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和朱允熥本在东宫陪着吕氏说话。
朱允熥坐在吕氏身边,谈不上不自在吧,只能说如坐针毡。
自从他与二哥站在了天平的两端,明刀明枪开始争储之后,吕氏这里他就很少来了。
就连早晚问安的时候,也不过是站在外面客气几句,就匆匆离开。
然而,随着朱允熥的崛起,吕氏对他的态度从开始的漠不关心,到后来的逐渐重视,一直到现在的笑语吟吟。
时不时地还要喊他来吃饭。
但这一切并不能让朱允熥安心,反而毛骨悚然,饭更是一口不敢吃。
马忠良很快来到东宫,通知他们陛下宣召。
临走之际,吕氏却拉了拉朱允炆的衣裳:“你阿爷这个时候找你们,必然有要事相商。”
“你切记万不可再像之前那般犯错,行事、答问之前要再三思虑清楚,明白吗?”
“是,母妃。”
朱标身薨之后,吕氏称后的念头算是彻底断了。
现在只有朱允炆当上皇帝,自己才能当上皇太后。
虽然朱允熥名义上也是他的儿子,但吕氏心里清楚。
一旦这个老三上位,一定会重新给常氏正名。
到了那个时候,别说皇太后了,能活着走出皇宫就不错了。
自从朱允熥被公公越来越重视之后,吕氏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曾冒出恶毒的念头,想要毒死朱允熥。
但她也不傻,知道自己一旦这么做了,不说能不能成功,自己就死定了。
而朱允炆,也别想再指望染指皇权。
“唉...”
吕氏叹了口气。
她很奇怪,明明炆儿自小被公公重视,可为什么到了这会儿,熥儿又莫名的站了出来?
究竟是因为什么?
她想不通。
而另外两人却不敢怠慢,急匆匆的向御书房跑去。
明明方向一致,可两人的身影却拉的很远很远。
“皇爷爷,孙儿来了。”
“进来吧。”
随着低沉而又疲惫的声音慢慢响起,两人这才迈步而入。
“孙儿朱允炆拜见皇爷爷,恭祝皇爷爷新年吉祥!”
“孙儿朱允熥拜见皇爷爷,恭祝皇爷爷新春大喜,万事如意!”
“好,好。”
老朱乐呵呵的命马忠良给他二人搬来墩子,就放在自己脚旁。
“今儿是年初一,咱们爷孙也不必那么多讲究,坐下来聊聊家常吧。”
“是,孙儿遵旨。”
两人本以为老朱是找二人有事相商,谁知老朱却真的和他们闲聊起了家常。
然而,闲话稍叙不久,老朱忽然问道:“你二人最近在读什么书啊?”
朱允炆立即答道:“孙儿最近在读《资治通鉴》,在方师傅、黄师傅的教导下,颇有所得。”
“哦?说说看。”
朱允炆立即笑颜如花,开始滔滔不绝:
“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孙儿以为,为政者施政之时当谨小慎微...”
看着朱允炆滔滔不绝,朱允熥则不以为然。
道理谁都懂,只要背过几本书,说起来也容易。
可真的面对一封封奏疏时,就要揣摩其背后的意义和实际情况。
官员有没有夸大其词?
其中有没有隐报、瞒报?
需要什么证据来佐证?
施以什么手段才能有效?
这些都是学问,可书里并没有教给他这些。
哦,不对,有一本书可比《资治通鉴》说的详尽多了,也很有道理。
那就是大哥枕头下面的那本《教员语录》。
朱允熥当年有幸翻过几页,当即就被里面的内容震撼了!
可惜,苏谨发现之后,立即把书不知藏到哪里去了,说什么都不让他再看。
还说这书现在不适合他,日后再说。
日后?
又是哪日之后?
朱允炆此刻刚滔滔不绝的说完大道理,得意的看了一眼走神的朱允熥,暗自得意。
道理就那么些道理,自己抢先说完了,他还能说出花来?
照着自己的话重复一遍?
那岂不是拾人牙慧,贻笑大方?
老朱谈不上满意不满意,表情也没什么变化。
他看向朱允熥:“熥儿,你呢?”
“回皇爷爷的话,孙儿最近也在看《资治通鉴》。”
朱允炆挑挑眉毛,更加得意。
“哦,是吗?那你可有所得?”
“所得谈不上”,朱允熥笑笑:“二哥刚才说的道理很好,孙儿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孙儿另有一些浅见。”
“说说看。”
“孙儿以为,这些大道理固然很好,但要想真正做到施政不扰民、不害民,这治国之道,当入民生。”
老朱眼睛一亮:“此话何解?”
“回皇爷爷的话,这算是孙儿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吧。”
“孙儿以为,久居朝堂之上,固然能统领全纲,
但想要了解百姓所想、百姓所需,还是要沉到一州一府,乃至一乡一县之地,
这样才能搞清楚百姓们到底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又应该怎么去治理他们。”
“否则,岂不是会再一次前蹈了前朝的那些覆辙,皇权不下乡?”
朱允炆一听,就嗤之以鼻:“三弟,此言差矣。”
“明君当应坐朝堂居中调揽,才能顾全大局!”
“倘若像你说的,那皇爷爷啥事也不用做了,每天都去微服私访吧!”
然而朱允熥早没当年一说他,就立即懦弱不吭声的样子。
他闻言立时反驳:“二哥,我说的可不是皇爷爷,而是你!”
朱允炆纳闷的指着自己:“我?”
“不止是你”,朱允熥微笑道:“我也一样。”
他看向朱元璋:“皇爷爷,孙儿以为我和二哥,光是在朝中学政是不够的,
最好能沉到地方,哪怕一乡一县之地,也能有所视、有所听、有所感、有所想。”
“胡说八道!”
朱允炆继续反驳:“你我身为皇孙,当应在皇爷爷身边尽心辅佐,跑到一个县城去做什么?做县令吗?”
“那还要科举干什么?要这些官员干什么?”
“三哥...”
“好了!”
老朱出声喝止他们继续吵下去。
他的目光在二人身上逡巡许久,最后定格在朱允熥身上。
“炆儿说的很有道理,但却失了详尽。”
“倒是熥儿说的话很有意思”,老朱笑着看向朱允熥:
“如果咱放你们出去,你们想去哪里?”
朱允熥坐在吕氏身边,谈不上不自在吧,只能说如坐针毡。
自从他与二哥站在了天平的两端,明刀明枪开始争储之后,吕氏这里他就很少来了。
就连早晚问安的时候,也不过是站在外面客气几句,就匆匆离开。
然而,随着朱允熥的崛起,吕氏对他的态度从开始的漠不关心,到后来的逐渐重视,一直到现在的笑语吟吟。
时不时地还要喊他来吃饭。
但这一切并不能让朱允熥安心,反而毛骨悚然,饭更是一口不敢吃。
马忠良很快来到东宫,通知他们陛下宣召。
临走之际,吕氏却拉了拉朱允炆的衣裳:“你阿爷这个时候找你们,必然有要事相商。”
“你切记万不可再像之前那般犯错,行事、答问之前要再三思虑清楚,明白吗?”
“是,母妃。”
朱标身薨之后,吕氏称后的念头算是彻底断了。
现在只有朱允炆当上皇帝,自己才能当上皇太后。
虽然朱允熥名义上也是他的儿子,但吕氏心里清楚。
一旦这个老三上位,一定会重新给常氏正名。
到了那个时候,别说皇太后了,能活着走出皇宫就不错了。
自从朱允熥被公公越来越重视之后,吕氏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曾冒出恶毒的念头,想要毒死朱允熥。
但她也不傻,知道自己一旦这么做了,不说能不能成功,自己就死定了。
而朱允炆,也别想再指望染指皇权。
“唉...”
吕氏叹了口气。
她很奇怪,明明炆儿自小被公公重视,可为什么到了这会儿,熥儿又莫名的站了出来?
究竟是因为什么?
她想不通。
而另外两人却不敢怠慢,急匆匆的向御书房跑去。
明明方向一致,可两人的身影却拉的很远很远。
“皇爷爷,孙儿来了。”
“进来吧。”
随着低沉而又疲惫的声音慢慢响起,两人这才迈步而入。
“孙儿朱允炆拜见皇爷爷,恭祝皇爷爷新年吉祥!”
“孙儿朱允熥拜见皇爷爷,恭祝皇爷爷新春大喜,万事如意!”
“好,好。”
老朱乐呵呵的命马忠良给他二人搬来墩子,就放在自己脚旁。
“今儿是年初一,咱们爷孙也不必那么多讲究,坐下来聊聊家常吧。”
“是,孙儿遵旨。”
两人本以为老朱是找二人有事相商,谁知老朱却真的和他们闲聊起了家常。
然而,闲话稍叙不久,老朱忽然问道:“你二人最近在读什么书啊?”
朱允炆立即答道:“孙儿最近在读《资治通鉴》,在方师傅、黄师傅的教导下,颇有所得。”
“哦?说说看。”
朱允炆立即笑颜如花,开始滔滔不绝:
“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孙儿以为,为政者施政之时当谨小慎微...”
看着朱允炆滔滔不绝,朱允熥则不以为然。
道理谁都懂,只要背过几本书,说起来也容易。
可真的面对一封封奏疏时,就要揣摩其背后的意义和实际情况。
官员有没有夸大其词?
其中有没有隐报、瞒报?
需要什么证据来佐证?
施以什么手段才能有效?
这些都是学问,可书里并没有教给他这些。
哦,不对,有一本书可比《资治通鉴》说的详尽多了,也很有道理。
那就是大哥枕头下面的那本《教员语录》。
朱允熥当年有幸翻过几页,当即就被里面的内容震撼了!
可惜,苏谨发现之后,立即把书不知藏到哪里去了,说什么都不让他再看。
还说这书现在不适合他,日后再说。
日后?
又是哪日之后?
朱允炆此刻刚滔滔不绝的说完大道理,得意的看了一眼走神的朱允熥,暗自得意。
道理就那么些道理,自己抢先说完了,他还能说出花来?
照着自己的话重复一遍?
那岂不是拾人牙慧,贻笑大方?
老朱谈不上满意不满意,表情也没什么变化。
他看向朱允熥:“熥儿,你呢?”
“回皇爷爷的话,孙儿最近也在看《资治通鉴》。”
朱允炆挑挑眉毛,更加得意。
“哦,是吗?那你可有所得?”
“所得谈不上”,朱允熥笑笑:“二哥刚才说的道理很好,孙儿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孙儿另有一些浅见。”
“说说看。”
“孙儿以为,这些大道理固然很好,但要想真正做到施政不扰民、不害民,这治国之道,当入民生。”
老朱眼睛一亮:“此话何解?”
“回皇爷爷的话,这算是孙儿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吧。”
“孙儿以为,久居朝堂之上,固然能统领全纲,
但想要了解百姓所想、百姓所需,还是要沉到一州一府,乃至一乡一县之地,
这样才能搞清楚百姓们到底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又应该怎么去治理他们。”
“否则,岂不是会再一次前蹈了前朝的那些覆辙,皇权不下乡?”
朱允炆一听,就嗤之以鼻:“三弟,此言差矣。”
“明君当应坐朝堂居中调揽,才能顾全大局!”
“倘若像你说的,那皇爷爷啥事也不用做了,每天都去微服私访吧!”
然而朱允熥早没当年一说他,就立即懦弱不吭声的样子。
他闻言立时反驳:“二哥,我说的可不是皇爷爷,而是你!”
朱允炆纳闷的指着自己:“我?”
“不止是你”,朱允熥微笑道:“我也一样。”
他看向朱元璋:“皇爷爷,孙儿以为我和二哥,光是在朝中学政是不够的,
最好能沉到地方,哪怕一乡一县之地,也能有所视、有所听、有所感、有所想。”
“胡说八道!”
朱允炆继续反驳:“你我身为皇孙,当应在皇爷爷身边尽心辅佐,跑到一个县城去做什么?做县令吗?”
“那还要科举干什么?要这些官员干什么?”
“三哥...”
“好了!”
老朱出声喝止他们继续吵下去。
他的目光在二人身上逡巡许久,最后定格在朱允熥身上。
“炆儿说的很有道理,但却失了详尽。”
“倒是熥儿说的话很有意思”,老朱笑着看向朱允熥:
“如果咱放你们出去,你们想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