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笑了笑,“看那本《素女奇方》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不认识,就问了师父。”
原来是这样,众人恍然,再次观看起下方的猜谜,这个灯谜显然十分的难,那位年纪最小的圆脸秀才第一次没有即刻弯腰书写答案。
他拧着眉,苦苦思索。
见此情形,不止是左边的清水县学子,连宋英等围观之人都微微松了口气,总算是难住了他。
刚松口气,宋英就想起这人只是五位秀才里最年轻的,他身后还有四位更厉害的,她立刻去看其他四位秀才,见他们也在思索,这才放松下来。
案几前的圆脸秀才苦思许久,都没有答案,只好转身问同伴们,“几位兄长,可有答案了?”
四人相继摇头,那位年纪最大的秀才道:“这道灯谜倒是有些难度,待我再思索思索。”
听了这话,圆脸秀才脸上的神情失望中带着一点点轻松,继续冥思苦想去了。
宋英收回目光,去看袁清,去看左边的清水县学子们,只见所有人都在冥思苦想,还不时低声交谈几句,或者看一看对面。
时间缓缓流逝,台下围观的百姓等不住了,有人问道:“都猜不出来,现在怎么算?”
“自然是平手喽。”
还有酸儒说风凉话:“果真是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才学了几年便以为能尽猜天下之谜,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世上极难的谜语很多,有些从古至今都没人能猜得出来。”
“可不是么,平局,结束了,都散了吧!”有人应和着,转身就要离开了。
因这灯谜好几年都是这样没人能猜得出来,听见这人的话,不少百姓也跟着转身准备离开,去别处瞧热闹。
这几人就站在台子下,声音又很大,台上的人听得一清二楚,特别是闵地的五位秀才,当即气得脸都绿了。
他们一路游学,与各地读书人比拼学问,只在苏州府小有败绩,其余地方的学子,学问都不及他们,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却没想到在文风不扬的顺庆府,被一个酸儒给嘲讽了,这传出去不是让人笑话么!
见围观百姓准备散场,闵地的秀才们更气了,也不知是不是愤怒之下,才思更加敏捷,那位圆脸秀才忽而扬声道:“谁说猜不出来的!我已有答案了!”
闻言,准备离场的百姓们纷纷驻足,再次围观过来,有些人不相信,怀疑地看着台上的圆脸秀才,“读书人说话,可不能信口雌黄哟!”
圆脸秀才微微一笑,俯身在案几上写下答案,在伙计跑过去取时,他伸手按住了,道:“此灯谜东家也不知道答案,不必取给他。”
说完,他看向对面的清水县学子,“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若你们猜不出来,我便告知众人谜底,解释谜底为何是这个,如何?”
清水县的学子们没法有异议,金满楼的东家并不知道答案,给他也无济于事。
众人便纷纷把目光投向袁清,紧张得不行,生怕他猜不出来。
不想,袁清同样微微一笑,道:“正好,我也有了答案。”
说完,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很快就写好了,向不远处等候的伙计招招手:“麻烦小哥,帮忙给你们少东家送去。”
那伙计看了看自己的少东家,见他点头,便飞快地取了纸张,给他送去。
少东家接过细看,有些不解,他看向袁清,“兄台,请问谜底为何是这个?”
袁清没有回答,而是道:“少东家,你还没看过对面那位兄台的答案。”
少东家这才想起来,忙放下好奇,示意伙计去取。
这一次,圆脸秀才不好再阻拦伙计,任由他取走了答案。
金满楼的少东家看完,更是惊奇得不行:“两位的答案是一样的,都是绝妙好辞!”
说着,他一手拿着一张纸,将两人的答案展示给所有人看,只见两张纸上,都用馆阁体写着‘绝妙好辞’四个字。
原来谜底就是‘绝妙好辞’四个字,宋英最初听着,还以为金满楼的少东家是在夸赞两人呢。
恍然大悟之后,她也同样好奇起来,答案为何会是这四个字?
圆脸秀才有些不可置信,上上下下打量着袁清,抬手作揖:“在下泉州林文才,敢问兄台台甫。”
台甫就是表字,读书人第一次见面,不能直接问其姓名,要问表字,这林文才是对袁清起了欣赏之意。
事到如今,不少人都看出来了,五位闵地秀才中,最擅长猜灯谜的便是这位圆脸的林文才,其余人虽年纪比他大,论才思敏捷是不如他的。
这五人傲气归傲气,却是十分的狡猾,明明派出的是最擅长猜灯谜的人,却还故意以年纪小,让众人以为林文才是他们中猜灯谜最弱的那个。
袁清回了一礼,道:“我年纪尚小,还未有表字,我姓袁,单名一个清字,兄台唤我袁清即可。”
林文才点点头,“我们一路游学,见识了各地的读书人,未曾想锦川还有袁兄这般才思敏捷之人,佩服佩服!”
“林兄之才,更令吾等钦佩。”
眼见二人你一礼我一礼地客气起来,申永辉与吴铭志两人头一个忍不住,打断道:“快说说,为什么谜底是这四个字?”
林文才看向袁清,“袁兄,你先请?”
这一次,袁清没有谦让:“黄绢,色丝也,即为绝字;幼妇少女也,即为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便是一个好字,至于齑臼。”
说到这里,袁清停住了,微笑看向林文才,“林兄,这个由你来解释可好?”
齑臼是整个谜语里最难猜的,前面几个字,相信有人能猜出一部分,难的就是最后这个辞字。
林文才很满意袁清能把这个最高光的给他,他微笑点头:“姜蒜韭菜这些调料的共同点是辛辣,盛放这些调料可谓之受辛。
辞字有个异体字写作辤,忽而齑臼便是辞字!”
说着,林文才担心有人反应不过来,还弯腰在纸上写下了辤字。
看见他书写,吴铭志等人赶紧伸头去看,清水县的学子们虽然也很想早些看到,但也不得不按捺住心急。
原来是这样,众人恍然,再次观看起下方的猜谜,这个灯谜显然十分的难,那位年纪最小的圆脸秀才第一次没有即刻弯腰书写答案。
他拧着眉,苦苦思索。
见此情形,不止是左边的清水县学子,连宋英等围观之人都微微松了口气,总算是难住了他。
刚松口气,宋英就想起这人只是五位秀才里最年轻的,他身后还有四位更厉害的,她立刻去看其他四位秀才,见他们也在思索,这才放松下来。
案几前的圆脸秀才苦思许久,都没有答案,只好转身问同伴们,“几位兄长,可有答案了?”
四人相继摇头,那位年纪最大的秀才道:“这道灯谜倒是有些难度,待我再思索思索。”
听了这话,圆脸秀才脸上的神情失望中带着一点点轻松,继续冥思苦想去了。
宋英收回目光,去看袁清,去看左边的清水县学子们,只见所有人都在冥思苦想,还不时低声交谈几句,或者看一看对面。
时间缓缓流逝,台下围观的百姓等不住了,有人问道:“都猜不出来,现在怎么算?”
“自然是平手喽。”
还有酸儒说风凉话:“果真是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才学了几年便以为能尽猜天下之谜,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世上极难的谜语很多,有些从古至今都没人能猜得出来。”
“可不是么,平局,结束了,都散了吧!”有人应和着,转身就要离开了。
因这灯谜好几年都是这样没人能猜得出来,听见这人的话,不少百姓也跟着转身准备离开,去别处瞧热闹。
这几人就站在台子下,声音又很大,台上的人听得一清二楚,特别是闵地的五位秀才,当即气得脸都绿了。
他们一路游学,与各地读书人比拼学问,只在苏州府小有败绩,其余地方的学子,学问都不及他们,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却没想到在文风不扬的顺庆府,被一个酸儒给嘲讽了,这传出去不是让人笑话么!
见围观百姓准备散场,闵地的秀才们更气了,也不知是不是愤怒之下,才思更加敏捷,那位圆脸秀才忽而扬声道:“谁说猜不出来的!我已有答案了!”
闻言,准备离场的百姓们纷纷驻足,再次围观过来,有些人不相信,怀疑地看着台上的圆脸秀才,“读书人说话,可不能信口雌黄哟!”
圆脸秀才微微一笑,俯身在案几上写下答案,在伙计跑过去取时,他伸手按住了,道:“此灯谜东家也不知道答案,不必取给他。”
说完,他看向对面的清水县学子,“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若你们猜不出来,我便告知众人谜底,解释谜底为何是这个,如何?”
清水县的学子们没法有异议,金满楼的东家并不知道答案,给他也无济于事。
众人便纷纷把目光投向袁清,紧张得不行,生怕他猜不出来。
不想,袁清同样微微一笑,道:“正好,我也有了答案。”
说完,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很快就写好了,向不远处等候的伙计招招手:“麻烦小哥,帮忙给你们少东家送去。”
那伙计看了看自己的少东家,见他点头,便飞快地取了纸张,给他送去。
少东家接过细看,有些不解,他看向袁清,“兄台,请问谜底为何是这个?”
袁清没有回答,而是道:“少东家,你还没看过对面那位兄台的答案。”
少东家这才想起来,忙放下好奇,示意伙计去取。
这一次,圆脸秀才不好再阻拦伙计,任由他取走了答案。
金满楼的少东家看完,更是惊奇得不行:“两位的答案是一样的,都是绝妙好辞!”
说着,他一手拿着一张纸,将两人的答案展示给所有人看,只见两张纸上,都用馆阁体写着‘绝妙好辞’四个字。
原来谜底就是‘绝妙好辞’四个字,宋英最初听着,还以为金满楼的少东家是在夸赞两人呢。
恍然大悟之后,她也同样好奇起来,答案为何会是这四个字?
圆脸秀才有些不可置信,上上下下打量着袁清,抬手作揖:“在下泉州林文才,敢问兄台台甫。”
台甫就是表字,读书人第一次见面,不能直接问其姓名,要问表字,这林文才是对袁清起了欣赏之意。
事到如今,不少人都看出来了,五位闵地秀才中,最擅长猜灯谜的便是这位圆脸的林文才,其余人虽年纪比他大,论才思敏捷是不如他的。
这五人傲气归傲气,却是十分的狡猾,明明派出的是最擅长猜灯谜的人,却还故意以年纪小,让众人以为林文才是他们中猜灯谜最弱的那个。
袁清回了一礼,道:“我年纪尚小,还未有表字,我姓袁,单名一个清字,兄台唤我袁清即可。”
林文才点点头,“我们一路游学,见识了各地的读书人,未曾想锦川还有袁兄这般才思敏捷之人,佩服佩服!”
“林兄之才,更令吾等钦佩。”
眼见二人你一礼我一礼地客气起来,申永辉与吴铭志两人头一个忍不住,打断道:“快说说,为什么谜底是这四个字?”
林文才看向袁清,“袁兄,你先请?”
这一次,袁清没有谦让:“黄绢,色丝也,即为绝字;幼妇少女也,即为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便是一个好字,至于齑臼。”
说到这里,袁清停住了,微笑看向林文才,“林兄,这个由你来解释可好?”
齑臼是整个谜语里最难猜的,前面几个字,相信有人能猜出一部分,难的就是最后这个辞字。
林文才很满意袁清能把这个最高光的给他,他微笑点头:“姜蒜韭菜这些调料的共同点是辛辣,盛放这些调料可谓之受辛。
辞字有个异体字写作辤,忽而齑臼便是辞字!”
说着,林文才担心有人反应不过来,还弯腰在纸上写下了辤字。
看见他书写,吴铭志等人赶紧伸头去看,清水县的学子们虽然也很想早些看到,但也不得不按捺住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