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历来以冬寒彻骨、夏炎如炉著称。
冬日里,凛冽寒风穿街过巷,无所不至,而夏日则热浪滚滚,恍若置身熔炉,欲将人烘烤至熟。
随着太孙殿下凯旋回朝,金陵城内的氛围亦是骤然升温,犹如盛夏之热烈。
有关蒸汽机的悬赏,激起了无数人的雄心。
那可是太孙殿下亲口许诺,谁发明出来便能封国公。
即使只做一些改进,也能得到丰厚的赏赐。
首先为此疯狂的,当然是制造局的工匠们,千载难逢的翻身机会,谁又愿意错过呢?
随后,国子监的学子们,也爆发出同样的热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读书人对功名从来都是最渴望的。
虽然他们没有经验,不懂怎么制造,但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
蒸汽机的运行原理并不复杂,他们一眼就能看懂。
为了获得爵位,不少国子监学子干脆离开了国子监,深入制造局的工厂,去了解更多的细节。
赌一把!
本来金榜题名就是一个赌局。
最后真正能高中的人,又有几个呢?
与之相比,蒸汽机的原理看起来是如此简单,有什么理由造不出来呢?
一旦造出来了,那可是国公爵位啊,比状元都不知道高了多少级。
于是,在梦想的催使下,一批学子走进了制造局。
这些人的加入,给制造局的设计制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子监学生和工匠们,共同对原来的蒸汽机,提出了一百多条行之有效的改造意见。
让朱允熥意想不到的是,其中甚至还有提高炼钢技术水平,提升铸造技术的内容。
一个能高效运行的蒸汽机,远比原来想象中复杂得多。
涉及到大量的零部件,以及一连串的产业。
之前朱高炽所造的大型蒸汽机,是不顾运作效率,不顾实际情况,强行堆制而成。
放在实际应用层面,毫无用处。
真正能高效率使用的蒸汽机,哪有那么容易造出来的。
但科技的发展从来如此。
从实验室研发出来,到最后生产出来,广泛应用,本身就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第一批产品通常都不会太好,还需要根据使用后的反馈,再逐步改进。
即使在后世社会,也是如此。
朱高炽的那台蒸汽机,虽然大而无用,但却跑通了前期技术验证的路。
让蒸汽机的研发,从此走上了正轨。
大明制造局的主体在金陵城外,但在城内也有办事中心,朱允熥前来视察的时候,便看到不少人员进进出出,忙碌无比。
“这是什么玩意儿,我看不懂!”朱高炽大声嚷嚷着。
朱允熥走向前去,众人连忙纷纷见礼。
“参见太孙殿下!”朱高炽双眼通红,显然是很久没有好好睡过觉。
可肥胖的体型,却没有丝毫改变的迹象。
看来在吃东西上面,他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
执掌制造局后,之前对朱高炽食物的限制,已渐渐全部放开,朱高炽又恢复了从前的大吃特吃。
果然,胖子想要变瘦,不是那么容易的。
除非真穷,吃不起。
“你刚才说什么东西看不懂呢?”朱允熥笑问道。
“是这个。”朱高炽递了过来:“这是一份蒸汽机改良方案,画了一些图,看起来好生奇怪,根本看不懂。”
朱允熥接过去一看,顿时呆住了。
这并不是一份完整的蒸气机改良方案,只是对其中的小部分进行改良。
让朱允熥所震惊的是,此人在方案中,对蒸汽机运转时的力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初具后世基础物理学的雏形。
当然,他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并不是很科学,但确实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再继续推算下去,或许用不了几年,就该研究出力的三大定律了。
“是一个人才。”朱允熥笑道:“此人叫什么名字?本宫想见见他。”
“听说他名叫赖文安,几个月前,就离开国子监,来了大明制造局。”
“天天跟着工匠们学手艺。”
“听说此人悟性极好,往往能想到寻常工匠想不到的新点子。”
“这份自称能改进蒸汽机的设计方案,便是赖文安上交的。”
“大家都说看不太懂,但他偏说这样做可以。”
朱高炽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你能看懂赖文安写的东西?”
朱允熥笑着点头:“并不算太深奥,可以看懂。”
“不愧是太孙殿下。”朱高炽佩服无比:“我还以为他是瞎写瞎画一通,来骗我的呢。”
“那倒没有。”朱允熥摇了摇头:“你去将赖文安召来,本宫要见他。”
不多时,赖文安赶到。
“参见太孙殿下。”他跪下去重重磕拜。
语气颤抖,身躯亦是如此,显得十分紧张。
“这是你写的?”朱允熥拿起那份图文并茂的纸。
赖文安微微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正是草民。”
“不错,虽然并不完善,但思路很好。”朱允熥赞许了一句,又问道:“你以前学过算术?”
“草民自幼对算术极为感兴趣,后来进学堂读书识字,也利用空闲时光,读过不少算术书籍。”赖文安的语气渐渐缓和,不再似之前那般紧张。
“听说你之前是国子监的学生,为什么抛弃监生身份,却自愿到制造局来屈就呢?”
此时还是大明初年,朝廷对官员和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国子监的监生,就算不能在科举时金榜题名,也有机会被遴选去做官。
只是通常品级不高,前途一般。
但无论如何,官就官,远非民能比。
工匠纵使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社会地位却远比官低得多,工作也辛苦不少。
“草民虽自幼对诗词文章有几分兴趣,但却只喜欢吟诗作对。”
“对圣人之言,并不甚喜,科举高中恐是无望。”
“相反,草民对算术以及制作各种木器玩赏,情有独钟。”
“若一直呆在国子监,将来遴选出仕,也不过是最低阶的小吏而已。”
“那日听太孙殿下在国子监讲科学,草民深以为然。”
“便决心此生不再追求圣人之学,转而走科学之路。”
“便来了大明制造局。”
朱允熥哈哈大笑。
赖文安这个名字,他在前世的史书不曾见过。
但不同的环境,注定会埋没许多人才。
赖文安或许正因为不适合科举之路,历史上的大明又没有提供让他发展的土壤,于是,一位优秀的理工科人才,就这样埋没了。
这并不奇怪。
华夏数千年来科学发展停滞,注定埋没了数不清的理工科人才。
赖平安的话说得多了,又见朱允熥态度和蔼,胆子也越发大起来,再没有初见太孙殿下时的拘谨。
“可惜在制造局,无人能交流。”他又补充说道:“有时候想出一个好点子,想让旁人帮着参考一二,却不知道找谁是好。”
“若是有人能指点一二,或许便会茅塞顿开。”
朱允熥骤然心中一动。
脑海内似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
交流……论坛……社区……搜索引擎……论文……科技专刊……
对!
后世技术大爆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可供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彼此交流的地方。
网络时代有论坛,有搜索引擎!
遇到技术难题,网上搜一下,马上便能解决。
搜不到,坛子里问一问,也多半有人知道。
毕竟,谁都不是神,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可能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科学知识,或实用技巧。
后世的程序员编程,基本上已经离不开搜索引擎和论坛社区了。
其他许多工作也一样。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或是专业的论坛。
大部分很快就能解决。
不要小看这一点,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可能是百倍,千倍的。
从前经常被莫名其妙的技术难题卡住,自从有了网络,往往一会儿就能找到答案。
那没有网络的时代呢?
也有科研论文和科技专刊。
没错。
无论后世的科研工作者如何拼命吐糟论文体系有多少问题,多少毛病,但大家又都很清楚,科研工作,离不开学术论文体系的支持。
做科研一定要阅读最新的论文,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再放低一点要求,那便是各种专业科技杂刊。
这些后来被网络搜索引擎和专业论坛所取代。
比如说,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代,《电子报》曾经是无数电子爱好者、电子科技工作者、电子产品开发工程师、电器维修从业者等技术人员最喜欢的读物。
数不清的专业人员,从上面学习各种各样实用的技术。
也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写成文章,在《电子报》上面发表。
眼下的大明,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
正需要一份专业科学技术期刊。
让大家将自己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案,发表在上面,以供别人参考。
有时候,也可以在上面进行求助,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公布,向所有读者征集解决的办法。
大家集思广益,通过期刊进行交流。
朱允熥越想越激动。
如果大明一份这样的专业科技期刊,它对技术的促进将是无比巨大的。
还有。
朱允熥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用适当的方法,去传授给这个时代的人。
因为在无人交流,无人指点,也没办法抄袭,借鉴的情况下,编一本完整教材的难度很高。
朱允熥扪心自问,恐怕难以编好。
只能一直搁置。
但如果将那些零散知识,分批发表在专业科学刊物上呢?
准确点说,这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的知识,一开始都是不成体系的。
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点点慢慢研究探索出来。
最后才汇编成教材,供所有学生学习。
他老想着写教材,传授完整的知识,完全误入歧途了。
根本不需要啊!
还有。
要制造出可以使用,运用良好的蒸汽机,恐怕还需要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
而这些知识,朱允熥自己就有。
只是因为遗忘,导致不成体系而已。
只要将专业期刊办起来,大家一起交流,那就能慢慢将知识体系重新拼揍起来。
一念及此,朱允熥再也忍耐不住,令人拿来笔墨,写下了“科学”两个字。
大明要办一个期刊——科学期刊!
这份期刊,将使大明真正迈入科学技术大爆炸的时代。
随后,朱允熥又继续写道:力的三大定律!
……
半个月后。
大明第一份专业学术期刊——《科学》期刊问世。
无数的能工巧匠,科学技术人员在上面发表自己的心得体验,传授和交流专业技术知识。
朱允熥的“力的三大定律”也正式发表。
自此,大明正式进入一个科学技术大爆炸时代。
……
冬日里,凛冽寒风穿街过巷,无所不至,而夏日则热浪滚滚,恍若置身熔炉,欲将人烘烤至熟。
随着太孙殿下凯旋回朝,金陵城内的氛围亦是骤然升温,犹如盛夏之热烈。
有关蒸汽机的悬赏,激起了无数人的雄心。
那可是太孙殿下亲口许诺,谁发明出来便能封国公。
即使只做一些改进,也能得到丰厚的赏赐。
首先为此疯狂的,当然是制造局的工匠们,千载难逢的翻身机会,谁又愿意错过呢?
随后,国子监的学子们,也爆发出同样的热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读书人对功名从来都是最渴望的。
虽然他们没有经验,不懂怎么制造,但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
蒸汽机的运行原理并不复杂,他们一眼就能看懂。
为了获得爵位,不少国子监学子干脆离开了国子监,深入制造局的工厂,去了解更多的细节。
赌一把!
本来金榜题名就是一个赌局。
最后真正能高中的人,又有几个呢?
与之相比,蒸汽机的原理看起来是如此简单,有什么理由造不出来呢?
一旦造出来了,那可是国公爵位啊,比状元都不知道高了多少级。
于是,在梦想的催使下,一批学子走进了制造局。
这些人的加入,给制造局的设计制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子监学生和工匠们,共同对原来的蒸汽机,提出了一百多条行之有效的改造意见。
让朱允熥意想不到的是,其中甚至还有提高炼钢技术水平,提升铸造技术的内容。
一个能高效运行的蒸汽机,远比原来想象中复杂得多。
涉及到大量的零部件,以及一连串的产业。
之前朱高炽所造的大型蒸汽机,是不顾运作效率,不顾实际情况,强行堆制而成。
放在实际应用层面,毫无用处。
真正能高效率使用的蒸汽机,哪有那么容易造出来的。
但科技的发展从来如此。
从实验室研发出来,到最后生产出来,广泛应用,本身就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第一批产品通常都不会太好,还需要根据使用后的反馈,再逐步改进。
即使在后世社会,也是如此。
朱高炽的那台蒸汽机,虽然大而无用,但却跑通了前期技术验证的路。
让蒸汽机的研发,从此走上了正轨。
大明制造局的主体在金陵城外,但在城内也有办事中心,朱允熥前来视察的时候,便看到不少人员进进出出,忙碌无比。
“这是什么玩意儿,我看不懂!”朱高炽大声嚷嚷着。
朱允熥走向前去,众人连忙纷纷见礼。
“参见太孙殿下!”朱高炽双眼通红,显然是很久没有好好睡过觉。
可肥胖的体型,却没有丝毫改变的迹象。
看来在吃东西上面,他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
执掌制造局后,之前对朱高炽食物的限制,已渐渐全部放开,朱高炽又恢复了从前的大吃特吃。
果然,胖子想要变瘦,不是那么容易的。
除非真穷,吃不起。
“你刚才说什么东西看不懂呢?”朱允熥笑问道。
“是这个。”朱高炽递了过来:“这是一份蒸汽机改良方案,画了一些图,看起来好生奇怪,根本看不懂。”
朱允熥接过去一看,顿时呆住了。
这并不是一份完整的蒸气机改良方案,只是对其中的小部分进行改良。
让朱允熥所震惊的是,此人在方案中,对蒸汽机运转时的力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初具后世基础物理学的雏形。
当然,他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并不是很科学,但确实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再继续推算下去,或许用不了几年,就该研究出力的三大定律了。
“是一个人才。”朱允熥笑道:“此人叫什么名字?本宫想见见他。”
“听说他名叫赖文安,几个月前,就离开国子监,来了大明制造局。”
“天天跟着工匠们学手艺。”
“听说此人悟性极好,往往能想到寻常工匠想不到的新点子。”
“这份自称能改进蒸汽机的设计方案,便是赖文安上交的。”
“大家都说看不太懂,但他偏说这样做可以。”
朱高炽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你能看懂赖文安写的东西?”
朱允熥笑着点头:“并不算太深奥,可以看懂。”
“不愧是太孙殿下。”朱高炽佩服无比:“我还以为他是瞎写瞎画一通,来骗我的呢。”
“那倒没有。”朱允熥摇了摇头:“你去将赖文安召来,本宫要见他。”
不多时,赖文安赶到。
“参见太孙殿下。”他跪下去重重磕拜。
语气颤抖,身躯亦是如此,显得十分紧张。
“这是你写的?”朱允熥拿起那份图文并茂的纸。
赖文安微微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正是草民。”
“不错,虽然并不完善,但思路很好。”朱允熥赞许了一句,又问道:“你以前学过算术?”
“草民自幼对算术极为感兴趣,后来进学堂读书识字,也利用空闲时光,读过不少算术书籍。”赖文安的语气渐渐缓和,不再似之前那般紧张。
“听说你之前是国子监的学生,为什么抛弃监生身份,却自愿到制造局来屈就呢?”
此时还是大明初年,朝廷对官员和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国子监的监生,就算不能在科举时金榜题名,也有机会被遴选去做官。
只是通常品级不高,前途一般。
但无论如何,官就官,远非民能比。
工匠纵使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社会地位却远比官低得多,工作也辛苦不少。
“草民虽自幼对诗词文章有几分兴趣,但却只喜欢吟诗作对。”
“对圣人之言,并不甚喜,科举高中恐是无望。”
“相反,草民对算术以及制作各种木器玩赏,情有独钟。”
“若一直呆在国子监,将来遴选出仕,也不过是最低阶的小吏而已。”
“那日听太孙殿下在国子监讲科学,草民深以为然。”
“便决心此生不再追求圣人之学,转而走科学之路。”
“便来了大明制造局。”
朱允熥哈哈大笑。
赖文安这个名字,他在前世的史书不曾见过。
但不同的环境,注定会埋没许多人才。
赖文安或许正因为不适合科举之路,历史上的大明又没有提供让他发展的土壤,于是,一位优秀的理工科人才,就这样埋没了。
这并不奇怪。
华夏数千年来科学发展停滞,注定埋没了数不清的理工科人才。
赖平安的话说得多了,又见朱允熥态度和蔼,胆子也越发大起来,再没有初见太孙殿下时的拘谨。
“可惜在制造局,无人能交流。”他又补充说道:“有时候想出一个好点子,想让旁人帮着参考一二,却不知道找谁是好。”
“若是有人能指点一二,或许便会茅塞顿开。”
朱允熥骤然心中一动。
脑海内似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
交流……论坛……社区……搜索引擎……论文……科技专刊……
对!
后世技术大爆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可供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彼此交流的地方。
网络时代有论坛,有搜索引擎!
遇到技术难题,网上搜一下,马上便能解决。
搜不到,坛子里问一问,也多半有人知道。
毕竟,谁都不是神,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可能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科学知识,或实用技巧。
后世的程序员编程,基本上已经离不开搜索引擎和论坛社区了。
其他许多工作也一样。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或是专业的论坛。
大部分很快就能解决。
不要小看这一点,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可能是百倍,千倍的。
从前经常被莫名其妙的技术难题卡住,自从有了网络,往往一会儿就能找到答案。
那没有网络的时代呢?
也有科研论文和科技专刊。
没错。
无论后世的科研工作者如何拼命吐糟论文体系有多少问题,多少毛病,但大家又都很清楚,科研工作,离不开学术论文体系的支持。
做科研一定要阅读最新的论文,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再放低一点要求,那便是各种专业科技杂刊。
这些后来被网络搜索引擎和专业论坛所取代。
比如说,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代,《电子报》曾经是无数电子爱好者、电子科技工作者、电子产品开发工程师、电器维修从业者等技术人员最喜欢的读物。
数不清的专业人员,从上面学习各种各样实用的技术。
也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写成文章,在《电子报》上面发表。
眼下的大明,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
正需要一份专业科学技术期刊。
让大家将自己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案,发表在上面,以供别人参考。
有时候,也可以在上面进行求助,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公布,向所有读者征集解决的办法。
大家集思广益,通过期刊进行交流。
朱允熥越想越激动。
如果大明一份这样的专业科技期刊,它对技术的促进将是无比巨大的。
还有。
朱允熥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用适当的方法,去传授给这个时代的人。
因为在无人交流,无人指点,也没办法抄袭,借鉴的情况下,编一本完整教材的难度很高。
朱允熥扪心自问,恐怕难以编好。
只能一直搁置。
但如果将那些零散知识,分批发表在专业科学刊物上呢?
准确点说,这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的知识,一开始都是不成体系的。
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点点慢慢研究探索出来。
最后才汇编成教材,供所有学生学习。
他老想着写教材,传授完整的知识,完全误入歧途了。
根本不需要啊!
还有。
要制造出可以使用,运用良好的蒸汽机,恐怕还需要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
而这些知识,朱允熥自己就有。
只是因为遗忘,导致不成体系而已。
只要将专业期刊办起来,大家一起交流,那就能慢慢将知识体系重新拼揍起来。
一念及此,朱允熥再也忍耐不住,令人拿来笔墨,写下了“科学”两个字。
大明要办一个期刊——科学期刊!
这份期刊,将使大明真正迈入科学技术大爆炸的时代。
随后,朱允熥又继续写道:力的三大定律!
……
半个月后。
大明第一份专业学术期刊——《科学》期刊问世。
无数的能工巧匠,科学技术人员在上面发表自己的心得体验,传授和交流专业技术知识。
朱允熥的“力的三大定律”也正式发表。
自此,大明正式进入一个科学技术大爆炸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