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秦王弯下腰,捡起地上的木棍在他刚才写的四个茴字下面直接写了茴字。
这个茴字是繁体字,出自《康熙字典》。
当然这会儿还没有糠稀皇帝。
看到草字头加上回,刘璟发誓这个字简直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于是刘璟直接问道:“大王是不是写错了?”
朱樉斩钉截铁的说:“没有错,孤觉的茴字就应该只有这一种写法才对。”
没等朱樉又问:“来回的回字有几种写法?”
来回的回,对博览群书的刘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刘璟回答道:“应该有十一种写法,大王是要臣一一把它给写出来吗?”
刘璟简单的一句话,把朱樉给吓了一大跳。
“孤还以为回字最多只有两三种写法。”
“仓额,他一个人怎么能造出这么多的字?”
刘璟算是听明白了,秦王不是一般的不学无术,只能用目不识丁来形容。
刘璟无奈地长叹一声,谁叫他命不好,摊上了这个主呢?偏偏这位爷一点都不省心,随时都有可能闹出天大的笑话。
刘璟无奈道:“大王说的应该是仓颉。”
朱樉哈哈大笑:“对对对,我刚才说的就是那个仓颉。”
“你们刚才都听到了吗?”朱樉抬手一指,指着正在一旁发呆的文盲二人组。
还没等周正反应过来,孟波就抢先一步,大声回答:“小老儿听到了,大王刚刚说的就是仓颉。”
说完,还拉一下周正的袖子。
周正跟着附和道:“小人也听到了,大王说的是仓颉造字。”
“……”
刘璟很无语,心说:“大王,大王,你这种行为跟指鹿为马有何区别呢?”
刘璟懒得搭理这两个马屁精,耐心的为秦王解释:“自仓额造字以来,起源于春秋战国的大篆,再到秦代的小篆和汉代的隶书,到唐代楷书正体,再到如今的馆阁体。”
“一字多形,同音同义。一种字有几种写法是很常见的事。”
其实朱樉不知道还有一种字体是刘璟没有提到的,那就是宋代的瘦金体,因为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从大奸臣蔡京的书法当中汲取灵感自创而来。
这对昏君和奸臣的搭档,让刘璟觉得晦气,索性就没有提。
馆阁体也是最近才兴起来的,起因是洪武帝看过了秦王批阅的奏折,上面的字体清晰工整又不失优雅。
看的朱元璋心情大好,于是朱元璋下旨从今往后,朝廷和各地官府行文一律按照秦王的风格书写。
因秦王又身兼东阁大学士一职,于是这种字体被民间称为了“馆阁体”。
看着沉默不语的秦王,刘璟暗自摇头,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没有正经上过几天学的人,能在书法上集百家之所长,自成一派。
甚至还成为了大明朝的官方字体,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要是让朱樉知道刘璟质疑他的学历,一定会把二本美院的毕业证拍在他的脸上。
可惜这会儿朱樉还在研究地上的字,朱樉走过去在周正写的寳字和刘璟写的寶字中间写下一个字。
然后如释重负般长舒了一口气,朱樉说道:“这样看起来,终于舒服了。”
看着地上那个陌生的字——宝,刘璟问道:“大王是不是又写错了?”
朱樉轻轻摇头,“一个小小的宝字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而且还容易让人混淆。”
听到这话,刘璟简直是气笑了,他反驳道:“大王一个人不认识,不代表天下的读书人都不认识这两个字。”
朱樉理直气壮的说:“本王这样博学多才的人尚且容易将这两个字混淆在一起,你让那些平民百姓又如何能分得清楚呢?”
“平民百姓?”刘璟说道:“平民百姓成日里都在为生计劳累奔波,尚且食不果腹又何来读书认字一说?”
平心而论,宋朝的商业发达,有后世的大学教授统计宋代的识字率应该在百分之八左右。
意味着一百个人里面有八个字能认识常用的字,而自打元朝废除了科举以后,有七匠八**,九儒十丐一说。
意思是儒生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点点,甚至还比不上**妓。
于是天下的读书人大量减少,读书人中的寒门消亡殆尽,剩下的地主、士绅至今还心向着大元朝。
因为他们不仅不用向朝廷缴纳一粒粮食的赋税,家人去服从徭役,还可以向天下的百姓征税。
洪武帝朱元璋一登基就向江南的士绅伸出橄榄枝,可惜他抛出来的眉眼做给了瞎子看。
江南的士人名流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愿意参加大明朝的科举
想到这里,朱樉终于明白了老朱为何会在洪武四年下旨停办科举的原因。
不过他又不是老朱钦定的接班人,他大明朝办不办科举关他的鸟事?
他现在只关心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要是让朱元璋知道他的好儿子已经把西南三省当成了自己的地盘。
不知道老朱同志会不会被这逆子气到当场吐血呢?
朱樉对着刘璟说道:“管子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是说想要培养青年才俊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朱樉口中的管子,自然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相邦管仲。
刘璟纳闷道:“臣斗胆一问,这跟地上这个错别字又有什么关系呢?”
朱樉答道:“关系可大着呢,孤曾在军中办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扫盲班,派出了好几位文臣教导学生。”
“其中不乏中军都督府断事铁铉、户部给事中卓敬这样的朝廷官员,甚至还有翰林学士杨士奇。”
杨士奇的大名,刘璟当然听过。
这人是秦王举荐入仕的,他能在文华殿教导龙子龙孙,学识上自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朱樉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可是差不多一年过去了,千号人里面能够从教习营顺利结业的,至今还不到一百人。”
朱樉指着地上的几个字,说道:“时至今日,孤终于明白了症结所在。不是他们三个不够尽心尽力,而是这些文字晦涩难懂,寻常人根本看不明白。”
刘璟转念一想,突然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可能。
“大王这是要?”
朱樉的嘴角露出一抹浅笑,“从今天开始,孤要效仿诸葛武侯在这西南之地大兴教化。”
这个茴字是繁体字,出自《康熙字典》。
当然这会儿还没有糠稀皇帝。
看到草字头加上回,刘璟发誓这个字简直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于是刘璟直接问道:“大王是不是写错了?”
朱樉斩钉截铁的说:“没有错,孤觉的茴字就应该只有这一种写法才对。”
没等朱樉又问:“来回的回字有几种写法?”
来回的回,对博览群书的刘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刘璟回答道:“应该有十一种写法,大王是要臣一一把它给写出来吗?”
刘璟简单的一句话,把朱樉给吓了一大跳。
“孤还以为回字最多只有两三种写法。”
“仓额,他一个人怎么能造出这么多的字?”
刘璟算是听明白了,秦王不是一般的不学无术,只能用目不识丁来形容。
刘璟无奈地长叹一声,谁叫他命不好,摊上了这个主呢?偏偏这位爷一点都不省心,随时都有可能闹出天大的笑话。
刘璟无奈道:“大王说的应该是仓颉。”
朱樉哈哈大笑:“对对对,我刚才说的就是那个仓颉。”
“你们刚才都听到了吗?”朱樉抬手一指,指着正在一旁发呆的文盲二人组。
还没等周正反应过来,孟波就抢先一步,大声回答:“小老儿听到了,大王刚刚说的就是仓颉。”
说完,还拉一下周正的袖子。
周正跟着附和道:“小人也听到了,大王说的是仓颉造字。”
“……”
刘璟很无语,心说:“大王,大王,你这种行为跟指鹿为马有何区别呢?”
刘璟懒得搭理这两个马屁精,耐心的为秦王解释:“自仓额造字以来,起源于春秋战国的大篆,再到秦代的小篆和汉代的隶书,到唐代楷书正体,再到如今的馆阁体。”
“一字多形,同音同义。一种字有几种写法是很常见的事。”
其实朱樉不知道还有一种字体是刘璟没有提到的,那就是宋代的瘦金体,因为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从大奸臣蔡京的书法当中汲取灵感自创而来。
这对昏君和奸臣的搭档,让刘璟觉得晦气,索性就没有提。
馆阁体也是最近才兴起来的,起因是洪武帝看过了秦王批阅的奏折,上面的字体清晰工整又不失优雅。
看的朱元璋心情大好,于是朱元璋下旨从今往后,朝廷和各地官府行文一律按照秦王的风格书写。
因秦王又身兼东阁大学士一职,于是这种字体被民间称为了“馆阁体”。
看着沉默不语的秦王,刘璟暗自摇头,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没有正经上过几天学的人,能在书法上集百家之所长,自成一派。
甚至还成为了大明朝的官方字体,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要是让朱樉知道刘璟质疑他的学历,一定会把二本美院的毕业证拍在他的脸上。
可惜这会儿朱樉还在研究地上的字,朱樉走过去在周正写的寳字和刘璟写的寶字中间写下一个字。
然后如释重负般长舒了一口气,朱樉说道:“这样看起来,终于舒服了。”
看着地上那个陌生的字——宝,刘璟问道:“大王是不是又写错了?”
朱樉轻轻摇头,“一个小小的宝字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而且还容易让人混淆。”
听到这话,刘璟简直是气笑了,他反驳道:“大王一个人不认识,不代表天下的读书人都不认识这两个字。”
朱樉理直气壮的说:“本王这样博学多才的人尚且容易将这两个字混淆在一起,你让那些平民百姓又如何能分得清楚呢?”
“平民百姓?”刘璟说道:“平民百姓成日里都在为生计劳累奔波,尚且食不果腹又何来读书认字一说?”
平心而论,宋朝的商业发达,有后世的大学教授统计宋代的识字率应该在百分之八左右。
意味着一百个人里面有八个字能认识常用的字,而自打元朝废除了科举以后,有七匠八**,九儒十丐一说。
意思是儒生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点点,甚至还比不上**妓。
于是天下的读书人大量减少,读书人中的寒门消亡殆尽,剩下的地主、士绅至今还心向着大元朝。
因为他们不仅不用向朝廷缴纳一粒粮食的赋税,家人去服从徭役,还可以向天下的百姓征税。
洪武帝朱元璋一登基就向江南的士绅伸出橄榄枝,可惜他抛出来的眉眼做给了瞎子看。
江南的士人名流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愿意参加大明朝的科举
想到这里,朱樉终于明白了老朱为何会在洪武四年下旨停办科举的原因。
不过他又不是老朱钦定的接班人,他大明朝办不办科举关他的鸟事?
他现在只关心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要是让朱元璋知道他的好儿子已经把西南三省当成了自己的地盘。
不知道老朱同志会不会被这逆子气到当场吐血呢?
朱樉对着刘璟说道:“管子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是说想要培养青年才俊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朱樉口中的管子,自然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相邦管仲。
刘璟纳闷道:“臣斗胆一问,这跟地上这个错别字又有什么关系呢?”
朱樉答道:“关系可大着呢,孤曾在军中办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扫盲班,派出了好几位文臣教导学生。”
“其中不乏中军都督府断事铁铉、户部给事中卓敬这样的朝廷官员,甚至还有翰林学士杨士奇。”
杨士奇的大名,刘璟当然听过。
这人是秦王举荐入仕的,他能在文华殿教导龙子龙孙,学识上自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朱樉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可是差不多一年过去了,千号人里面能够从教习营顺利结业的,至今还不到一百人。”
朱樉指着地上的几个字,说道:“时至今日,孤终于明白了症结所在。不是他们三个不够尽心尽力,而是这些文字晦涩难懂,寻常人根本看不明白。”
刘璟转念一想,突然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可能。
“大王这是要?”
朱樉的嘴角露出一抹浅笑,“从今天开始,孤要效仿诸葛武侯在这西南之地大兴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