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生活多年的老房子。

  谢家二房两口子一直愁眉苦脸。与之相反,三房一家子全都容光焕发,一点不为眼前的贫穷担忧。

  “三弟,我们今日……”

  短短几天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事,向来老实本分的谢二柱手足无措。

  完全不知该怎么办。

  “别担心,二哥。”

  谢四柱手头有存银,又离开了那个时时刻刻剥削自己的家。和他爹一样,整个人都松快了。

  乐呵呵道:“我家还有些银子,今晚我们先去镇上的客栈落脚。”

  那就好。

  今晚不用露宿荒野,二房夫妻皆是松了一口气。

  更让他们欣喜的是。

  傍晚四蛋来找他们,把一小叠地契给了娇娇。

  目光落在那地契上面——这不是被那要债的拿走的那些?怎会在四蛋手里?难道那要债的和他……

  两人不敢再想下去。

  “四堂兄,给我的吗?”

  谢灵娇拿着地契,有些迷惑。她虽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一家之主还是爷爷或者爹,她岁数不够轮不上啊。

  给她做什么?

  四堂兄提醒:“五十两银子。”

  谢灵娇让弟弟给了四堂兄五十两银子。

  谢琼书用银子解决了债务,又给了要债的五两银子让他配合演了那出戏,拿到家里地契。

  现在他把地契给了谢灵娇。

  在弟弟的辅助下,谢灵娇很快将事情理清。

  “四堂兄,你真了不起!”

  她原只想让四堂兄帮忙解决要债的。

  没想到四堂兄不仅出面还了债,还帮忙解决了分家问题,甚至连他们两家该分的家产四堂兄都考虑到了。

  一支箭射出去好多鸟掉下来。

  太厉害了!

  不愧是四堂兄,脑子就是灵!

  谢灵娇自己不爱动脑筋,就佩服这样的人。

  真的好厉害!

  她笑得甜,夸出来的话又真心实意。

  整个家里,谢琼书就觉得这个五妹稍微顺眼一些。瞧着不仅不会眼疼,多年的头痛还缓解了,整个人都舒爽了许多。

  谢灵娇:“天色不早,四堂兄要不要就在这里歇息?还有空房呢!”

  她主动出钱开了一间房。

  谢琼书也没拒绝。

  不过还有要债那些个人要解决,所以他只住了一晚上便离开。

  他走后。

  二房三房聚在一起,商量日后该咋办。

  “这个。”老爷子撩起眼皮,率先拿出两个小盒子,“这些是我爹留给我的,你们没分到家产,这个就给你们一家一份。”

  这么小的盒子,里面能装什么?

  两个儿子都迟疑着没打开。

  还是向梨花先动手,打开他们家分到的那一份。

  小小的盒子里面,竟然装了一枚色泽清透的玉佩!

  老天爷,这是值钱货吧?

  向梨花一个乡下妇人,没见过啥好东西,对这些物件的价值不是太了解。

  她只知道手中的玩意那叫一个漂亮。

  看起来很值钱的样子。

  “爹……”向梨花小心翼翼将玉佩放回盒子,“咱爷爷啥身份啊?能留下这样的物件?”

  “能有啥身份。”

  谢昌言本不想提及旧事,可边上好几双眼睛都巴巴地瞧着他。

  沉默半晌。

  才道:“我也不清楚,不过爹说我们祖上是鸠涂郡的。”

  就这样?

  还以为祖上能有啥故事的三房显得有些失望。

  老爷子:“……我老了,也没几年活头了。剩下这点时间,我想带着你们爷爷的牌位回鸠涂郡看看。”

  他想去。

  可他从未出过远门,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幼时爹带他去的县里。

  老爷子从小就被亲娘嫌弃是废物,成婚后妻子装贤妻良母没几年,也开始嫌弃他不如大哥。

  是个废物。

  找准机会摆脱相看两厌几十年的老妻已经用光他这辈子积攒的所有勇气,再要出远门就有些不敢了。

  可他不好意思说。

  谢弛倒是看出来了。

  可他只有九岁,没人会放心他带着爷爷出远门。

  而且还是鸠涂郡这么远的地方。

  “鸠涂郡……是哪儿啊?”

  谢四柱一脸懵。

  他倒不是不想满足爹的愿望,实在是他连鸠涂郡在哪都不知道。

  且家里孩子不大,他也走不开。让儿子女儿带爹出门就更别提了,他和孩他娘都不想娇娇出远门,万一遇上啥危险他们保准会心疼死。

  小启十四岁倒是可以试试,可小启要读书。

  剩下的小弛只有九岁,咋也不可能让他们爷孙一起出门。

  “爹……”谢四柱尴尬地搓搓手,和他爹商量,“您看再过两年,等小启考上秀才再让他带您去行不行?到时顺便也让他出门长长见识。”

  也只能这样了,老爷子叹气。

  都不晓得小启考上秀才要几年。

  要是他咽气儿了都考不上可咋办?难道他一辈子就这样了?

  老爷子弯腰起身,“东西已经给你们了。剩下的你们自己决定,我回房歇息了。”

  “爹他……是不是生气了?”

  谢二柱很内疚。

  他没本事,这么多年一直在家埋头干活,根本没有出远门的经验。带爹去县里他还能应下,可要去别的郡,他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

  “没有,爹不是那小气的人!”

  向梨花倒是看得清。

  知道公爹不是生气,而是失落。

  毕竟岁数不小了,再等几年还不知道能不能撑到那时候。不过她没说,而是把话题掰回最初的时候:“爹的事先不提。二哥、二嫂,你们日后打算咋办,有啥想法没?”

  “没、没有……”

  谢二柱是哥哥,知道这种时候理应站出来担起安顿一家人的担子。

  可他除了种地啥也不懂。

  只能闷声问:“三弟、三弟妹,你们有啥想法没?”

  向梨花早就打算好了。

  她说:“我们打算先去离县里近的镇上租个房子,方便小启读书。等小启考上秀才,我们手头也有银子,就去县里买个房子定居。”

  先找个地方落脚。

  有了住的地方再找个谋生的活计。

  她和孩子爹都年轻有力气,总不会饿死。

  二房夫妻没他们乐观。

  可事已至此,也只能先这样了。

  “行。”谢二柱闷着点头,“三弟妹你懂得多,我们跟你走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