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一百二十六章 擒拿元帅,漓水之战胜利

小说:大唐天将军 作者:落叶凋谢 更新时间:2025-02-04 21:20:44 源网站:2k小说网
  即便论悉诺匝暴跳如雷,也只能在唐军马蹄威胁下,时时停下防御。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

  竟然只行进十里。

  夜晚不能停,必须继续行军。

  他们希望夜间时,唐军可以收敛点。

  论悉诺匝坚持认为,他们虽然很困倦,但唐军一定也好不到哪去。

  那轰隆隆的马蹄声,应该是唐军包括漓水东岸的所有骑兵。

  论悉诺匝不知道的是,李瑄只是让五百名骑兵,带着八千匹战马奔行。

  李瑄又派五十名神策卫率五百轻骑,劫杀吐蕃的探马。

  其他的士兵都在休息。

  吐蕃被拖入泥潭之中,即便他们睡一觉,也可以轻松追上。

  这也使吐蕃在夜晚行军的时候,唐军精骑和轻骑再来骚扰。

  甚至重骑亮相,故意让吐蕃看到重骑兵的身影。

  论悉诺匝列阵防守,不敢行进。

  唐军就这样与吐蕃僵持一夜,时不时抛射弓箭骚扰。

  吐蕃看唐军蓄势待发的样子不敢休息。

  一夜寒风吹!

  直到白天,唐军重骑、精骑、轻骑,都消失在视野中。

  每一个吐蕃人都顶着黑眼圈。

  他们继续行军的时候,有的人摇摇晃晃,像是随时会昏倒一样。

  “勇士们,我们不能停下。如果唐军步兵追上,我们想撤就来不及了。坚持住,只要回去,我们有的是时间休息!”

  双眼通红的论悉诺匝对士兵们鼓舞道。

  “轰隆隆!”

  论悉诺匝话音落,滚滚马蹄声响起。

  他以为唐军去而复返,要突袭他们,遂立刻下令大军停止,摆起军阵。

  当马蹄声停止的时候,论悉诺匝意识到这又是唐军的“疲兵之计”。

  半刻钟后,他下令麾下继续行进。

  这样的情况,一天出现十余次。

  好在论悉诺匝更大胆一些,使吐蕃白天行进二十里。

  夜晚天刚黑下,唐军甲骑具装、重骑、轻骑冲过来。

  与此同时,还有上千名骑**强弩手,被载至吐蕃大军不远处。

  这一次强弩手在骑兵的掩护下逼近吐蕃二百步。

  在这个距离内,时不时射出强弩。

  虽然没有射穿吐蕃的大盾,却又是纠缠吐蕃士兵一夜未睡。

  吐蕃士兵精神紧绷,有的承受不住这种双重压力,倒在地上,一命呜呼!

  而强弩手的出现,让论悉诺匝绝望。

  因为强弩手挡住他们,他们根本无法行军。

  但清晨一过,强弩手好像因为疲惫,撤离他们大军附近。

  唐军的重骑、精骑、轻骑也一起撤离。

  这让论悉诺匝壮起胆子,继续向南。

  “轰隆隆!”

  果不其然,唐军的马蹄又响。

  “元帅,会不会是唐军故弄玄虚,听马声有数千,事实上只有百人在驭马?”

  有一名吐蕃贵族官吏反应过来,他将自己的猜测告诉论悉诺匝。

  “有道理!”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论悉诺匝一听,真有这个可能。否则唐军为什么不现形呢?

  如果唐军像晚上一样现形,他们连休息都不敢。

  “拼了!不要再管马蹄声,全速行军!”

  论悉诺匝知道这样耗下去会把他们累死,所以心也横起来。

  又一次的马蹄声,吐蕃大军没有停下。

  探马将这件事情,告知数里外的李瑄。

  “我军步兵主力刚渡过河不久,全速行军,中午才能到达此地!”

  李瑄喃喃说道。

  吐蕃识破他的计策也正常。

  “令重骑、轻骑、精骑,暂停休息,到吐蕃阵前堵住他们。”

  李瑄麾下士兵能坚持住,吐蕃士兵却已到极限。

  继续出现在他们阵前。

  至于强弩手,李瑄不准备让他们到前阵。

  昨天能吓唬住吐蕃军,现在却不一定,万一吐蕃鱼死网破,直冲强弩军就麻烦了。

  不是李瑄怕吐蕃,而是不想付出更多死伤。

  在李瑄的计划中,是等一万步卒出现后,配合骑兵对吐蕃步兵进行围剿。

  已经拖延这么多时间,步兵下午就能到达。

  “轰隆隆!”

  这一次是真的唐骑到来。

  所有骑兵加起来将近六千。

  起初论悉诺匝不以为意,当看到越来越近的尘土时,才意识到这次是真的:“结阵,结阵!”

  “呜……呜……”

  吐蕃断断续续地号角吹响。

  筋疲力尽的吐蕃士兵,将车盾挡在他们周围,严阵以待。

  此时,论悉诺匝倒是希望唐军来攻。

  可唐军再次让他恨意升腾一分。

  唐军的骑兵就在一里外,他们能看到的地方巡视奔行。

  “元帅,这样不行啊!勇士们即将累趴下。或许唐军的步兵就在路上,我们以进攻阵形向南。唐军如果冲来,我们就殊死一搏。”

  一名吐蕃将领不顾论悉诺匝的身份,对他大吼到。

  在吐蕃严厉的军规下出现这种情况,代表这名将领的心神已经崩溃。

  “元帅,就按进攻阵形离开,唐军如果把我们冲散,我们就各自逃命。您一直想要损失最小,却让我军损失越来越大。”

  一名骑兵千夫长也满是怨气地道。

  他们骑兵已经死伤这样子,还约束他们不要离开。

  李瑄是不可战胜的!

  难道让他们骑兵给步兵陪葬?

  再说,就算吐蕃士兵化整为零乱窜,总能跑出去千八百人。

  哪像现在,像一群牲畜一样被唐军戏耍。

  待唐军步兵奔来围堵,那他们必是全军覆没了。

  这一战,对论悉诺匝不满的人太多,有将领开头后,其他将领纷纷“劝说”。

  论悉诺匝的脸已成猪肝色,但他无从反驳。

  他提振自己最后的气势,但在吐蕃将领眼中,论悉诺匝和他们一样,都是丧家之犬,毫不退让!

  “南下!”

  最终,论悉诺匝闭眼吐出两个字。

  吐蕃士兵脸上露出决然之色,他们开始改变阵形,以行军为主。

  步兵在骑兵面前行军,会露出众多破绽。

  唐军在草原上的行军阵形,两翼必有大量的骑兵。

  而吐蕃的骑兵如同虚无!

  “去传令弩兵跟上来!”

  “车将军,甲骑具装随时听我号令冲锋!”

  “辛将军,观察吐蕃士兵行军时的薄弱处,轻骑疾射。”

  “南将军,待辛将军射开薄弱处,你率领临洮军精骑、镇西军和漠门军的骑兵冲入,放大缺口!”

  李瑄连下命令。

  吐蕃既然不顾一切,他就要当机立断。

  “遵命!”

  众将领命。

  李瑄率领自己的亲卫,向吐蕃大军靠近。

  吐蕃大军不停,弓箭手连抛射的机会都没有。

  走起来抛射,跟开玩笑一样。

  更别说投石索了。

  “没有我的军令,不得放箭!”

  辛云京以号角传令。

  他准备通过拉锯,给吐蕃士兵造成压力,使他们露出更大破绽。

  辛云京将骑兵分为四队。

  分别在吐蕃大军前方、侧翼、后方游走。

  最后一队盯着吐蕃的骑兵。

  吐蕃士兵在紧张地行军。

  但周围全是唐军轻骑在奔驰。

  对吐蕃士兵造成的压力,犹如泰山压顶一样。

  心力交瘁的残兵败将,哪能在这样的压力下始终保持一个行进阵形?

  仅仅半刻钟。有一队吐蕃步兵掉队。

  同时,后方的几辆牛车,因为士兵掉队,而被挡停下。

  “我手指的方向,飞马驰射!”

  辛云京指着那一处破绽,一声令下。

  身后数百骑跟随辛云京。

  他们手持马弓,将箭矢握在手中。

  “咻咻咻……”

  数十步至,众皆骑射。

  那一处的吐蕃士兵死伤遍地,其他人抱头鼠窜。

  更多的车子停下。

  辛云京就在数十步外驻马,不断骑射,吐蕃没有能力组织起防御力量。

  “将士们,随我冲锋!”

  南霁云看到这处缺口庞大,立刻率领骑兵猛冲而来。

  “快,堵住缺口!”

  论悉诺匝骑在马上,脸色大变。

  但是他们组的是行军阵形,想要调重步兵过去可不是那么容易。

  当重步兵挺着盾过去的时候,南霁云已经带领数千精骑杀至。

  “噗嗤!”

  盾牌还未立起来,南霁云一马当先,连挑翻数面盾牌,杀死数人,

  身后精骑一拥而上,身披明光甲的精骑,如尖刀一样,**吐蕃的大军阵中。

  吐蕃阵形大乱,前方士兵不知道继续南下,还是回身战斗。

  “呜……”

  李瑄以号角为令,下令重骑兵开始冲锋。

  两里外的重骑兵开始提速。

  慢步,快步,跑步,袭步……

  当距离吐蕃后军百步的时候,速度提升至最高。

  吐蕃后军本因为唐军精骑入阵而慌乱。

  现在见甲骑具装的猛冲,他们干脆不再管后方,向没有唐军的地方乱窜。

  以至于后军的车子没有合在一起,使唐军具装甲骑有许多地方可以冲入阵中。

  “嘭!”“噗嗤!”

  后军吐蕃士兵能逃脱唐军的冲击,但更多的吐蕃士兵暴露在唐军的铁蹄之下。

  密集的行军阵形,一个冲刺,数以百计的吐蕃士兵被撞飞、刺死。

  随着铁甲的冲入,吐蕃死伤不断地扩大。

  防守未组织起来,一泻千里已是必然。

  “元帅,我军已无机会,请跟随骑兵撤退!”

  麾下向论悉诺匝劝说道。

  在骑兵面前行军看似愚蠢,却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谁让他们骑兵提前败北呢!

  “我这样回去也是死啊!”

  论悉诺匝面露不安。

  “元帅是想死在自己的国家,还是死在唐国?”

  吐蕃一名千户长认为论悉诺匝应该老老实实回去接受惩罚,并将这次的战斗细节分毫不差地告诉赞普和大论。

  以便于今后能找到对付李瑄的方法。

  “走!”

  论悉诺匝看士兵们惨死,心在滴血,但他还是决定与骑兵一起逃离。

  虽然,他们不一定能逃出去。

  吐蕃骑兵一直在最前方,就是方便在关键时刻撤走。

  但此时他们前方有五百唐军轻骑。

  “分五百骑兵,去拖延唐骑!”

  吐蕃骑将命令道。

  此行除了论悉诺匝,还有吐蕃一众千户长、贵族官吏。

  他们在剩下五百骑的掩护下,抛弃步兵。

  临走前,论悉诺匝下令吐蕃步兵散开各自逃命。

  这样也能为他们争取逃跑的空间。

  殊不知,李瑄迟迟未冲阵,是因为盯上他们。

  他看到吐蕃的大纛和众多兽旗落下,就知道他们要逃命。

  他从高秀岩口中得知,是一名镇守吐谷浑、九曲的小贡论率领兵马而来。

  这比大唐的节度使还要大,是一份不错的军功。

  “令强弩手策马至战场前方,将所有的退路堵住,再让一千轻骑去配合强弩兵,尽可能不让吐蕃士兵南逃。”

  李瑄下达一份命令后,率领亲卫向论悉诺匝追去。

  论悉诺匝等逃跑十余里后,突然发现后方一百多名唐军精骑在追击他们。

  本来他没放在心上,论悉诺匝还有上百名全披锁子甲的亲卫,必要时能拦住唐军追兵。

  “元……帅,那好像是陇右主帅……李瑄!”

  一名千夫长越看越惶恐,基本确定后方追兵身份后,结结巴巴地向论悉诺匝说道。

  “什么!”

  论悉诺匝的心狠狠一震。

  最关键的是,许多吐蕃骑兵也认得这是李瑄。

  他们不断地念这个名字,顿时所有骑兵都知道李瑄在追他们。

  那李瑄斩杀猛将如拿捏小羊羔一样,在万骑之中任意纵横,是他们的梦魇。

  他们这点人怎么可能抵挡?

  “天要绝我吗?”

  论悉诺匝绝望不已。

  看着李瑄率神策逐渐接近,他仰望苍天大呼。

  尽是悲伤的情绪弥漫。

  与此同时,这一队吐蕃骑兵的阵形混乱。

  有几名吐谷浑骑兵把自己的长矛丢掉,甲胄脱下。

  马匹加速,越过众马。

  更有的吐蕃骑兵效仿吐谷浑这种“丢盔弃甲”。

  他们不敢与李瑄战斗,只想倾尽全力逃跑。

  至于论悉诺匝,要不是他,他们早就可以离开,哪会被李瑄这个杀神追击。

  甚至还有吐蕃骑兵认为是论悉诺匝在他们队伍中,才把李瑄引过来。

  “大胆,你们还是勇士吗?”

  论悉诺匝看到这番景象大怒。

  他虽然败了,他不能忍受麾下如此。

  这一刻,不论是吐谷浑人,还是吐蕃骑兵,甚至贵族官吏,都将论悉诺匝的话当成耳旁风,自顾自逃窜。

  唯有亲卫对他“不离不弃”!

  “将军,您快把刀弓扔下去,将甲胄脱去,我们挡住李瑄!”

  亲卫队长决绝地说道。

  留下必死,但他们就是这样的宿命。

  “我宁死不受此辱!”

  论悉诺匝说这句话的时候,看着离他们不到三百步的李瑄。

  唐军的马比吐蕃的马更好一些,但更多的是吐蕃马这几天被折腾地不轻。

  “元帅,您要活着回去面见赞普……”

  亲卫长劝道。

  “也罢!”

  论悉诺匝立刻将镶嵌着黄金的刀扔掉,又将他未杀一人的弓箭仍下马。厚重的盔甲,也被他一一解去。

  顿时,论悉诺匝的战马快一分。

  “勇士们,为元帅效死!”

  亲卫长转马,他大喝一声,手持弯刀回杀李瑄。

  此时,李瑄的亲卫人人奋弓。

  “噗嗤!”

  百步之内,亲卫长被李瑄一箭射中面部落马。

  “咻咻咻!”

  五十步内,所有亲卫松弦。

  锁子甲能有效防御箭矢,所以亲卫纷纷射向吐蕃骑兵的面部。

  一轮箭矢,三十多人落马。

  第二轮二十步时射箭,五十多人落马。

  剩下的不足为惧,亲卫们运枪冲过,将他们全部斩死。

  “啊……”

  论悉诺匝扭头看一眼后大惊,他骁勇的亲卫,顷刻间就被杀光。

  其他的吐蕃骑兵见此,不断**马鞭。

  李瑄看自己亲卫一时追不上这些吐蕃“轻骑”,遂策火云马独自追击。

  火云马就是爆发力不如汗血宝马,其他耐力、力量,都远远超过。

  半刻钟时间,李瑄追到一名吐蕃士兵,并将槊刃放在他的背上。

  那吐蕃士兵吓得赶紧勒马求饶。

  “谁是元帅?”

  李瑄问这吐蕃士兵。

  这吐蕃士兵虽听不懂汉语,但似乎明白李瑄的意思,指着百二十步外,一名穿着精致皮大衣的男子。

  吐蕃阶级分明,就算是盔甲里面的穿着,元帅也与众不同。

  李瑄没杀这名“上道”的吐蕃士兵,只是用槊将他甩下马。

  他策马继续追击论悉诺匝。

  片刻时间,李瑄距离论悉诺匝只剩十步。

  论悉诺匝只是身份尊贵,勇力一般。别说没兵器,就算有兵器在李瑄面前也不堪一击。

  现在他连挥刀**的机会也不存在。

  “驾!”

  李瑄一夹马腹,火云马再次加速。

  迅速贴近论悉诺匝。

  “啊……”

  在两人距离不到一步的时候,李瑄探手抓住他的衣襟,将论悉诺匝从马上拽下来,然后放在他的马背上。

  见论悉诺匝在挣扎大叫,李瑄很不耐,他回马来到亲卫旁边,并示意亲卫停下。

  “绑了!”

  李瑄将论悉诺匝从马上扔下去,令亲卫将他绑住。

  “不必再去追击吐蕃残骑。”

  吐蕃骑兵把兵甲丢得满地,久追或许能追上,但李瑄要处理还未结束的战事。

  另一部吐蕃骑兵,被唐军共一千骑,两侧夹击,全军覆没。

  弩兵也通过马匹,列阵在吐蕃士兵溃逃的路上。

  至下午时,步兵赶到战场。

  围追堵截,共斩首一万五千余,俘五千人。

  剩下有漏网之鱼逃离国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在奏折上,可以上报为“全歼来敌”。

  擒拿主帅,斩擒四名最重要的大将,擒万夫长两名。

  前后共歼俘六万多人。

  俘虏马一万五千匹,牛两千头,军资无计。

  这是近些年来,对吐蕃最大的战果。

  至此,“漓水之战”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