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报纸,对李公公吩咐道:“这件事情,咱已经知道了,换身衣服,咱去科技部,三天没给那小兔崽子一点教训,他都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是。”

  李公公的心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

  他可不想被牵连啊。

  跟了朱元璋这么多年,朱元璋有没有生气,他一看就知道了。

  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对朱雄英如此愤怒!

  不多时,马车已经准备妥当。

  朱元璋拿了两张报纸,急匆匆到了科技基地。

  刚走到科技部的门口,便看见一个人站在那里。

  正是朱雄英。

  朱元璋下了车,停在了科技部的大门前,当场将两张报纸递给朱雄英。

  “你倒是消息灵通。”

  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你看这第二张报纸上写的是什么?”

  朱雄英恭敬地等待着老朱的到来,自然是想在老朱面前刷个好感。

  不过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朱元璋前脚刚出发,后脚就有锦衣卫的人来报信。

  朱雄英把两张报纸拿了过来,看都没看一眼,就递给了毛骧。

  “爷爷,怎么了?”

  朱雄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还是问了出来。

  “怎么了?!”

  朱元璋一把拉住朱雄英,就往科技部里面走去。

  一进科技部,朱元璋就气不打一处来。

  “你觉得这没问题?”

  朱元璋一把将毛骧手中的报纸抢了过来,怒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这大半夜的,咱还在奉天殿内,你怎么能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把咱的行踪都暴露了!”

  “再说了,你把金瓶风月和咱的名字放在一起,岂不是太掉价了?”

  尤其是后者,更是老朱的禁忌。

  对于老朱来说,这报纸上根本就不应该有皇帝的名字。

  这样子,哪里还有半分威严。

  朱雄英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老朱的意思。

  “爷爷,你以前难道就没有想过,要受万民爱戴吗?”

  朱雄英连忙道:“你再看看这是什么?别管那些细枝末节了,报纸的头版头条,全是对你的赞美!”

  “你深更半夜还在操劳国家大事,岂不是更能体现你的忧国忧民之心?”

  “而且,你还是第一页,后面才是金瓶风月。”

  “再说了,何曾将你们放在一起了?这是背面啊!”

  朱元璋定睛一看,果然是背面。

  这一点,他之前还真没发现。

  再看头版的内容。

  这一篇文章的内容,倒是真地赞扬了朱元璋熬夜批阅奏章,为国为民的精神。

  但是,老朱的心中,却还是有一些担忧。

  “真的有用吗?”

  朱元璋皱着眉头:“如果没用,那咱的行踪不就暴露了吗?”

  “你这是杞人忧天。”

  朱雄英淡淡说道:“能进奉天殿的人,都知道你深夜在批阅奏章,没有能力进入奉天殿的,你以为他还能去刺杀你妈?答案是否定的!”

  朱元璋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这种万众瞩目,受万人敬仰的感觉,他还是很喜欢的。

  能得民心,就是对一国之君最好的褒奖!

  见朱元璋还在犹豫,朱雄英又加了一句:

  “这样吧,如果你不想再见到金瓶风月的话,那咱以后分开登,不过以后报纸,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看了。”

  “现在的百姓们,都在期待着下一期的《金瓶风月》呢!”

  金瓶风月的故事,虽然有些暧昧,但却并不露骨,众人听在耳中,都是心中痒痒的。

  “对了,你是应天笑笑生吗?”

  朱元璋心中一动,立刻说道:“别告诉咱,你在写这本连载小说?”

  “这怎么可能?”朱雄英挥了挥手道,“这是我们报社的厂长写的,对,就是解缙!”

  朱雄英直接将责任推到了解缙的身上。

  他可不想让老朱知道这件事情。

  为了说服老朱,也为了转移老朱的注意力,朱雄英转头看向毛骧,吩咐道:“给我准备一辆马车,我们去茶楼,听一听今天的报纸。”

  “是!”

  毛骧点了点头,很快就准备好了马车。

  毛骧亲自架车,保护大明皇帝和皇长孙殿下。

  出了科技部,他们来到了一家茶馆。

  毛骧要了一个二楼的包厢,坐在上面,可以看到说书先生。

  朱元璋很少来这种地方,所以他的表情,有些拘谨。

  茶馆里人声鼎沸,老朱浑身不自在。

  毕竟上一次来这里,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不过很快,啪的一声,整个茶楼都安静了下来。

  说书先生立刻开始讲述今日报纸上的内容。

  “上一期的头版,我们还在讨论皇长孙殿下为什么要为粮食买单。”

  “今天的头条,就是一条鞭法的由来!”

  “两个月前,在大明的奉天殿内……”

  洋洋洒洒数百字,那说书先生又添油加醋一番,将报纸的头版新闻读了一遍。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就是一条鞭法的由来!

  众人议论纷纷。

  “从新闻上看,应该是快子时了吧?”

  “陛下还在批阅奏章,真是辛苦了!”

  “是啊,前两年中书省被废,陛下什么都要亲力亲为。”

  “看来,大明朝的皇上,还是很关心百姓的。”

  “诸位,大明的皇上,算得上明君了吧?”

  朱雄英和朱元璋坐在二楼包厢里,居高临下地看着下面的百姓。

  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听到百姓们对他的议论,还是很生气的。

  如果不是朱雄英拦着,恐怕朱元璋当场就要发飙,这茶楼里的人,怕是一个都活不了。

  估计《大明报》也不会有第三期,《金瓶风月》的连载也会夭折。

  以前老朱的脾气就是如此。

  他不能容忍有人在这样的场合,对他说三道四。

  但现在的朱元璋不同了,要知道,他可是受过科学洗礼的。

  至少,在这件事上,他比那些儒家大臣要能接受得多。

  听着下面人的对话,老朱心中暖洋洋的。

  看来,咱们大明的百姓,还是有点良心的。

  为了老百姓的生活,老朱不遗余力。

  整天在奉天殿勤政,百姓们对朱元璋还是很有好感的。

  至少不是有人强行让他们为老朱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