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四十三章 国家昌盛,那就揍揍北元

小说: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更新时间:2025-01-22 05:57:13 源网站:2k小说网
  洪武十四年八月,入秋之后,天气并未降温,依旧炎热。

  但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堂内外,气氛都十分轻松,就连金陵城中,人口也多了不少。

  因为今年六月份于南方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水稻都已经完成了收割,七月份朝廷完成了夏粮的统计以及纳税工作。

  根据统计,以前全国平均亩产基本维持在2-3石左右,而今年居然完成了翻倍,达到了平均亩产4-5石。

  也就是亩产800斤左右。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个产量算是低产。随便找个农村,亩产1300斤以上的比比皆是。

  然而在古代社会,这已经是非常夸张的产量,相当于从原来的亩产400斤,直接翻倍到了800斤,可以说是一次农业革命。

  只是对于朱云峰来说,这个产量还是不高。

  当然。

  也在他的预期之内。

  毕竟现代社会,平均亩产1300斤,多的1600斤,那都是有充足的田间管理、农药、化肥来搞定。

  而在古代。

  这方面受的限制条件很大。

  虽然朱元璋设立典农卫,把田间管理技术推广到全国去。

  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把所有农民都教会,以如今的信息传播速度,能教会百分之一农民就不错了。

  并且农药和化肥的供应也跟不上,产量提高全靠高产种子以及典农卫自制的农家肥掺杂极少量的化肥,没有正经的农药和化肥,生产力自然有限。

  等种子再过三四代退化后,产量还得下降,未来能维持到500-600斤都谢天谢地。

  不过至少今年产量大幅度提升,市面上的粮食多了不止一点两点,粮价下跌速度可以用一泻千里来形容。

  供过于求会导致什么高中**就有教。

  而且这已经不是远远超过市场需求,而是呈现几何倍数增长的供过于求。

  明初老朱以鱼鳞册登记土地,发现大明有约8亿亩田。

  这8亿亩一季度产量可能是20亿石,其中15亿石用于纳税以及百姓自己消耗,剩下的5亿石流入市场。

  然而这一季度8亿亩地直接产量40亿石,那么就算百姓奢侈一点,今年消耗20亿石的话,剩下依旧还有20亿石流入市场。

  稍微了解一点经济学知识的都知道,忽然出现如此庞大的产能,足以把整个粮食的卖方市场摧毁。

  好在高中生都明白的道理,朱云峰他们自然也清楚,提前提醒了老朱做应对。

  朱元璋在前两个月就下令让各布政司疯狂收购粮食,存放在地方上以备赈灾用,如此才勉强维持住了米价。

  但即便如此,米价也几乎拦腰斩半。

  原来一石米约六七钱白银,也就是600-700文钱。

  可到了八月份的时候,南京粮价已经在往三钱跌,300文一石都快维持不住。

  这对于百姓来说,只能说喜忧参半。

  喜的是不会饿肚子了。

  忧的是财富大幅度贬值。

  毕竟古代社会粮食才是财富。

  不过总体来说,对于大明朝廷,那肯定是天大的好事。

  谁会嫌弃粮食多呢?

  手中有粮,就可以征调民夫修国家级工程,也可以下达很多惠民政策。

  就算吃不完,也可以用来养猪,刚好弄了很多种畜过来,拿陈粮喂养牲畜也能极大提高肉蛋奶的产量。

  所以这段时间朱元璋非常高兴。

  他一高兴,就不会找朝臣们的茬,朝臣们就不会死,那朝臣们自然也就高兴。

  唯一不高兴的就是季赫了。

  “我早就说过不靠谱,你非得一步到位,现在好了吧,自己找罪受。”

  秦淮河边皇庄内,季赫摆弄着新买的一台1万功率的火力发电机组,旁边朱云峰唠叨了他几句。

  季赫苦着脸,脸上的肥肉都消瘦了几分。

  今年上半年,他已经跑了三趟武安了,一去就是十多天,去解决那边的发电站问题。

  火力发电没有水力发电那么简单。

  虽然朱云峰订购的设备都是简化版,机械功率非常小,操作也简单方便。

  但不管怎么样,这仍然是复杂的工业机械,需要非常熟练的技术人员全程把控才行。

  这段时间问题频发,主要是管道,管道用的是法兰连接,可能是安装位置不正确,导致管道泄露。

  武安那边钢铁厂通过无线电台呼叫救援,季赫就得赶过去处理。

  如果处理不了,他就得拍个视频,又跑回南京,回朱家坪发给厂家那边问问情况。

  厂家都直接说了可以派技术人员来解决,他却有苦说不出,最后就只能再买一套,放在南京先进行研究。

  至少得培养一批熟练的技术员工才能真正用于炼钢,不然的话,一些技术问题没处理好,一段时间爆一次管,一年炸一台锅炉,这谁受得了?

  朱云峰之前就说过,应该先把机器放在南京进行试运行,等确定没问题之后再送去武安炼钢。

  可季赫自己跑到县里的火力发电厂,找了一些老师傅学习了半个月时间,就觉得已经没问题了,可以轻松搞定,就不想再浪费时间。

  结果就是苦果自己吞。

  “好了,小季也是心急,想尽快把钢铁炼出来嘛。”

  看到朱云峰在说季赫,老朱也是打了个圆场,脸上却有些心虚。

  其实这事也是他在背后怂恿的季赫。

  季赫一直想打日本来着,甚至弄了几个轮船发动机过来。

  但用木船载轮船发动机那肯定是不行,从现代弄钢材过来,大明又没有炼钢与打造的能力。

  所以炼钢厂就迫在眉睫。

  只有把钢材炼出来,打造成钢板,焊接成钢甲舰,哪怕造型丑陋点,吨位小一点,只要能放下轮船发动机就行。

  到时候再备齐柴油,拥有了远航的能力,浩浩荡荡杀向日本,以拉栓式**的威力,足够灭日本了。

  老朱就是用这个理由引诱的季赫,结果问题频发,技术情况一直得不到解决。

  “这次应该没问题了。”

  季赫拍了拍手,用肩膀的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道:“久病成良医,这次再出问题,我当场把这个锅炉吃下去。”

  朱云峰白了他一眼道:“又想骗吃骗喝是吧。”

  “绝对不会!”

  季赫赌咒发誓道:“我保证我已经参透了这个机器怎么弄了,实在不行我到时候再焊接一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练一练呗。”

  朱棣在旁边说道。

  “我来开机。”

  季赫跑到外面,让人给传送带加煤块。

  煤块通过传送带进入煤斗,再从煤斗传送到粉碎机里。

  像那种大型火力发电站的粉碎机上方的筒仓都是七八米高,一次性能装十多吨煤。

  朱云峰订做的小型火力发电机组粉碎机筒仓才一米来高,整体也就相当于两台缝纫机大小,一次性装不到一吨煤。

  粉碎机上面筒仓往下掉煤块,落入下方进料器以及粉碎机当中搅拌成煤粉,再被内置吹风机吹入锅炉炉膛里燃烧,把锅炉里的水烧开,将蒸汽送入蒸汽涡轮机里做功。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本质上就是烧开水。只要把所有的机器装好,没有出现管道泄露的问题,开关一摁,就能全自动化进行。

  但季赫在武安就是没有把机器装好,导致管道泄露,才会出现问题。因此安装非常关键,需要技术熟练的工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显然这次季赫为了一雪前耻,好好下了苦功夫,做足功课。

  通过水电厂的外接电源,先让机器运转起来,很快那边锅炉被烧开,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涡轮机里,涡轮机也发出轰鸣的响声。

  “搞定了。”

  季赫用一个小型多功能超声波检测仪严查每根管道,确定没有一丝泄漏之后,长舒了一口气道:“这次没问题了。”

  “赤桑牛逼。”

  见居然搞定了,朱云峰也换了一副嘴脸,夸赞道:“我就知道你能行。”

  朱棣好奇道:“话说回来,武安那边没电,你是怎么让那边的机器运转的?”

  “这个简单,煤炭碾碎成煤粉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但煤炭也可以燃烧,先烧水,让蒸汽做功,成功发出电再连通电源嘛。”

  “厉害厉害。”

  “要不先在南京建个炼钢厂,这边虽然不产煤矿和铁矿,可水路运输方便,有问题也能及时搞定。”

  季赫迟疑道。

  有了之前的急功近利,他也小心许多。

  “嗯,那就这样吧。”

  朱元璋点点头,随后说道:“正好趁着现在,我也要宣布一件事。”

  朱云峰纳闷道:“什么事啊老祖宗。”

  “我打算去北平。”

  “北平?不是北京?”

  “是大明的北平!”

  朱元璋强调道:“纳哈出一直是心腹大患,我虽处理了云南以及西北元人入侵,但东北还是不太平,必须将其剿灭,还有建州女真,之前担忧他们与元人媾和,不便出兵灭杀,你给的那些法子需要的时间长,见效慢,如今大明武力强盛,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战胜北元,也无需害怕他们投奔蒙古人,如今却是不同了,东北也该纳入大明版图才是。”

  “也是,东北,包括外东北,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朱云峰点点头道:“不过现在就算把东北收回来,短时间内资源也不能及时利用,这么早出兵会不会太急了。”

  “不急。”

  朱元璋笑道:“国内一片祥和安宁,我也放心了,可以去打仗了,灭了北元,将大漠收服,是我毕生夙愿。”

  从今年年初,锦衣卫遍布全国开始,情报系统发挥了它应有的威力。

  短短半年时间,锦衣卫发现了一万多件地方违法乱纪活动,涉及官员八百多人,吏员五千多人,地主豪强以及他们的奴仆打手和普通百姓两万多人。

  虽然绝大多数的案件都是地主豪强勾结官吏利用权势欺凌百姓,但也未尝没有普通百姓欺凌弱小。

  古代社会宗族力量强大,谁家男丁多就容易欺负别家男丁少的情况。

  比如一家有四五个成年男性,另外一家只有孤儿寡母,后者就成为弱势群体,很容易遭到前者欺压。

  所以地方百姓犯法的问题同样不是个小数目,甚至可能是大数目。

  因为这还是有报官才能揪出来,很多人摄于对方威势而不敢报官,就出现民不举官不究的现象。

  不过即便如此,在锦衣卫严打之下,地方黑恶势力、地主阶级、**污吏都遭到沉重打击,在土地兼并以及地方治安问题上,都好了太多太多。

  而且这些案子都是由地方官府与锦衣卫、督察院联合**。

  涉及到县,就由州府衙门,涉及州府,还有布政司衙门以及朝廷联合督办,极大地提高了案件的真实性与公正性。

  不敢说这一万多起案件全都透明公开没有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但至少在明初,还没有人敢随意糊弄老朱,所有人都在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怠慢。

  毕竟现在也不是后来大明的官员都揭不开锅,被迫贪污的时候。

  工资发的也不是价值不断往下跌的稻米,而是银元。

  稻米下降,银元的购买力反倒更高。

  这对于官员来说,也是财富增值,工资算是不错的了,自然没必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贪腐。

  眼看大明内部果然如朱云峰所说的那样,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地,再想起自己儿子将来五征蒙古,老朱心里就痒痒。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把北元灭了,把东北、蒙古、西域以及青藏高原打下来,做到改土归流,实质控制。

  至于国内发展的事情,长子标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太子了,就让他去忙活吧。

  “父亲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说明父亲已经有考量。”

  朱标说道:“孩儿支持父亲的想法。”

  “哈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道:“好,云峰。”

  “咋了老祖宗。”

  “这个月多搞点对讲机来,这东西在打仗的时候很有用。”

  “行吧,我尽力。”

  朱云峰苦笑。

  他已经弄了蛮多对讲机过来了。

  可大明的军队即便不算那上百万的地方卫所士兵,光京营战兵就在三四十万左右。

  虽然这几十万京营战兵在靖难时期打不过朱棣,在土木堡时期也没有打过瓦剌,但人数一直保持这么多。

  即便只给京营军官配对讲机,那都几万部了,怎么可能满足得了?

  不要觉得几万部很少,要知道现在已经没有人用对讲机了,一般就商场酒店小区之类的保洁前台保安一类还在用。

  或者那些自驾游车队。

  一次性买个几百部都已经算是非常多的量,要是买几万部,人家还不得起疑心?

  所以也只能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