晔也试了试,弹了弹针鱼的利嘴。
“都是骨头,当然硬了。要不然怎么说它们危险呢?扎到了要害,是真的会死人。”
他上辈子有看过不少针鱼袭击人的相关报道:
例如,有人在游泳时,右眼上方被针鱼刺穿,几小时后在医院不治而亡;
有人被针鱼刺中颈部,脊椎里留下了针鱼牙齿碎片,导致全身瘫痪;
还有人在潜水捕捞海参时,被针鱼刺中心脏,当场死亡,15厘米长的颌针留在了体内……
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想到被针鱼刺中的惨状,冯晔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如烫手山芋一般,将这鱼扔进了筐子。
两人继续忙碌着,将甲板上的针鱼一一捡起,放入筐中。
虽然这些针鱼很便宜,但数量庞大,也能卖不少钱了。
“嘿嘿,灯光那么一照,就络绎不绝地往船上跳,跟下饺子似的,白得了这么多,也算是发了一笔小财。”
“很多鱼都具有趋光性,不过大多的个头都比较小,没有针鱼大。而且冲击力也小,一般没有什么危险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具有趋光性的鱼,放在这个年代,都是便宜货,甚至没人要。
要不然的话,他早就在船上装上那么一台发电机,将灯光捕鱼给利用起来了。
虽然说成本会比较高,但只要能挣钱也是值得的。
可惜的是不挣钱,捕一大堆鱼上来,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纯属浪费时间。
时间也是成本之一。
还不如拖网呢,还能多赚一点。
甚至于放粘网和虾笼、延绳钓等,都能更赚钱。
否则,咋就没人利用灯光来捕鱼呢?
当然,这些趋光性的鱼当中,也是有价值比较高的,鱿鱼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想要灯光诱捕鱿鱼,得使用大功率的灯泡,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就现在家里面使用的白炽灯,最高也就150W。
还想拿来捕鱿鱼?
想屁吃呢!
“虽然有点惊险,但遇上了,就是赚到了,而且也没费多长时间。”
“嗯,这些加起来,估摸着打底也有个六七百斤,卖上一两百块钱没问题。”
“主要是个头还都挺大的。”
阿灿从舱壁下拔下一条大个头的,“你看这条,得有一米长了。”
“是挺大的。”
冯晔瞄了一眼,点了点头,“我这一筐满了,来,先抬到船舱里去。”
“好。”
两人捡拾了二十多分钟,才算是把船上散落的到处都是的针鱼分大小全都装进筐子里,并搬进了船舱。
一共装了十二个筐子,平均55斤一筐,也有660斤了。
只是可惜太过于便宜。
虽然不清楚具体的价格,但想来顶多也就三四毛的样子。
然后,船只再次启动,拖网也放下去了。
旭日号在平静无波的海面上缓慢地行驶作业……
这片海面上不止他们一条船,能看到不少灯火飘荡在海面上。
尽管看不到船,但也知道都是在作业的渔船。
一般像现在这情况,大家挤在同一片海域作业,都是互不干扰,各自忙各自的。
从漆黑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光大亮,他们才起了第一网。
收获不是很好。
不过,也在预料之中,两人没有什么好失望的。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针鱼作为补偿呢。
紧接着,他们又下了第二网。
……
十二点多一点,他们回到了一号岛。
该吃午饭了。
只是,旭日号围着一号岛绕了一圈,却是没有发现另一艘船。
“难道是有事耽误了,今天没有出来?”
阿灿看着空荡荡的海面,满脸疑惑。
“能有啥事?”
冯也却是不认同他的猜测,“估计是跑去哪里潜水,还没有过来。”
阿灿想了想,也觉得有理。
冯家清和冯家凌都是闲不住的人,如今有了两套潜水装备,肯定是不知道在哪里潜水抓海货了。
“晔哥,咱们要去找一下?”
“虽然他们应该不会跑太远,但不知道在哪个方向,怎么找?”
冯晔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吧,我们先把饭做好再说。”
“好吧。”
随即,两人就忙活开来……
不久之后,午餐做好了,而远处也开过来了一条船。
不是冯家清和冯家凌他们两个,还能是谁?
等那条船靠在了旭日号旁边,就看到冯家清和冯家凌头发上还是湿漉漉的。
他们还真是去潜水了。
阿灿迫不及待地问道:“爹,三伯,你们这是去哪儿潜水了?怎么这么晚才过来?”
冯家凌朝着一个方向指了指,笑呵呵地道:“没多远,这里过去差不多两三里左右。”
冯家清接着补充道:“我们在那边的海底找到了一片的带子,一时间拔得兴起,就有些忘了时间。”
冯晔和阿灿一听,顿时高兴不已。
他们跳了过去,跑进船舱一看,果然看到了一筐多的带子。
个头都挺大,而且也很均匀,个个都长达20厘米以上。
冯晔拿起一个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大概有一斤重的样子。
别看这带子的个头大,其实里头能吃的东西,也就只有它的肉柱,也就是闭壳肌。
这玩意儿晒干之后的干制品就是江瑶柱了。
在沿海有这么一句俗语:海参鲍鱼江瑶贝。
也就是说,江瑶贝可以与海参鲍鱼相媲美。
江瑶,就是带子,也作江鳐,正式学名是叫做江珧。
不过,他们这一带习惯性叫带子,也有的地方叫割猪刀、杀猪刀、骚蛤等等。
带子属于双壳贝类,它的贝壳大而薄,前尖后广,呈略呈三角形,表面苍黑色。
它以壳的尖端直立**泥沙中生活,以足丝固着海底。
成群聚集一起时,仿佛是海底的一片石林。
它们一经定居以后,就终生不再移动。
带子,学名江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