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洗完澡后,与朱元璋马皇后寒暄了几句。
朱云峰则给他泡了杯999感冒灵。
也就这功夫,被老朱叫来的太医也到了承乾宫,为朱标把脉问诊。
讲道理。
朱云峰都觉得老朱太夸张了。
就算体质再差,也不至于刚落水就生病吧。
果然。
太医寻摸了半天,最终也只能憋出一句太子体魄康健,并无患病的迹象。
见此老朱也就只能挥退太医,观察朱标气色。
朱标洗了个热水澡,又喝了999感冒灵,气色红润,不咳嗽也不脸白,精神头也不错,众人这才放心。
当下老朱、马皇后都叮嘱了几句,各自散去。
朱棣则留了下来。
他平时除了回春和宫找老婆孩子以外,天天都跟朱云峰厮混在一起,自然没地方去。
而且以后也不会去春和宫了。
因为朱标打算在西华门外修一条街,顺便在宫门口整一座燕王府,吴王府,楚国公府。
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在建,明年年初就能搬去新宅邸。
以后就直接住宫外。
毕竟正常来说,皇子及冠娶了老婆就得就藩,不能常住宫里。
朱棣已经是特殊情况,拖得太久,就算不能就藩,也该住宫外才对。
等老朱和马皇后走后,三个人的心情也就放松下来。
只是皇庄今天就没法去了,朱标就在自己寝宫休息了一会儿,玩玩平板,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
朱云峰跟朱棣回了现代,准备了点物资,又去了镇上买了两万多的烟花。
不是他抠门,而是实在装不下,就这两万多的烟花,还是卖花炮的老板自己用货车装的。
尚峰山上又有积雪,上去一趟不容易。
要真像橘子洲头那样搞大型烟花盛会,得几十万的烟花,基本上要提前预定,临时送的话,太麻烦。
毕竟除了烟花以外,朱云峰还要买别的物资。
过年吃的新鲜猪、牛、羊、鸡肉、腊肉以及蔬菜等食材那是一吨一吨的送。
还有米面、糖果、食用油、雪花盐、酱醋茶、棉绒布料等等。
宫里不止老朱一家几十口人,还有很多太监、宫女、侍卫,林林总总加起来,恐怕有数千人之多。
这么多人每天要消耗很多物资,而皇宫用度都是内侍监负责采买,中间自然有不少油水。
若从现代购买的话,不仅成本低,东西好,而且也更方便,可比采买划算得多。
朱云峰二十八号从永乐朝回来,送季赫回去的时候就给邹婷打电话,让她从县里拉物资过来。
光购买这些物资就花了四百多万。
他给的借口是准备给工厂工人、雇佣的农民、企业员工、给镇子修的敬老院送新春福利。
邹婷人都傻了。
蓝沙镇在籍人口有七万,大部分都在外地,过个年回来应该有四万。
四百多万的东西,按大年三十晚上人均100块的伙食标准,都够全镇人过个肥年了吧。
这送啥福利要那么多物资。
但她没有追问,只是下午让季赫批个条子到财物那边报账,马上就去安排了。
毕竟如今她的工资都已经从三万涨到十五万,年底还给了分红,给妈妈治好病,房子车子也买了,又何必去深究呢?
反正老板给钱。
工资到位,就算朱云峰明天要造个火箭飞到天空去,说要与太阳肩并肩,那都不关她的事。
翌日,大年三十。
从早上开始,朱云峰和朱棣就在那送物资。
邹婷办事效率很快。
一天之内,就让县里的物资供应商直接把东西送到尚峰山朱家坪的仓库。
按照朱云峰的估计,怕是得有三百多吨东西。
叉车和自动传送带都快冒烟了。
幸好朱云峰有远见,之前送水力发电机他就觉得不方便,于是叫人重新把地窖改了一下。
杂物间通往后院的墙拆了,反正现在的后院已经改成了一个小仓库。
直接用传送带通到地窖还是有些不方便,地窖太小了,朱云峰也不敢乱挖,怕把空间节点给挖没,就弄了个小型龙门吊在地窖上面。
这样把打包好的物资通过叉车送到龙门吊上,再用龙门吊把物资送进地窖里,每次都能运送几吨甚至十几吨,方便很多。
但即便如此一直到下午朱云峰和朱棣才把这些物资送过去。
没办法。
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朱云峰和朱棣两只牛马泪流满面。
季赫不在。
老朱和马皇后还有朱标要从上午开始,搞洪武朝的新年庆典活动。
他们在前面的奉天殿带着文武百官朝贺、祭祀。
朱云峰和朱棣则在后面乾清宫搬东西。
结果就是两只牛马累得半死。
好在送到大明之后,就让毛骧带着侍卫们进入地宫开始搬运。
毛骧又不傻。
如今也知道这地宫恐怕有玄机。
但他不敢问。
问就是九族消消乐。
所以闷头搬运,等到下午的时候,整个大明乾清宫外广场上的物资已经堆积如山。
之后朱云峰让他们分类安排,储存进了皇宫的仓库里。
洪武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的除夕,前几天的大雪早就停了,但积雪难消,宫殿顶上白皑皑一片。
皇宫内除了侍卫宦官宫女们走的路以外,甬道两侧满是坚冰,堆积着等待开春融化。
远处的鸡笼山和覆舟山云雾缭绕,虽然它们的海拔并不高,可在积雪的映衬下,显得银装素裹,宛如两条银龙盘踞。
傍晚时分,朱云峰给宫里的孩子们分发了玩具,乾清宫内外,泡沫**嘟嘟嘟,四驱车嗖嗖嗖,芭比娃娃一摁就发出轻柔的声音,还有玩具车嗡嗡嗡。
一时间乾清宫殿里殿外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地,大冬天的,太监宫女们那是满头大汗,一路追着各路小祖宗,生怕他们弄坏宫里的东西。
本来按照老朱对待子女的严格,是不可能允许他们如此放肆,肆意在宫里这么玩耍。
但朱云峰却劝说教育要一张一弛,平时那么严厉,大过年的就该放松放松,不然的话,送去封地本性暴露,又变成畜生。
老朱觉得有道理,最主要的是担心另一半畜生儿子们,所以就默许了朱云峰的引导,也算是给以后防范于未然。
晚上的家宴和去年一样,不过今年却少了朱橚,多了李善长。
皇宫内季赫从屋顶上架电线,把电拉进屋子里,用射钉枪固定了一片电线管道,利用管道做了个家庭电路。
此刻乾清宫内灯火通明,为了彰显温馨,特意用的是发黄光的白炽灯,让整个屋子里都是金黄色的光芒,非常符合皇室背景。
晚上家宴开始,已经68岁的李善长双手揣在长袖里,小心翼翼地走进乾清宫后殿,向着朱元璋他们拱手道:“陛下,娘娘,太子殿下,燕王殿下,吴王殿下。”
“嗯。”
朱元璋略显冷淡地点点头道:“坐吧。”
“谢陛下。”
李善长颤颤巍巍地走过来,李文忠上去帮忙扶了一下,坐在了老朱的左侧。
去年由于胡惟庸案,老朱迁怒李善长,连新年赏赐都不给,还是马皇后写信宽慰了他一番。
今年李善长一年都属于退居二线状态,老老实实在家颐养天年。
胡惟庸案后,老朱也达到了集权的目的,李善长基本上只要不作死,他也不想杀,毕竟杀李善长影响太大,所以今年叫过来,算是给个信号。
众人坐好后,宦官和宫女们连忙上菜。
去年吃的是火锅,今年吃点湖南特色,有雪花丸子、大肘子、炖鸡、腊肉、牛肉等十多个菜,都是御厨在季赫那学的。
朱云峰自己做点辣椒炒肉之类的小菜还行,但这些大菜就做得不怎么好。
季赫师承他**手艺,朱云峰以前就经常撺掇他开个饭店,让**去当大厨,那厨艺确实顶尖。
反正朱云峰家曾经有钱的时候,五星级酒店没少吃,可他却觉得季赫**做得更好。
“吃饭咯。”
朱云峰早就饿了,拿起筷子,捧起碗,眼巴巴地看着朱元璋。
他其实可以不懂礼貌。
反正他想不给老朱面子那就不给。
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已经深入骨髓,长辈没动筷子,他就不能动。
这一点老朱家还是有这个教养。
“吃吧。”
朱元璋笑了笑,拿起筷子随意夹了一筷子。
他一动,朱云峰和朱棣才开始胡吃海塞起来。
相比之下,李善长就小心翼翼得多,直到所有人开始动筷子,他才开始吃。
而且吃得不多,就浅尝几口。虽然味道不错,可谨慎为上。
“善长。”
朱元璋扭过头看向李善长道:“近来可好?”
李善长忙道:“蒙陛下挂念,臣一切皆好。”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要约束子孙,李祺是朕长婿,朕对他委以重任,四方有灾,就遣他去赈灾。你要叮嘱他,一定要把所有的赈灾粮都发放下去,不可贪墨一丝一毫。”
“是,臣一定会告诫于他。”
“朕的儿子在封地有缺,朕也已经严惩,这是前车之鉴。善长你也老了,子孙后代能否守住这份家业,就得兢兢业业,不可有贪心、作恶之心,明白吗?”
“是,臣回去之后,必定写一封家训,以此规训子孙。”
李善长肃然道。
他明白这是朱元璋在点他。
胡惟庸与他关系匪浅,在这件案子上其实已经牵连都了他。
但朝廷也有风声出来,据说是太子把他保住,不然的话老朱可能会把他也处死。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善长最近一年都老老实实起来,不敢有任何动作。
今年总算是能被邀请过来参加家宴,这已经算是老朱的善意。
而眼下老朱的话里透露的意思,就是如果自己的子孙后代犯法作乱的话,恐怕家业难保。
连秦王朱樉都因为违法而被老朱惩治,更何况是他们?
所以这是一份规劝,让他们老实些。
“搞瓶台子。”
朱云峰见气氛有些严肃,把茅台拿出来,拍了拍瓶身道:“这可是特供版,外面买不到的。”
李文忠大惊道:“果真吗?”
“那必须的。”
朱云峰之前看他喜欢喝,就送了他几瓶,笑道:“老李,不跟你吹,就这一瓶,抵之前我送你的那种几十瓶。”
“快快快。”
李文忠急忙催促。
朱云峰打开酒瓶,顿时香气四溢。
他递给李文忠道:“你自己倒啊。”
李文忠本来想马上给自己倒一杯,但才意识到这是皇帝家宴,便连忙先给朱元璋倒。
接着就是李善长、朱标,然后才是自己。
朱云峰和朱棣不喜欢喝白酒,两个人整了瓶灌装啤酒,还给马皇后倒了杯名贵的葡萄酒。
饭桌上一时间酒气纵横。
朱元璋举起酒杯道:“又是新的一年了,大家共饮此杯。”
“那我祝叔父健康长寿,叔母顺遂安康,大明千秋万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鼎盛,和平安宁。”
“我祝父亲.”
朱棣也马上站起身来说贺词。
这其实是古代习俗。
比如今天早上百官就要向朱元璋朝贺,说的贺词就是提前写好。
只是到了后世新年的时候渐渐已经不再流行了。
众人也都纷纷祝贺。
一杯酒下去,气氛也顿时轻松了许多。
“来,吃饭吃饭。”
朱元璋与众人共饮,脸色略显潮红,原本肃然的脸也笑了起来,拍着李善长的腿凑过去道:“善长,我这侄儿还不错吧。”
李善长忙道:“吴王殿下天资聪颖,乃人中龙凤也。”
“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了起来,说道:“有吾侄,大明当兴也。”
朱云峰瞥了老朱一眼,闷头干饭。
不一会儿酒足饭饱。
他对朱元璋和马皇后道:“叔父,叔母,我放炮去了。”
“去吧。”
朱元璋挥挥手。
烟花亦是新年的重头戏。
“放炮咯。”
朱云峰高高兴兴地冲出后殿。
朱棣手里抓着一个肘子喊道:“我也来。”
说着也冲了出去。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道:“没规矩。”
马皇后笑道:“新年大吉的时候,就让他们好好玩玩吧。”
朱标反倒羡慕地看了眼老四。
作为太子,一言一行,都要规规矩矩,板板正正,反而不如老四和朱云峰那样可以快快乐乐。
不一会儿,烟花升起,满城百姓都看向了皇宫,绚烂的烟花照亮夜空,光彩夺目。
洪武十三年结束了。
朱云峰则给他泡了杯999感冒灵。
也就这功夫,被老朱叫来的太医也到了承乾宫,为朱标把脉问诊。
讲道理。
朱云峰都觉得老朱太夸张了。
就算体质再差,也不至于刚落水就生病吧。
果然。
太医寻摸了半天,最终也只能憋出一句太子体魄康健,并无患病的迹象。
见此老朱也就只能挥退太医,观察朱标气色。
朱标洗了个热水澡,又喝了999感冒灵,气色红润,不咳嗽也不脸白,精神头也不错,众人这才放心。
当下老朱、马皇后都叮嘱了几句,各自散去。
朱棣则留了下来。
他平时除了回春和宫找老婆孩子以外,天天都跟朱云峰厮混在一起,自然没地方去。
而且以后也不会去春和宫了。
因为朱标打算在西华门外修一条街,顺便在宫门口整一座燕王府,吴王府,楚国公府。
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在建,明年年初就能搬去新宅邸。
以后就直接住宫外。
毕竟正常来说,皇子及冠娶了老婆就得就藩,不能常住宫里。
朱棣已经是特殊情况,拖得太久,就算不能就藩,也该住宫外才对。
等老朱和马皇后走后,三个人的心情也就放松下来。
只是皇庄今天就没法去了,朱标就在自己寝宫休息了一会儿,玩玩平板,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
朱云峰跟朱棣回了现代,准备了点物资,又去了镇上买了两万多的烟花。
不是他抠门,而是实在装不下,就这两万多的烟花,还是卖花炮的老板自己用货车装的。
尚峰山上又有积雪,上去一趟不容易。
要真像橘子洲头那样搞大型烟花盛会,得几十万的烟花,基本上要提前预定,临时送的话,太麻烦。
毕竟除了烟花以外,朱云峰还要买别的物资。
过年吃的新鲜猪、牛、羊、鸡肉、腊肉以及蔬菜等食材那是一吨一吨的送。
还有米面、糖果、食用油、雪花盐、酱醋茶、棉绒布料等等。
宫里不止老朱一家几十口人,还有很多太监、宫女、侍卫,林林总总加起来,恐怕有数千人之多。
这么多人每天要消耗很多物资,而皇宫用度都是内侍监负责采买,中间自然有不少油水。
若从现代购买的话,不仅成本低,东西好,而且也更方便,可比采买划算得多。
朱云峰二十八号从永乐朝回来,送季赫回去的时候就给邹婷打电话,让她从县里拉物资过来。
光购买这些物资就花了四百多万。
他给的借口是准备给工厂工人、雇佣的农民、企业员工、给镇子修的敬老院送新春福利。
邹婷人都傻了。
蓝沙镇在籍人口有七万,大部分都在外地,过个年回来应该有四万。
四百多万的东西,按大年三十晚上人均100块的伙食标准,都够全镇人过个肥年了吧。
这送啥福利要那么多物资。
但她没有追问,只是下午让季赫批个条子到财物那边报账,马上就去安排了。
毕竟如今她的工资都已经从三万涨到十五万,年底还给了分红,给妈妈治好病,房子车子也买了,又何必去深究呢?
反正老板给钱。
工资到位,就算朱云峰明天要造个火箭飞到天空去,说要与太阳肩并肩,那都不关她的事。
翌日,大年三十。
从早上开始,朱云峰和朱棣就在那送物资。
邹婷办事效率很快。
一天之内,就让县里的物资供应商直接把东西送到尚峰山朱家坪的仓库。
按照朱云峰的估计,怕是得有三百多吨东西。
叉车和自动传送带都快冒烟了。
幸好朱云峰有远见,之前送水力发电机他就觉得不方便,于是叫人重新把地窖改了一下。
杂物间通往后院的墙拆了,反正现在的后院已经改成了一个小仓库。
直接用传送带通到地窖还是有些不方便,地窖太小了,朱云峰也不敢乱挖,怕把空间节点给挖没,就弄了个小型龙门吊在地窖上面。
这样把打包好的物资通过叉车送到龙门吊上,再用龙门吊把物资送进地窖里,每次都能运送几吨甚至十几吨,方便很多。
但即便如此一直到下午朱云峰和朱棣才把这些物资送过去。
没办法。
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朱云峰和朱棣两只牛马泪流满面。
季赫不在。
老朱和马皇后还有朱标要从上午开始,搞洪武朝的新年庆典活动。
他们在前面的奉天殿带着文武百官朝贺、祭祀。
朱云峰和朱棣则在后面乾清宫搬东西。
结果就是两只牛马累得半死。
好在送到大明之后,就让毛骧带着侍卫们进入地宫开始搬运。
毛骧又不傻。
如今也知道这地宫恐怕有玄机。
但他不敢问。
问就是九族消消乐。
所以闷头搬运,等到下午的时候,整个大明乾清宫外广场上的物资已经堆积如山。
之后朱云峰让他们分类安排,储存进了皇宫的仓库里。
洪武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的除夕,前几天的大雪早就停了,但积雪难消,宫殿顶上白皑皑一片。
皇宫内除了侍卫宦官宫女们走的路以外,甬道两侧满是坚冰,堆积着等待开春融化。
远处的鸡笼山和覆舟山云雾缭绕,虽然它们的海拔并不高,可在积雪的映衬下,显得银装素裹,宛如两条银龙盘踞。
傍晚时分,朱云峰给宫里的孩子们分发了玩具,乾清宫内外,泡沫**嘟嘟嘟,四驱车嗖嗖嗖,芭比娃娃一摁就发出轻柔的声音,还有玩具车嗡嗡嗡。
一时间乾清宫殿里殿外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地,大冬天的,太监宫女们那是满头大汗,一路追着各路小祖宗,生怕他们弄坏宫里的东西。
本来按照老朱对待子女的严格,是不可能允许他们如此放肆,肆意在宫里这么玩耍。
但朱云峰却劝说教育要一张一弛,平时那么严厉,大过年的就该放松放松,不然的话,送去封地本性暴露,又变成畜生。
老朱觉得有道理,最主要的是担心另一半畜生儿子们,所以就默许了朱云峰的引导,也算是给以后防范于未然。
晚上的家宴和去年一样,不过今年却少了朱橚,多了李善长。
皇宫内季赫从屋顶上架电线,把电拉进屋子里,用射钉枪固定了一片电线管道,利用管道做了个家庭电路。
此刻乾清宫内灯火通明,为了彰显温馨,特意用的是发黄光的白炽灯,让整个屋子里都是金黄色的光芒,非常符合皇室背景。
晚上家宴开始,已经68岁的李善长双手揣在长袖里,小心翼翼地走进乾清宫后殿,向着朱元璋他们拱手道:“陛下,娘娘,太子殿下,燕王殿下,吴王殿下。”
“嗯。”
朱元璋略显冷淡地点点头道:“坐吧。”
“谢陛下。”
李善长颤颤巍巍地走过来,李文忠上去帮忙扶了一下,坐在了老朱的左侧。
去年由于胡惟庸案,老朱迁怒李善长,连新年赏赐都不给,还是马皇后写信宽慰了他一番。
今年李善长一年都属于退居二线状态,老老实实在家颐养天年。
胡惟庸案后,老朱也达到了集权的目的,李善长基本上只要不作死,他也不想杀,毕竟杀李善长影响太大,所以今年叫过来,算是给个信号。
众人坐好后,宦官和宫女们连忙上菜。
去年吃的是火锅,今年吃点湖南特色,有雪花丸子、大肘子、炖鸡、腊肉、牛肉等十多个菜,都是御厨在季赫那学的。
朱云峰自己做点辣椒炒肉之类的小菜还行,但这些大菜就做得不怎么好。
季赫师承他**手艺,朱云峰以前就经常撺掇他开个饭店,让**去当大厨,那厨艺确实顶尖。
反正朱云峰家曾经有钱的时候,五星级酒店没少吃,可他却觉得季赫**做得更好。
“吃饭咯。”
朱云峰早就饿了,拿起筷子,捧起碗,眼巴巴地看着朱元璋。
他其实可以不懂礼貌。
反正他想不给老朱面子那就不给。
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已经深入骨髓,长辈没动筷子,他就不能动。
这一点老朱家还是有这个教养。
“吃吧。”
朱元璋笑了笑,拿起筷子随意夹了一筷子。
他一动,朱云峰和朱棣才开始胡吃海塞起来。
相比之下,李善长就小心翼翼得多,直到所有人开始动筷子,他才开始吃。
而且吃得不多,就浅尝几口。虽然味道不错,可谨慎为上。
“善长。”
朱元璋扭过头看向李善长道:“近来可好?”
李善长忙道:“蒙陛下挂念,臣一切皆好。”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要约束子孙,李祺是朕长婿,朕对他委以重任,四方有灾,就遣他去赈灾。你要叮嘱他,一定要把所有的赈灾粮都发放下去,不可贪墨一丝一毫。”
“是,臣一定会告诫于他。”
“朕的儿子在封地有缺,朕也已经严惩,这是前车之鉴。善长你也老了,子孙后代能否守住这份家业,就得兢兢业业,不可有贪心、作恶之心,明白吗?”
“是,臣回去之后,必定写一封家训,以此规训子孙。”
李善长肃然道。
他明白这是朱元璋在点他。
胡惟庸与他关系匪浅,在这件案子上其实已经牵连都了他。
但朝廷也有风声出来,据说是太子把他保住,不然的话老朱可能会把他也处死。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善长最近一年都老老实实起来,不敢有任何动作。
今年总算是能被邀请过来参加家宴,这已经算是老朱的善意。
而眼下老朱的话里透露的意思,就是如果自己的子孙后代犯法作乱的话,恐怕家业难保。
连秦王朱樉都因为违法而被老朱惩治,更何况是他们?
所以这是一份规劝,让他们老实些。
“搞瓶台子。”
朱云峰见气氛有些严肃,把茅台拿出来,拍了拍瓶身道:“这可是特供版,外面买不到的。”
李文忠大惊道:“果真吗?”
“那必须的。”
朱云峰之前看他喜欢喝,就送了他几瓶,笑道:“老李,不跟你吹,就这一瓶,抵之前我送你的那种几十瓶。”
“快快快。”
李文忠急忙催促。
朱云峰打开酒瓶,顿时香气四溢。
他递给李文忠道:“你自己倒啊。”
李文忠本来想马上给自己倒一杯,但才意识到这是皇帝家宴,便连忙先给朱元璋倒。
接着就是李善长、朱标,然后才是自己。
朱云峰和朱棣不喜欢喝白酒,两个人整了瓶灌装啤酒,还给马皇后倒了杯名贵的葡萄酒。
饭桌上一时间酒气纵横。
朱元璋举起酒杯道:“又是新的一年了,大家共饮此杯。”
“那我祝叔父健康长寿,叔母顺遂安康,大明千秋万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鼎盛,和平安宁。”
“我祝父亲.”
朱棣也马上站起身来说贺词。
这其实是古代习俗。
比如今天早上百官就要向朱元璋朝贺,说的贺词就是提前写好。
只是到了后世新年的时候渐渐已经不再流行了。
众人也都纷纷祝贺。
一杯酒下去,气氛也顿时轻松了许多。
“来,吃饭吃饭。”
朱元璋与众人共饮,脸色略显潮红,原本肃然的脸也笑了起来,拍着李善长的腿凑过去道:“善长,我这侄儿还不错吧。”
李善长忙道:“吴王殿下天资聪颖,乃人中龙凤也。”
“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了起来,说道:“有吾侄,大明当兴也。”
朱云峰瞥了老朱一眼,闷头干饭。
不一会儿酒足饭饱。
他对朱元璋和马皇后道:“叔父,叔母,我放炮去了。”
“去吧。”
朱元璋挥挥手。
烟花亦是新年的重头戏。
“放炮咯。”
朱云峰高高兴兴地冲出后殿。
朱棣手里抓着一个肘子喊道:“我也来。”
说着也冲了出去。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道:“没规矩。”
马皇后笑道:“新年大吉的时候,就让他们好好玩玩吧。”
朱标反倒羡慕地看了眼老四。
作为太子,一言一行,都要规规矩矩,板板正正,反而不如老四和朱云峰那样可以快快乐乐。
不一会儿,烟花升起,满城百姓都看向了皇宫,绚烂的烟花照亮夜空,光彩夺目。
洪武十三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