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后,杨间轻轻**受伤的左手臂,嘴角冷笑。
刺客当然没有伤到自己,是他自己拿刀划的。
至于为什么要**?
那肯定是为了扩大影响,皇帝有没有受伤,对整件事的影响至关重要。
否则只是一个妃子受伤,他没有充足的理由发怒,也没有充足的理由趁机对李家下手。
反正刺客已经全部死光了,除了袁老,没有人知道皇帝**,他说是刺客伤的,那就是刺客伤的。
在死亡的压迫下,刑部尚书向仞联合其他部门,中午时分,便把一份整理好的文件交给皇帝。
三十多个刺客全部都是江湖草莽,并没有在户部登记信息,查不到亲人,找不到常住点。
前面借用禁卫军的盔甲和令牌进入皇宫,后面为了方便行动,将笨重的盔甲丢弃,穿上黑衣行刺。
事发之后,追查人员顺利在皇宫的角落发现了被遗弃的盔甲和令牌。
禁卫军的盔甲跟令牌都是一人一套,登记在案,顺着这个线索,找到了他们原有的主人。
结果却发现这三十多个禁卫军集体**,线索已断。
刑部并没有放弃,通过民间访问,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目标,京城郊区的一个家族身上。
名为刘家,是个做生意的小家族。
等办案人员到达刘家时,发现整个家族的人都畏罪**,无一活口。
线索到这里,彻底断绝。
不出半个时辰,民间忽然传出皇帝和沈淑妃被刺杀的消息。
办案人员来回奔走,想要查出消息是从哪里泄露,可惜一无所获。
皇帝曾下令封锁一切消息,如今成为了一场笑话。
消息传出之后,百姓人人自危,连忙回家关紧房门,不敢出来。
杨间缓缓合上文件,他对这样的结果一点都不满意。
紧接着,杨间再次举起自己的屠刀。
“查清刘家有哪些亲戚,诛九族。”
“三十余位弄丢自己盔甲跟令牌的禁卫军成员,虽畏罪**,但家人还在,夷三族。”
“皇宫内办事不利的宫女太监,全部处死。”
“民间全部江湖草莽,都要在官府登记,否则全力追杀。”
这一天,京城集市上,一批又一批的罪犯被五花大绑押送,引来了一大堆百姓围观。
在一群百姓的围观下,几十颗人头掉落,空气中血腥味飘扬,部分百姓吓得不敢睁眼。
不止民间受到了影响,很多京城的官员开始装病在家休养,不仅不上朝,还谢绝一切来看望自己的门客。
没人敢跳出来反对,也没人敢跳出来劝皇帝,这时候谁敢劝皇帝,就有可能被扣上一个造反的名号。
很明显,皇帝已经杀疯了,宁可杀错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余波久久未散,京城不少将领迎来大洗牌,纷纷被革职回家,安排了新人上去。
全宫戒严,李贵妃想借着探望的名义,去看看沈淑妃到底有没有死,可惜被回绝。
李虎气恼,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计划有没有成功。
如果沈淑妃死了还好,要是不死,真就亏大了。
丞相周淳越略显担忧,“李兄,你有没有觉得皇帝有些疯狂,很多将领和宫中暗子都被皇帝洗牌,这是不是皇帝在趁机报复我们?”
李虎脸色难看,“失算了,皇帝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聪明。”
几天后,御书房。
杨间手里翻看新的任命书,这次他亲自挑选了十几位高级将领,以及几十个中层将士。
他们大多来自底层兵卒,平时没有存在感,虽有能力,但可惜苦于没有关系,晋升无望。
杨间趁机降下恩德,让他们对皇帝感恩戴德,获得忠诚。
皇宫内,大部分宫女太监被砍头,情节不严重的也被赶走。
为了补充新鲜血液,杨间发动暗卫,袁老亲自带头,去民间找了一大帮新鲜血液,要求底子干净。
做完这一切,杨间靠在椅子上,长呼一口气,心中的压力骤减不少。
其他地方他管不着,但皇宫之内一定要确保安全,特别是宫女太监,人多眼杂,最容易掺杂别人的眼线。
另外,护卫京城的将领,通通都要借此机会,换上底子干净的。
这些人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忠诚皇帝,但家世清白,又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
除非是天生的白眼狼,否则肯定会念及皇帝的好,不会轻易被人收买。
杨间知道这样一股脑杀人,会死很多无辜的人,但皇帝想要成就自己的霸业,本来就是要站在累累白骨之上。
对于死去的无辜人,杨间只能心里为他们祈祷两分钟。
“李明这个钉子被拔掉,如果能招来林冲这颗墙头草的忠心,我将彻底掌握禁卫军。”
杨间心中自语。
袁老走进御书房,向杨间禀告事情。
“暗卫调查的结果和刑部调查的几乎一样,不过我们发现了一点新的东西。”
杨间坐直身体,眼睛一亮,“快说。”
“我们查到这群刺客曾经和一个势力有过接触,名为烟雨楼,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情报组织。”
“经过我们的深度调查,丞相府的一个门客曾经去过烟雨楼,待了很短一段时间便出来。”
暗卫不愧是暗卫,能查到很多隐蔽的信息。
杨间深吸一口气,和他想的差不多,丞相不过只是李家的一个傀儡罢了。
“陛下,我们只能查到这么多,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表明是丞相所为,不易打草惊蛇。”
袁老小声提醒。
杨间压下心中的怒火,艰难的点点头。
“那这件事情便到此结束,先让敌人放松警惕,自会露出马脚。”
袁老一脸欣慰,有种看自家儿子成才的自豪感,皇帝终究是长大成熟了。
第二天早朝。
百官看着一脸杀气的皇帝,心中发毛,谁也不敢先行出声。
“皇宫内优秀将领缺失,致使朕和爱妃遭到刺杀,今推行武举,为皇宫补充优秀将领,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众人沉默。
皇帝第一次推行武举时,百官极力反对,他们有贵族的骄傲感,不允许平民上位。
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却如鲠在喉,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一来,皇帝有了正当理由,二来,皇帝杀气太重,怕自己一旦反对,皇帝会将自己砍头。
杨间居高临下,看着沉寂的朝堂,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
武举再无人反对。
虽然顽固的贵族派不再反对,但他们不甘心,尽力的给自己争取好处。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允许平民跟贵族自由竞争,并且考核官要让贵族的人担任。
杨间一下子就猜到这群老家伙心里的想法,让自己人担任考官,不就是监守自盗吗?
虽然意思明显,但杨间还是同意下来。
先稳住这群老顽固,大不了开考后自己亲自坐镇,看他们敢不敢作弊。
刺客当然没有伤到自己,是他自己拿刀划的。
至于为什么要**?
那肯定是为了扩大影响,皇帝有没有受伤,对整件事的影响至关重要。
否则只是一个妃子受伤,他没有充足的理由发怒,也没有充足的理由趁机对李家下手。
反正刺客已经全部死光了,除了袁老,没有人知道皇帝**,他说是刺客伤的,那就是刺客伤的。
在死亡的压迫下,刑部尚书向仞联合其他部门,中午时分,便把一份整理好的文件交给皇帝。
三十多个刺客全部都是江湖草莽,并没有在户部登记信息,查不到亲人,找不到常住点。
前面借用禁卫军的盔甲和令牌进入皇宫,后面为了方便行动,将笨重的盔甲丢弃,穿上黑衣行刺。
事发之后,追查人员顺利在皇宫的角落发现了被遗弃的盔甲和令牌。
禁卫军的盔甲跟令牌都是一人一套,登记在案,顺着这个线索,找到了他们原有的主人。
结果却发现这三十多个禁卫军集体**,线索已断。
刑部并没有放弃,通过民间访问,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目标,京城郊区的一个家族身上。
名为刘家,是个做生意的小家族。
等办案人员到达刘家时,发现整个家族的人都畏罪**,无一活口。
线索到这里,彻底断绝。
不出半个时辰,民间忽然传出皇帝和沈淑妃被刺杀的消息。
办案人员来回奔走,想要查出消息是从哪里泄露,可惜一无所获。
皇帝曾下令封锁一切消息,如今成为了一场笑话。
消息传出之后,百姓人人自危,连忙回家关紧房门,不敢出来。
杨间缓缓合上文件,他对这样的结果一点都不满意。
紧接着,杨间再次举起自己的屠刀。
“查清刘家有哪些亲戚,诛九族。”
“三十余位弄丢自己盔甲跟令牌的禁卫军成员,虽畏罪**,但家人还在,夷三族。”
“皇宫内办事不利的宫女太监,全部处死。”
“民间全部江湖草莽,都要在官府登记,否则全力追杀。”
这一天,京城集市上,一批又一批的罪犯被五花大绑押送,引来了一大堆百姓围观。
在一群百姓的围观下,几十颗人头掉落,空气中血腥味飘扬,部分百姓吓得不敢睁眼。
不止民间受到了影响,很多京城的官员开始装病在家休养,不仅不上朝,还谢绝一切来看望自己的门客。
没人敢跳出来反对,也没人敢跳出来劝皇帝,这时候谁敢劝皇帝,就有可能被扣上一个造反的名号。
很明显,皇帝已经杀疯了,宁可杀错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余波久久未散,京城不少将领迎来大洗牌,纷纷被革职回家,安排了新人上去。
全宫戒严,李贵妃想借着探望的名义,去看看沈淑妃到底有没有死,可惜被回绝。
李虎气恼,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计划有没有成功。
如果沈淑妃死了还好,要是不死,真就亏大了。
丞相周淳越略显担忧,“李兄,你有没有觉得皇帝有些疯狂,很多将领和宫中暗子都被皇帝洗牌,这是不是皇帝在趁机报复我们?”
李虎脸色难看,“失算了,皇帝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聪明。”
几天后,御书房。
杨间手里翻看新的任命书,这次他亲自挑选了十几位高级将领,以及几十个中层将士。
他们大多来自底层兵卒,平时没有存在感,虽有能力,但可惜苦于没有关系,晋升无望。
杨间趁机降下恩德,让他们对皇帝感恩戴德,获得忠诚。
皇宫内,大部分宫女太监被砍头,情节不严重的也被赶走。
为了补充新鲜血液,杨间发动暗卫,袁老亲自带头,去民间找了一大帮新鲜血液,要求底子干净。
做完这一切,杨间靠在椅子上,长呼一口气,心中的压力骤减不少。
其他地方他管不着,但皇宫之内一定要确保安全,特别是宫女太监,人多眼杂,最容易掺杂别人的眼线。
另外,护卫京城的将领,通通都要借此机会,换上底子干净的。
这些人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忠诚皇帝,但家世清白,又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
除非是天生的白眼狼,否则肯定会念及皇帝的好,不会轻易被人收买。
杨间知道这样一股脑杀人,会死很多无辜的人,但皇帝想要成就自己的霸业,本来就是要站在累累白骨之上。
对于死去的无辜人,杨间只能心里为他们祈祷两分钟。
“李明这个钉子被拔掉,如果能招来林冲这颗墙头草的忠心,我将彻底掌握禁卫军。”
杨间心中自语。
袁老走进御书房,向杨间禀告事情。
“暗卫调查的结果和刑部调查的几乎一样,不过我们发现了一点新的东西。”
杨间坐直身体,眼睛一亮,“快说。”
“我们查到这群刺客曾经和一个势力有过接触,名为烟雨楼,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情报组织。”
“经过我们的深度调查,丞相府的一个门客曾经去过烟雨楼,待了很短一段时间便出来。”
暗卫不愧是暗卫,能查到很多隐蔽的信息。
杨间深吸一口气,和他想的差不多,丞相不过只是李家的一个傀儡罢了。
“陛下,我们只能查到这么多,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表明是丞相所为,不易打草惊蛇。”
袁老小声提醒。
杨间压下心中的怒火,艰难的点点头。
“那这件事情便到此结束,先让敌人放松警惕,自会露出马脚。”
袁老一脸欣慰,有种看自家儿子成才的自豪感,皇帝终究是长大成熟了。
第二天早朝。
百官看着一脸杀气的皇帝,心中发毛,谁也不敢先行出声。
“皇宫内优秀将领缺失,致使朕和爱妃遭到刺杀,今推行武举,为皇宫补充优秀将领,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众人沉默。
皇帝第一次推行武举时,百官极力反对,他们有贵族的骄傲感,不允许平民上位。
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却如鲠在喉,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一来,皇帝有了正当理由,二来,皇帝杀气太重,怕自己一旦反对,皇帝会将自己砍头。
杨间居高临下,看着沉寂的朝堂,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
武举再无人反对。
虽然顽固的贵族派不再反对,但他们不甘心,尽力的给自己争取好处。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允许平民跟贵族自由竞争,并且考核官要让贵族的人担任。
杨间一下子就猜到这群老家伙心里的想法,让自己人担任考官,不就是监守自盗吗?
虽然意思明显,但杨间还是同意下来。
先稳住这群老顽固,大不了开考后自己亲自坐镇,看他们敢不敢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