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笑道:“本王为大师准备了1000支火枪、50门火炮,还有三千马匹、一百万两银子!

  不知大师以为如何?”

  朱棣:.

  合着,底气在这里呢?

  站在不远处的僧道衍也眼皮狂跳。

  阿弥陀佛!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杀心比贫僧还重!

  带这么多武器,是想把草原人全杀了吗?

  宗望双手合十,摇头道:“殿下,贫僧是去草原传播佛法的,不是去打仗的”

  朱檀点头道:“本王知道!但佛门有菩萨心肠,也得有金刚手段嘛!草原上难免遇到豺狼虎豹,这些武器只是给大师和弟子们防身用的!”

  宗望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多谢殿下了。”

  “大师客气。”

  “随行的弟子跟贫僧说,那些枪和火炮需要子弹和炮弹的,那些东西殿下也要备齐!”

  “管够!大师放心!”

  朱棣:.

  他忍不住扭头看向僧道衍,撇了撇嘴。

  就这?

  你还想给我王上加白?

  看看人家和尚都在干什么!

  你这和尚除了研究邸报,还能干啥.

  僧道衍尴尬将脸扭向别处。

  阿弥陀佛。

  这宗望不像是去草原传播佛法的。

  反倒是像去草原物理超度的.

  应天。

  紫禁城。

  一处最豪奢酒楼。

  瑞祥春。

  此时。

  聚满了来自各处的富商。

  原本因为朱檀北伐而中断了一段时间的玻璃,此时,终于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今日,便是鲁商盐行组织拍卖会的日子。

  瑞祥春酒楼的门口。

  挂着一道竖起来的大幡。

  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大明八月之夏,典藏玻璃拍卖会”

  字是请此时已在大明文坛和书画界声名鹊起的解缙写的。

  字体飘逸,萧洒帅气。

  原本解缙是拒绝给朱檀写字的。

  毕竟当初科举考试的时候还有过节。

  甚至朱檀提出给他1300两银子,一个字一百两,他也不同意。

  直到后来,朱檀命人用1000两银子请了个青楼最红的娘子去陪了陪解缙。

  字也就求到了。

  甚至还求到了十多幅。

  是解缙用不同字体、不同角度、不同笔力写出来的。

  大方地让鲁王殿下随便挑,随便用。

  此时。

  酒楼内。

  布置豪奢至极。

  大厅的中心摆设了数排长型红木桌,每张桌子上铺设着纯白色的细麻桌布,边缘刺绣着精美的牡丹图案。

  桌上摆放的是高脚青花瓷器,每件瓷器都绘有山水或者花鸟图,工艺精湛。

  瓷器中盛放的是各类应季的佳肴,如鲍鱼、海参、鱼翅等等,还有用各种香料烹制的昂贵食材,令人垂涎三尺。

  厅内的四周,墙壁上悬挂着大幅的绢丝画作,这些画作多为著名画师之手,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致或是北方的辽阔草原。

  画作之间,间隔摆放着精雕细琢的木屏风,屏风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案。

  天花板上悬挂的是精制的木质灯架,每个灯架上都装饰着红色的丝绸灯笼,内置油灯,散发出温暖而柔和的光线。

  角落中摆放着几个大型花槽,内种满了各类花草,如牡丹、兰花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花槽旁边,摆放着几只精美的铜香炉,炉中焚烧着檀香,空气中弥漫着宁静安详的气息。

  酒楼内的小二穿着统一的青色长衫,行动敏捷。

  一处包厢内。

  这里。

  是酒楼一处极不起眼的存在。

  但却可以看到酒楼内的全貌。

  而在酒楼的精妙布置下。

  外界却很难看到酒楼里面的情况。

  包厢内。

  微服的朱元璋、朱标和朱檀等人坐在其中。

  朱元璋看着外面的情况。

  忍不住皱眉道:“这些无法无天的商贾!咱看到不少人都穿了丝绸!哼!”

  朱标和朱檀闻言,苦笑一声。

  明初对商人的衣着要求是,只能穿布和麻。

  丝绸是严禁穿的。

  可是,整个大明,除了达官贵人,便也只有这些商贾才穿得起丝绸了!

  你准许农民穿丝绸,可哪个真正的农民穿得起那玩意?

  再说。

  他们穿丝绸干嘛用?

  种田吗?

  很多商贾在外面还是不敢穿丝绸的。

  通常情况下,都是里面穿着丝绸,外面罩一件布衣或者麻衣,如此遮掩着穿。

  朱檀笑道:“父皇,今日咱们是来看戏的,可不要太较真!何况那些商贾也只是在室内才敢穿穿!出去还是要老老实实穿布和麻的你没看他们身边的随从,手中拿着的,都是罩在外面的布衣!”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量这些卑**的狗东西也不敢违反咱的命令!”

  说着。

  又有些气闷道:“这才多少年呢!这些商贾怎么这么有钱!你看看那酒楼的陈设!

  **!

  咱的日子都没这些混账好!

  是不是咱税真的征少了?”

  朱檀干咳一声,道:“父皇,三十税一,这个税率不管放在哪个朝代,商贾都得把您当活菩萨供着!他们有钱是很正常的朝廷为这些商贾经商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条件,最终却只得了那么点税.他们当然赚银子快了!”

  事实上。

  还有一点朱檀没有说。

  这些商贾目前来看,还有很多是独立的商贾,或者商帮传下来的。

  但其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勋贵家族的代理人,或者是朝中重臣的代理人了.

  即便大明朝给官员的俸禄再低,这些人也能活的舒舒服服,问题的关键便在于这里!

  人家的收入早就不靠俸禄了!

  不过,朱檀觉得,现在还不到打击官商勾结的时候。

  恰恰相反!

  如果想在大明掀起变革,反而还要鼓励官商勾结!

  太平盛世,如果大明已经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那么,官商勾结对于大明来说,就是毒瘤,他们会违背公平,侵占很多正当商贾和百姓的利益,从而让社会开始动荡,而这些官商赚的脑满肠肥。

  但现在这个时候,朱檀的目标是开启大明的大航海时代!

  在解决了草原问题之后。

  大明的未来应该在海洋,在南洋、在西洋,新大陆!

  那些地方,广袤无垠,一片荒芜。

  官商勾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催动整个大明见到利益,在未来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官商相互配合,才能拥护和支持出海远航!

  到时候,不用朱檀鼓动。

  就会有无数探险者,投资人站出来!

  去南洋、去澳洲、去美洲!

  甚至去非洲!

  总之。

  那么广袤的地方,都需要人去占领,去开发!

  官商勾结,是最高效的。

  也最容易让朱檀的政策获得最大比例人群的拥护。

  所以。

  朱檀并不打算提醒老朱这件事。

  不过商税太低确实是个隐患。

  若是未来大明真的出现了商业的大繁荣与地理的大发现。

  而那个时候,朝廷却还守着三十税一的税率。

  到时候。

  将很难分享到这一波时代红利!

  那时候的商贾将变得强盛无比,无法控制!

  毕竟,他们掌握的财富将会上百倍的膨胀!

  到时候,商贾们搞不好就自立建国了。

  而若是大明朝廷那个时候才要求调高税率,又会遭到更大的阻力!

  到时候,只怕税制改革会陷入彻底失败!

  倒不如现在抢先动手。

  就算老朱不说这句话,朱檀接下来也会跟老朱说提高商业税率的事情。

  其实。

  老朱在大明建国初年,执行轻徭薄赋、低税率,完全是好心。

  那个时候的大明,刚刚经历元末乱世。

  当时红巾军打完元军又互相打,光是割据势力就出现了十多个!

  南方简直惨不忍睹。

  想想以繁华著称的扬州甚至只剩下了十八户人!

  而大明的北方,因为那些元庭人疯狂内斗,皇帝跟丞相斗,太子跟皇帝斗,皇帝又跟藩王斗简直丧心病狂,乱七八糟,更是把北方打得一片狼藉。

  朱元璋对当时刚刚兴起的商业简直待如幼苗般悉心呵护。

  更何况,那时候的商业还有沟通天下财货,使各处物资充分发挥效力的功能。

  所以,朱元璋才只定下了三十税一的税率。

  是正经八百的放水养鱼。

  不过,现在其实已经可以改革税制了。

  起码商税再这么低,跟大明朝廷直接给商人送钱没什么区别。

  虽然只有短短十八年。

  同时这这十八年,朝廷还在不断地南征北战。

  但大明已经相当繁荣了。

  整体上,也几乎已经恢复了元气。

  人口增长到了近七千万。

  江南城市大量扩张。

  荒地被大量开垦。

  无论盐、茶、酒乃至于铁等贸易,都获得了极大发展。

  这样的情况下。

  商税没有理由继续维持这么低。

  多收一些商税,也完全不会影响商业的繁荣!

  朱檀想着这些。

  忍不住怔怔出神。

  朱标站在朱元璋身边,微微一笑,道:“父皇,今日这拍卖会倒是别具一格!价高者得!看来,十弟这些玻璃制品,怕是能卖出个天价来!”

  朱元璋点点头。

  随后又摇摇头,道:“奢靡之风不可涨!这样的拍卖会,只此一次!老十,未来可不许办了!”

  朱檀点点头,笑道:“儿臣遵命!虽然估计这样一场拍卖行收入能达到个百八十万两银子,甚至更多!

  不过父皇不喜欢,那儿臣今后也就不组织了!”

  朱元璋闻言一愣。

  忍不住问道:“你说多少?”

  朱檀无所谓道:“百八十万两银子吧!儿臣估计,只多不少!这玻璃制品噱头够足,又是刚刚推出,肯定有大批人上当.不,大批人识货的!

  到时候喊出来的价格肯定很高!”

  朱元璋闻言,眼角一跳。

  这么多银子!

  还只是应天一次!

  他看向朱檀,问道:“老十,你原本打算多久开一次这样的拍卖会?”

  朱檀想了想,道:“儿臣觉得,一年一次就不少了.”

  朱元璋皱眉道:“那怎么行?这么好的东西,你就让应天的有钱人买了?全国的有钱人怎么办?你得让他们也有机会买啊!

  你看,苏州、成都、长沙、北平、洛阳!

  还有你藩地上发展的不错的青州和兖州!

  咱大明有钱的地方多了!

  有钱人也多了!

  你不能只挣应天府的钱不是,你不能只让应天府的有钱人见识到玻璃的好啊!”

  朱檀闻言,不禁目瞪口呆。

  合着老爹还想让这拍卖行开向全国?

  那倒是行啊

  搜刮天下有钱人!

  朱元璋想了想,又道:“还有这拍卖会的频次!太低了!

  一年一次?

  一年有四季,有十二个月!岂能只开一次?

  一个月开一次虽然有些频繁,但一季开一次绝对没问题!

  咱觉得,你应该一年开四次!开遍大明!

  对了,尤其是太原那里,更要开一家!

  那些晋商虽然被咱们反复打击,但每次打击都能赚到新的银子!

  足可以见到他们是多有钱!

  咱听说那些晋商赚了银子,自己都不花,也很少买田置地,很多钱都被他们带回去直接融化成银水浇筑在家里,变成一块银地板!

  那得是多少钱?那是有多浪费,得让他们将这些钱花了才行啊!”

  朱檀和朱标听的满脸无语。

  父皇这也

  太那个了吧?

  朱檀忍不住问道:“父皇,你这就不怕助涨奢靡之风了?”

  朱元璋眼睛一瞪,道:“咱问你,他们为什么可以如此奢侈浪费?”

  朱檀被问的一愣。

  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钱啊”

  朱元璋点点头,道:“对啊!因为他们有钱!那如果咱们将他们手里的钱都挣过来,那他们岂不是就不能过这么奢侈的生活了?这样一来,咱属于是在打击奢靡之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朱标:.

  朱檀:.

  朱元璋一边说着。

  一边忽然又生出了灵感。

  他对朱檀道:“对了,一会儿不是要开始进行拍卖吗?是不是卖货郎还要吆喝两声,介绍介绍这东西?”

  朱檀干笑一声,道:“父皇,那个叫做拍卖师!”

  朱元璋无所谓道:“都一样!你这样,你去安排人告诉那个拍卖师,就说这些玻璃制品,你也送进过皇宫,咱都是亲眼看过的,咱很喜欢!他们这些有钱人买了,就是跟咱用的东西差不多!”

  朱标听到这话。

  整个人都惊了。

  爹.

  这个可是叫僭越啊!

  为了银子

  您连这个礼制都不顾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