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饮者留名 第十章 未有期

小说:剑来:饮者留名 作者:淋酒 更新时间:2025-02-12 15:23:28 源网站:2k小说网
  清晨,天光微亮,薄雾如纱,笼罩着这座依山而建的县城。阿良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推**门,迎面扑来一股清冷的山风,带着几分湿润的泥土气息。单管事早已候在院中,手中捧着一封无墨信件,神情肃穆。

  “不炗少爷,该动身了。”单管事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不失温和。

  阿良点点头,接过信件,随手揣入怀中。他抬头望了望天色,心中隐隐有些期待。昨日那位从自家门前匆匆离去的老秀才,姓荀,言谈举止间透着几分不凡,外加几分童趣,让少年郎对其颇有好感。

  两人一路无言,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穿过大大小小的街巷,向城外的山脚走去。老秀才的住所并不远,却格外幽静,几间茅屋掩映在竹林深处,门前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声清脆,仿佛能洗涤人心。

  阿良站在门前,深吸一口气,调节着因为一路急走而紊乱的呼吸,抬手轻轻叩门。片刻后,门内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老秀才推门而出,见到青衫少年,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小娃娃起得倒是挺早啊,不过你家父亲怎么没有一同来呢?”老秀才笑道,目光落在阿良身后的单管事身上,微微点头致意。

  阿良拱手行礼,道:“秀才老爷子,家父昨夜吃饭的时候和我说,他有事要去一趟大崇王宫,但是又答应了要将这封信交给你,就派我来送信了。。”

  老秀才接过信件,并未立即拆开,而是侧身让开一条路,道:“既然来了,不妨进来坐坐。”

  青衫少年犹豫片刻,回头看了看白袍中年男人。白袍男子微微颔首,示意他不必拘谨。少年这才迈步踏入院中。

  院内陈设简单,却处处透着雅致。一张石桌,几把竹椅,墙角处还摆着一盆开得正盛的兰花。老秀才请两人坐下,自己则转身进屋,片刻后端出一壶热茶,为两人各斟一杯。

  茶香袅袅,阿良捧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只觉得入口清甜,回味悠长。他放下茶杯,忍不住问道:“秀才老爷子,这茶可是山中所采?”

  老秀才笑道:“正是。山中野茶,虽不及名品珍贵,却自有其风味。”

  少年点点头,心中对这位老秀才又多了几分好感。他环顾四周,见墙上挂着一幅字画,笔力遒劲,意境深远,便问道:“先生也喜欢练字?”

  老秀才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笑道:“闲来无事,随手涂鸦罢了。倒是小友,在凌绝山上的那座书院待得可还习惯?”

  阿良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嗨,不怕老头子笑话,我在书院不过是混日子罢了,父亲总说我心性贪玩,难成大器。恰巧啊。”少年话还未说完,似突然想到了什么,亲亲偏头看着坐在一旁翻书的中年男人,便不再言语。

  老秀才见状也是立刻明白这少年心中有所顾虑,笑着摇头道:“少年心性,贪玩本是常事。倒是你父亲,对你期望颇高。”

  阿良闻言,神色一黯,低声道:“父亲已是圣人,我若不成器,岂不是丢了他的脸面?”

  老秀才微微一笑,道:“圣人之后,未必非要成圣。世间道路千万条,何必拘泥于一途?”

  阿良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老爷子你这话说的很有水平,我觉得吧,这圣人应该让你来当才是,嘻嘻。”

  老秀才放下茶杯,目光悠远,缓缓道:“你这小娃娃谈吐确实不像是书香门第,不过老头子我啊,就喜欢和你这样本真的小娃娃聊天,和你父亲聊天虽然也是高山流水,可是难免遇到些细小积石,恼人心境哈哈哈哈。”

  青衫少年得意的用胳膊肘轻轻撞击了下隔壁的白袍男子,少年挑起眉毛,骄傲的抬抬头,似乎在说“瞧见没有,这就是小爷的魅力。”

  片刻后,老秀才忽然问道:“小友可曾想过,若是书院无趣,不妨来我这儿?”

  阿良一愣,抬头看向老秀才,见他神色认真,不似玩笑,便问道:“先生也打算开宗立派?”

  老秀才点头道:“正是。我虽不才,却也愿为天下学子开一扇门,传道授业,解惑答疑。”

  阿良沉吟片刻,摇头道:“老爷子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家父已是圣人,若我再拜老爷子你为师,恐怕于他颜面有损,而且啊,我觉得老爷子往后也必定是一大儒家圣师。”

  老秀才闻言,哈哈大笑:“小友倒是直率。不过,圣人之后,未必非要拜圣人为师。你若愿意,随时可来寻我。”

  阿良点点头,心中却有些复杂。他虽贪玩,却也明白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可是成日里读这些死板文字,实在是不对自己胃口,成不了读书的名儒,成为个人人称赞的侠客不也算是光宗耀祖?

  正思索间,单管事忽然起身,道:“不炗少爷,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启程送你回书院了。”

  阿良回过神来,连忙起身,向老秀才摆摆手道:“老爷子,谢谢你的茶,下次换成白水更好,毕竟我不是真的读书人,品不来茶。下次休沐,我再来看您。”

  老秀才含笑点头,目送两人离去。待院门关上,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无墨信件,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这小家伙有意思的很呐,任由环境如何影响,其本性倒是一点没受影响。”

  回程路上,阿良一路沉默。单管事走在他身旁,忽然开口道:“不炗少爷,方才那位荀先生,确实为数不多的有趣读书人,以往那些来拜访老爷的儒士大多给人一种,学识很高,但却离真正的普通人家很远的感觉。”

  阿良点点头,道:“单伯,你觉得读书好,还是练剑好?”

  单管事笑了笑,道:“读书可明理,练剑可强身,二者应该是并无高下之分的,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觉得读书比练剑更有前途,你看老爷不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吗?”

  阿良若有所思,抬头望向远方。山间云雾缭绕,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道路。他忽然觉得,自己的未来,或许并不像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清晰。

  ——————————————————————————————————

  大崇王宫,金碧辉煌,殿宇巍峨。晨光洒在琉璃瓦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仿佛为这座象征着权力与威严的宫殿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

  一袭青衫,步履从容地踏入正殿。殿内早已候着数位朝中重臣,以及几位皇族子弟。众人见青衫男人的到来,纷纷起身行礼,神色恭敬。

  “孟圣人,今日难得请您入宫,实在是有一事相询。”一位身着蟒袍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正是大崇王朝的宰相。他语气谦逊,目光中却带着几分急切。

  孟轲微微颔首,道:“宰相大人不必多礼,有话但说无妨。”

  宰相沉吟片刻,道:“近日天象有异,北方边境屡有异动,朝中上下皆忧心忡忡。不知孟圣人对天下运势有何高见?”

  孟轲目光平静,环视众人,缓缓道:“天下运势,如江河奔流,有起有伏。大崇立国数百载,根基深厚,然外患内忧,皆不可轻忽。”

  一位年轻的皇族子弟忍不住问道:“孟圣人,依您之见,我大崇该如何应对?”

  孟轲淡淡道:“治国如修身,需明理、正心、持重。外患虽急,然内修更为根本。若能以民为本,以德服人,则天下自安。”

  宰相闻言,若有所思,点头道:“孟圣人所言极是。只是如今朝中人心浮动,恐非一日之功可解。”

  孟轲微微一笑,道:“人心如水,静则明,动则浊。若能以静制动,以德化人,则乱象自平。”

  众人闻言,皆陷入沉思。殿内一时寂静,唯有窗外风声轻拂,仿佛在低语着天下的秘密。

  片刻后,孟轲起身告辞。众人虽有不舍,却也不敢挽留,只得恭送他离去。

  走出王宫,孟圣人抬头望了望天色,眼中闪过一丝深邃。他低声自语道:“天下运势,终究在于人心。小梁啊,你的路,又该如何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