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大米不浪费,咱们的生意离不开大米。”王鹏笑道,“服务员同志,请安排吧。”

  三千斤是大宗交易,服务员马上通知领导。

  领导马上安排人手备货。

  王鹏又去蔬菜区,买一些做蛋炒饭的鸡蛋、胡萝卜、大葱等配料。

  三千斤大米装了十几袋,领导亲自送货上门,堆在出租房的客厅里,形成了一道米墙。

  出租房的三间堂屋是通着的,坐北朝南,中间是客厅,两边是卧室。

  表弟睡东卧,表姐睡西卧,抬头就能看见彼此的床,**服睡觉肯定尴尬。

  “这样也好,大米挡住了我的床,就当它是屏风。”李芳安慰自己。

  下一秒,她又开始着急,“鹏弟,明天咱们就出摊吧。”

  “不急,先去你家看看。”王鹏说道。

  以后要长期“霸占”表姐,当然要跟二舅和舅妈说一声。

  李芳也很久没回家,听表弟这么说,也想家了。

  房门上锁,姐弟俩步行回李村。

  ……

  李村。

  李桂喜家。

  二舅妈赵丽躲计划生育回来,怀里抱着刚满月的奶娃子,坐在床上小声哭。

  她左腿的小腿长了一个肿瘤,有鸡蛋那么大。

  医生说是良性肿瘤,但必须尽快做手术摘除,否则就会慢慢变成恶性肿瘤

  ——也就是癌症。

  手术费二百五十块钱,家里只有七十多块。

  亲朋好友借了一遍,愣是借不到钱。

  “别哭了。”李桂喜心里难受,“我再去找老大借钱。”

  赵丽又哭。

  “找他干啥?还想被他嘲笑?”

  “你大哥真不是东西。之前他借咱家借钱,哪次不借给他?”

  “现在你借他的钱,他不借也就算了,还笑你是穷光蛋?”

  听着妻子的抱怨,李桂喜忍不住一声长叹,贫**夫妻百事哀。

  “妈,我回来了。”李芳进家就喊。

  她拎着五斤鸡蛋跑进堂屋,“爸,妈,鹏弟给你们买的鸡蛋。”

  “这孩子。”赵丽赶紧用被子盖住腿,看着王鹏,“来就来呗,买鸡蛋干啥?”

  马大哈李芳没发现母亲哭,没发现被母亲遮盖的肉瘤,也没发现父亲的泪花。

  但王鹏发现了。

  “舅妈,我总不能空手来吧?”他说道。

  “有啥不能的?”赵丽叹气,“你的事我听说了,你爹娘有眼无珠,以后你来俺家住,不就是多双筷子嘛。”

  吐槽完,她又看自己的闺女,明显比以前胖了,说明跟着王鹏没有吃苦。

  “大鹏,跟你舅妈说几句话,我去做饭。”李桂喜站起来。

  “不着急。”王鹏拦住他,“舅妈,你腿上的瘤子咋回事?”

  空气突然安静,李桂喜和赵丽都愣住了?

  “瘤子?什么瘤子?”李芳伸手掀开被子。

  赵丽拦不住,被子被掀开,露出鸡蛋大的肿瘤。

  看着这个肿瘤,李芳泪如雨下。

  “不哭。”赵丽急忙放下婴儿,握住闺女的手。

  哇——

  婴儿哭了。

  王鹏急忙抱起小表弟,问道,“二舅,做手术的钱够不够?”

  李桂喜一愣,见瞒不住了,又是一声叹息。

  忽然,他燃起了希望,“你舅妈做手术还差二百块钱……”

  “爸,你怎么不早说?”李芳迅速掏口袋,“我有钱,现在就去做手术。”

  老两口目瞪口呆。

  不等他们问,李芳又说,“这是我看瓜的工资,鹏弟还要卖炒饭,也会给我开工资。”

  说到这,她更激动,“爸,快带我妈做手术啊。”

  李桂喜的脑瓜子嗡嗡的。

  二百块钱可不小,今年的大蒜一毛钱一斤,这钱能买一千斤大蒜。

  “小芳别急。做手术要去省城,今天来不及啊。”赵丽感动地落泪。

  “二百太多了!”李桂喜留下一百,另外一百还给王鹏,转身就要出门。

  “爸,你干啥去?”李芳急忙问他。

  “我去李老三家卖蒜。”他说道。

  家里还有一千斤大蒜头,只能卖一百块钱,刚才卖了也不够手术费。

  现在够了。

  王鹏追出去拦住他,“二舅,等几天再卖,大蒜马上就会涨价。”

  刚才来的时候,他想了一路。

  确定平安县就是在这个月响应国家号召,作废全县的票证。

  也就是说,大蒜也有可能涨价。

  “这个月的月底之前,大蒜必涨价,我打包票。”他又把那一百元还给二舅。

  李桂喜挣脱不开,挠挠头,“好吧,我信你,下个月再考虑卖蒜。”

  夜里,王鹏睡在二舅家。

  二舅连夜把小表弟送到丈母娘家。

  第二天清晨,王鹏陪着舅妈去省城做手术。

  省城距离平安县150公里,坐公共汽车的票价是七元。

  四人来到省城淮河医院。

  王鹏伺候舅妈,跑腿买饭,忙前忙后,下午三点把舅妈送到手术室。

  腿上的肿瘤容易切除,手术非常成功,不过舅妈需要住院观察一天。

  如果刀口不出血,就能**出院。

  终于有了时间,王鹏一路打听,来到省城批发市场。

  买几百个泡面桶样式的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勺子。

  欠杜疙瘩的钱不能动,卖瓜的收入马上就要折腾完了。

  不过做炒饭生意的东西已经备好,他不担心。

  手术的刀口一切正常,医院允许二舅妈出院。

  第二天早上,四人离开医院,坐公共汽车回到平安县,再租马车回李村。

  “桂喜!”

  “赶紧把你的蒜卖给我。”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大蒜涨到八毛了。”

  做大蒜生意的李老三,就守在李桂喜家门外,一把抓住李桂喜的胳膊。

  一时间,包括王鹏在内,众人全部懵逼,没想到大蒜真的涨价了。

  两天前,一斤大蒜一毛钱,现在涨到了八毛。

  王鹏没想到大涨价来得这么快,来得这么大。

  “桂喜!”

  “你去省城的那天,县里突然作废全部票证,包括买蒜用的蒜票。”

  “票不能用了,大蒜就涨疯了,真好!”

  李老三的嘴角压不住,他囤积了万斤大蒜,直接一夜暴富。

  “真,真涨价了?”李桂喜傻傻地盯着外甥。

  母女俩也盯着王鹏,李芳竟然露出迷妹般的傻笑。

  “二舅别发呆,赶紧卖蒜啊。”王鹏也很开心。

  之前他三毛钱一斤买的大米,现在肯定也涨价了。

  “卖,卖!”李桂喜额头上蹦出青筋。

  打包,称重,装车……

  正好一千斤蒜头,李桂喜拿到八百元。

  他抽出二百给王鹏,脸色十分严肃。

  当初听了外甥的涨价预测,一下子多卖七百元。

  “大鹏!”

  “这都是你的功劳,你的学费我出了。”

  “你敢不要,以后就别认我这个二舅。”

  得,这下不要也不行了。

  “二舅,不至于。”王鹏只能收钱。

  “这才对嘛,哈哈!”李桂喜笑出声,“我去买酒,今天必须大醉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