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呐,贵有自知之明!
康熙赏的差遣和职务,胤禑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区分。
南书房,胤禑从来没有去过。因为,那里是汉臣们的大本营,胤禑即使去了,也是每天从事机要秘书的工作,一点意思都没有。
管理镶白旗的三旗事,这个代表了超级都统的尊贵身份,不能轻易丢弃。
胤禑每十天在兵部的签押房内,见一次手下的三位都统,也就代表了重视。
胤禑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从内务府下值后,先歇一整天,次日再去兵部衙门坐半天,如此周而复始。
也就是说,胤禑提前过上了,每月休息半个月的幸福生活。
在京城里,胤禑也不方便带着过多的索伦兵招摇过市。所以,他把二百名索伦护卫,分为了十组,每天只带一组出行。
这么一来,安全既有保障,还不容易惹人说闲话。
不当值的索伦兵,胤禑请旨之后,就让他们去京城180里外的云蒙山,猫在深山老林子里,接着渔猎为生。
现任的两位兵部尚书,都是旗人,分别为耿额和萧永藻。
比较巧合的是,萧永藻隶于镶白旗汉军,其全家老小,都掌握在胤禑的手心里,说话也就无法硬气。
倒是耿额此人,仗着是太子的心腹,并没有真正把胤禑放在眼里。
胤禑另有志向,只要耿额不碍他的大事,大家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共处。
开春之后,在康熙的关心下,胤禑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大婚之事。
大婚的时间,说是由富达礼来定,实际上,只可能由太子妃说了算。
为了表达对瓜尔佳一族的重视程度,胤禑在东宫门前,递牌子请见太子胤礽。
这一次,太子并没有让胤禑久等,很快就召见了他。
“臣弟胤禑,恭请太子殿下万安。”
“起吧。”太子也没故意折腾胤禑,很快叫了起。
坐在须弥座上的太子,眼神异常复杂的看着胤禑。
眼前的小弟弟,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红得发紫,实在不容小觑。
就整体而言,太子和胤禑之间,既非敌人,亦非盟友,还是兄弟加连襟。
上次,胤禑主持抄检东宫之时,不动声色的放了水,太子也是有感的。
毕竟,保住了核心位置上的心腹党羽,对太子的意义重大。比如说,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等人,都是隐藏很深的太子死党。
隆科多曾经发过狂言:呼啸间可聚三万兵,这就足以证明步军统领的重要性。
不过,也不能过分夸大了步军统领的实力。
因为,皇宫归护军营守卫,九个城门归骁骑营控制,城外还有通州大营和密云大营的数万精锐八旗兵。
值得一提的是,步军统领衙门里,全是步兵,并没有骑兵的编制。
客观的说,隆科多也不可能做到一手遮天。
但是,隆科多的立下大功,就在于,他控制住了畅春园里的所有皇子。
俗话说的好,擒贼先擒王。
山陵崩时,老三、老八或老九,但凡从畅春园里逃出去一个,整个京城里的局面就会失去控制。
胤禑说明了来意后,太子点点头,吩咐人,请太子妃出来。
照礼制,只要太子在场,太子妃就不怕别人说闲话。她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和胤禑把整个婚事,逐一敲定。
大婚的事情,其实是件麻烦事。
因为,这个时代的富贵人家结婚,所有家具都是自己出木料,再请人进宅定制的。
原本,富达礼以为,胤禑封个贝子,就已经是万幸了。
谁料,胤禑竟然在大婚之前,被晋为贝勒。
这么一来,富达礼请工匠们,仔细测量的贝子府尺寸,以及定制好的家具,都要推倒重来了。
别的倒在其次,主要是已经变成家具的红酸枝木料,都是石家人多年积攒起来的南洋珍稀木料。
缓急之间,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多的好木料。
太子妃愁眉不展的时候,胤禑却说:“太子妃娘娘,内务府将贝子府扩建为贝勒府,可以只动中路的主建筑,至于东西两院的婚房、花厅等地方,都可以按照原尺寸不动。”
要知道,在真正的权贵之家,女方除了丰厚的嫁妆之外,还要承担包括马桶在内的全套家具和摆设。
胤禑的善解人意,令太子妃颇为感动,她叹息道:“妹婿果然是个体贴人,我妹妹实在是有福气啊。”
太子也觉得颇为意外。只因,他心里有数,胤禑并不是因为怕他,才作出的让步。
当初,胤禑还是小阿哥的时候,就敢公然扇东宫大太监吴得胜的耳光,胆子大得惊人。
“十五弟,我和你二嫂,都不是那种不近人情之人……”太子这一松口,大婚的各项事宜,就都十分顺利的谈妥了。
商量完正事之后,眼看到了晚膳的时辰,太子也知道忌讳,并没有留下胤禑一起用膳。
话说回来,即使太子真想留客用膳,胤禑也不可能答应。
**,在东宫里的吃饭,天知道康熙会怎么想?
第二天,胤禑当值之时,他便借着内务府公务的由头,到乾清宫递牌子请见。
和亲爹商量结婚的大事,可谓是天经地义。
胤禑把和太子妃商量的结果,一五一十的说了之后,康熙点点头,轻声叹道:“先立业,再成家,还要尽早开枝散叶,千万别学你八哥……”
和天底下的所有亲爹一样,康熙希望胤禑能够多子多福,别和老八一样的子嗣艰难。
迄今为止,老八身边的女人,竟然只有一个嫡福晋和一名侍妾,再无任何别的女人。
正因为老八的专情,获得了很多女写手的青睐,她们纷纷穿回去,变成老八最爱的女人。
实际上,老八至今无子,主要是八福晋醋劲太大,一直不许老八广纳姬妾。
说白了,八贝勒府唯一的侍妾,就像是红楼梦里的平儿一样。因为王熙凤的刻薄,平儿和贾琏之间,罕有鱼水之欢。
“我听说,你一直没入值过南书房?”康熙的信口之问,立时引起了胤禑的高度警觉。
“回汗阿玛,南书房里的汉臣们,一个个酸了吧唧的,张嘴就是道德文章,闭嘴就是圣贤书,臣儿不耐烦和他们待在一起。”
康熙何等精明,他一听就懂,这显然是胤禑的借口罢了。
胤禑不想入值南书房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想把手伸出太长了。
俗话说的好,不会装糊涂的亲爹,不是好阿玛。
对于胤禑的大事不糊涂,康熙满意之极。
人臣,要有人臣的样子,不能给点面粉,就开染坊。
康熙既欣慰,又惋惜的瞥了眼胤禑。
实话说,康熙若是把大位传给了胤禑,唉,老大和老三都活不成。反之,亦然。
同理,若是老八继承了大统,太子也肯定活不成。
老五和蒙古人走得太近了,汉话也很生硬,早就出局了。老七的腿有残疾,除非他是独子,否则,完全没机会。
老十二被苏麻喇姑教得太过于懂事了,从小就喜欢研究风水之类的杂学,对于朝廷政务,一直漠不关心。
以康熙对老十二的了解,若是扶他上了位,只怕又是一个迷恋风水的宋徽宗啊!
别看康熙的儿子颇多,真可以寄托希望的那个,也就是老四那个精通政务的工作狂了。
老四虽然刻薄的名声在外,迄今为止,和兄弟们的关系,不算好,也不算太坏,都过得去。
若是胤禑知道康熙的小算盘,肯定会笑掉大牙。
老康啊,你真看走眼了,错的离了大谱!
“咕……”就在胤禑准备告辞离开之时,他的肚子忽然咕咕开叫。
康熙情不自禁的笑了,随口问他:“又想吃什么?”
胤禑老老实实的说:“回汗阿玛,臣儿想吃前门外的张记打卤面,再配上一张豆芽菜卷饼,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唉,那滋味就是个地道啊!”
听胤禑这么一说,康熙也被勾起了馋虫,他索性不批题本了,爷儿两个一起从神武门溜出了宫,乘车去前门那边。
实话实说,当皇帝看似威加海内,无敌于天下。实际上,康熙在宫里,连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都是奢望。
张记打卤面馆,是前门附近,生意最火爆的面馆。他们家不仅有打卤面,还有烂肉面。
所谓烂肉,都不是什么好肉,全是贵人们不吃的下脚料。
但是,京城里的闲散旗人,和一般居民,吃碗烂肉面,就算是解馋。
只要兜里有钱,什么样的好馆子下不得?
胤禑领着康熙,占了一张桌子。伙计虽然用抹布擦过了桌子,但是,和没擦一样,桌面上依旧满是油腻。
这种苍蝇馆子,味道是真好,但是,就餐环境完全不能提要求。
父子两个正在唆面之时,忽然,门外来了一个人。
“不管吃完的,还是没吃完的,您呐,都赶紧的放下碗筷,乖乖的走人。若是走慢了,缺条胳膊,少个腿,别怪爷们事先没言语!”
胤禑几乎是下意识的抬头看向吴什,吴什也很警觉,右手死死的摸着腰间,那是一把异常锋利的软剑。
可是,康熙却悠闲的说:“慌什么?天子脚下,真没王法么?”
PS:熬到凌晨五点多,才码完加更。唉,年底了,忙得要死,应酬也多,还保质保量的每天至少三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求赏几张月票,不会挨骂吧?
康熙赏的差遣和职务,胤禑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区分。
南书房,胤禑从来没有去过。因为,那里是汉臣们的大本营,胤禑即使去了,也是每天从事机要秘书的工作,一点意思都没有。
管理镶白旗的三旗事,这个代表了超级都统的尊贵身份,不能轻易丢弃。
胤禑每十天在兵部的签押房内,见一次手下的三位都统,也就代表了重视。
胤禑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从内务府下值后,先歇一整天,次日再去兵部衙门坐半天,如此周而复始。
也就是说,胤禑提前过上了,每月休息半个月的幸福生活。
在京城里,胤禑也不方便带着过多的索伦兵招摇过市。所以,他把二百名索伦护卫,分为了十组,每天只带一组出行。
这么一来,安全既有保障,还不容易惹人说闲话。
不当值的索伦兵,胤禑请旨之后,就让他们去京城180里外的云蒙山,猫在深山老林子里,接着渔猎为生。
现任的两位兵部尚书,都是旗人,分别为耿额和萧永藻。
比较巧合的是,萧永藻隶于镶白旗汉军,其全家老小,都掌握在胤禑的手心里,说话也就无法硬气。
倒是耿额此人,仗着是太子的心腹,并没有真正把胤禑放在眼里。
胤禑另有志向,只要耿额不碍他的大事,大家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共处。
开春之后,在康熙的关心下,胤禑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大婚之事。
大婚的时间,说是由富达礼来定,实际上,只可能由太子妃说了算。
为了表达对瓜尔佳一族的重视程度,胤禑在东宫门前,递牌子请见太子胤礽。
这一次,太子并没有让胤禑久等,很快就召见了他。
“臣弟胤禑,恭请太子殿下万安。”
“起吧。”太子也没故意折腾胤禑,很快叫了起。
坐在须弥座上的太子,眼神异常复杂的看着胤禑。
眼前的小弟弟,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红得发紫,实在不容小觑。
就整体而言,太子和胤禑之间,既非敌人,亦非盟友,还是兄弟加连襟。
上次,胤禑主持抄检东宫之时,不动声色的放了水,太子也是有感的。
毕竟,保住了核心位置上的心腹党羽,对太子的意义重大。比如说,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等人,都是隐藏很深的太子死党。
隆科多曾经发过狂言:呼啸间可聚三万兵,这就足以证明步军统领的重要性。
不过,也不能过分夸大了步军统领的实力。
因为,皇宫归护军营守卫,九个城门归骁骑营控制,城外还有通州大营和密云大营的数万精锐八旗兵。
值得一提的是,步军统领衙门里,全是步兵,并没有骑兵的编制。
客观的说,隆科多也不可能做到一手遮天。
但是,隆科多的立下大功,就在于,他控制住了畅春园里的所有皇子。
俗话说的好,擒贼先擒王。
山陵崩时,老三、老八或老九,但凡从畅春园里逃出去一个,整个京城里的局面就会失去控制。
胤禑说明了来意后,太子点点头,吩咐人,请太子妃出来。
照礼制,只要太子在场,太子妃就不怕别人说闲话。她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和胤禑把整个婚事,逐一敲定。
大婚的事情,其实是件麻烦事。
因为,这个时代的富贵人家结婚,所有家具都是自己出木料,再请人进宅定制的。
原本,富达礼以为,胤禑封个贝子,就已经是万幸了。
谁料,胤禑竟然在大婚之前,被晋为贝勒。
这么一来,富达礼请工匠们,仔细测量的贝子府尺寸,以及定制好的家具,都要推倒重来了。
别的倒在其次,主要是已经变成家具的红酸枝木料,都是石家人多年积攒起来的南洋珍稀木料。
缓急之间,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多的好木料。
太子妃愁眉不展的时候,胤禑却说:“太子妃娘娘,内务府将贝子府扩建为贝勒府,可以只动中路的主建筑,至于东西两院的婚房、花厅等地方,都可以按照原尺寸不动。”
要知道,在真正的权贵之家,女方除了丰厚的嫁妆之外,还要承担包括马桶在内的全套家具和摆设。
胤禑的善解人意,令太子妃颇为感动,她叹息道:“妹婿果然是个体贴人,我妹妹实在是有福气啊。”
太子也觉得颇为意外。只因,他心里有数,胤禑并不是因为怕他,才作出的让步。
当初,胤禑还是小阿哥的时候,就敢公然扇东宫大太监吴得胜的耳光,胆子大得惊人。
“十五弟,我和你二嫂,都不是那种不近人情之人……”太子这一松口,大婚的各项事宜,就都十分顺利的谈妥了。
商量完正事之后,眼看到了晚膳的时辰,太子也知道忌讳,并没有留下胤禑一起用膳。
话说回来,即使太子真想留客用膳,胤禑也不可能答应。
**,在东宫里的吃饭,天知道康熙会怎么想?
第二天,胤禑当值之时,他便借着内务府公务的由头,到乾清宫递牌子请见。
和亲爹商量结婚的大事,可谓是天经地义。
胤禑把和太子妃商量的结果,一五一十的说了之后,康熙点点头,轻声叹道:“先立业,再成家,还要尽早开枝散叶,千万别学你八哥……”
和天底下的所有亲爹一样,康熙希望胤禑能够多子多福,别和老八一样的子嗣艰难。
迄今为止,老八身边的女人,竟然只有一个嫡福晋和一名侍妾,再无任何别的女人。
正因为老八的专情,获得了很多女写手的青睐,她们纷纷穿回去,变成老八最爱的女人。
实际上,老八至今无子,主要是八福晋醋劲太大,一直不许老八广纳姬妾。
说白了,八贝勒府唯一的侍妾,就像是红楼梦里的平儿一样。因为王熙凤的刻薄,平儿和贾琏之间,罕有鱼水之欢。
“我听说,你一直没入值过南书房?”康熙的信口之问,立时引起了胤禑的高度警觉。
“回汗阿玛,南书房里的汉臣们,一个个酸了吧唧的,张嘴就是道德文章,闭嘴就是圣贤书,臣儿不耐烦和他们待在一起。”
康熙何等精明,他一听就懂,这显然是胤禑的借口罢了。
胤禑不想入值南书房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想把手伸出太长了。
俗话说的好,不会装糊涂的亲爹,不是好阿玛。
对于胤禑的大事不糊涂,康熙满意之极。
人臣,要有人臣的样子,不能给点面粉,就开染坊。
康熙既欣慰,又惋惜的瞥了眼胤禑。
实话说,康熙若是把大位传给了胤禑,唉,老大和老三都活不成。反之,亦然。
同理,若是老八继承了大统,太子也肯定活不成。
老五和蒙古人走得太近了,汉话也很生硬,早就出局了。老七的腿有残疾,除非他是独子,否则,完全没机会。
老十二被苏麻喇姑教得太过于懂事了,从小就喜欢研究风水之类的杂学,对于朝廷政务,一直漠不关心。
以康熙对老十二的了解,若是扶他上了位,只怕又是一个迷恋风水的宋徽宗啊!
别看康熙的儿子颇多,真可以寄托希望的那个,也就是老四那个精通政务的工作狂了。
老四虽然刻薄的名声在外,迄今为止,和兄弟们的关系,不算好,也不算太坏,都过得去。
若是胤禑知道康熙的小算盘,肯定会笑掉大牙。
老康啊,你真看走眼了,错的离了大谱!
“咕……”就在胤禑准备告辞离开之时,他的肚子忽然咕咕开叫。
康熙情不自禁的笑了,随口问他:“又想吃什么?”
胤禑老老实实的说:“回汗阿玛,臣儿想吃前门外的张记打卤面,再配上一张豆芽菜卷饼,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唉,那滋味就是个地道啊!”
听胤禑这么一说,康熙也被勾起了馋虫,他索性不批题本了,爷儿两个一起从神武门溜出了宫,乘车去前门那边。
实话实说,当皇帝看似威加海内,无敌于天下。实际上,康熙在宫里,连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都是奢望。
张记打卤面馆,是前门附近,生意最火爆的面馆。他们家不仅有打卤面,还有烂肉面。
所谓烂肉,都不是什么好肉,全是贵人们不吃的下脚料。
但是,京城里的闲散旗人,和一般居民,吃碗烂肉面,就算是解馋。
只要兜里有钱,什么样的好馆子下不得?
胤禑领着康熙,占了一张桌子。伙计虽然用抹布擦过了桌子,但是,和没擦一样,桌面上依旧满是油腻。
这种苍蝇馆子,味道是真好,但是,就餐环境完全不能提要求。
父子两个正在唆面之时,忽然,门外来了一个人。
“不管吃完的,还是没吃完的,您呐,都赶紧的放下碗筷,乖乖的走人。若是走慢了,缺条胳膊,少个腿,别怪爷们事先没言语!”
胤禑几乎是下意识的抬头看向吴什,吴什也很警觉,右手死死的摸着腰间,那是一把异常锋利的软剑。
可是,康熙却悠闲的说:“慌什么?天子脚下,真没王法么?”
PS:熬到凌晨五点多,才码完加更。唉,年底了,忙得要死,应酬也多,还保质保量的每天至少三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求赏几张月票,不会挨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