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监舍。
朱樉同样难以置信的看着林澈。
他和朱标一样的想法。
父皇如此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所有人都能瞒着父皇。
不说这等大事,就是寻常小事,亲军都尉府的人也会查的清清楚楚。
亲军都尉府是锦衣卫前身,虽然名气没有锦衣卫大,但干的事情却是一样的。
侦查情报,打探消息,掌握官员动态…简直无孔不入。
作为朱元璋的贴身亲卫,亲军都尉府只对皇上一个人负责。
忠心耿耿。
事无巨细,必面呈皇上。
想到这里,朱樉一双牛眼瞪的溜圆,粗声粗气反驳道:
“不可能,怎么可能所有朝臣都瞒着皇上,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当今皇上是多精明的一个人!”
“他不可能被蒙在鼓里!”
林澈单手扶额,朝对面一脸激动的朱樉摆了摆手:
“你先别激动,等我把话说完,好不好?”
“不然今天就讲到这,我回去补觉了。”
“这些天天天给你讲课,觉都没睡好。”
林澈伸了个懒腰,眼睛迷了起来。
唉!
人吃饱了喝足了,就想打瞌睡。
原来古代和现代都一个样!
“不激动,不激动,先生你接着讲,在下有些失态,一时没控制住,呵呵!”
朱樉尴尬一笑。
手忙脚乱的将桌上的碗碟收拾到一起,给林澈腾了一块地方,方便他休息。
经过数天接触了解,朱樉对林澈的学识,打心底佩服。
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
只有他想不出的问题,没有林澈回答不了答案。
而且讲的内容通俗易懂。
大白话一听就会,比大学堂里那些大儒之乎者也的讲课,容易接受多了。
朱樉感觉自己这半月学到的知识,比大学堂好几年学的都多。
并且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等到朱樉将桌子收拾好,林澈也不客气,身子伏在桌上。
“哈啊~”
悠哉的打了个哈欠,林澈开始解释:
“朝堂上所有官员都瞒着当今皇上,那是因为他们都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无论是清官也好,还是**也罢,都因为这一政策而受益。”
“而且这是皇上赏赐的好处,不是巧取豪夺来的。”
“所以老百姓低价将田地卖给他们或者主动赠与,他们都觉得心安理得,理所当然。”
“谁会拒绝送到手上的好处呢,谁会无聊到向皇上汇报这事。”
“今上的亲信近臣,贴身侍卫,也是大明的官员啊!”
说到这,林澈朝朱樉一伸手,后者心领神会,很快泡了一杯醒酒茶,递了过来。
林澈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官员们都得到了好处,当然口径一致!”
“谁会嘴欠主动去说,说出去岂不和自己过不去。”
“可惜苦的是老百姓,却无处伸冤。”
“毕竟这是当今皇上亲自定下的政策,和谁说理去?”
“所以说洪武朝虽然制定了休养生息政策,但因为政策却没有落实到实处,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随着农民土地的流失,由自耕农变为佃农,农民生活越来越苦。”
“虽然当今皇上是无心之过,但确确实实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伤害。”
这时,林澈停顿了下来,语气变得沉重:
“土地兼并乃当今第一大弊政!”
隔壁。
特制的密室内寂静无声。
只有插在墙上的火把摇曳时发出的‘噼啪’声。
坐在椅子上的朱元璋震惊到无以复加。
林澈言之凿凿的一番话,让他听了一阵毛骨悚然。
诚如林澈所说,自己制定的政策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
自己当时制定这一政策时,只想着官员们俸禄低,施以安抚,也想让官员们少些贪腐,祸害百姓。
没想到这政策比官员们直接贪腐,简直厉害百倍千倍。
如若是真的,这一政策必须尽早废止。
朱元璋在心里盘算起来。
而在记录的朱标也停下了誊写,面色一紧,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来。
很显然。
一个是大明当今皇上,一个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未来皇上。
站在他们的高度上,经过林澈这番分析,岂能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废除这一政策。
同时。
朱标又想到了另一层。
父皇制定的政策,既然受到所有官员的拥护,一旦废除将会侵害这些官员利益,伤了天下官员的心。
实施起来怕是很麻烦。
朱标心里彷徨了。
一边是维持朝廷运转的大明官员,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天下百姓。
似乎两边都得罪不起啊!
父子俩坐在密室里各自想起心思来…
……
这边,监舍内。
林澈与朱樉的对话仍在继续。
“林先生,既然土地兼并乃本朝第一大弊政,那就废除这一政策,不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等我出去,向父…父亲向今上禀告,废除土地兼并,大明的危机不就迎刃而解!!!”
看着一本正经的愣头青,林澈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笑骂道:
“合着就你聪明,这可是涉及千千万万大明官员,岂是你说废除就废除的?”
“既然这些官员一直瞒着皇上,一定会极力争取维持这一政策。”
“就算当今皇上有着铁血手腕,可是面对满朝文武百官,怎么也得掂量掂量。”
“不是想废就能废的,这里牵扯到方方面面。”
“何况这一政策还是皇上亲自制定的,废了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林澈侃侃而谈,朱樉听得瞠目结舌。
隔壁。
朱元璋连连点头。
还是这个狂生,懂得朕的心思。
自己刚才一激动,也是立刻想到了废除这一政策,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没这么简单。
正如林澈所说,这一政策惠及千千万万的官员。
受到官员们一致拥护,政策颁布没几年,毫无征兆就废除。
官员们会怎么说?
何况,朝令夕改不是他老朱的性格。
看了一眼停笔思索的朱标,朱元璋问道:
“太子,你看这狂生所说的可有道理?如果这件事交给你去办,你该如何处理?”
“啊?”
闻言,朱标愣了下。
当年父皇颁布这一政策时,征求过徐达、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文武重臣的意见,自己就在身边。
当时在场官员无不歌功颂德。
称颂皇上善待百官,考虑问题周全。
作为协助理政的大明太子。
朱标也觉得父皇当初给官员制定的俸禄时,委实低了些。
他曾经走访过几个正五品以下官员的家,作为朝廷大员家里寒酸了些。
后来,他将自己走访的情况向父皇汇报。
可以说,这一政策最终落实,他从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只是他也没想到,这一明明惠及百官的好事。
怎么就成了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弊政了?
“恕儿臣才疏学浅!”
朱标沉思了一会,头脑中大致整理出一丝头绪,站起来作揖道:
“父皇,儿臣觉得当初您制定的政策没有错,只是没想到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纰漏。”
“儿臣以为,既然父皇与朝廷重臣一起制定这一政策,儿臣斗胆建议父皇还是与他们一起协商处理这件事,切不可妄加处置。”
朱元璋盯着朱标,满意的点点头。
这也是他心中所想的。
看来太子跟在自己身边,学习理政,隐隐已经有了一代明君的影子。
朱元璋深感欣慰。
朱樉同样难以置信的看着林澈。
他和朱标一样的想法。
父皇如此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所有人都能瞒着父皇。
不说这等大事,就是寻常小事,亲军都尉府的人也会查的清清楚楚。
亲军都尉府是锦衣卫前身,虽然名气没有锦衣卫大,但干的事情却是一样的。
侦查情报,打探消息,掌握官员动态…简直无孔不入。
作为朱元璋的贴身亲卫,亲军都尉府只对皇上一个人负责。
忠心耿耿。
事无巨细,必面呈皇上。
想到这里,朱樉一双牛眼瞪的溜圆,粗声粗气反驳道:
“不可能,怎么可能所有朝臣都瞒着皇上,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当今皇上是多精明的一个人!”
“他不可能被蒙在鼓里!”
林澈单手扶额,朝对面一脸激动的朱樉摆了摆手:
“你先别激动,等我把话说完,好不好?”
“不然今天就讲到这,我回去补觉了。”
“这些天天天给你讲课,觉都没睡好。”
林澈伸了个懒腰,眼睛迷了起来。
唉!
人吃饱了喝足了,就想打瞌睡。
原来古代和现代都一个样!
“不激动,不激动,先生你接着讲,在下有些失态,一时没控制住,呵呵!”
朱樉尴尬一笑。
手忙脚乱的将桌上的碗碟收拾到一起,给林澈腾了一块地方,方便他休息。
经过数天接触了解,朱樉对林澈的学识,打心底佩服。
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
只有他想不出的问题,没有林澈回答不了答案。
而且讲的内容通俗易懂。
大白话一听就会,比大学堂里那些大儒之乎者也的讲课,容易接受多了。
朱樉感觉自己这半月学到的知识,比大学堂好几年学的都多。
并且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等到朱樉将桌子收拾好,林澈也不客气,身子伏在桌上。
“哈啊~”
悠哉的打了个哈欠,林澈开始解释:
“朝堂上所有官员都瞒着当今皇上,那是因为他们都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无论是清官也好,还是**也罢,都因为这一政策而受益。”
“而且这是皇上赏赐的好处,不是巧取豪夺来的。”
“所以老百姓低价将田地卖给他们或者主动赠与,他们都觉得心安理得,理所当然。”
“谁会拒绝送到手上的好处呢,谁会无聊到向皇上汇报这事。”
“今上的亲信近臣,贴身侍卫,也是大明的官员啊!”
说到这,林澈朝朱樉一伸手,后者心领神会,很快泡了一杯醒酒茶,递了过来。
林澈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官员们都得到了好处,当然口径一致!”
“谁会嘴欠主动去说,说出去岂不和自己过不去。”
“可惜苦的是老百姓,却无处伸冤。”
“毕竟这是当今皇上亲自定下的政策,和谁说理去?”
“所以说洪武朝虽然制定了休养生息政策,但因为政策却没有落实到实处,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随着农民土地的流失,由自耕农变为佃农,农民生活越来越苦。”
“虽然当今皇上是无心之过,但确确实实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伤害。”
这时,林澈停顿了下来,语气变得沉重:
“土地兼并乃当今第一大弊政!”
隔壁。
特制的密室内寂静无声。
只有插在墙上的火把摇曳时发出的‘噼啪’声。
坐在椅子上的朱元璋震惊到无以复加。
林澈言之凿凿的一番话,让他听了一阵毛骨悚然。
诚如林澈所说,自己制定的政策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
自己当时制定这一政策时,只想着官员们俸禄低,施以安抚,也想让官员们少些贪腐,祸害百姓。
没想到这政策比官员们直接贪腐,简直厉害百倍千倍。
如若是真的,这一政策必须尽早废止。
朱元璋在心里盘算起来。
而在记录的朱标也停下了誊写,面色一紧,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来。
很显然。
一个是大明当今皇上,一个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未来皇上。
站在他们的高度上,经过林澈这番分析,岂能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废除这一政策。
同时。
朱标又想到了另一层。
父皇制定的政策,既然受到所有官员的拥护,一旦废除将会侵害这些官员利益,伤了天下官员的心。
实施起来怕是很麻烦。
朱标心里彷徨了。
一边是维持朝廷运转的大明官员,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天下百姓。
似乎两边都得罪不起啊!
父子俩坐在密室里各自想起心思来…
……
这边,监舍内。
林澈与朱樉的对话仍在继续。
“林先生,既然土地兼并乃本朝第一大弊政,那就废除这一政策,不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等我出去,向父…父亲向今上禀告,废除土地兼并,大明的危机不就迎刃而解!!!”
看着一本正经的愣头青,林澈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笑骂道:
“合着就你聪明,这可是涉及千千万万大明官员,岂是你说废除就废除的?”
“既然这些官员一直瞒着皇上,一定会极力争取维持这一政策。”
“就算当今皇上有着铁血手腕,可是面对满朝文武百官,怎么也得掂量掂量。”
“不是想废就能废的,这里牵扯到方方面面。”
“何况这一政策还是皇上亲自制定的,废了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林澈侃侃而谈,朱樉听得瞠目结舌。
隔壁。
朱元璋连连点头。
还是这个狂生,懂得朕的心思。
自己刚才一激动,也是立刻想到了废除这一政策,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没这么简单。
正如林澈所说,这一政策惠及千千万万的官员。
受到官员们一致拥护,政策颁布没几年,毫无征兆就废除。
官员们会怎么说?
何况,朝令夕改不是他老朱的性格。
看了一眼停笔思索的朱标,朱元璋问道:
“太子,你看这狂生所说的可有道理?如果这件事交给你去办,你该如何处理?”
“啊?”
闻言,朱标愣了下。
当年父皇颁布这一政策时,征求过徐达、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文武重臣的意见,自己就在身边。
当时在场官员无不歌功颂德。
称颂皇上善待百官,考虑问题周全。
作为协助理政的大明太子。
朱标也觉得父皇当初给官员制定的俸禄时,委实低了些。
他曾经走访过几个正五品以下官员的家,作为朝廷大员家里寒酸了些。
后来,他将自己走访的情况向父皇汇报。
可以说,这一政策最终落实,他从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只是他也没想到,这一明明惠及百官的好事。
怎么就成了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弊政了?
“恕儿臣才疏学浅!”
朱标沉思了一会,头脑中大致整理出一丝头绪,站起来作揖道:
“父皇,儿臣觉得当初您制定的政策没有错,只是没想到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纰漏。”
“儿臣以为,既然父皇与朝廷重臣一起制定这一政策,儿臣斗胆建议父皇还是与他们一起协商处理这件事,切不可妄加处置。”
朱元璋盯着朱标,满意的点点头。
这也是他心中所想的。
看来太子跟在自己身边,学习理政,隐隐已经有了一代明君的影子。
朱元璋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