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太医来得及时,加之唐文风也没真想让崔锦当场挂了,没把刀顺手再**,让他来个血流不止,所以崔锦幸运的活了下来。
只不过到底大失元气,如今半死不活躺在床上,不知何时才能下地自如行走。
卫冲回来后,直接凭着兵符召集了东营军,将被大皇子说动的那群抓了百姓用作威胁的兵给就地围剿,一个活口没留。
有大臣跑去和唐文风告状,指责卫冲太过狠辣冷血,上千人,宫门口都被鲜血染红了。
唐文风将一份折子扔到手边,抬头看他:“喔?那么依房大人所见,该如何处置卫将军?”
房姓官员:“少说应当关个一年半载,让卫将军好好反思反思。”
“只是如此吗?”
“毕竟卫将军也是为了解围,一年半载已经足够。”
唐文风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笑了笑:“既然如此......”
“来人啊,将房大人送去刑部。把方才那番话,一字不落地说与秦尚书。”
房姓官员傻了眼:“唐......唐大人......”
禁卫军疾步而来,一左一右扣住他,跟拎一只小鸡仔似的,就把人给提溜走了,送去了刑部。
秦准在听他们将唐文风与房姓官员的对话原封不动地转述后,大手一挥,将房姓官员扔进了大牢。
看着房姓官员大呼着冤枉被带走,他无奈地摇摇头,你说说你,找谁告状不好,告谁的状不好,怎么偏偏就去找唐文风告了卫冲的状呢,不知道这两人一见如故吗?
真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呢。
*****
在知道有人跑去找唐文风告自己的状后,卫冲阴阴地咧嘴笑了笑,卡巴卡巴掰着手指头,也没去宫里找人,而是去了刑部。
挨了一通胖揍的房姓官员哭唧唧地被放了出来。
卫冲还表现得十分善解人意,一副哥俩好的模样拍拍他的肩膀:“房大人,下次对卫某有什么不满,可以直接来和卫某聊聊嘛。咱们年岁差的不算多,应当是好沟通的。唐大人事物繁忙,就别再拿这种小事去打搅他了。”
房姓官员恨不得把头点掉,脚下跟踩了风火轮似的,一溜烟儿跑了。
卫冲嗤了声:“就这么点老鼠胆子也敢跑来对本将军指手画脚。”
因为房姓官员这个活生生的典型,再没有官员敢冒头,一个个老老实实做着自己手上的事,倒是无形之中给唐文风减轻了不少麻烦。
一眨眼,大半个月过去,封地在外的端王与宁王终于入京。
周边依附大乾的诸国,以北戎王与南越王为首,也陆陆续续赶到。
南越王现在看见唐文风还肉疼的不行。不疼不行啊,这小子一口咬下他们南越那么大一块领地,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唐文风亲自来接见的他们,看见对自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南越王,知道她心气儿不顺,也不生气,反而对她笑了笑:“又见面了,王上。”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看见他笑呵呵的,南越王只觉得一肚子的火没处发,硬梆梆地嗯了声。
北戎王对唐文风点了下头,没有多说什么。
“诸位请。”
唐文风让人为他们领路,他自己则收起笑意,走向沉着脸坐在马背上不动弹的两位亲王。
“两位王爷这是......”
宁王道:“本王听说我那侄儿被你囚禁,可有此事?”
唐文风心中感叹,没想到这大皇子竟还有死忠在为他做事。
果然应该斩草除根,否则真应了那句“春风吹又生”了。
“不知王爷从何处听来这等不实之言。”唐文风半点不心虚地说道:“大殿下不慎受了重伤,如今在宫中好生休养,每日都有太医把脉诊断,进补汤药无数。更有宫人悉心照看,供殿下差使。”
他笑了笑:“也不知那乱传谣言之人是何居心。两位王爷切莫信了这等叫人啼笑皆非的话,害了心情。”
秦准等人默默垂下头,艰难忍着想要上扬的嘴角。
见过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没见过这么能颠倒是非黑白的。
大皇子为何重伤?那还不是让你给了一刀,还差一点就给扎穿了。
太医为何每日把脉诊断?御膳房为何每日送来进补汤药?还不是因为你怕人当真死了。
至于那些悉心照看,供人差使的宫人......你敢说不是名为照看差使,实则是监视的?
不知道在场的大臣们在心中如何腹诽自己,唐文风继续一脸无害地说道:“二位王爷若是不信,亲自去瞧瞧,便能知晓微臣所言是否为虚。”
端王和宁王互相看了看,凑在一起小声地咬了会儿耳朵,不停地点头又摇头,好半晌后,二人才做下决定。
“你最好别做什么手脚,否则我二人的部下定要打上这京城,问你要个说法。”宁王放着狠话。
唐文风委屈道:“王爷这说的是什么话,臣能做什么手脚。”
“最好如此!”
宁王冷哼一声,翻身下马。
为了赶在乾文帝下葬前进京,他二人坐船下了水路后便一路骑马,着实有些疲惫。
但这会儿即便再累,也要先去看看崔锦再说其他。
虽然他们对这个皇兄没什么感情,但怎么说也是同父兄弟,自然不能让侄儿被一个外姓人欺负了去。
唐文风让秦准等人继续在这里接待还未跟随大部队赶来的诸国使臣,他则带着人跟在端王和宁王身后,快步往宫中而去。
“大皇子在哪处宫殿?”路上,端王问道。
唐文风道:“微臣想着殿下先前在东宫住了许久,便让宫人将殿下在皇陵的行李收拾好,随殿下一同搬去了东宫。”
宁王道:“算你识相。”
唐文风笑了笑。
一行人进了东宫后,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跪下行礼。
看见这东宫之中干净整洁,并没有杂草丛生,一副荒芜的景象,端王和宁王的心中稍稍满意了两分。
太医来得及时,加之唐文风也没真想让崔锦当场挂了,没把刀顺手再**,让他来个血流不止,所以崔锦幸运的活了下来。
只不过到底大失元气,如今半死不活躺在床上,不知何时才能下地自如行走。
卫冲回来后,直接凭着兵符召集了东营军,将被大皇子说动的那群抓了百姓用作威胁的兵给就地围剿,一个活口没留。
有大臣跑去和唐文风告状,指责卫冲太过狠辣冷血,上千人,宫门口都被鲜血染红了。
唐文风将一份折子扔到手边,抬头看他:“喔?那么依房大人所见,该如何处置卫将军?”
房姓官员:“少说应当关个一年半载,让卫将军好好反思反思。”
“只是如此吗?”
“毕竟卫将军也是为了解围,一年半载已经足够。”
唐文风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笑了笑:“既然如此......”
“来人啊,将房大人送去刑部。把方才那番话,一字不落地说与秦尚书。”
房姓官员傻了眼:“唐......唐大人......”
禁卫军疾步而来,一左一右扣住他,跟拎一只小鸡仔似的,就把人给提溜走了,送去了刑部。
秦准在听他们将唐文风与房姓官员的对话原封不动地转述后,大手一挥,将房姓官员扔进了大牢。
看着房姓官员大呼着冤枉被带走,他无奈地摇摇头,你说说你,找谁告状不好,告谁的状不好,怎么偏偏就去找唐文风告了卫冲的状呢,不知道这两人一见如故吗?
真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呢。
*****
在知道有人跑去找唐文风告自己的状后,卫冲阴阴地咧嘴笑了笑,卡巴卡巴掰着手指头,也没去宫里找人,而是去了刑部。
挨了一通胖揍的房姓官员哭唧唧地被放了出来。
卫冲还表现得十分善解人意,一副哥俩好的模样拍拍他的肩膀:“房大人,下次对卫某有什么不满,可以直接来和卫某聊聊嘛。咱们年岁差的不算多,应当是好沟通的。唐大人事物繁忙,就别再拿这种小事去打搅他了。”
房姓官员恨不得把头点掉,脚下跟踩了风火轮似的,一溜烟儿跑了。
卫冲嗤了声:“就这么点老鼠胆子也敢跑来对本将军指手画脚。”
因为房姓官员这个活生生的典型,再没有官员敢冒头,一个个老老实实做着自己手上的事,倒是无形之中给唐文风减轻了不少麻烦。
一眨眼,大半个月过去,封地在外的端王与宁王终于入京。
周边依附大乾的诸国,以北戎王与南越王为首,也陆陆续续赶到。
南越王现在看见唐文风还肉疼的不行。不疼不行啊,这小子一口咬下他们南越那么大一块领地,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唐文风亲自来接见的他们,看见对自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南越王,知道她心气儿不顺,也不生气,反而对她笑了笑:“又见面了,王上。”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看见他笑呵呵的,南越王只觉得一肚子的火没处发,硬梆梆地嗯了声。
北戎王对唐文风点了下头,没有多说什么。
“诸位请。”
唐文风让人为他们领路,他自己则收起笑意,走向沉着脸坐在马背上不动弹的两位亲王。
“两位王爷这是......”
宁王道:“本王听说我那侄儿被你囚禁,可有此事?”
唐文风心中感叹,没想到这大皇子竟还有死忠在为他做事。
果然应该斩草除根,否则真应了那句“春风吹又生”了。
“不知王爷从何处听来这等不实之言。”唐文风半点不心虚地说道:“大殿下不慎受了重伤,如今在宫中好生休养,每日都有太医把脉诊断,进补汤药无数。更有宫人悉心照看,供殿下差使。”
他笑了笑:“也不知那乱传谣言之人是何居心。两位王爷切莫信了这等叫人啼笑皆非的话,害了心情。”
秦准等人默默垂下头,艰难忍着想要上扬的嘴角。
见过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没见过这么能颠倒是非黑白的。
大皇子为何重伤?那还不是让你给了一刀,还差一点就给扎穿了。
太医为何每日把脉诊断?御膳房为何每日送来进补汤药?还不是因为你怕人当真死了。
至于那些悉心照看,供人差使的宫人......你敢说不是名为照看差使,实则是监视的?
不知道在场的大臣们在心中如何腹诽自己,唐文风继续一脸无害地说道:“二位王爷若是不信,亲自去瞧瞧,便能知晓微臣所言是否为虚。”
端王和宁王互相看了看,凑在一起小声地咬了会儿耳朵,不停地点头又摇头,好半晌后,二人才做下决定。
“你最好别做什么手脚,否则我二人的部下定要打上这京城,问你要个说法。”宁王放着狠话。
唐文风委屈道:“王爷这说的是什么话,臣能做什么手脚。”
“最好如此!”
宁王冷哼一声,翻身下马。
为了赶在乾文帝下葬前进京,他二人坐船下了水路后便一路骑马,着实有些疲惫。
但这会儿即便再累,也要先去看看崔锦再说其他。
虽然他们对这个皇兄没什么感情,但怎么说也是同父兄弟,自然不能让侄儿被一个外姓人欺负了去。
唐文风让秦准等人继续在这里接待还未跟随大部队赶来的诸国使臣,他则带着人跟在端王和宁王身后,快步往宫中而去。
“大皇子在哪处宫殿?”路上,端王问道。
唐文风道:“微臣想着殿下先前在东宫住了许久,便让宫人将殿下在皇陵的行李收拾好,随殿下一同搬去了东宫。”
宁王道:“算你识相。”
唐文风笑了笑。
一行人进了东宫后,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跪下行礼。
看见这东宫之中干净整洁,并没有杂草丛生,一副荒芜的景象,端王和宁王的心中稍稍满意了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