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雁行尴尬地挠挠头,“这材质确实比普通头绳好很多呀,不算贵吧?”
女孩摇摇头,“那你有没有想过一匹布能做多少条头绳?一根就要3文,还不贵呀?”
罗雁行:“……”
这时,周眉月抿了抿唇,上前道:“账不是这么算的,这做头绳除了布料钱,老板还得花时间裁剪制作,再拿到这里卖,人家也要赚钱嘛。
我就觉得3文钱不贵,少吃几个零嘴就省出来,这头绳能用好几年呢。”
说完,她就指着其中一根头绳道,“老板,我这根黄色的还有吗?我想买两根。”
她年龄小,适合的丱发和双丫髻都需要两根头绳。
老板一边帮二妮梳头,一边道:“有!一会儿给你拿!”
宋英不由悄悄给了眉月一个赞赏的眼神,这个客人装得很好!
有些话,由卖家说,容易让人不相信,但从客人嘴里说出来,人们就很愿意相信。
这不,眉月这番话一出,就有不少女孩都不嫌贵了,纷纷挑选起来。
家里压岁钱给的少的,就选绢做的头绳,也很好看。
宋英望了眼后面的宋元,小声催促:“快记账。”
宋元就蹲在地上,用树枝刷刷写起正字来。
“诶,宋英!”一个惊喜的声音突然响起,“这就是去年帮你们梳发髻的那个摊主吗?”
宋英望过去,看见了人群后方的袁珊,还有她哥哥袁清。
她点点头,笑着道:“你们也来了。”
袁珊惊喜地挤进来,看了看宋英精致的垂鬟分肖髻,又看了看正坐在小板凳上,由郑娘子梳头的二妮,期待地询问郑娘子,“姐姐,我买东西,你也能帮梳发髻吗?”
去年她就想要找这个摊主帮她梳,可惜后面一直没有找到人。
郑娘子笑吟吟点头:“当然可以,你想买什么,先挑着。”
袁珊挑选了一阵,又看看宋英,道:“老板,梳她这样的发髻,要买多少根头绳才够用?”
郑娘子看了眼她头上用的头绳,道:“她头绳用了6根,你原本的那根也能用,买5根就够了;或者发间的蝴蝶结去采些梅花替代,那买2根就够了。”
袁珊转头去看袁清:“哥。”
袁清一眼看出她的所想,道:“你挑吧,我们买6根。”
“哥最好了!”袁珊欢呼起来,挤到摊子前,细细挑选起来。
围在摊子前的女孩**们,基本都是农家出身,见他们最后竟决定一口气买6根,不由纷纷咋舌。
有先到的人好心提醒,“这些头绳可跟普通头绳不一样,是论根卖,很贵的。”
袁清微笑着道谢,又道:“无妨,舍妹喜欢就好。”
他看得出这些头绳材质很好,但头绳贵的程度有限,顶了天也就几十文,这点钱他还是拿得出来的。
况且,他在外念书,家里的家务活都落在妹妹身上,给她买些头绳算什么。
二妮三妞这些有哥哥的女孩,只觉受到了暴击,同样都是哥哥,差别怎么这么大。
瞧瞧人家的哥哥,两三文的头绳一买就是6根,自己的哥哥呢,不从自己这里抢钱走就不错了!
罗雁行羡慕之余又很为难,所有人中,只有她知道,宋英的识字是袁清教的,有这份恩情在,她们怎么好收人家的钱。
但这么客人都在,也不能让郑姐姐不收钱呀。
她望向宋英,以眼神询问,宋英冲她点了点头,笑着对郑娘子道:“老板,她的头绳算在我账上,一会儿我一起付。”
她们之前的对话,分明是认识的,郑娘子也没多想,点头应了。
袁珊一下警惕起来,这两年随着她哥书念得越来越好,总有女孩找各种由头与她交好,她张口就拒绝:“那怎么能行……”
“怎么不行,”不等她说完,宋英就打断,“去年元宵,多亏了你哥哥帮我们猜灯谜,不然我们也不能得到那些好看的花灯,一些发绳,便权当谢礼了。”
袁珊觉得有道理,也不拒绝了:“那就谢谢宋英姐姐了。差点忘了,你已经是大夫能赚钱了,这点钱对你来说不算什么。
今年元宵你们要是还想要花灯,还叫我哥帮你们猜。”
虽然去年的花灯确实是她们欠袁清的人情,但袁珊说话的语气,实在是不怎么讨喜,周眉月当下就拒绝:“不用了,今年我们可以自己猜。”
袁珊愣了下,才想起她们杏花村的女孩都认识字,说实话,她是有点不开心的。
以往,梧桐村识字的女孩除了何甜语这位小姐,便只有她,而杏花村只有徐玉芝这位秀才的女儿,这让她在女孩子中天然高一等。
她家虽然没有何老爷家富有,也不像徐玉芝有个秀才的爹,但有她哥呀,她哥能教她认字,虽然没有认全,也足以让在女孩子排前几名。
但现在,杏花村的所有女孩都认识字了,她的优势一下就没了。
特别是宋英,不仅识字,还被城里的大夫收为徒弟,每日在医馆坐诊,穿的也很好,俨然是城里人了。
村里去医馆看病的人,回村后都说宋英现在大变样,医馆周围的邻居就没有不认识她的,一出门,整条街的商贩掌柜都跟她打招呼。
袁珊不想她们爬到自己的上面去,就道:“又不是识字就能猜得出灯谜,有些灯谜很难的。”
周眉月耸耸肩:“没关系,灯谜也有简单的,去年宋英还没认字呢,不也猜出来一个。我们猜得出什么样的灯谜,就拿什么样的花灯。”
袁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只好道:“那随你们。”
说完,她就低头去挑头绳,很快挑出6根来,拿着站到郑娘子身边,“老板,还需要多久呀?我们下午要去游湖,赶时间呢。”
罗雁行为人大大咧咧,又因为袁清的好,对袁珊也宽容许多,没听出她话里别的意思,好奇地问:“去哪里游湖?”
袁珊是来炫耀的,就等着人问呢,闻言高兴道:“就是我哥他们书院前面的那个湖,我哥和他们的同窗约好了,今日在船上举行诗会,我哥要带我去玩。”
女孩摇摇头,“那你有没有想过一匹布能做多少条头绳?一根就要3文,还不贵呀?”
罗雁行:“……”
这时,周眉月抿了抿唇,上前道:“账不是这么算的,这做头绳除了布料钱,老板还得花时间裁剪制作,再拿到这里卖,人家也要赚钱嘛。
我就觉得3文钱不贵,少吃几个零嘴就省出来,这头绳能用好几年呢。”
说完,她就指着其中一根头绳道,“老板,我这根黄色的还有吗?我想买两根。”
她年龄小,适合的丱发和双丫髻都需要两根头绳。
老板一边帮二妮梳头,一边道:“有!一会儿给你拿!”
宋英不由悄悄给了眉月一个赞赏的眼神,这个客人装得很好!
有些话,由卖家说,容易让人不相信,但从客人嘴里说出来,人们就很愿意相信。
这不,眉月这番话一出,就有不少女孩都不嫌贵了,纷纷挑选起来。
家里压岁钱给的少的,就选绢做的头绳,也很好看。
宋英望了眼后面的宋元,小声催促:“快记账。”
宋元就蹲在地上,用树枝刷刷写起正字来。
“诶,宋英!”一个惊喜的声音突然响起,“这就是去年帮你们梳发髻的那个摊主吗?”
宋英望过去,看见了人群后方的袁珊,还有她哥哥袁清。
她点点头,笑着道:“你们也来了。”
袁珊惊喜地挤进来,看了看宋英精致的垂鬟分肖髻,又看了看正坐在小板凳上,由郑娘子梳头的二妮,期待地询问郑娘子,“姐姐,我买东西,你也能帮梳发髻吗?”
去年她就想要找这个摊主帮她梳,可惜后面一直没有找到人。
郑娘子笑吟吟点头:“当然可以,你想买什么,先挑着。”
袁珊挑选了一阵,又看看宋英,道:“老板,梳她这样的发髻,要买多少根头绳才够用?”
郑娘子看了眼她头上用的头绳,道:“她头绳用了6根,你原本的那根也能用,买5根就够了;或者发间的蝴蝶结去采些梅花替代,那买2根就够了。”
袁珊转头去看袁清:“哥。”
袁清一眼看出她的所想,道:“你挑吧,我们买6根。”
“哥最好了!”袁珊欢呼起来,挤到摊子前,细细挑选起来。
围在摊子前的女孩**们,基本都是农家出身,见他们最后竟决定一口气买6根,不由纷纷咋舌。
有先到的人好心提醒,“这些头绳可跟普通头绳不一样,是论根卖,很贵的。”
袁清微笑着道谢,又道:“无妨,舍妹喜欢就好。”
他看得出这些头绳材质很好,但头绳贵的程度有限,顶了天也就几十文,这点钱他还是拿得出来的。
况且,他在外念书,家里的家务活都落在妹妹身上,给她买些头绳算什么。
二妮三妞这些有哥哥的女孩,只觉受到了暴击,同样都是哥哥,差别怎么这么大。
瞧瞧人家的哥哥,两三文的头绳一买就是6根,自己的哥哥呢,不从自己这里抢钱走就不错了!
罗雁行羡慕之余又很为难,所有人中,只有她知道,宋英的识字是袁清教的,有这份恩情在,她们怎么好收人家的钱。
但这么客人都在,也不能让郑姐姐不收钱呀。
她望向宋英,以眼神询问,宋英冲她点了点头,笑着对郑娘子道:“老板,她的头绳算在我账上,一会儿我一起付。”
她们之前的对话,分明是认识的,郑娘子也没多想,点头应了。
袁珊一下警惕起来,这两年随着她哥书念得越来越好,总有女孩找各种由头与她交好,她张口就拒绝:“那怎么能行……”
“怎么不行,”不等她说完,宋英就打断,“去年元宵,多亏了你哥哥帮我们猜灯谜,不然我们也不能得到那些好看的花灯,一些发绳,便权当谢礼了。”
袁珊觉得有道理,也不拒绝了:“那就谢谢宋英姐姐了。差点忘了,你已经是大夫能赚钱了,这点钱对你来说不算什么。
今年元宵你们要是还想要花灯,还叫我哥帮你们猜。”
虽然去年的花灯确实是她们欠袁清的人情,但袁珊说话的语气,实在是不怎么讨喜,周眉月当下就拒绝:“不用了,今年我们可以自己猜。”
袁珊愣了下,才想起她们杏花村的女孩都认识字,说实话,她是有点不开心的。
以往,梧桐村识字的女孩除了何甜语这位小姐,便只有她,而杏花村只有徐玉芝这位秀才的女儿,这让她在女孩子中天然高一等。
她家虽然没有何老爷家富有,也不像徐玉芝有个秀才的爹,但有她哥呀,她哥能教她认字,虽然没有认全,也足以让在女孩子排前几名。
但现在,杏花村的所有女孩都认识字了,她的优势一下就没了。
特别是宋英,不仅识字,还被城里的大夫收为徒弟,每日在医馆坐诊,穿的也很好,俨然是城里人了。
村里去医馆看病的人,回村后都说宋英现在大变样,医馆周围的邻居就没有不认识她的,一出门,整条街的商贩掌柜都跟她打招呼。
袁珊不想她们爬到自己的上面去,就道:“又不是识字就能猜得出灯谜,有些灯谜很难的。”
周眉月耸耸肩:“没关系,灯谜也有简单的,去年宋英还没认字呢,不也猜出来一个。我们猜得出什么样的灯谜,就拿什么样的花灯。”
袁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只好道:“那随你们。”
说完,她就低头去挑头绳,很快挑出6根来,拿着站到郑娘子身边,“老板,还需要多久呀?我们下午要去游湖,赶时间呢。”
罗雁行为人大大咧咧,又因为袁清的好,对袁珊也宽容许多,没听出她话里别的意思,好奇地问:“去哪里游湖?”
袁珊是来炫耀的,就等着人问呢,闻言高兴道:“就是我哥他们书院前面的那个湖,我哥和他们的同窗约好了,今日在船上举行诗会,我哥要带我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