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害大明 第215章 胳膊肘外拐

小说:祸害大明 作者:有怪莫怪 更新时间:2025-01-08 17:47:02 源网站:2k小说网
  “爹爹和大姐关上门在里面聊什么了?”

  一位娇憨美丽的妙龄少女推**门说道。

  徐达看见徐妙锦手里还拎着一个精致的金算盘,上面是玛瑙镶嵌的珠子。

  “妙锦,你的账簿都算完了?”

  徐妙锦将账簿放到桌案上,双手抱着胸前,脸上带着得意说:“早算完了,这个把月的账目还不够我一个人算两天的。”

  “还请大姐和爹爹过目。”

  徐妙云粗略的翻看了一下账簿,然后点头表扬道:“没什么错漏之处,三妹已经可以出师了。”

  徐妙锦听到姐姐夸奖,对着徐达炫耀道:“爹爹你看,我是不是很有当账房先生的潜质?”

  徐达虎着脸说道:“女孩子家家的,别成天总想着抛头露面。”

  “妙锦你都十三岁了,该安安静静学学女红和规矩,过几年才能找到一个好婆家。”

  “爹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古板?成天就知道规矩规矩。”

  徐妙锦有些不满的嘟囔着嘴,生气的踢了桌脚一脚,然后转身说道:“不说了,我去后院找高煦一起练武了。”

  说完直接砰的一声将房门关上。

  徐达脸都黑了,忍不住骂道:“这妙锦真是越来越不听话,成天不是舞枪弄剑,就是拨动算盘珠子。哪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模样?”

  徐妙云倒是看得很开,替妹妹解释:“三妹自小活泼好动,不拘泥于凡俗。

  说实话高煦有她照看着,您也省心了不少。”

  徐达打心眼里不待见朱樉和朱高煦父子,但是朱高煦毕竟是自己的亲外孙。

  就算打碎了自己的心爱之物,自己这个亲姥爷最多只能责备一番。

  有三女儿妙锦在家里看着朱高煦这个闯祸精,的确让徐达省心了不少。

  徐府后院的练功房里,刚满六岁的朱高煦正扎着马步,瘦小的身板已经汗流浃背。

  他的头上顶着一个装水的小木桶,**底下的香炉里还插着三支香。

  朱高煦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滑落,他很想念在家里无拘无束的那段时光。

  朱高煦的小身板晃荡了一下,但是他马上紧咬着牙,勉强坚持。

  每当他坚持不住的时候,眼里的余光打量到小姨徐妙锦,手里那根有手臂粗的棍子。

  朱高煦立刻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因为上一次他不听话时,直接在徐府的厢房里躺了整整三天。

  徐妙锦坐在一个马扎上,嘴里啃着一瓢西瓜,对着朱高煦扬了扬手里的棍子恐吓道:“要是再晃出一滴水,小姨就抽你十棍子。”

  “老话说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小姨打你是为了你好,懂了吗?”

  朱高煦听到这句话,内心很想反驳。可是形势比人强,这亲小姨是真的能下死手。

  朱高煦眨眨眼,连忙拍马屁:“有小姨的悉心教导,等高煦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个贤王。”

  “这就对了嘛,只要肯下功夫,天底下就没有顽劣不堪的孩童。”

  徐妙锦对外甥魔鬼训练了一个时辰,眼看时间差不多了。

  就对着朱高煦摆摆手说道:“行了,今天就到这儿,你下去休息吧。”

  朱高煦小心翼翼的取下头上的水桶,对着徐妙锦鞠了一躬。

  正要开溜之时,徐妙锦有意无意的问道:“你爹就是我姐夫,你爹下个月什么时候出征啊?”

  朱高煦转身老老实实回答:“报告小姨,我爹下个月初八出征。”

  徐妙锦一听,眼睛顿时变得跟黑夜里的星辰一般,发出明亮的光芒。

  ——

  徐妙云带着孩子在徐府小住了一个月,等到离别之时。

  站在门口的徐达,依依不舍的目送着马车远去。

  从小到大,懂事独立的徐妙云最让他省心,徐妙云回府的这段时间。

  在徐达的心里比过年还要高兴,直到徐府管家徐伯来报。

  “老爷大事不好,马厩里的马少了十一匹。”

  “什么?难道府里进贼了?”

  徐府的马厩里养着三十六匹御马,是朱元璋每年赏赐给他的,都是难得是神驹。

  刚刚还有些慌乱的徐达,稍一思索想到了关键,徐达立刻镇定了下来。

  对徐伯问道:“马厩被盗一事,是不是跟妙云有关?”

  徐伯苍老的面孔,诚惶诚恐道:“大小姐说府里的马生病了,她认识一位金陵城里很有名的兽医。”

  “然后大小姐让下人把马匹带走了,还特别叮嘱小的,要在她离开的时候再告诉老爷您。”

  徐达没有暴跳如雷,反而长吁短叹道:“这丫头,终归还是知道胳膊肘往外拐了。”

  “妙锦这丫头,跟这事没关系吧?”

  “三小姐不知情。”

  “只要老夫的狮子骢还在,其他的马匹给了就给了吧。”

  只要不是两个闺女团伙作案,徐达就放心了。

  因为除了陪他征战多年的狮子骢,徐达有着深厚的感情。

  其他的马匹再好,对徐达来说不过就是些许财物而已。

  徐达正准备跨进门槛之时,徐伯说了一句让他心惊胆颤的话。

  “老爷,三小姐说姑爷出征以后,大小姐独守空房。她要去秦王府和大小姐叙旧。”

  “三小姐骑走的正是您的坐骑狮子骢。”

  原本面色如常的徐达,想到了一个可能。

  再也维持不住从容淡定。

  “糟糕,快派人去城外大营。要是晚了,就来不及了。”

  自从释来复向朝廷请辞了,灵谷寺方丈一职。

  搬进了秦王府中,释来复每日就和刘伯温两人,

  轮流教授朱樉经义,还有以进士文章为范本,指导朱樉写作。

  短短一个月时间,朱樉的进度只能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刘伯温拿着朱樉今早刚完成的一篇八股文,细细端详了以后。

  “不错,不错。殿下现在的文章虽然味同嚼蜡,至少堪堪能入眼了。

  不像刚开始那样短短数百字,就有上百处错漏。”

  听到的这样的评价,朱樉脸上没有半分喜色。

  他这一个多月都没日没夜浸泡在八股文里,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天赋在六百多年以前显得平平无奇。

  “老刘,呃,刘先生你说良心话,本王是不是没有读书的天赋?”

  朱樉是个实在人,科举跟他前世参加的公务员考试,相比简直是地狱难度。

  对于做无用功这种事,朱樉觉得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为好。

  刘伯温见他刚刚有想放弃的苗头,看在还没落到头上的国公的份上。

  赶紧鼓励:“以殿下现在的水平,到边陲之地的县城,考个廪膳生不算难事。”

  禀膳生是秀才里的第一等,每月还能领衙门里的禀食。

  “你说的不会是五百年才出一个进士的琼州府吧?”

  面对朱樉怀疑的目光,刘伯温无情的点了点头。

  琼州府又称海南岛,是唐宋流放犯人的地方。

  到了鼎鼎大名的苏东坡被贬谪到此,海南才出现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举人。

  苏东坡的学生姜唐,第一位进士也就是苏东坡的学生符确。

  从宋代到清代,大约九百年的时间里,海南只出过九十六位进士。

  说是古代的文化荒漠也不为过,朱樉严重怀疑这老刘头是在讽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