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庭兰的一再坚决请辞,老朱虽然感到疑惑,但思虑再三之后,还是同意了他的奏请。
喷子,老朱不缺。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张庭兰正式告老。
进宫谢恩后,离开宫城的张庭兰,最后一次看向这大明宫城。
这个他曾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地方。
远处的金桥畔,一辆马车早已在静静地等候。
叹息着摇了摇头,张庭兰迈步准备登车。
此一去归乡种田,余生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再见京城。
“张大人!”
翟善忽然笑眯眯的出现在桥旁,眯着眼看着他:“张大人,就这么离开,您真的甘心吗?”
“不甘心又怎样?”
张庭兰哼了一声,距翟善三步远站定,眼中情绪复杂。
有忌惮,有不屑,有嘲讽,有恼恨,还有不屑与之为伍的蔑视:
“下官,不,草民还没恭贺翟大人,马上就是‘三朝元老’了。”
这句三朝元老,语气中透着浓浓的嘲讽。
翟善苦笑:“张大人何出此言?如今可还是洪武朝,您可不能瞎说。”
“我什么意思你心里清楚。”
张庭兰不屑与之为伍,转身就要登车。
“张大人,圣孙需要你,朝廷也需要你,值此危难之际,你真的能这么狠心离开?”
张庭兰身子微微一滞,良久后叹气摆了摆手:
“我不知你们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但张某人有自己的私心,不愿在史书留下如此污名。”
“你们...好自为之吧。”
张庭兰的马车遥遥而去,翟善的脸色看不出喜怒。
这些年他一直在隐忍。
身为大明皇朝的吏部天官,主掌一国之栋梁,实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
但在这位洪武爷的治下,他的权利却一缩再缩。
阮畯、李信、陈敬、余熂、赵瑁、詹徽...
一个一个的名字在他眼前划过。
翟善之所以能稳坐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并不是比他的前任能力强,而是因为他既听话,还能忍。
陛下说的事,他做;
陛下看好的人,他用;
陛下不喜欢听的话,他不说;
陛下不喜欢用的人,他不用。
最重要的是,翟善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他从不站队,从不参与党争。
但谁又能看得出来,这条皇帝身边最忠诚的‘忠狗’,却是朱允炆党藏得最深的那一个?
这些年,通过他在吏部的权力,又默默安置了多少实权岗位的官员?
这些官员不显山不露水,兢兢业业的在任上任劳任怨,积累官声。
而相较于跳的最欢的方孝儒、黄子澄等人,翟善这些人,才是朱允炆真正的中坚力量。
他们有朝中五品以上要员,也有地方巡抚、知州、知府、知县。
不同于张庭兰等人,旨在为江南官员谋福祉,
在翟善的眼中,只要是忠于朱允炆的,何管你的出身?
眼瞅着老朱一天天老去,翟善本想继续就这么隐忍着,直到朱允炆登基。
可凭空却杀出了个苏谨!
一个区区四品知府,本不在翟善的眼中。
跳梁小丑,帝前弄臣,由他去好了。
可翟善万万没想到,就是他眼中的这个弄臣,这个跳梁小丑一样的人物,竟然真的改变了陛下的决定!
改变了大明的走向!
也毁了他二十年的布局!
朱允炆在陛下眼中是什么分量,翟善心里太清楚了。
从小那就是当做一国储君来培养的,请大儒、教国义,甚至从小亲自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无数的官员向其身边投效,以皇孙党为傲。
而文官集团也不惜下重金,在其身上投资,通过其身边大儒的潜移默化,增强朱允炆对文官的好感。
只为将来,不再活在洪武一朝的恐惧之下。
甚至为此,因担心某人继位后,坐皇位太久而导致变故,不惜伸手除之...
然而事实就是那么讽刺,倾心倾力布的一场局,下的这么大的一盘棋。
却因为某个出身凤阳的小小县令,而功败垂成!
朱允熥封皇太孙,翟善本以为已经没有什么机会。
但谁知这位洪武爷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不惜动用国力劳师西征。
甚至为了让太孙能有镇得住朝廷的武力,而将其送去战场。
朝中最能打燕王、秦王亦在西疆,忠心耿耿的沐家远在云南。
至于其他人。
翟善冷哼一声,不屑的笑了。
在他们拿到新式武器和‘借’到兵的情况下,谁还是一合之敌?
说来真的要感谢陛下啊。
要不是他不用南军,几乎将新式武器全部配发给了北军,他们的计划还难以如此顺利呢。
如今的应天城,皇宫几乎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
只有一头暮年的雄狮,还自以为勇武的守护着自己的领地。
可这头雄狮,真的还是年轻豹子的对手吗?
“老爷。”
“嗯?”
翟善斜睨了一眼府里的管家,用鼻子轻轻哼出出一个音。
“宫里传出话来,陛下又招御医进宫了,似乎不太好。”
“知道了。”
翟善不置可否:“去别苑。”
“是。”
管家似乎有些忧心忡忡:“老爷,那番子这次带了好些人来,似乎不怀好意,您...”
“这是你该操心的事吗?”
“是,是,小的知错了。”
翟善迈步登上马车,心中冷笑:“更多的番子,怕你还没见过呢。”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身处西域的朱允熥、苏谨、朱棣、朱樉收到旨意。
朱棣、朱樉二王继续用兵,犁庭扫穴,彻底清扫西疆余孽,保大明西疆之一统。
朱允熥和苏谨立即返京。
简单收拾了行装,带着数千人,两人急急往京城赶去。
此归京城,二人皆可算凯旋而归,但二人脸上却无一点喜色。
前年老朱从苏谨手下,将一名泉州的道医召进了宫,委以御医之责。
这个道医从凤阳的时候就跟着苏谨,本就医术不错。
后来在泉州玄武书院的时候,更是用无数的医书生生‘灌’了出来,成为大家。
然而却被老朱盯上了,苏谨只能忍痛割爱。
可就在前几日,随着旨意来的,却有这御医的一封手信。
信中话里话外无不透着几个意思——陛下胃气将尽,已有亡阳之兆!
苏谨出征之后,对老朱的身体一直很在意。
毕竟,根据史书记载,老朱就是于洪武三十一年驾崩。
可去年年中的时候,老朱的身体还没什么大碍,除了一些老年人的小毛病,身体好的很。
怎么才过了半年,身体说垮就垮了?
信中说,那道医判断老朱或是因为‘中毒’,但毒源却无法判断。
现在他能做的事,就是尽生平所能,多拖得一天是一天,等苏谨回去作主。
朱允熥不懂苏谨的忧心忡忡,得知皇爷爷病重后,急的一门心思往京城赶。
但苏谨,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
喷子,老朱不缺。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张庭兰正式告老。
进宫谢恩后,离开宫城的张庭兰,最后一次看向这大明宫城。
这个他曾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地方。
远处的金桥畔,一辆马车早已在静静地等候。
叹息着摇了摇头,张庭兰迈步准备登车。
此一去归乡种田,余生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再见京城。
“张大人!”
翟善忽然笑眯眯的出现在桥旁,眯着眼看着他:“张大人,就这么离开,您真的甘心吗?”
“不甘心又怎样?”
张庭兰哼了一声,距翟善三步远站定,眼中情绪复杂。
有忌惮,有不屑,有嘲讽,有恼恨,还有不屑与之为伍的蔑视:
“下官,不,草民还没恭贺翟大人,马上就是‘三朝元老’了。”
这句三朝元老,语气中透着浓浓的嘲讽。
翟善苦笑:“张大人何出此言?如今可还是洪武朝,您可不能瞎说。”
“我什么意思你心里清楚。”
张庭兰不屑与之为伍,转身就要登车。
“张大人,圣孙需要你,朝廷也需要你,值此危难之际,你真的能这么狠心离开?”
张庭兰身子微微一滞,良久后叹气摆了摆手:
“我不知你们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但张某人有自己的私心,不愿在史书留下如此污名。”
“你们...好自为之吧。”
张庭兰的马车遥遥而去,翟善的脸色看不出喜怒。
这些年他一直在隐忍。
身为大明皇朝的吏部天官,主掌一国之栋梁,实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
但在这位洪武爷的治下,他的权利却一缩再缩。
阮畯、李信、陈敬、余熂、赵瑁、詹徽...
一个一个的名字在他眼前划过。
翟善之所以能稳坐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并不是比他的前任能力强,而是因为他既听话,还能忍。
陛下说的事,他做;
陛下看好的人,他用;
陛下不喜欢听的话,他不说;
陛下不喜欢用的人,他不用。
最重要的是,翟善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他从不站队,从不参与党争。
但谁又能看得出来,这条皇帝身边最忠诚的‘忠狗’,却是朱允炆党藏得最深的那一个?
这些年,通过他在吏部的权力,又默默安置了多少实权岗位的官员?
这些官员不显山不露水,兢兢业业的在任上任劳任怨,积累官声。
而相较于跳的最欢的方孝儒、黄子澄等人,翟善这些人,才是朱允炆真正的中坚力量。
他们有朝中五品以上要员,也有地方巡抚、知州、知府、知县。
不同于张庭兰等人,旨在为江南官员谋福祉,
在翟善的眼中,只要是忠于朱允炆的,何管你的出身?
眼瞅着老朱一天天老去,翟善本想继续就这么隐忍着,直到朱允炆登基。
可凭空却杀出了个苏谨!
一个区区四品知府,本不在翟善的眼中。
跳梁小丑,帝前弄臣,由他去好了。
可翟善万万没想到,就是他眼中的这个弄臣,这个跳梁小丑一样的人物,竟然真的改变了陛下的决定!
改变了大明的走向!
也毁了他二十年的布局!
朱允炆在陛下眼中是什么分量,翟善心里太清楚了。
从小那就是当做一国储君来培养的,请大儒、教国义,甚至从小亲自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无数的官员向其身边投效,以皇孙党为傲。
而文官集团也不惜下重金,在其身上投资,通过其身边大儒的潜移默化,增强朱允炆对文官的好感。
只为将来,不再活在洪武一朝的恐惧之下。
甚至为此,因担心某人继位后,坐皇位太久而导致变故,不惜伸手除之...
然而事实就是那么讽刺,倾心倾力布的一场局,下的这么大的一盘棋。
却因为某个出身凤阳的小小县令,而功败垂成!
朱允熥封皇太孙,翟善本以为已经没有什么机会。
但谁知这位洪武爷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不惜动用国力劳师西征。
甚至为了让太孙能有镇得住朝廷的武力,而将其送去战场。
朝中最能打燕王、秦王亦在西疆,忠心耿耿的沐家远在云南。
至于其他人。
翟善冷哼一声,不屑的笑了。
在他们拿到新式武器和‘借’到兵的情况下,谁还是一合之敌?
说来真的要感谢陛下啊。
要不是他不用南军,几乎将新式武器全部配发给了北军,他们的计划还难以如此顺利呢。
如今的应天城,皇宫几乎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
只有一头暮年的雄狮,还自以为勇武的守护着自己的领地。
可这头雄狮,真的还是年轻豹子的对手吗?
“老爷。”
“嗯?”
翟善斜睨了一眼府里的管家,用鼻子轻轻哼出出一个音。
“宫里传出话来,陛下又招御医进宫了,似乎不太好。”
“知道了。”
翟善不置可否:“去别苑。”
“是。”
管家似乎有些忧心忡忡:“老爷,那番子这次带了好些人来,似乎不怀好意,您...”
“这是你该操心的事吗?”
“是,是,小的知错了。”
翟善迈步登上马车,心中冷笑:“更多的番子,怕你还没见过呢。”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身处西域的朱允熥、苏谨、朱棣、朱樉收到旨意。
朱棣、朱樉二王继续用兵,犁庭扫穴,彻底清扫西疆余孽,保大明西疆之一统。
朱允熥和苏谨立即返京。
简单收拾了行装,带着数千人,两人急急往京城赶去。
此归京城,二人皆可算凯旋而归,但二人脸上却无一点喜色。
前年老朱从苏谨手下,将一名泉州的道医召进了宫,委以御医之责。
这个道医从凤阳的时候就跟着苏谨,本就医术不错。
后来在泉州玄武书院的时候,更是用无数的医书生生‘灌’了出来,成为大家。
然而却被老朱盯上了,苏谨只能忍痛割爱。
可就在前几日,随着旨意来的,却有这御医的一封手信。
信中话里话外无不透着几个意思——陛下胃气将尽,已有亡阳之兆!
苏谨出征之后,对老朱的身体一直很在意。
毕竟,根据史书记载,老朱就是于洪武三十一年驾崩。
可去年年中的时候,老朱的身体还没什么大碍,除了一些老年人的小毛病,身体好的很。
怎么才过了半年,身体说垮就垮了?
信中说,那道医判断老朱或是因为‘中毒’,但毒源却无法判断。
现在他能做的事,就是尽生平所能,多拖得一天是一天,等苏谨回去作主。
朱允熥不懂苏谨的忧心忡忡,得知皇爷爷病重后,急的一门心思往京城赶。
但苏谨,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