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外,旌旗招展,十余万大军开拔,往北方而去。
赵兴骑在马上,身边左右则是魏国公曹安、枢密使曾公亮和忠敬侯嫡长子郑骏。
忠敬侯年迈,早已不问世事,就连家中事物,都是大儿媳在管。
郑骏出身名门,早年也曾在北方镇守过几年。
赵兴后面则是跟着一辆马车,乃是萧太后乘坐的。
他答应父皇的条件后,次日早朝之上,就提出要御驾亲征。
结果也不出他预料,满朝文武全部反对。
最重父皇出面,鼎力支持,才让群臣答应下来。
之前调动的大军已经陆续开拔了,这次的十几万大军是最后一批了,其中有两万是殿前司禁军。
这两万兵马,只负责赵兴的安全。
十几万大军,行军速度并不快,一天只行进了数十里。
快到傍晚,只能停下扎营。
赵兴召集随行的文武官员,商议一番后,决定次日一早带着禁军和骑兵先行。
对此文武官员倒是没有反对,前线有数十万大军,辽国兵马不可能轻易突破。
一路上都是大宋境内,有两万禁军随行,还有一万骑兵,也没有什么危险。
“那就这么定了,曾爱卿,大军就有你率领,朕明日天一亮,就带领殿前司禁军和军中骑兵先行。”赵兴说道。
“臣随陛下一同先行,率领大军的人选,陛下另作安排吧。”曾公亮说道。
“殿前司的禁军,也是骑兵,这一路上要加速赶路,曾爱卿一个文官如何受的了?还是留下,统领步军吧。”赵兴说道。
“陛下!”
曾公亮躬身道:“臣虽然是文臣,可骑马还是会的,臣不会拖陛下后腿。”
赵兴见他坚持,沉吟了一会,留下郑骏统帅大军。
商议完,用了晚饭,就各自回营帐休息了。
赵兴回了营帐没多久,三水领着萧太后进来了。
军中不能有女子,赵兴身为皇帝,倒是没有这方面限制,带个妃嫔和几个宫女随行伺候,谁也不会说什么。
不过赵兴还是拒绝了,不过萧太后可不算,毕竟接下来打仗,还需要萧太后这块招牌。
半个时辰后,赵兴搂着还在回味的萧太后,手在她香肩上细细摩挲,告诉她明**要带领骑兵先行的事。
“本宫也跟陛下一起。”萧太后说道。
“这一路可都要赶路,一直骑马,十分辛苦。”
“呵呵。”
萧太后掩嘴笑道:“陛下小看本宫了,本宫从小就会骑马,骑术可比陛下好多了。”
“你骑术好,可不代表体力好。否则刚刚怎么会求饶?”赵兴调笑道。
“陛下是体力好。”
萧太后手慢慢下滑,娇笑道:“才这么会,就恢复了过来。”
说着,她坐了起来,一条腿跨过赵兴,坐了下去。
“不过本宫可没有那么容易被征服。”
赵兴仔细感受了一下萧太后的‘骑术’,确实了得,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
次日天一亮,赵兴就率领三万骑兵先行。
刚开始还好,连着赶了两天路,他也有些受不了了,只能咬牙坚持。
虽然他这些年一直保持锻炼,可终归养尊处优惯了,长时间骑**经历还是第一次。
好在每天晚上可以和萧太后讨教骑术,缓和疲倦。
七日后,赵兴总算赶到了霸州城。
英国公率领霸州城的文武官员,和之前陆续赶到的武将,出城十里相迎。
进城后,赵兴沐浴更衣,召见了英国公等人,询问边境的情况。
得知耶律乙辛虽然往边境各城增加了兵马,人却在西京城内。
赵兴沉吟片刻后,道:“三日后,发动进攻!”
“陛下不可!”
英国公闻言一惊连忙道:“此时还有兵马未到,而且兵法有云,三倍为之,五倍攻之。辽国早有防范,一时半会很难攻破城池。不如先引诱辽国来攻,辽国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士气大减,再发动反攻!”
在得知要和辽国交战的时候,英国公就仔细思考过,该怎么打。
思来想去,以守代攻才是良策。
大宋兵马很多都没有见过血,守城损伤小,也能让士卒先见见血。
“朕意已决,英国公听命即可!”赵兴淡淡道。
他虽然不太懂兵法,可是英国公所说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耶律乙辛真要和大宋开战的基础上。
但是耶律乙辛有么?
耶律乙辛这次出兵是不得不出兵。
萧太后等人在大宋,他若是不出兵,只会显的辽国如今虚弱,反而对辽国更不利。
但是他御驾亲征,自己却留在西京,显然是不想和大宋打。
大宋若是选择防守,也是耶律乙辛乐意看到的。
这样只能耗下去,并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大宋出动的兵马更多,压力也是最大的。
有火药在,还不如先发动进攻。
虽然还有十万兵马未到,此时边境也有四十万兵马在。
抛开必要的防守,出动三十万兵马,选择数座城池进攻还是可以的。
辽国在边境虽然也布置了防御,可只要大宋打下几座城池,辽国就只能放弃边境的其他城池。
因为守不了,也守不住。
必须把战火尽快蔓延到辽国境内,在辽国打,不管输赢,大宋的损失都能降到最低。
“臣遵旨!”
英国公见赵兴坚持,也不好在众多官员面前反驳。
赵兴点了点头道:“诸位爱卿都回去准备吧,英国公留下。”
“是!”
众人行礼退了出去,大厅内只剩下赵兴和英国公。
半个多时辰后,英国公才离开,至于两人聊了什么,无人得知。
三日后,英国公带着三十万大军出城。
赵兴站在城头之上,目送大军远去,等大军看不到的时候,他拿出了望远镜。
望远镜并不是用玻璃制作的,他让人试过,还没有捣鼓出来,只能用水晶人工打磨,做出了几副勉强可以用的望远镜。
不过宋辽之间的边境线很长,中间还隔着一条大河,等大军兵临城下之时,赵兴通过望远镜,也只能模糊的看到大军,看不到战场之上发生的情况。
英国公选择了三座辽国防线最重要的城池,把三十万大军一分为三,同时发动进攻。
大宋这几日整军备战,可瞒不住辽国。
耶律乙辛得到消息后,根本没有在意。
辽国边境沿线布置的兵马不少,西京还有十余万兵马,随时可以支援。
大宋出兵,耶律乙辛反而十分高兴。
“到底是年轻了,居然敢主动发动进攻。”
耶律乙辛原本以为大宋会严防死守,还想着过些日子出兵袭扰一下,做做样子。
没想到大宋居然主动出兵发动进攻。
他已经打算好了,等大宋久攻不下,他就发动反攻,把大宋打疼了,就能谈判了。
那时候,可就不是让大宋交出萧太后等人了。
他还要让大宋增加岁币!
这一晚,耶律乙辛正搂着原本是辽国先帝的两个妃嫔睡的正香,被一阵急促的呼喊声给惊醒了。
“什么事?”
伺候的太监正在点灯,闻言回道:“陛下,边境来急报了。说…”
“来急报就来急报,不能明日再说么?难道大宋还能破城不成?”
不等太监说完,耶律乙辛就恼怒的打断了。
五倍攻之,说的是超过守城的五倍兵力,就可以攻城。
可并不是说五倍兵力,就能立马攻破城池。
事实上,别说五倍了,就算十倍,只要守城的兵力器械足够,攻打个数月都未必能攻下来。
如今距离大宋发兵要攻城的消息不过才过去两天罢了,他根本没想过大宋能破城。
报信的太监闻言都快哭了,说道:“陛下,破城了,送来急报的将军说,大宋不知道使用了什么东西,能发出宛如巨雷般的巨响,然后城强就塌陷了。宋军攻入城中,守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只有少部分人逃走了。”
“什么?”
耶律乙辛脑中一白,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吼道:“快把急报拿来。”
…………
在耶律乙辛得知消息的时候,赵兴在前一天就得知了消息。
毕竟他可是在前线的,又不是在后方。
那天他留下英国公后,就是告诉英国公关于火药的事。
英国公得知火药的存在,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不过见赵兴信誓旦旦的保证,加上赵兴已经决定出兵了,他也只能相信了。
经过一番商议,英国公决定先装作攻城,等到晚上再让人炸城。
当晚,三座城池虽然防备森严,却放不住小股士卒摸到城池底下。
为了确保一次炸开城池,所用的火药量非常之大。
当巨响传来,不仅城池被炸塌了,就连城内的辽军和城外的宋军都被吓傻了。
要不是英国公在炸城的士卒被派出去后,就召集军中将士,提前说明了情况,让他们做好安抚士卒的准备,怕是都得炸营。
等到宋军杀入城中,辽军都还没有从巨响中完全回过神来,哪里是宋军的对手。
天色还没亮,大宋就解决了城内的守军,只有少数士卒逃走,彻底占领了三座城池。
等耶律乙辛收到消息的时候,大宋已经占据了辽国边境沿线的所有城池。
那些城池的守军知道那三座城池的情况,在不知道大宋用了什么手段炸开了城池,根本不敢守。
不过因为占据的城池太多,需要安排人镇守安民,只能暂缓进攻了。
否则后方不稳,很容易出问题。
即便如此,大宋收货也是巨大的。
辽国早就准备了先死守,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守城器械。
那些弃城逃走的还能焚毁粮草和器械,但是被打下来的三座城池,却来不及。
那些辽军逃走的城池,粮草也没有完全烧毁,抢救出不少。此战大宋得到了大量粮草。
耶律乙辛知道详情后,气的直接把那些逃回来将士都给宰了。
他根本不信那些将士说的,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
大宋要是真有,怎么拖到现在才用?
他觉得肯定是这些人疏忽大意,丢了城池,找的借口罢了。
可是随着那些弃城的将士回来,众口一词,他不得不信。
耶律乙辛让人询问了所有将士,又派人前去调查,却没有丝毫头绪。
他只能一边往前面城池增兵,一边派人从后方调兵。
同时派人去西夏那边,把情况告知,让西夏那边赶快出兵,对大宋发动进攻,为他分担压力。
英国公率军停下进攻脚步,五日后,才继续带兵进攻。
此时他能动用的兵力就只有二十万了。
之前攻城死伤倒是不大,可是拿下十几座城池,需要留人防守。
这次他没有分兵,火药威力是大,可也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不分敌我,还非常怕水。
而且火药对付城池好用,正面交战作用就不大了。
一旦辽国出城交战,就不好用火药了。
他若分兵,很容易被辽国抓到破绽。
集合一处,不管是攻城,还说辽军出城,都能应对。
不过辽国并不知道这些,并不敢出城,被大宋连破几城后,耶律乙辛不得不把西京以北的城池都放弃了。
虽然他现在还没弄清楚大宋用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缺陷是什么。
可在几次城池被大宋炸开后,也得到一些经验。
越是坚固的城池,越难炸开。
之前有一座比较坚固的城,大宋就一次没有炸塌,第二次才炸塌的。
而西京就是一座坚城,他要在这和大宋交战。
…………
李谅祚见了耶律乙辛派来的使臣,对于使臣说的根本不信。
不过大宋已经攻破了辽国边境,正在攻打腹地的消息,他还是收到了。
因此他打发了耶律乙辛的使臣后,对河湟发动了进攻。
半个月后,李谅祚收到了大宋打到西京城下的消息。
李谅祚得知消息后,当即下令撤兵。
此时他已经攻下了河湟两座城池,即便如此,他也非常果决,连打下的城池都放弃了。
他若是不放弃,董毡那边必然不会罢休。
可他攻打河湟,这么久时间才打下两座城池,大宋都已经打到西京了。
按照这个速度大宋灭掉辽国,他也打不下河湟。
而且他此时已经相信了大宋有特殊手段,能够轻易破城了。
赵兴骑在马上,身边左右则是魏国公曹安、枢密使曾公亮和忠敬侯嫡长子郑骏。
忠敬侯年迈,早已不问世事,就连家中事物,都是大儿媳在管。
郑骏出身名门,早年也曾在北方镇守过几年。
赵兴后面则是跟着一辆马车,乃是萧太后乘坐的。
他答应父皇的条件后,次日早朝之上,就提出要御驾亲征。
结果也不出他预料,满朝文武全部反对。
最重父皇出面,鼎力支持,才让群臣答应下来。
之前调动的大军已经陆续开拔了,这次的十几万大军是最后一批了,其中有两万是殿前司禁军。
这两万兵马,只负责赵兴的安全。
十几万大军,行军速度并不快,一天只行进了数十里。
快到傍晚,只能停下扎营。
赵兴召集随行的文武官员,商议一番后,决定次日一早带着禁军和骑兵先行。
对此文武官员倒是没有反对,前线有数十万大军,辽国兵马不可能轻易突破。
一路上都是大宋境内,有两万禁军随行,还有一万骑兵,也没有什么危险。
“那就这么定了,曾爱卿,大军就有你率领,朕明日天一亮,就带领殿前司禁军和军中骑兵先行。”赵兴说道。
“臣随陛下一同先行,率领大军的人选,陛下另作安排吧。”曾公亮说道。
“殿前司的禁军,也是骑兵,这一路上要加速赶路,曾爱卿一个文官如何受的了?还是留下,统领步军吧。”赵兴说道。
“陛下!”
曾公亮躬身道:“臣虽然是文臣,可骑马还是会的,臣不会拖陛下后腿。”
赵兴见他坚持,沉吟了一会,留下郑骏统帅大军。
商议完,用了晚饭,就各自回营帐休息了。
赵兴回了营帐没多久,三水领着萧太后进来了。
军中不能有女子,赵兴身为皇帝,倒是没有这方面限制,带个妃嫔和几个宫女随行伺候,谁也不会说什么。
不过赵兴还是拒绝了,不过萧太后可不算,毕竟接下来打仗,还需要萧太后这块招牌。
半个时辰后,赵兴搂着还在回味的萧太后,手在她香肩上细细摩挲,告诉她明**要带领骑兵先行的事。
“本宫也跟陛下一起。”萧太后说道。
“这一路可都要赶路,一直骑马,十分辛苦。”
“呵呵。”
萧太后掩嘴笑道:“陛下小看本宫了,本宫从小就会骑马,骑术可比陛下好多了。”
“你骑术好,可不代表体力好。否则刚刚怎么会求饶?”赵兴调笑道。
“陛下是体力好。”
萧太后手慢慢下滑,娇笑道:“才这么会,就恢复了过来。”
说着,她坐了起来,一条腿跨过赵兴,坐了下去。
“不过本宫可没有那么容易被征服。”
赵兴仔细感受了一下萧太后的‘骑术’,确实了得,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
次日天一亮,赵兴就率领三万骑兵先行。
刚开始还好,连着赶了两天路,他也有些受不了了,只能咬牙坚持。
虽然他这些年一直保持锻炼,可终归养尊处优惯了,长时间骑**经历还是第一次。
好在每天晚上可以和萧太后讨教骑术,缓和疲倦。
七日后,赵兴总算赶到了霸州城。
英国公率领霸州城的文武官员,和之前陆续赶到的武将,出城十里相迎。
进城后,赵兴沐浴更衣,召见了英国公等人,询问边境的情况。
得知耶律乙辛虽然往边境各城增加了兵马,人却在西京城内。
赵兴沉吟片刻后,道:“三日后,发动进攻!”
“陛下不可!”
英国公闻言一惊连忙道:“此时还有兵马未到,而且兵法有云,三倍为之,五倍攻之。辽国早有防范,一时半会很难攻破城池。不如先引诱辽国来攻,辽国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士气大减,再发动反攻!”
在得知要和辽国交战的时候,英国公就仔细思考过,该怎么打。
思来想去,以守代攻才是良策。
大宋兵马很多都没有见过血,守城损伤小,也能让士卒先见见血。
“朕意已决,英国公听命即可!”赵兴淡淡道。
他虽然不太懂兵法,可是英国公所说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耶律乙辛真要和大宋开战的基础上。
但是耶律乙辛有么?
耶律乙辛这次出兵是不得不出兵。
萧太后等人在大宋,他若是不出兵,只会显的辽国如今虚弱,反而对辽国更不利。
但是他御驾亲征,自己却留在西京,显然是不想和大宋打。
大宋若是选择防守,也是耶律乙辛乐意看到的。
这样只能耗下去,并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大宋出动的兵马更多,压力也是最大的。
有火药在,还不如先发动进攻。
虽然还有十万兵马未到,此时边境也有四十万兵马在。
抛开必要的防守,出动三十万兵马,选择数座城池进攻还是可以的。
辽国在边境虽然也布置了防御,可只要大宋打下几座城池,辽国就只能放弃边境的其他城池。
因为守不了,也守不住。
必须把战火尽快蔓延到辽国境内,在辽国打,不管输赢,大宋的损失都能降到最低。
“臣遵旨!”
英国公见赵兴坚持,也不好在众多官员面前反驳。
赵兴点了点头道:“诸位爱卿都回去准备吧,英国公留下。”
“是!”
众人行礼退了出去,大厅内只剩下赵兴和英国公。
半个多时辰后,英国公才离开,至于两人聊了什么,无人得知。
三日后,英国公带着三十万大军出城。
赵兴站在城头之上,目送大军远去,等大军看不到的时候,他拿出了望远镜。
望远镜并不是用玻璃制作的,他让人试过,还没有捣鼓出来,只能用水晶人工打磨,做出了几副勉强可以用的望远镜。
不过宋辽之间的边境线很长,中间还隔着一条大河,等大军兵临城下之时,赵兴通过望远镜,也只能模糊的看到大军,看不到战场之上发生的情况。
英国公选择了三座辽国防线最重要的城池,把三十万大军一分为三,同时发动进攻。
大宋这几日整军备战,可瞒不住辽国。
耶律乙辛得到消息后,根本没有在意。
辽国边境沿线布置的兵马不少,西京还有十余万兵马,随时可以支援。
大宋出兵,耶律乙辛反而十分高兴。
“到底是年轻了,居然敢主动发动进攻。”
耶律乙辛原本以为大宋会严防死守,还想着过些日子出兵袭扰一下,做做样子。
没想到大宋居然主动出兵发动进攻。
他已经打算好了,等大宋久攻不下,他就发动反攻,把大宋打疼了,就能谈判了。
那时候,可就不是让大宋交出萧太后等人了。
他还要让大宋增加岁币!
这一晚,耶律乙辛正搂着原本是辽国先帝的两个妃嫔睡的正香,被一阵急促的呼喊声给惊醒了。
“什么事?”
伺候的太监正在点灯,闻言回道:“陛下,边境来急报了。说…”
“来急报就来急报,不能明日再说么?难道大宋还能破城不成?”
不等太监说完,耶律乙辛就恼怒的打断了。
五倍攻之,说的是超过守城的五倍兵力,就可以攻城。
可并不是说五倍兵力,就能立马攻破城池。
事实上,别说五倍了,就算十倍,只要守城的兵力器械足够,攻打个数月都未必能攻下来。
如今距离大宋发兵要攻城的消息不过才过去两天罢了,他根本没想过大宋能破城。
报信的太监闻言都快哭了,说道:“陛下,破城了,送来急报的将军说,大宋不知道使用了什么东西,能发出宛如巨雷般的巨响,然后城强就塌陷了。宋军攻入城中,守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只有少部分人逃走了。”
“什么?”
耶律乙辛脑中一白,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吼道:“快把急报拿来。”
…………
在耶律乙辛得知消息的时候,赵兴在前一天就得知了消息。
毕竟他可是在前线的,又不是在后方。
那天他留下英国公后,就是告诉英国公关于火药的事。
英国公得知火药的存在,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不过见赵兴信誓旦旦的保证,加上赵兴已经决定出兵了,他也只能相信了。
经过一番商议,英国公决定先装作攻城,等到晚上再让人炸城。
当晚,三座城池虽然防备森严,却放不住小股士卒摸到城池底下。
为了确保一次炸开城池,所用的火药量非常之大。
当巨响传来,不仅城池被炸塌了,就连城内的辽军和城外的宋军都被吓傻了。
要不是英国公在炸城的士卒被派出去后,就召集军中将士,提前说明了情况,让他们做好安抚士卒的准备,怕是都得炸营。
等到宋军杀入城中,辽军都还没有从巨响中完全回过神来,哪里是宋军的对手。
天色还没亮,大宋就解决了城内的守军,只有少数士卒逃走,彻底占领了三座城池。
等耶律乙辛收到消息的时候,大宋已经占据了辽国边境沿线的所有城池。
那些城池的守军知道那三座城池的情况,在不知道大宋用了什么手段炸开了城池,根本不敢守。
不过因为占据的城池太多,需要安排人镇守安民,只能暂缓进攻了。
否则后方不稳,很容易出问题。
即便如此,大宋收货也是巨大的。
辽国早就准备了先死守,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守城器械。
那些弃城逃走的还能焚毁粮草和器械,但是被打下来的三座城池,却来不及。
那些辽军逃走的城池,粮草也没有完全烧毁,抢救出不少。此战大宋得到了大量粮草。
耶律乙辛知道详情后,气的直接把那些逃回来将士都给宰了。
他根本不信那些将士说的,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
大宋要是真有,怎么拖到现在才用?
他觉得肯定是这些人疏忽大意,丢了城池,找的借口罢了。
可是随着那些弃城的将士回来,众口一词,他不得不信。
耶律乙辛让人询问了所有将士,又派人前去调查,却没有丝毫头绪。
他只能一边往前面城池增兵,一边派人从后方调兵。
同时派人去西夏那边,把情况告知,让西夏那边赶快出兵,对大宋发动进攻,为他分担压力。
英国公率军停下进攻脚步,五日后,才继续带兵进攻。
此时他能动用的兵力就只有二十万了。
之前攻城死伤倒是不大,可是拿下十几座城池,需要留人防守。
这次他没有分兵,火药威力是大,可也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不分敌我,还非常怕水。
而且火药对付城池好用,正面交战作用就不大了。
一旦辽国出城交战,就不好用火药了。
他若分兵,很容易被辽国抓到破绽。
集合一处,不管是攻城,还说辽军出城,都能应对。
不过辽国并不知道这些,并不敢出城,被大宋连破几城后,耶律乙辛不得不把西京以北的城池都放弃了。
虽然他现在还没弄清楚大宋用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缺陷是什么。
可在几次城池被大宋炸开后,也得到一些经验。
越是坚固的城池,越难炸开。
之前有一座比较坚固的城,大宋就一次没有炸塌,第二次才炸塌的。
而西京就是一座坚城,他要在这和大宋交战。
…………
李谅祚见了耶律乙辛派来的使臣,对于使臣说的根本不信。
不过大宋已经攻破了辽国边境,正在攻打腹地的消息,他还是收到了。
因此他打发了耶律乙辛的使臣后,对河湟发动了进攻。
半个月后,李谅祚收到了大宋打到西京城下的消息。
李谅祚得知消息后,当即下令撤兵。
此时他已经攻下了河湟两座城池,即便如此,他也非常果决,连打下的城池都放弃了。
他若是不放弃,董毡那边必然不会罢休。
可他攻打河湟,这么久时间才打下两座城池,大宋都已经打到西京了。
按照这个速度大宋灭掉辽国,他也打不下河湟。
而且他此时已经相信了大宋有特殊手段,能够轻易破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