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臣子的面庞,仿佛能洞悉他们内心的每一个念头。
金銮殿四周,宫灯微亮,珠帘垂挂,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
文官们身着华贵的袍服,手持笏板,神情肃穆;武将们甲胄铮亮,挺胸站立,流露出一股凛然的英气。
大家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早朝的开始,等待着皇帝的谕令。
朱柏久久未语,只是静静地俯视着下方的臣子们,他的心中已有了决断。
他知道,今天将是大明王朝的重要转折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影响到未来的国运。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堂内的宁静。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殿门,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内务太监小鼻涕尖着嗓子,高声唤道:“启禀陛下!燕王殿下捷报!”
朱柏的眼睛微微一眯,他紧紧地抿着嘴唇,殿内静得仿佛连针落地都能听得见,众人的呼吸都似乎停滞了一瞬。
朱柏缓缓起身,拂袖一挥,沉声道:“传令,宣燕王觐见!”
众人齐齐俯身,金銮殿内瞬间回荡起太监小鼻涕高亢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
金銮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唯有香炉中袅袅升起的檀香,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宁静。
朱柏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
他面沉似水,不怒自威,一股帝王之气弥漫开来,令人不敢直视。
“启禀陛下!燕王殿下捷报!”内务太监小鼻涕那尖细的声音,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打破了金銮殿的宁静。
这声音,尖锐得有些刺耳,却又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久久不散。
众人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殿门。
只见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士,快步走入金銮殿。
他步履矫健,身姿挺拔,仿佛一杆标枪,透着一股军人的铁血之气。
他身上的盔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更衬托出他英武不凡的气质。
“燕王殿下……”小鼻涕的声音再次响起,却戛然而止,仿佛被人掐住了喉咙一般。
金銮殿的气氛陡然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位风尘仆仆的将士身上。
他双手捧着用鲜红绸缎包裹的奏折,绸缎的红色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中格外醒目,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胜利的荣耀。
将士的双手微微颤抖,并非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因为即将宣读的捷报,将为大明带来新的辉煌。
“臣,燕王府护卫统领,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将士单膝跪地,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在大殿内回荡。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炯炯有神,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免礼,宣读捷报!”朱柏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帝王的威严,却又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将士起身,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手中的奏折,高声宣读:“臣,燕王朱棣,谨奏吾皇:臣奉旨率军北伐瓦剌,历经数月鏖战,于塞外大破瓦剌铁骑,斩敌万余,俘虏无数,瓦剌残部溃不成军,已遁逃漠北……”他每读一个字,声音都更加洪亮,充满了自豪与骄傲,仿佛将这场胜利的场景,再次呈现在众人面前。
捷报的内容如同一道惊雷,在金銮殿内炸响,震慑着每一个人的心神。
“瓦剌大汗脱欢帖木儿身负重伤,生死未卜!特此奏报,以慰圣心!”
将士的声音戛然而止,却如同一道惊雷,在金銮殿内久久回荡……
“燕王竟如此神勇……”
金銮殿内,一片寂静。
落针可闻的静谧中,唯有那捷报的声音还在众人耳畔回荡,振聋发聩。
瓦剌,这个曾经令大明边境百姓闻风丧胆的名字,如今却在燕王的铁骑下溃不成军,这如何不令人振奋?
兵部尚书王弼率先打破了沉默,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仿佛年轻了十岁,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颤巍巍地拱手道:“陛下,燕王殿下真乃天人也!此番大捷,足以震慑塞外诸部,保我大明边境数十年安宁啊!”
王弼话音刚落,群臣便纷纷附和。
武将们个个面露喜色,仿佛看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文官们虽然表面上克制,但眼中的欣喜却难以掩饰。
就连一向沉稳的刘伯温,此刻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捋着胡须微微点头。
捷报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金銮殿中传开。
一种振奋的氛围开始蔓延,仿佛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
原本肃穆庄严的金銮殿,此刻也充满了活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朱柏端坐龙椅之上,看着殿下群臣的反应,心中却波澜不惊。
他深知,燕王的这次胜利,固然可喜,但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他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一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燕王凯旋,朕心甚慰……”朱柏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却戛然而止。
他的目光落在手中的玉玺上,眼神复杂,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无从说起。
“燕王凯旋,朕心甚慰……”朱柏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帝王的威严,响彻整个金銮殿,“此战,燕王劳苦功高,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殿内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山呼海啸般的“吾皇圣明”响彻云霄。
武将们更是激动不已,纷纷出列请缨,愿效仿燕王,为国征战。
文臣们也纷纷赋诗作词,歌颂燕王功绩,赞扬皇恩浩荡。
金碧辉煌的宫殿,此刻仿佛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朱柏环视群臣,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也适时地露出欣慰的笑容。
“燕王此次大捷,朕心甚悦,传朕旨意,重赏三军!”他高声宣布,声音中充满了力量。
圣旨一下,群臣更是欢欣鼓舞。
金銮殿内,一片喜气洋洋。
朱柏端坐龙椅之上,看着这热闹的景象,眼神却渐渐深邃起来。
他轻轻地**着手中的玉玺,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在这片欢腾之中,朱柏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太子朱标,却发现他眉间紧锁,神色凝重,与周围的喜庆氛围格格不入。
朱柏心中微微一动,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散朝之后,朱柏特意留下朱标。
“标儿,你今日似乎有些心事?”朱柏关切地问道,目光中充满了慈爱。
朱标略微迟疑,抬头看了看朱柏,欲言又止。
“父皇……”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朱柏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朱标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
“父皇,儿臣…儿臣有一事相求……”朱标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难以听清。
朱柏心中一凛,一股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
“何事?”他语气平静地问道,但内心却波涛汹涌。
朱标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父皇,儿臣想……”他顿了顿,目光闪烁,最终还是没有将后面的话说出口。
金銮殿内,香炉袅袅,余音绕梁。
朱柏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
方才的欢庆仿佛一场潮水般退去,留下些许喧嚣的回声。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标儿,你今日似乎有些心事?”朱柏的声音温和而慈祥,与刚才朝堂之上的威严判若两人。
朱标站在御案前,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他几次张口,却又欲言又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朱柏见他如此,心中更加确定朱标定有难言之隐。
他起身走到朱标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朕知道,你心中有事。但父子之间,何须如此吞吞吐吐?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朱标抬起头,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勇气都凝聚起来,“父皇,儿臣…儿臣有一事相求……”他的声音颤抖着,细如蚊蝇。
朱柏眉头微蹙,一股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
“何事?你尽管说。”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内心却波涛汹涌,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朱标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决心,“父皇,儿臣想……想请父皇,准许儿臣……辞去太子之位!”
此言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在空旷的大殿内炸响。
朱柏的身形微微一晃,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朱标,
“你……你说什么?”朱柏的声音有些颤抖,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朱标抬起头,迎着朱柏的目光,
朱柏的脸色阴晴不定,他紧紧地盯着朱标,想要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些什么。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为何?你为何要如此?”
朱标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父皇,儿臣……儿臣不堪重任……”
“不堪重任?”朱柏打断了他的话,“你自幼聪慧,博览群书,熟读兵法,朕一直对你寄予厚望,你怎会不堪重任?”
朱标摇了摇头,“父皇,儿臣……儿臣……”他再次欲言又止,
朱柏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他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培养的儿子,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标儿,你究竟有何隐情?”朱柏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一般。
朱标抬起头,看着朱柏,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什么,却又什么都没说出来。
“父皇……”朱标的声音颤抖着,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金銮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柏焦急的面容。
他紧盯着朱标,目光中满是关切和担忧。
朱标依旧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仿佛手中握着千钧重担。
“标儿,”朱柏放缓了语气,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我父子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自幼聪慧,深得朕心,朕对你寄予厚望。如今你却如此吞吞吐吐,究竟是何缘故?”
朱柏的声音如同春风般温暖,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标的身子微微颤抖,仿佛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抬起头,目光与朱柏相遇,
“父皇……”朱标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哽咽,“儿臣……儿臣确实有难言之隐。”
朱柏心中一紧,他预感到朱标要说的事情非同小可。
他走到朱标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柔声道:“标儿,无论发生何事,父皇都会支持你。你尽管说出来,不必有任何顾虑。”
朱柏的鼓励如同一道暖流,流淌进朱标的心田。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勇气都凝聚起来。
“父皇,儿臣……儿臣有一事相求……”他的声音依旧颤抖,但却比之前坚定了一些。
朱柏静静地听着,他知道朱标即将说出的事情,或许会改变大明的未来。
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仿佛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朱标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直视着朱柏,一字一句地说道:“父皇,儿臣……儿臣想……”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儿臣想……”
朱标的话戛然而止,他的目光落在朱柏手中的玉玺上,眼神复杂难辨。
“儿臣想……恳请父皇,允许四弟燕王朱棣,替儿臣分担辅政重任。”朱标终于说出了这句话,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语气诚恳,却掩不住内心深处如止水般的平静。
朱柏心头一震,仿佛被一记重锤击中。
他明白,朱标这看似孝顺的请求背后,实则暗藏玄机。
朱棣,那个雄才大略、锋芒毕露的燕王,一直是朝中大臣们关注的焦点。
如今朱标主动提出让朱棣辅政,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所图?
朱柏不动声色,深邃的目光落在朱标略显苍白的脸上,试图从中窥探出一丝端倪。
“标儿,你的身子……”朱柏关切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父皇不必担忧,”朱标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儿臣只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只是这朝政繁重,儿臣实在力不从心。四弟精明强干,定能为父皇分忧。”
朱柏心中冷笑,朱标这番话,看似是在关心国事,实则是在试探自己对朱棣的态度。
他若是答应了,便会让朱棣的势力进一步壮大,将来难以控制;若是拒绝了,又会让朱标心生疑虑,甚至怀疑自己对朱棣的忌惮。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燃烧的龙涎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
金銮殿四周,宫灯微亮,珠帘垂挂,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
文官们身着华贵的袍服,手持笏板,神情肃穆;武将们甲胄铮亮,挺胸站立,流露出一股凛然的英气。
大家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早朝的开始,等待着皇帝的谕令。
朱柏久久未语,只是静静地俯视着下方的臣子们,他的心中已有了决断。
他知道,今天将是大明王朝的重要转折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影响到未来的国运。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堂内的宁静。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殿门,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内务太监小鼻涕尖着嗓子,高声唤道:“启禀陛下!燕王殿下捷报!”
朱柏的眼睛微微一眯,他紧紧地抿着嘴唇,殿内静得仿佛连针落地都能听得见,众人的呼吸都似乎停滞了一瞬。
朱柏缓缓起身,拂袖一挥,沉声道:“传令,宣燕王觐见!”
众人齐齐俯身,金銮殿内瞬间回荡起太监小鼻涕高亢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
金銮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唯有香炉中袅袅升起的檀香,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宁静。
朱柏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
他面沉似水,不怒自威,一股帝王之气弥漫开来,令人不敢直视。
“启禀陛下!燕王殿下捷报!”内务太监小鼻涕那尖细的声音,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打破了金銮殿的宁静。
这声音,尖锐得有些刺耳,却又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久久不散。
众人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殿门。
只见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士,快步走入金銮殿。
他步履矫健,身姿挺拔,仿佛一杆标枪,透着一股军人的铁血之气。
他身上的盔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更衬托出他英武不凡的气质。
“燕王殿下……”小鼻涕的声音再次响起,却戛然而止,仿佛被人掐住了喉咙一般。
金銮殿的气氛陡然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位风尘仆仆的将士身上。
他双手捧着用鲜红绸缎包裹的奏折,绸缎的红色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中格外醒目,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胜利的荣耀。
将士的双手微微颤抖,并非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因为即将宣读的捷报,将为大明带来新的辉煌。
“臣,燕王府护卫统领,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将士单膝跪地,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在大殿内回荡。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炯炯有神,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免礼,宣读捷报!”朱柏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帝王的威严,却又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将士起身,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手中的奏折,高声宣读:“臣,燕王朱棣,谨奏吾皇:臣奉旨率军北伐瓦剌,历经数月鏖战,于塞外大破瓦剌铁骑,斩敌万余,俘虏无数,瓦剌残部溃不成军,已遁逃漠北……”他每读一个字,声音都更加洪亮,充满了自豪与骄傲,仿佛将这场胜利的场景,再次呈现在众人面前。
捷报的内容如同一道惊雷,在金銮殿内炸响,震慑着每一个人的心神。
“瓦剌大汗脱欢帖木儿身负重伤,生死未卜!特此奏报,以慰圣心!”
将士的声音戛然而止,却如同一道惊雷,在金銮殿内久久回荡……
“燕王竟如此神勇……”
金銮殿内,一片寂静。
落针可闻的静谧中,唯有那捷报的声音还在众人耳畔回荡,振聋发聩。
瓦剌,这个曾经令大明边境百姓闻风丧胆的名字,如今却在燕王的铁骑下溃不成军,这如何不令人振奋?
兵部尚书王弼率先打破了沉默,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仿佛年轻了十岁,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颤巍巍地拱手道:“陛下,燕王殿下真乃天人也!此番大捷,足以震慑塞外诸部,保我大明边境数十年安宁啊!”
王弼话音刚落,群臣便纷纷附和。
武将们个个面露喜色,仿佛看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文官们虽然表面上克制,但眼中的欣喜却难以掩饰。
就连一向沉稳的刘伯温,此刻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捋着胡须微微点头。
捷报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金銮殿中传开。
一种振奋的氛围开始蔓延,仿佛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
原本肃穆庄严的金銮殿,此刻也充满了活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朱柏端坐龙椅之上,看着殿下群臣的反应,心中却波澜不惊。
他深知,燕王的这次胜利,固然可喜,但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他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一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燕王凯旋,朕心甚慰……”朱柏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却戛然而止。
他的目光落在手中的玉玺上,眼神复杂,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无从说起。
“燕王凯旋,朕心甚慰……”朱柏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帝王的威严,响彻整个金銮殿,“此战,燕王劳苦功高,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殿内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山呼海啸般的“吾皇圣明”响彻云霄。
武将们更是激动不已,纷纷出列请缨,愿效仿燕王,为国征战。
文臣们也纷纷赋诗作词,歌颂燕王功绩,赞扬皇恩浩荡。
金碧辉煌的宫殿,此刻仿佛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朱柏环视群臣,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也适时地露出欣慰的笑容。
“燕王此次大捷,朕心甚悦,传朕旨意,重赏三军!”他高声宣布,声音中充满了力量。
圣旨一下,群臣更是欢欣鼓舞。
金銮殿内,一片喜气洋洋。
朱柏端坐龙椅之上,看着这热闹的景象,眼神却渐渐深邃起来。
他轻轻地**着手中的玉玺,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在这片欢腾之中,朱柏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太子朱标,却发现他眉间紧锁,神色凝重,与周围的喜庆氛围格格不入。
朱柏心中微微一动,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散朝之后,朱柏特意留下朱标。
“标儿,你今日似乎有些心事?”朱柏关切地问道,目光中充满了慈爱。
朱标略微迟疑,抬头看了看朱柏,欲言又止。
“父皇……”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朱柏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朱标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
“父皇,儿臣…儿臣有一事相求……”朱标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难以听清。
朱柏心中一凛,一股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
“何事?”他语气平静地问道,但内心却波涛汹涌。
朱标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父皇,儿臣想……”他顿了顿,目光闪烁,最终还是没有将后面的话说出口。
金銮殿内,香炉袅袅,余音绕梁。
朱柏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
方才的欢庆仿佛一场潮水般退去,留下些许喧嚣的回声。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标儿,你今日似乎有些心事?”朱柏的声音温和而慈祥,与刚才朝堂之上的威严判若两人。
朱标站在御案前,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他几次张口,却又欲言又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朱柏见他如此,心中更加确定朱标定有难言之隐。
他起身走到朱标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朕知道,你心中有事。但父子之间,何须如此吞吞吐吐?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朱标抬起头,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勇气都凝聚起来,“父皇,儿臣…儿臣有一事相求……”他的声音颤抖着,细如蚊蝇。
朱柏眉头微蹙,一股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
“何事?你尽管说。”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内心却波涛汹涌,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朱标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决心,“父皇,儿臣想……想请父皇,准许儿臣……辞去太子之位!”
此言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在空旷的大殿内炸响。
朱柏的身形微微一晃,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朱标,
“你……你说什么?”朱柏的声音有些颤抖,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朱标抬起头,迎着朱柏的目光,
朱柏的脸色阴晴不定,他紧紧地盯着朱标,想要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些什么。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为何?你为何要如此?”
朱标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父皇,儿臣……儿臣不堪重任……”
“不堪重任?”朱柏打断了他的话,“你自幼聪慧,博览群书,熟读兵法,朕一直对你寄予厚望,你怎会不堪重任?”
朱标摇了摇头,“父皇,儿臣……儿臣……”他再次欲言又止,
朱柏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他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培养的儿子,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标儿,你究竟有何隐情?”朱柏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一般。
朱标抬起头,看着朱柏,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什么,却又什么都没说出来。
“父皇……”朱标的声音颤抖着,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金銮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柏焦急的面容。
他紧盯着朱标,目光中满是关切和担忧。
朱标依旧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仿佛手中握着千钧重担。
“标儿,”朱柏放缓了语气,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我父子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自幼聪慧,深得朕心,朕对你寄予厚望。如今你却如此吞吞吐吐,究竟是何缘故?”
朱柏的声音如同春风般温暖,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标的身子微微颤抖,仿佛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抬起头,目光与朱柏相遇,
“父皇……”朱标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哽咽,“儿臣……儿臣确实有难言之隐。”
朱柏心中一紧,他预感到朱标要说的事情非同小可。
他走到朱标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柔声道:“标儿,无论发生何事,父皇都会支持你。你尽管说出来,不必有任何顾虑。”
朱柏的鼓励如同一道暖流,流淌进朱标的心田。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勇气都凝聚起来。
“父皇,儿臣……儿臣有一事相求……”他的声音依旧颤抖,但却比之前坚定了一些。
朱柏静静地听着,他知道朱标即将说出的事情,或许会改变大明的未来。
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仿佛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朱标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直视着朱柏,一字一句地说道:“父皇,儿臣……儿臣想……”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儿臣想……”
朱标的话戛然而止,他的目光落在朱柏手中的玉玺上,眼神复杂难辨。
“儿臣想……恳请父皇,允许四弟燕王朱棣,替儿臣分担辅政重任。”朱标终于说出了这句话,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语气诚恳,却掩不住内心深处如止水般的平静。
朱柏心头一震,仿佛被一记重锤击中。
他明白,朱标这看似孝顺的请求背后,实则暗藏玄机。
朱棣,那个雄才大略、锋芒毕露的燕王,一直是朝中大臣们关注的焦点。
如今朱标主动提出让朱棣辅政,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所图?
朱柏不动声色,深邃的目光落在朱标略显苍白的脸上,试图从中窥探出一丝端倪。
“标儿,你的身子……”朱柏关切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父皇不必担忧,”朱标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儿臣只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只是这朝政繁重,儿臣实在力不从心。四弟精明强干,定能为父皇分忧。”
朱柏心中冷笑,朱标这番话,看似是在关心国事,实则是在试探自己对朱棣的态度。
他若是答应了,便会让朱棣的势力进一步壮大,将来难以控制;若是拒绝了,又会让朱标心生疑虑,甚至怀疑自己对朱棣的忌惮。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燃烧的龙涎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