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出夫子庙一条街,一个笑眯眯的老太监,就拦在了朱桂的轿子前。

  轿夫猛然停下,差点被晃出轿子。

  他不禁有些生气的掀开轿子的帘子,问道:“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连…”

  朱桂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老太监的身影。

  只得改口问道:“李公公拦住我的轿子,不知找我有何事?”

  “传陛下口谕,救皇子朱桂身体瘦弱,需以锻炼之法来强身健体。”

  “着令其从今日起,每日下午到应天府北门的护城河,挖半个时辰的河沟。”

  “除非天降大雨,或是身患重疾,否则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此事!”

  这位李公公笑眯眯的向着朱桂,宣读了朱元璋的口谕。

  说完之后,也不管

  朱桂是什么反应。

  留下一套粗布衣裳,和一柄附和他身高的铁锹,便去追赶朱柏的轿子了。

  “父皇,为何忽然让我挖沟?”

  朱桂不知道,朱元璋在隔壁密室偷听的事情,所以对这个旨意感觉莫名其妙。

  但是朱元璋的口谕都传来了,他即便有再多的不解和不愿。

  也只能命令轿夫,向应天府北门前行。

  不过在路上,朱桂却又忍不住开始琢磨,有没有能代替人挖沟的机器。

  ……

  “陛下,湘王殿下带到了。”

  在林澈宣布下课后,朱元璋就和朱标和刘三吾提前返回了皇宫。

  而走到半路上的,才接到旨意的朱柏,过了两刻才跟李公公来到御书房。

  “儿臣叩见父皇。”

  得到朱元璋的召见后,朱柏小心翼翼的走进了御书房。

  然后按照非常标准的姿态,向着朱元璋磕头行礼。

  “哈哈哈,柏儿不必多礼,快起来吧!”

  朱元璋对于资格年少聪慧的湘王朱柏,心中很是满意。

  便笑着让太监将其扶起来。

  “谢父皇。”

  朱柏一板一眼的向着朱元璋致谢。

  接着便拿出几张图纸,道:“这些是林先生今天画的板甲图纸,还请父皇过目。”

  以前从林澈那里‘偷图纸’的任务,都是朱樉做的。

  只是现在朱樉还在东南沿海安抚疍民,错过了今天的课程。

  所以这个任务,就交到了朱柏的手上。

  原本他还以为此事万分艰难。

  毕竟,这些世间闻所未闻的图纸,肯定包含了林澈的诸多心血。

  没想到,林澈将图纸画出来,用着它们讲完课后。

  就像是废纸一样,将其随手丢到了一旁。

  朱柏没费吹灰之力,就将图纸全数拿到了手中。

  这让他不禁愈发的佩服起了林澈深不可测的才华。

  他认为只有像自家先生,这种通天晓地的谪仙。

  才会将这种需要无数人,凝聚心血才能想出来的图纸。

  当作训斥的无用之物。

  “柏儿,你做的很好,咱可以满足你一个小小的要求。”

  朱元璋看着被提前抚平皱褶的图纸,对朱柏越看越顺眼。

  不过,这话却是将思绪飘飞的朱柏惊得再次下跪道:“能为父皇做事,是儿臣的福分,儿臣哪敢奢求什么赏赐!”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沉了下来。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朱柏年纪这么小,却如此聪慧懂事了。

  朱元璋站起身绕过御案,亲手将朱柏扶起来。

  叹了口气道:“我朱家子孙,岂能变成一只磕头的软骨头。”

  朱柏听到这近乎训斥的话,身体下意识的抖了下。

  刚想再说些认错的话。

  就听到朱元璋说道:“以后伱在夫子庙听完课,若是家里无事,可以来咱这里读书习字。”

  “也免得在家荒废了时光。”

  像朱柏这种聪明的孩子,要是不变成纨绔的话。

  朱元璋将来肯定是要大用的。

  再加上这孩子在家里,似乎被约束的太过严苛。

  朱元璋担心长久下去,朱柏会失去灵性。

  得知以后在父皇这里读书习字,朱柏自然是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下来。

  随后就有小太监,马上给他安排了桌椅和书本纸笔。

  “父皇,儿臣刚才去工部查看了,工部建造了二十多…”

  从宫外匆匆赶来的太子朱标,刚走进御书房,就开始像朱元璋汇报他调查的情况。

  可是话刚头,他就敏锐的发现了,正在御书房读书的朱柏。

  这让他愣神了一下,随即装作没事人一样,继续汇报道:“工部目前建造有,而是多座中型水力工坊。”

  “只是因为工坊的连杆和齿轮,损害的实在太快。”

  “所以目前只有三座工坊还在使用,其余的都处于闲置状态。”

  尽管在实践课了解到,匠户们不敢要工钱的原因。

  朱元璋对于工部已经不报任何期望了。

  只要能在他的新工部建立起来之前,不出什么大乱子就行。

  可在听到林澈发明的,极为省时省力的机械,居然被工部的人,晾在那里吃灰。

  不禁皱起了眉头道:“奶奶连杆齿轮容易损坏,那就多造些配件就是。”

  “这些水力工坊,可是花民脂民膏建起来的,怎么能直接闲置不用呢?”

  朱标有心替工部遮掩。

  但他看到,正捧着一本论语在读的朱柏后,突然心一横道:“父皇,依儿臣之见,向天下士绅售卖的板甲,不能由工部制造。”

  “否则必然会出现质量问题,唯恐影响父皇在士绅中的声望。”

  虽然朱元璋同意执行,林澈提出的天下士绅助剿令。

  是为了钓出心怀北元的士绅,再在战场上合理合法的将这些北元余孽后代处理掉。

  不过,这一切都不能摆在明面上。

  不然肯定会引得,其祖上降于北元,如今为大明效力的地主士绅。

  怀疑朝廷要对他们动手,而陷入人人自危的状态。

  搞不好,天下都会因此产生动荡。

  所以这些北元余孽后代的死,必须是不幸战死沙场。

  而不能因为铠甲质量问题,死于敌人之手。

  从表面上看,不管是战死沙场,还是因为铠甲质量不行而暴毙。

  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

  可前者代表的是运气,亦或是自身武艺不精的问题。

  但后者却能解读为,朝廷恶意谋害士绅之子。

  如今天下刚太平没多久,天底下懂得军械的人还不少。

  要是铠甲大规模出现问题,引起诸多参与助剿令之人丧命。

  很难不让意外丧子的士绅们怀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