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见林澈改口了,徐妙云笑颜如花,顿时不敢有所怠慢,举手投足间充满了敬意。

  “敢问林先生。”

  “人们所谈之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林澈慵懒的斜靠在门边,从容应答:

  “大道无处不在。”

  “可是这个说法太模糊了。”

  徐妙云深吸一口气,叹道:“小女子能力有限,悟不到其中的精髓。”

  “希望林先生能够之处一个具体的地方。”

  林澈无所谓的两手往外一摊,对答如流:“那就在蝼蚁之中。”

  听闻此言。

  徐妙云脸上满是不加掩饰的疑惑,除了震撼便是诧异:

  “啊?怎么会在如此卑微渺小的地方啊?”

  “那可是大道呀!”

  林澈闻言笑了笑,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率先约法三章。

  “等我讲完,懂或是不懂,你都不能再问了。”

  “嗯,问了我也不会再说。”

  徐妙云见林澈不容置疑的样子,无比认真的点了点头,没再得寸进尺讨价还价。

  见状。

  立场直接开门见山:

  “再说一个小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叫做‘知’的人,向北游历到了玄水岸边,他登上了一处名为‘隐庰’的山丘,在这里遇见了传说中的‘无所谓’。”

  “所谓‘知’代表的就是芸芸众生,一心想要探寻大道的秘密…大概和你当下的状态差不多。”

  “而‘无所谓’就是一个得到之人。”

  徐妙云目不转睛尤其认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于是‘知’就问,该如何思考才能懂得道?”

  “怎样行事才能符合道?”

  “学习什么才能得到道?”

  林澈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一连几个问题,‘无所谓’都没有回答,其实并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

  “就这样,‘知’又离开了山丘,登上了一处名为‘狐阙’的山丘,在这里他遇到了圣人狂屈,又问出了同样的三个问题。”

  “狂屈听罢无奈的叹了口气,说我知道该怎样回答,但是将要说出口时,却又忘记了自己想说的话。”

  徐妙云柳眉微憷愈发的迷茫,但还是没有出言打断,安耐住心头的不解继续往下听。

  “于是,‘知’失魂落魄的来到昆仑,这里又是轩辕黄帝的居所,见到黄帝之后,‘知’又问出相同的问题….”

  顿了顿,林澈蓦然道:“黄帝说,没有思考才能懂得道,没有行事才能符合道,没有方法才能获得道。”

  “但显然这种说法,并不是‘知’想要寻找的答案,因此他又问黄帝:我和你知道这些道理,但传说中的无所谓和号称圣人的狂屈却不知道。”

  “那谁才是正确的呢?”

  “黄帝回,无所谓才是真正的得道,而狂屈则是接近大道,可我和伱,却始终都没有理解道。”

  听到这。

  徐妙云忍不住微微摇头,只觉得有些跟不上林澈的思路,忙追问:

  “林先生,黄帝这是何意,这又是为什么呀?”

  林澈轻描淡写挥了挥手,示意对方别着急,倒也没卖关子,直言告知:

  “因为道的概念太过庞大,无所谓从开始就无法描述,狂屈曾经试图描述,但将要说出口时,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所以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却不知道。”

  “听起来很矛盾,实则却不矛盾。”

  望向愕然的少女,林澈笑了:

  “一个人能说出道,不代表他真正理解道,就像一个人大谈品德,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好人。”

  “仁爱可以伪装,忠义大多虚假,而世人所构建的礼节,更像是上层人制造的群体欺骗。”

  “故此,看到列国的君主,他们失去了道,就要提倡品德,他们失去了德,就要提倡仁爱,他们失去了仁,就要提倡忠义,失去了义,就只能提倡礼节和规矩。”

  “之后他们讲规矩伪装成大道,变成了划分准备的工具,因此就出现了阶层的区别。”

  “这个就是所有祸乱的根源。”

  此言一出。

  徐妙云不自觉打了个寒颤,三观再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与此同时方才领悟到,难怪林澈一直以来的授课方式,都是以引导为主,说教为辅,而非强行暴力灌输。

  真正的大道往往都是蕴含了宇宙天地,单凭现有的言语和词汇,没办法加以概括,故而只能以此方式引入入道。

  念及至此。

  徐妙云对林澈的敬意油然而生,此刻更是佩服的无以复加。

  “先生大义,小女子受教了,多谢先生不吝点拨。”

  林澈对此浑不在意,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能否完全领悟其中深邃,那边要看对方的造化了。

  毕竟古往今来的开悟者也没有几个。

  “一个得到之人,整日都要清楚这些伪饰,清除再清除,以至于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现在你对外物如此的牵挂,又怎么能知晓道的概念呢?”

  林澈两手一摊,轻松道:

  “作为一个人,对外物的寻求和执念,终究绕不开权利二字,但不管是权还是利,总归又超脱了生死的范畴。”

  “我这样说你能理解吗?”

  待到徐妙云点头,林澈方才继续:

  “所以,我们就从生死,这个最大的外物说起。

  “生是死的开始,死也是生的开始,谁又能知晓他们之间的界限?”

  “如果生死同属一类的话,那又何必再惧怕死亡呢?”

  “人们都喜欢得到而厌恶失去,喜欢神奇而厌恶腐朽,但圣人却习惯将腐朽认为是神奇,将神奇转化为腐朽。”

  “如此也就实现了了万物统一,超脱了生死和好坏的限制,超脱了外物再对立上的局限。”

  “能够平等的看待万物,能够像道一样不仁不义,这样才能明白万物的玄妙之处。”

  听闻此言。

  徐妙云若有所思,不由的接话道:

  “所以说…无所谓得到,是因为他就如同大道,对万物没有区分,所以根本无法描述道?”

  “狂屈能得道,是因为虽然身在世俗,但却忘记了万物的区分,所以他想要描述大道时,却突然发现不知该从何说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