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纵马来到战场外围,距离黄河也没有多远。

  他一边举起望远镜观察战场,一边开口询问。

  “现在这是个什么情况?”

  此战的具体战略安排,军事调动,都是李奕亲自来做的。

  他若想针对战场局势作出下一步布置,自然得先了解一下的战场情况。

  李奕话音落下,负责统计战场情况的参谋部作战司司长左宗棠,便开口向李奕转述起了刚刚的战役经过。

  “回王上的话。”

  “此战清军先是北撤被我军水师所阻,滞留黄河南岸不得渡河,随后,我军主力便趁着清军被黄河阻的时机,从桃园镇和东平府两个方向急行军赶赴战场,完成了对清军的合围。”

  “随后,我军将士先是打垮了清军胜保所部的阻击,而后又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清军主力发起总攻。”

  “只是可惜,我军发起攻势时进度稍慢了些,被清军残兵抓住机会,逃到了黄河大堤上。”

  “清军在黄河大堤上布置了火炮,企图利用我军对黄河大堤的投鼠忌器,负隅顽抗。”

  “而我军也因为对黄河大堤有所顾忌,是故,放缓了此战的收尾工作。”

  事实证明,奕猜的没错,大唐对黄河大堤确实投鼠忌器。

  李奕轻轻点头,然后说道。

  “嗯,孤知晓了。”

  “左司长对接下来的战局可有什么建议?”

  左宗棠闻言,稍稍思索一阵,然后说道。

  “回王上的话,微臣以为,此战我军歼灭清军主力的既定目标已然达成,可谓大获全胜。”

  “接下来,不妨对盘踞黄河大堤上负隅顽抗的清军残部进行招降。”

  李奕闻言,陷入了思索之中。

  “理由呢?”

  左宗棠继续说道。

  “一来是招降的话,可保黄河大堤万全。”

  “否则的话,微臣担心一但被围在黄河大堤上的清军残部狗急跳墙,破坏黄河大堤,则有可能再度引发黄河水患。”

  “我大唐后续若要救灾,又是一笔巨额投入。”

  “二来是若能使清妖酋首归降我大唐,则是可以极大的方便我大唐接下来继续北伐。”

  “可以使得整个直隶,山西,甚至是关外,传檄而定。”

  “三来是,若能生得清妖酋首,必然会大涨我大唐威风,将在**上起到相当积极的宣传作用。”

  李奕闻言,不得不承认左宗棠所言是有道理的。

  满清能炸一次黄河大堤,在绝望之下,就能再炸第二次。

  即便炸了黄河大堤之后,第一个死的就是大堤上的清军。

  但保不齐奕就想拼着一死,也要给大唐添堵呢?

  还有就是,别看满清在炸了黄河大堤之后,可谓是大失民心。

  但满清入关毕竟坐了二百年的江山,**影响力还是有的。

  若能生擒奕,利大于弊!

  当然了,满清就算是真要炸黄河大堤,李奕其实也不怕。

  李奕是一名合格的军事统帅,他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不可能只考虑军事因素。

  地理因素也是会提前考虑进去的。

  李奕这次之所以将战场选定在东平府这边。

  除去方便借着黄河天险完成对清军的合围,并歼灭清军之外。

  其实也和东平湖有关!

  东平湖连接黄河,本就有泄洪的功能。

  有东平湖在,满清即便真的丧心病狂再炸一次黄河大堤,洪水的影响也是可控的。

  大唐后续要救灾,也方便许多。

  还有就是,黄河的中下游确实是地上河这点不错。

  但这并不代表黄河的河面就真的高于地面很多。

  这个地上河,其实是相当于海平面来说的。

  尤其是东平湖这一段,由于要连接运河,这段的黄河属于河面和地面落差比较小的河段。

  再加上有东平湖这个地势低点泄洪,即便满清在这里炸了黄河大堤,洪水的流向也可以预测。

  所以,唐军虽然对黄河大堤有些投鼠忌器,但其实也没那么忌。

  如果可以,李奕自然是不愿意炮击黄河大堤的。

  虽然战后可以重修黄河大堤,但重修得花钱啊。

  但如果真要是没别的办法了。

  即便是黄河大堤,该打照样要打。

  大不了战后重修就是了!

  反正大唐在战前已经疏散了战场四周的百姓,即便黄河再次决口,影响也较为可控。

  李奕开口说道。

  “很好,就按照左司长所言,准备命人去劝降清军吧。”

  “当然,我军各部也要做好清军拒不投降,然后强攻黄河大堤的准备。”

  众将闻言,齐齐抱拳应是。

  忽然,李奕像是又想起来了什么,开口说道。

  “对了,我军此战不是携带了一批佛山兵工厂最新研发的秘密武器吗?”

  “正好,若黄河大堤上的清军拒不投降,就拿他们试试手。”

  ……

  清军困守大堤,四周是唐军的重重围困。

  军中绝望和悲观的情绪正在蔓延。

  “仗打到如今这个地步,我军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奕面露愁苦,开口问策。

  一旁的宝鋆,瑞鳞等军机大臣都是一阵沉默。

  当前的情况,别说是他们了,即便是将皇太极多尔衮那一辈的八旗精华都给拉过来,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忽然,一旁跟在奕身边伺候的大太监林荣禄开口提议道。

  “皇上,奴才倒有一法,或许可行。”

  奕闻言,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忙不迭的说道。

  “是何方法?速速讲来!”

  林荣禄闻言,开口说道。

  “依奴才来看,如今之唐贼之所以迟迟不向我军发起攻势,便是因为其对黄河大堤投鼠忌器。”

  “我大清不妨以黄河大堤为要挟,迫使唐贼在封锁上放开一道口子,放我大清北撤。”

  林荣禄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确了。

  清军当前唯一的活路,就在黄河大堤上。

  可以用黄河大堤来威胁唐军,要么唐军放清军北上,要么清军就炸掉黄河大堤。

  和唐军同归于尽!

  奕闻言,眼睛猛地一亮,当即用力点头。

  “好!好!好!”

  “小荣子此策甚妙,就这么办。”

  “若此次朕得以解脱,定对你重重有赏。”

  就在这时候,一名清军来报。

  “禀皇上,唐军遣使求见。”

  奕闻言,没有犹豫,当即说道。

  “好,去将人带过来吧!”

  奕话音落下,这名清军转身离去,不多时便将一名大唐官员给带了过来。

  这名大唐官员迈步来到奕面前,也不行礼,只是大剌剌的打量着面前身穿龙袍的奕。

  大唐官员的举动,激怒了四周的清廷重臣,一群人开始对着他怒喝不止。

  “大胆,不可直视皇上!”

  “贼子,还不行礼?尔不惧死呼?”

  “谁给你的狗胆,见我大清皇帝而不拜?!”

  “……”

  只是,这名大唐官员却是并没有将清廷上下的愤怒放在心上。

  冷哼一声,当即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本官今日前来,是奉我家王上之命,为尔等鞑子送上最后通牒。”

  “古语有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如今之天下局势已然分明,我大唐取得天下已是大势所趋。”

  “我家王上仁善,不愿在当前之局势下,再多造杀孽,是故,给尔等鞑子最后一个机会。”

  “若尔等鞑子幡然醒悟,弃械投降,我家王上可大发慈悲,饶恕尔等鞑子一命,给尔等一个活命的机会。”

  “可若尔等不知悔改,不识天数,顽抗到底,待我大军发起攻势,负隅顽抗者,一个不留!”

  一众清廷臣子闻言,愈发愤怒。

  “大胆,谁让你这么和我大清皇上说话的?”

  “贼子,当真不知礼数,实在该杀!”

  “……”

  怒骂间,他们甚至作势要上来围殴这名大唐官员。

  但却是被奕给抬手阻止了。

  奕面无表情的作出威胁。

  “回去告诉唐贼,朕乃大清天子,岂能陷入贼手?”

  “朕,誓死不降!”

  “朕就在这里,他若有胆,派兵来攻就是,朕全部都接着。”

  “只要尔等唐贼能接受黄河再次溃堤决口的结果就好!”

  这名大唐官员闻言,面色当即一变,怒喝道。

  “鞑子,尔枉为人君,竟拿黄河大堤威胁我大唐?!”

  奕闻言,却是并不恼怒,反而是开口讥讽道。

  “尔等唐贼不是一直说我大清之君乃鞑酋吗?没错,朕就是。”

  “朕一个鞑酋,又不是中原之君,黄河溃不溃堤,关朕何事?朕现在只关心我大清,我八旗子弟的生死存亡!”

  “只是朕一个鞑酋可以不在乎黄河,可你家王上自诩为中原之君,能否也不把黄河当回事呢?”

  奕现在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只要我没有道德,你们就不能道德绑架我!

  大唐官员面色阴晴不定,不断变化。

  奕见此,心道自己算是抓住唐贼要害了,继续说道。

  “回去告诉你家王上,他想要黄河大堤无恙,很简单,放朕以及我大清将士渡河就行。”

  “若他不答应,那朕便炸了黄河大堤,让黄河水再淹一次州府,拉个几万几十万百姓给我大清陪葬。”

  “朕倒要看看,他李奕这个中原之君,究竟有没有他自诩的那么爱民如子!”

  奕现在是真的不要脸皮了。

  不过,如今的他,既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脸皮其实也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