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她虽然也觉得陈云泽给雁行100两银子作为敲门砖有些多了,但又想着以陈云泽大豪商的身份,100两对他来说,应该不算什么。
但是,袁清已经明确地拒绝过了,他还悄悄给袁珊塞金镯子,也许他当时给雁行她们这些女孩送银镯子银耳环就是个幌子,主要为的是把金镯子塞给袁珊。
贸然只悄悄给袁珊金镯子,容易让人多想,比如私相授受什么的,那么袁珊很可能因为害怕不敢收下。
但有了之前收下银镯子的先例,再悄悄给她金镯子,袁珊就不会那么害怕。
“对了,上回卖头绳的钱还没给你。”罗雁行看了院子里坐着的大人们,又看了看宋天他们荡秋千的,悄悄摸出六文钱给宋英。
宋英愣了下,“郑姐姐还把钱分你们了?她知道我们卖了多少头绳吗?”
罗雁行点点头:“那天在药房的时候,她避着宋天他们给我的,说是78文。”
宋英都惊呆了,那日把宋元拉起来时,她大致数了数,是15个完整的正字,还有一个只写了3笔,正好是78文钱。
当时郑娘子一直在给她们梳发髻,那么忙的情况下,她竟然还关注着她们卖出的头绳,心里记着账!
这可真是厉害呀!
震惊过后,她把钱推回去:“不用给我分,那些头绳都是你们缝的,又是在郑姐姐的摊子上寄卖,我什么都没做,怎么能分钱。”
“你怎么没做。”罗雁行不赞同,“如果不是你提议去找郑姐姐请教经验,郑姐姐也不会提出合卖。而且,云秀楼会把碎布给我们,更多的是看你的面子。”
在云秀楼买衣裳的人那么多,不是谁都会送碎布的。
宋英还想推辞,罗雁行又道:“咱们姐妹做生意,一向是交情归交情,钱按功劳算清楚,你不能坏了规矩。”
宋英想了想,便收下了,6文钱而已,无论是对现在的她,还是对现在的罗雁行她们,都是小钱。
“那你们后面还要去卖头绳吗?”她问。
罗雁行有些迟疑,那日的发生的事情给了她们很大冲击,特别是县衙回医馆,看着地上盖着白布的尸体,刚死了人,再去那些地方卖,会不会撞鬼呀?
“错过了过年,再想多卖头绳就得等七夕中秋了。”宋英看出了她的犹豫,提醒道。
“元宵的时候去吧。”罗雁行很怕鬼,最近实在是不敢去。
“元宵我们不是要玩吗?”
“我们可以边玩边卖头绳嘛。”
宋英看了眼秋千下的宋天,“宋天他们知道元宵我们要痛快地玩,他们应该也会吵着要去。”
罗雁行郁闷,只好实话实说:“那里刚死了人,我怕撞鬼。”
宋英:“……我日日都待在旁边不远处,我都没怕,你怕什么?而且,他们的死又不是你造成的,就算真要索命,也不会找你。”
罗雁行并没有被安慰到,“那是鬼,不讲道理的!而且鬼都是很执拗的,谁撞上算谁倒霉,那些找替身的,也不是只找跟它们有仇的。”
“也不是非要在西街卖,你们可以去北街、南街或者去东街卖也不是不可以。”
“我还是先跟二妮姐她们商量商量吧。哦对了,小翠姐明日应该会回来拜年,我们过两日再去县城。”
“行,随你们。”宋英不强迫,又好奇道:“小翠姐今年是出嫁后的第一个新年,昨日不就该回来拜年吗?”
每家的拜年,都有自己按着亲疏远近的排序,但赵小翠是新妇,头一个应该回娘家拜年,表示对娘家的重视。
罗雁行摇头,“不知道。”
二人正聊着,宋元又跑了回来,喊程家明:“大表哥,你爹娘要走了,让你快回去!”
程家明便只好恋恋不舍地秋千上下来,准备回去。
宋二姑闻言,也跟田芳娘他们告别,“嫂子,我也不坐了,回去送送我大姐。”
这话的意思是,她暂时还不会走,听明白的田芳娘便道:“行,你先回去,明儿我们再耍。”
宋大姑他们要回去,宋英宋天自然也要回去送一送,便跟罗雁行她们告了别。
路上,她问宋元:“跟奶奶说了?”
宋元点头:“奶奶同意了,送完大姑,我就去梧桐村。”
宋英便放心了。
回去后,吃过红糖蛋,一行人送宋大姑一家到村口,李氏拉着宋大姑的手,满脸的不舍地抱怨:“每年你们都这样,大中午的才到,吃个饭就走,明年再这样,就不要来了!”
宋大姑压根不把她的气话放在心上,这话李氏年年都说,但从没当真过。
她叹气道:“娘,我们也不想这样赶,家里太远没有办法,再不走,到家就得深夜了!”
“那就在家住一晚上!不会没有床给你们睡!”
宋大姑就再次搬出家里的猪和鸡没有人照看,会被人偷走的。
李氏便黑着脸生气,宋大姑装作没看见,招呼宋二姑宋二叔等人:“二妹二弟二嫂,你们过两天过来耍哈,浩娃、伟娃、大丫、天娃、元娃,你们几个也来大姑家耍哈。”
宋二叔点头:“好,我们大后天过去。”
宋天等小孩也纷纷表示会去。
宋英寻着空隙纠正,“大姑,我改名了,叫宋英。”
李氏便瞪她:“哪个没见过你改了名似的,天天就挂在嘴边说,你大姑他们不习惯,叫错就叫错了嘛。”
宋英翻了白眼,“我又没说叫错了有什么,我纠正一下不行呀?”
“还敢顶嘴!”也许是当着女儿女婿的面被下了面子,李氏扬起了手。
宋英直接往旁边的李浩身后一躲,李浩比他们大很多,也高很多,把宋英遮了个严严实实,李氏没法越过李浩去打她,只得干瞪眼。
宋大姑先是瞪了宋英一眼,道:“你是小辈,怎么能与长辈顶嘴。”
然后又劝李氏:“娘,大过年的,你跟她一个小孩计较什么。”
不等李氏回答,又立刻转移话题:“娘,二妹想在家里多住几日就让她多住几日,大后天跟二弟他们一起去我家,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果乡离得远,他们先回去,大后天再去我家,来来回回的多折腾。”
但是,袁清已经明确地拒绝过了,他还悄悄给袁珊塞金镯子,也许他当时给雁行她们这些女孩送银镯子银耳环就是个幌子,主要为的是把金镯子塞给袁珊。
贸然只悄悄给袁珊金镯子,容易让人多想,比如私相授受什么的,那么袁珊很可能因为害怕不敢收下。
但有了之前收下银镯子的先例,再悄悄给她金镯子,袁珊就不会那么害怕。
“对了,上回卖头绳的钱还没给你。”罗雁行看了院子里坐着的大人们,又看了看宋天他们荡秋千的,悄悄摸出六文钱给宋英。
宋英愣了下,“郑姐姐还把钱分你们了?她知道我们卖了多少头绳吗?”
罗雁行点点头:“那天在药房的时候,她避着宋天他们给我的,说是78文。”
宋英都惊呆了,那日把宋元拉起来时,她大致数了数,是15个完整的正字,还有一个只写了3笔,正好是78文钱。
当时郑娘子一直在给她们梳发髻,那么忙的情况下,她竟然还关注着她们卖出的头绳,心里记着账!
这可真是厉害呀!
震惊过后,她把钱推回去:“不用给我分,那些头绳都是你们缝的,又是在郑姐姐的摊子上寄卖,我什么都没做,怎么能分钱。”
“你怎么没做。”罗雁行不赞同,“如果不是你提议去找郑姐姐请教经验,郑姐姐也不会提出合卖。而且,云秀楼会把碎布给我们,更多的是看你的面子。”
在云秀楼买衣裳的人那么多,不是谁都会送碎布的。
宋英还想推辞,罗雁行又道:“咱们姐妹做生意,一向是交情归交情,钱按功劳算清楚,你不能坏了规矩。”
宋英想了想,便收下了,6文钱而已,无论是对现在的她,还是对现在的罗雁行她们,都是小钱。
“那你们后面还要去卖头绳吗?”她问。
罗雁行有些迟疑,那日的发生的事情给了她们很大冲击,特别是县衙回医馆,看着地上盖着白布的尸体,刚死了人,再去那些地方卖,会不会撞鬼呀?
“错过了过年,再想多卖头绳就得等七夕中秋了。”宋英看出了她的犹豫,提醒道。
“元宵的时候去吧。”罗雁行很怕鬼,最近实在是不敢去。
“元宵我们不是要玩吗?”
“我们可以边玩边卖头绳嘛。”
宋英看了眼秋千下的宋天,“宋天他们知道元宵我们要痛快地玩,他们应该也会吵着要去。”
罗雁行郁闷,只好实话实说:“那里刚死了人,我怕撞鬼。”
宋英:“……我日日都待在旁边不远处,我都没怕,你怕什么?而且,他们的死又不是你造成的,就算真要索命,也不会找你。”
罗雁行并没有被安慰到,“那是鬼,不讲道理的!而且鬼都是很执拗的,谁撞上算谁倒霉,那些找替身的,也不是只找跟它们有仇的。”
“也不是非要在西街卖,你们可以去北街、南街或者去东街卖也不是不可以。”
“我还是先跟二妮姐她们商量商量吧。哦对了,小翠姐明日应该会回来拜年,我们过两日再去县城。”
“行,随你们。”宋英不强迫,又好奇道:“小翠姐今年是出嫁后的第一个新年,昨日不就该回来拜年吗?”
每家的拜年,都有自己按着亲疏远近的排序,但赵小翠是新妇,头一个应该回娘家拜年,表示对娘家的重视。
罗雁行摇头,“不知道。”
二人正聊着,宋元又跑了回来,喊程家明:“大表哥,你爹娘要走了,让你快回去!”
程家明便只好恋恋不舍地秋千上下来,准备回去。
宋二姑闻言,也跟田芳娘他们告别,“嫂子,我也不坐了,回去送送我大姐。”
这话的意思是,她暂时还不会走,听明白的田芳娘便道:“行,你先回去,明儿我们再耍。”
宋大姑他们要回去,宋英宋天自然也要回去送一送,便跟罗雁行她们告了别。
路上,她问宋元:“跟奶奶说了?”
宋元点头:“奶奶同意了,送完大姑,我就去梧桐村。”
宋英便放心了。
回去后,吃过红糖蛋,一行人送宋大姑一家到村口,李氏拉着宋大姑的手,满脸的不舍地抱怨:“每年你们都这样,大中午的才到,吃个饭就走,明年再这样,就不要来了!”
宋大姑压根不把她的气话放在心上,这话李氏年年都说,但从没当真过。
她叹气道:“娘,我们也不想这样赶,家里太远没有办法,再不走,到家就得深夜了!”
“那就在家住一晚上!不会没有床给你们睡!”
宋大姑就再次搬出家里的猪和鸡没有人照看,会被人偷走的。
李氏便黑着脸生气,宋大姑装作没看见,招呼宋二姑宋二叔等人:“二妹二弟二嫂,你们过两天过来耍哈,浩娃、伟娃、大丫、天娃、元娃,你们几个也来大姑家耍哈。”
宋二叔点头:“好,我们大后天过去。”
宋天等小孩也纷纷表示会去。
宋英寻着空隙纠正,“大姑,我改名了,叫宋英。”
李氏便瞪她:“哪个没见过你改了名似的,天天就挂在嘴边说,你大姑他们不习惯,叫错就叫错了嘛。”
宋英翻了白眼,“我又没说叫错了有什么,我纠正一下不行呀?”
“还敢顶嘴!”也许是当着女儿女婿的面被下了面子,李氏扬起了手。
宋英直接往旁边的李浩身后一躲,李浩比他们大很多,也高很多,把宋英遮了个严严实实,李氏没法越过李浩去打她,只得干瞪眼。
宋大姑先是瞪了宋英一眼,道:“你是小辈,怎么能与长辈顶嘴。”
然后又劝李氏:“娘,大过年的,你跟她一个小孩计较什么。”
不等李氏回答,又立刻转移话题:“娘,二妹想在家里多住几日就让她多住几日,大后天跟二弟他们一起去我家,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果乡离得远,他们先回去,大后天再去我家,来来回回的多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