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发现商机
“军规严明是好事,也理当如此,”单子寅道,“但为何不与地方官商榷,若能解决贸易之困,于军于民都是好事。”
再往前走,的确有些卖特产的小摊贩,只不过东西都不多,收取的价钱也很划算,能看出来都是家中囤粮,味道很有特色,买一份人恨不得送两份,也是不愿粮食被糟践,白白坏了太可惜。
“公子,不能再往前了,”玉枢提醒单子寅,“蒲甘那边已经能望到,再往前或有危险。”
云南与蒲甘本就是隔江相望,蒲甘边境上也有些老百姓,有些在捕鱼,有些在易货,只是他们那边地方小,许多耕种之物匮乏,且蒲甘军与单家军可不一样,他们一言不合便直接开抢,老百姓比大楚这边苦太多了。
迎程程遥看蒲甘那边的老弱百姓被他们的士兵狠揍和抢夺,拳头都捏紧了。
“这时再看,更能感悟到,军纪严明有多重要,”迎程程咬牙切齿道,“单老将军真是高瞻远瞩。”
戍边本就是为保家卫国,守护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若是不下如此纪律严明的军令,任由士兵对百姓烧杀抢掠,与贼寇何异?
单家军拼到最后之所以会如此举步维艰,一因朝廷粮草补给不足,二因单廷昉下的如此军令。 大树
最初还有百姓当面斥责他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单廷昉便就是如此将他们带至此处,让他们亲眼见到蒲甘军是如何对待他们的百姓的。
此先例一开,到最后谁能说清粮食是老百姓自愿给的,还是被抢来的?
士兵手中有刀有枪,老百姓只有脑袋一颗命一条。
单廷昉从不在此事上考验人性,因为他根本输不起。
单子寅从边关回来一趟,不知打通了什么开关,整日在军帐中写写画画。
九王爷倒是带兵又去收拾了来犯**的一支蒲甘军,而且在同一天内连收两道秘旨,随后便理直气壮地率领单家军去绑了彭庆,直接将人交给了云南巡抚济宁。
“济大人,彭庆此人本王便交给你,将他带入京中,且听陛下发落。”
迎程程这次幸亏是没死,若是死了,如何同单子寅交代,如何同单家军交代,如何同迎春笑交代,如何同天下百姓交代?
彭庆一路还骂骂咧咧,张嘴便是自己在大战蒲甘军中如何英勇如何威猛,济宁压根都要咬碎:“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济宁押着彭庆赴京,九王爷仍旧率兵赶回了边境。
蒲甘军虽也无力再战,却始终对云南虎视眈眈,大军若前脚离开云南地界,他们后脚就能打过来烧伤抢掠。
“若不能一次将他们打服,往后便后患无穷。”
单子寅将他这几日写写画画之物呈给九王爷看:“九王爷请过目。”
九王爷不太习惯他如此正经礼貌的态度,还有些警惕地后退一步:“本王方才可有说错?”
蒲甘军本就是这样不将他们一次性打到服,就永远蠢蠢欲动,永远摩拳擦掌,对大楚而言永远如鲠在喉,不能安稳。
单子寅摇头道:“九王爷所言甚是。”
他再次把手中捧着的东西往前送了送:“因此更要请您过目。”
九王爷满脸怀疑地接过来,却只看了一眼便精神一震:“以贸易止兵戈?”
“蒲甘小国,无地耕种,地势较之我大楚,更适合捕鱼,然则只有江鱼毕竟不够,因此才只想进犯我大楚从而掠夺物资,”单子寅道,“然而云南物产丰富,被抢不可,若是能加以贸易,岂不两全其美?”
更重要的是,大楚疆土广阔,各地都能因地制宜,依山吃山,傍水吃水,还懂养蚕制丝,织布制衣,若能扫清云南与他省交界之地流寇,则能打通贸易之路。
“但与蒲甘贸易,谈何容易?”迎程程仍旧觉得不可思议,“大楚是想着贸易,蒲甘军可只想着掠夺。”
“因此便要九王爷率兵开刀,先将蒲甘与我大楚交界处的小镇占领,然后大开贸易之门,待一切成熟之后,再往蒲甘境界抵近……”
九王爷点头道:“只是大楚如今国库空虚,经不起长期战火,待贸易稳定后,立即派兵和谈。”
这就与先前和谈的情况天差地别了。
最初和谈,是大楚已因粮草短缺陷入尴尬境地,恰巧蒲甘军也无力耗下去,这才停战。
可蒲甘稍加休整后,便立刻卷土重来,反悔突击。
而这次却是已经攻入他们蒲甘地界,将战场引入他们本土,一来宣扬了国力,我大楚即便粮草不足,依然有攻入你们蒲甘都城的实力,后来虽然战机贻误,依旧能再入边境。
这就是天朝绝对的实力!
等到那时,蒲甘是想不接受贸易也难。
单子寅还道:“最初两国贸易的几年,单家军必须派兵驻守,保护百姓,免遭蒲甘军袭击。”
九王爷却道:“既是要维持贸易合作,便不能一日无军驻守云南,蒲甘一时拿不下,却又不能听之任之,防备之心不可无。”
听他的口气,恐怕日后云南边境须得长久派兵驻守了。
这次与蒲甘军作战,单子寅是临阵被点将,可他终归不是领兵作战的料子,长此以往,单家军主帅人选也是件令人头痛之事。
只不过此事恐怕也由不得九王爷做主,不知陛下最后会如何安排。
九王爷先问了一句:“剿灭流寇之事,此前你与单夫人被抓后,本王便已招安虎头寨,他们常年行拦截绑架之事,熟悉流寇行事作风,派他们前来剿匪,倒是不成问题,只是子寅打算如何开这贸易之路?”
“以迎春笑丝织品和成衣,来交换云南本土特产,”单子寅伸出手指,在他方才呈给九王爷的纸条上点了点,“途径此路,来完成。”
先在此前被流寇占领之地完成商号之间的货物交换,再将货物托运回大楚都城和云南边境进行售卖。
等云南边境的大楚百姓先富起来,再谈如何开通与蒲甘贸易之事。
“军规严明是好事,也理当如此,”单子寅道,“但为何不与地方官商榷,若能解决贸易之困,于军于民都是好事。”
再往前走,的确有些卖特产的小摊贩,只不过东西都不多,收取的价钱也很划算,能看出来都是家中囤粮,味道很有特色,买一份人恨不得送两份,也是不愿粮食被糟践,白白坏了太可惜。
“公子,不能再往前了,”玉枢提醒单子寅,“蒲甘那边已经能望到,再往前或有危险。”
云南与蒲甘本就是隔江相望,蒲甘边境上也有些老百姓,有些在捕鱼,有些在易货,只是他们那边地方小,许多耕种之物匮乏,且蒲甘军与单家军可不一样,他们一言不合便直接开抢,老百姓比大楚这边苦太多了。
迎程程遥看蒲甘那边的老弱百姓被他们的士兵狠揍和抢夺,拳头都捏紧了。
“这时再看,更能感悟到,军纪严明有多重要,”迎程程咬牙切齿道,“单老将军真是高瞻远瞩。”
戍边本就是为保家卫国,守护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若是不下如此纪律严明的军令,任由士兵对百姓烧杀抢掠,与贼寇何异?
单家军拼到最后之所以会如此举步维艰,一因朝廷粮草补给不足,二因单廷昉下的如此军令。 大树
最初还有百姓当面斥责他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单廷昉便就是如此将他们带至此处,让他们亲眼见到蒲甘军是如何对待他们的百姓的。
此先例一开,到最后谁能说清粮食是老百姓自愿给的,还是被抢来的?
士兵手中有刀有枪,老百姓只有脑袋一颗命一条。
单廷昉从不在此事上考验人性,因为他根本输不起。
单子寅从边关回来一趟,不知打通了什么开关,整日在军帐中写写画画。
九王爷倒是带兵又去收拾了来犯**的一支蒲甘军,而且在同一天内连收两道秘旨,随后便理直气壮地率领单家军去绑了彭庆,直接将人交给了云南巡抚济宁。
“济大人,彭庆此人本王便交给你,将他带入京中,且听陛下发落。”
迎程程这次幸亏是没死,若是死了,如何同单子寅交代,如何同单家军交代,如何同迎春笑交代,如何同天下百姓交代?
彭庆一路还骂骂咧咧,张嘴便是自己在大战蒲甘军中如何英勇如何威猛,济宁压根都要咬碎:“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济宁押着彭庆赴京,九王爷仍旧率兵赶回了边境。
蒲甘军虽也无力再战,却始终对云南虎视眈眈,大军若前脚离开云南地界,他们后脚就能打过来烧伤抢掠。
“若不能一次将他们打服,往后便后患无穷。”
单子寅将他这几日写写画画之物呈给九王爷看:“九王爷请过目。”
九王爷不太习惯他如此正经礼貌的态度,还有些警惕地后退一步:“本王方才可有说错?”
蒲甘军本就是这样不将他们一次性打到服,就永远蠢蠢欲动,永远摩拳擦掌,对大楚而言永远如鲠在喉,不能安稳。
单子寅摇头道:“九王爷所言甚是。”
他再次把手中捧着的东西往前送了送:“因此更要请您过目。”
九王爷满脸怀疑地接过来,却只看了一眼便精神一震:“以贸易止兵戈?”
“蒲甘小国,无地耕种,地势较之我大楚,更适合捕鱼,然则只有江鱼毕竟不够,因此才只想进犯我大楚从而掠夺物资,”单子寅道,“然而云南物产丰富,被抢不可,若是能加以贸易,岂不两全其美?”
更重要的是,大楚疆土广阔,各地都能因地制宜,依山吃山,傍水吃水,还懂养蚕制丝,织布制衣,若能扫清云南与他省交界之地流寇,则能打通贸易之路。
“但与蒲甘贸易,谈何容易?”迎程程仍旧觉得不可思议,“大楚是想着贸易,蒲甘军可只想着掠夺。”
“因此便要九王爷率兵开刀,先将蒲甘与我大楚交界处的小镇占领,然后大开贸易之门,待一切成熟之后,再往蒲甘境界抵近……”
九王爷点头道:“只是大楚如今国库空虚,经不起长期战火,待贸易稳定后,立即派兵和谈。”
这就与先前和谈的情况天差地别了。
最初和谈,是大楚已因粮草短缺陷入尴尬境地,恰巧蒲甘军也无力耗下去,这才停战。
可蒲甘稍加休整后,便立刻卷土重来,反悔突击。
而这次却是已经攻入他们蒲甘地界,将战场引入他们本土,一来宣扬了国力,我大楚即便粮草不足,依然有攻入你们蒲甘都城的实力,后来虽然战机贻误,依旧能再入边境。
这就是天朝绝对的实力!
等到那时,蒲甘是想不接受贸易也难。
单子寅还道:“最初两国贸易的几年,单家军必须派兵驻守,保护百姓,免遭蒲甘军袭击。”
九王爷却道:“既是要维持贸易合作,便不能一日无军驻守云南,蒲甘一时拿不下,却又不能听之任之,防备之心不可无。”
听他的口气,恐怕日后云南边境须得长久派兵驻守了。
这次与蒲甘军作战,单子寅是临阵被点将,可他终归不是领兵作战的料子,长此以往,单家军主帅人选也是件令人头痛之事。
只不过此事恐怕也由不得九王爷做主,不知陛下最后会如何安排。
九王爷先问了一句:“剿灭流寇之事,此前你与单夫人被抓后,本王便已招安虎头寨,他们常年行拦截绑架之事,熟悉流寇行事作风,派他们前来剿匪,倒是不成问题,只是子寅打算如何开这贸易之路?”
“以迎春笑丝织品和成衣,来交换云南本土特产,”单子寅伸出手指,在他方才呈给九王爷的纸条上点了点,“途径此路,来完成。”
先在此前被流寇占领之地完成商号之间的货物交换,再将货物托运回大楚都城和云南边境进行售卖。
等云南边境的大楚百姓先富起来,再谈如何开通与蒲甘贸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