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没有回应,大楚又是提了条件的,在条件没有满足的情况下放了我们,全是示弱。”
置换立场想想,这样的示弱行为对如今的大楚来说是不可能的。
“那我们就无休止地待在这里,哪一天被冠以病亡的名头,从此彻底消失,魂归异乡?”
这样的惨淡结局让几位使臣纷纷低下头,消瘦的身躯里藏着一颗痛苦的心。
他们在倭国本有体面的官职,娇妻美妾,儿女环绕,出使大楚时个个体面风光,如今沦为阶下囚,如今被幽禁,连基本的自由都失去了。
最可怕是他们疑似被抛弃,故国竟无人想着营救他们!
心寒吗?比起心寒,他们更多地是倾向于故国出一乱子,所以国君才顾不上他们。
“驾!”
他们正凑在窗边感叹猜测,突然听到街道上传来驾马声,一匹快马正在街道上狂奔!
大楚的街道限制快马,但驿站的快马除外,这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一人眼尖,瞅到那有腰间的腰牌,喃喃道:“是信使。”
信使的马车是朝着皇宫的方向去的,他们不禁站直了身子:“是给皇宫送信的,是不是?”
这处驿站离皇宫不远,也是前往皇宫的必经之路,他们绷直了手指,目送马匹消失。
“陛下!”
不过半炷香后,快马送进都城的情报就呈进了即将下朝的紫宸殿里,快报呈了进来!
本要走出紫宸殿的臣子们看着那密报呈上去,一个个都停下脚步。
上回见到这情景还是宣武侯失踪之时,已经两年多没有见过这番景象!
高相更是转身往前走了好几步,面色凝重地望着上首,直至皇帝拆开,看到里面的内容后,缓缓起身,刚才走开的群臣们迅速回拢,个个抬头望去,面带忧思。
丁公公忐忑不安地将双手绞在身前,恨不得窜到皇帝跟前一并瞅瞅里面说的是什么。
“陛下……”高相问道:“发生何事?”
朱允重重地抽了口气,居然先笑了起来:“急报称——官至道死而复生,拉拢三军推翻了今帝,拥护年仅八岁的小皇子登基,其被封为摄政王。”
高相愕然,他与皇帝本猜想官至道必定会反,但没想到他没有让自己登基,摄政王?
这个发展出乎他的意料,臣子们面面相觑,不少人还见过这至道的首级,现在骤然知晓这人居然没死,险些站不稳:“那使臣呈上来的首级竟是假的?”
这件事情并没有广而告之,臣子们有的知道,大部分与己责任无关,一无所知。
现在是水滴入热锅,炸了个天翻地覆!
一个死去的人还活着,现在还推翻了皇帝,扶植一个幼子登上皇位,说是什么摄政王,不过是个幌子,恐怕是登位还不能服众,暂且弄个傀儡,等待时机再自行登位!
朱允算是猜到了大致的走向,却没有猜对最终的结果,不是新帝,而是摄政王。
“怪不得国书一去无返,半点消息也没有,看来倭国早就生了变数,怪不得能置自己的使臣于不顾。”朱允短暂的震惊过后,恢复如常:“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臣子们早就议论开来,那官至道的本事竟大得如此,能拉拢三军,那三军是倭国最重要的三支军队,驻守着倭国三个最重要的口岸,可以说是中流砥柱。
而负责城防的军队原本牢牢掌握在倭国皇帝的手中,但哪里敌得了汇合起来的三军?
恐怕倭国皇帝到死也猜不到官至道是在多久前就拉拢了他们。
“陛下,官至道虽是摄政王,但实际权力可不止如此,此人素来行事疯癫,只怕接下来两朝的摩擦不少,臣以为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恐会开战!”
史大人率先打开话头,高相皱眉,官至道就是个冷情冷性之人,冷血至极。
为了成功,他可以做出种种罔顾伦理道德之事,在他眼中没有对错,只要利己皆可为。
这话炸开了臣子们的心,的确如此,这倭国觊觎大楚许久,又不像大齐一样敢明枪明箭地来战,在暗处行些阴损手段,在海上的摩擦虽有,但又不足以真正地打起来。
此前的国君在官至道看来大概是懦弱的,如今他成摄政王,两朝的关系只会更加恶劣。
大楚杀了那么多隐门弟子,剿了那么多隐门据点,这是血仇大恨。
官至道岂有不报之理?
按照以往惯例,新帝登基,必定会给邻国发出通知,等待来贺,建立正常的邦交,但从来信中可以看出,倭国国变已经一个月有余,但他们并没有接到国书。
这便是挑衅了,破例了多年来的惯例!
“幸好前些时日有朝东南增兵,乌元昌也回归。”有人说道:“有他在,足以安军心。”
黄归数日前官复原职,重新回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今日也来了紫宸殿。
这话听在他的耳朵里就尤其不中听了,那是自己窥探却不可得的位置,现在又逢乱世,只要乌元昌守住了东南海域,其功劳又要上一层楼。
他别的不知道,乱世方能出英雄,自己终究是错过了!
东南增兵,朱允想起来了,原本一个命令现在却派上了用处,的确,眼下要提防倭国生乱,东南六镇的安危极为重要,于是乎,皇帝又下口谕,又往东南派增一万陆军!
水师原本就有增援,这一次要增的是武器装备与军粮,兵部一时间忙乱开来,不敢大意。
朱允叫上了高相,两人双双步入御书房,晨间在紫宸殿里商量的那些事都没有这件来得重要,朱允坐下后按着额心,不禁说道:“朕还去信刺激了大齐皇帝。”
高相的嘴角扬起又落下,安慰道:“陛下放心,大齐的暗探一切正常,他们如今依旧颓靡不振,不敢举战,所以才会缠着阮家和三皇子不放。”
找到那歌诀,一旦破解便能拥有大齐全境所有的矿产,这将是大齐的底气。
阮家不相信皇帝,瞒得太紧,偏偏又将最重要的东西全了大齐皇帝一直冷落的三皇子。
置换立场想想,这样的示弱行为对如今的大楚来说是不可能的。
“那我们就无休止地待在这里,哪一天被冠以病亡的名头,从此彻底消失,魂归异乡?”
这样的惨淡结局让几位使臣纷纷低下头,消瘦的身躯里藏着一颗痛苦的心。
他们在倭国本有体面的官职,娇妻美妾,儿女环绕,出使大楚时个个体面风光,如今沦为阶下囚,如今被幽禁,连基本的自由都失去了。
最可怕是他们疑似被抛弃,故国竟无人想着营救他们!
心寒吗?比起心寒,他们更多地是倾向于故国出一乱子,所以国君才顾不上他们。
“驾!”
他们正凑在窗边感叹猜测,突然听到街道上传来驾马声,一匹快马正在街道上狂奔!
大楚的街道限制快马,但驿站的快马除外,这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一人眼尖,瞅到那有腰间的腰牌,喃喃道:“是信使。”
信使的马车是朝着皇宫的方向去的,他们不禁站直了身子:“是给皇宫送信的,是不是?”
这处驿站离皇宫不远,也是前往皇宫的必经之路,他们绷直了手指,目送马匹消失。
“陛下!”
不过半炷香后,快马送进都城的情报就呈进了即将下朝的紫宸殿里,快报呈了进来!
本要走出紫宸殿的臣子们看着那密报呈上去,一个个都停下脚步。
上回见到这情景还是宣武侯失踪之时,已经两年多没有见过这番景象!
高相更是转身往前走了好几步,面色凝重地望着上首,直至皇帝拆开,看到里面的内容后,缓缓起身,刚才走开的群臣们迅速回拢,个个抬头望去,面带忧思。
丁公公忐忑不安地将双手绞在身前,恨不得窜到皇帝跟前一并瞅瞅里面说的是什么。
“陛下……”高相问道:“发生何事?”
朱允重重地抽了口气,居然先笑了起来:“急报称——官至道死而复生,拉拢三军推翻了今帝,拥护年仅八岁的小皇子登基,其被封为摄政王。”
高相愕然,他与皇帝本猜想官至道必定会反,但没想到他没有让自己登基,摄政王?
这个发展出乎他的意料,臣子们面面相觑,不少人还见过这至道的首级,现在骤然知晓这人居然没死,险些站不稳:“那使臣呈上来的首级竟是假的?”
这件事情并没有广而告之,臣子们有的知道,大部分与己责任无关,一无所知。
现在是水滴入热锅,炸了个天翻地覆!
一个死去的人还活着,现在还推翻了皇帝,扶植一个幼子登上皇位,说是什么摄政王,不过是个幌子,恐怕是登位还不能服众,暂且弄个傀儡,等待时机再自行登位!
朱允算是猜到了大致的走向,却没有猜对最终的结果,不是新帝,而是摄政王。
“怪不得国书一去无返,半点消息也没有,看来倭国早就生了变数,怪不得能置自己的使臣于不顾。”朱允短暂的震惊过后,恢复如常:“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臣子们早就议论开来,那官至道的本事竟大得如此,能拉拢三军,那三军是倭国最重要的三支军队,驻守着倭国三个最重要的口岸,可以说是中流砥柱。
而负责城防的军队原本牢牢掌握在倭国皇帝的手中,但哪里敌得了汇合起来的三军?
恐怕倭国皇帝到死也猜不到官至道是在多久前就拉拢了他们。
“陛下,官至道虽是摄政王,但实际权力可不止如此,此人素来行事疯癫,只怕接下来两朝的摩擦不少,臣以为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恐会开战!”
史大人率先打开话头,高相皱眉,官至道就是个冷情冷性之人,冷血至极。
为了成功,他可以做出种种罔顾伦理道德之事,在他眼中没有对错,只要利己皆可为。
这话炸开了臣子们的心,的确如此,这倭国觊觎大楚许久,又不像大齐一样敢明枪明箭地来战,在暗处行些阴损手段,在海上的摩擦虽有,但又不足以真正地打起来。
此前的国君在官至道看来大概是懦弱的,如今他成摄政王,两朝的关系只会更加恶劣。
大楚杀了那么多隐门弟子,剿了那么多隐门据点,这是血仇大恨。
官至道岂有不报之理?
按照以往惯例,新帝登基,必定会给邻国发出通知,等待来贺,建立正常的邦交,但从来信中可以看出,倭国国变已经一个月有余,但他们并没有接到国书。
这便是挑衅了,破例了多年来的惯例!
“幸好前些时日有朝东南增兵,乌元昌也回归。”有人说道:“有他在,足以安军心。”
黄归数日前官复原职,重新回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今日也来了紫宸殿。
这话听在他的耳朵里就尤其不中听了,那是自己窥探却不可得的位置,现在又逢乱世,只要乌元昌守住了东南海域,其功劳又要上一层楼。
他别的不知道,乱世方能出英雄,自己终究是错过了!
东南增兵,朱允想起来了,原本一个命令现在却派上了用处,的确,眼下要提防倭国生乱,东南六镇的安危极为重要,于是乎,皇帝又下口谕,又往东南派增一万陆军!
水师原本就有增援,这一次要增的是武器装备与军粮,兵部一时间忙乱开来,不敢大意。
朱允叫上了高相,两人双双步入御书房,晨间在紫宸殿里商量的那些事都没有这件来得重要,朱允坐下后按着额心,不禁说道:“朕还去信刺激了大齐皇帝。”
高相的嘴角扬起又落下,安慰道:“陛下放心,大齐的暗探一切正常,他们如今依旧颓靡不振,不敢举战,所以才会缠着阮家和三皇子不放。”
找到那歌诀,一旦破解便能拥有大齐全境所有的矿产,这将是大齐的底气。
阮家不相信皇帝,瞒得太紧,偏偏又将最重要的东西全了大齐皇帝一直冷落的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