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七十九章 满城沸腾

小说:大唐天将军 作者:落叶凋谢 更新时间:2025-02-04 21:20:44 源网站:2k小说网
  “前方可是忠武将军?”

  渭水旁,上千名羽林军驻马等候。

  前方的羽林卫着鲜艳的明光甲,华丽的马鞍。他们拿的是入鞘的剑,还有仪仗兵器。

  后方的羽林卫持槊、枪、刀、弓等正常的战兵。

  其中领头的羽林卫持节符,向李瑄喊一声。

  “正是!奉朔方节度使之命,押送突厥乌苏米施可汗、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等入京面圣。”

  李瑄向领头的羽林卫将军回道。

  “圣人有令,朔方军精骑驻扎在渭水之畔。人皆赏绢一匹,美酒、肉食,畅饮三日。车马由羽林卫接替!”

  “今日已晚,忠武将军需移至明德门前,接风洗尘,沐浴更衣,待明日辰时,入太极宫献俘。”

  羽林卫将军持节跃马而来,向李瑄下令。

  “遵旨!”

  李瑄领旨。

  随后,由羽林卫接替车队,只有李瑄的亲卫能和他一起。

  过渭水桥,前往明德门。

  按理说,李瑄的家人应该来迎接他。

  但没有来。

  因为这是皇恩加身的时刻,按照礼制,家人不能掺和。

  夜晚,李瑄到达长安明德门。

  在城外的营帐,李瑄沐浴、更衣,还修整头发。

  长途跋涉,颇为劳累,李瑄舒舒服服地睡了一晚。

  ……

  左相府。

  “阿爷,不是说七兄已经到长安?为何还不回来?”

  李适之晚上刚回到左相府,李玉莹就缠着他问。

  李玉莹本想去迎接李瑄,却不知去哪等候。

  “哈哈,玉莹别急,这是殊荣。明日七郎自会到家。”

  李适之**着胡须,那表情要多神气就有多神气。

  今日下朝后,他和老友们畅饮,探讨诗文。

  统领过千军万马,位至宰相,生得麒麟儿。

  人生如此,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李玉莹满目疑惑,父亲怎么和兄长们都在卖关子,她听不懂。

  ……

  明德门外,卯时,李瑄起来洗漱。

  这时,侍者为李瑄带来非常华丽的明光将铠,连披风都为金线所绣。

  侍者又为李瑄腰间挂上玉腰带。

  一番收拾后,辰时已到。

  “将军,等会您骑这匹马。”

  侍者将一匹神俊无比的白马牵过来。

  此马如火云马一样高大,脖颈修长,白毛如绸缎一样,没有一丝杂色。

  它背上的马鞍竟然是黄金打造,连马鞍下的垫子都是金丝垫。

  这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啊!

  “起!”

  羽林将军一声令下。前方羽林仪仗,骑着高头大马先过明德门。

  然后是一部分羽林卫。

  “将军请上马。”

  按照顺序,侍者提醒李瑄上马。

  李瑄身后,是乌苏米施可汗的马车,由羽林卫驾驶。

  接着是颉跌伊施可汗。

  然后婆匐可敦等贵族、酋长。

  最后是灭亡突厥所获得的战利品。

  另一队羽林卫仪仗在尾部。

  就这样,李瑄进入明德门,来到长安最繁华的街道,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已经被禁行,这个时间段,只为迎接李瑄一个人通过。

  距离十几丈外的两旁,每隔五步,就站着一名金吾卫。

  金吾卫后面,是形形**的长安百姓。

  他们正期待地等着。

  生擒两可汗,名满长安的大诗人李瑄回长安献俘。

  人们听说他只有十六岁,在战场为万人敌,斩将夺旗如探囊取物。

  百姓们都想看看他的英姿。

  李瑄还在隔着城墙呼呼大睡的时候,就有百姓提前占位置等待。

  羽林卫仪仗和羽林卫走过后,李瑄骑汗血宝马进入百姓的视线中。

  “呼!”

  “雪满弓刀,李将军。”

  “飞马射缨,李将军。”

  “闻名不如一见。”

  “好姿容,天下英俊,无出其右。”

  “好一副英姿雄伟的气派,大丈夫当如是。”

  “上马持槊,下马写诗,天下无双。”

  “骑宝马,坐金鞍,穿金甲,着玉带,男儿至此有何恨?”

  “有几文人,能如李将军一样,在马上取富贵。”

  “古之公子才有的风姿,若能侍奉,妾又何妨?”

  “呵,这是我的檀郎吗?”

  ……

  两旁人山人海的百姓,纷纷惊呼。

  他们提出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雪满弓刀”。

  在长安,雪满弓刀指的就是生擒两可汗。

  大雪满弓刀的意境,让包括文人、诗人在内的长安百姓,脑补许多画面。

  他们想象李瑄擒拿乌苏米施可汗的环境艰难,追击数千里,在苦寒之地的大雪纷飞中,将其擒获。

  可以说,这首诗让李瑄擒拿双可汗的功勋与声望,更上一层。

  文人、士人、百姓、少年、少女,看到李瑄的想法各不相同。

  少年们将李瑄当成英雄,是毕生追求的目标。

  少女怀春,希望自己的如意郎君,是李瑄这样。

  李瑄被万众瞩目,很有成就感。向两旁的长安百姓挥手。

  百姓们欢喝,更为狂热。

  乌苏米施可汗等坐在车中,虽然长安百姓看不到他们,却依然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这些观看的百姓中,还有许多突厥人,他们的目光复杂。

  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将军,竟能擒获突厥大可汗。

  其他吐蕃人、西域人、粟特人、大食人无感,只想快点解禁朱雀街,别影响他们的生意。

  殊不知在接下来十来年里,这个名字会一次次让他们心惊胆寒。

  朱雀大街,在走一半的时候,李瑄遇到熟人。

  “七郎!”

  裴胄、裴晃叔侄跳起来喊七郎,生怕李瑄看不到他们。

  李瑄笑着向他们打招呼。

  “七兄!”

  李瑄还看到李玉莹,她也是蹦蹦跳跳。

  可惜有金吾卫拦着,谁也过不来。

  李瑄只能示意李玉莹,在家里等他。

  一路朝天,万民仰慕。

  殊荣之至!

  当李瑄走到皇城外的朱雀门,欢喝声才停止。

  因为李瑄要进入皇城。

  李隆基特意出兴庆宫,带领文武百官在皇城内太极宫太极殿前,接受李瑄的“献俘”。

  入皇城后,前方的羽林卫散至两侧,由李瑄骑马打头。

  再入太极宫的承天门,监礼官唱礼,允许李瑄骑马而入。

  太极宫中,左边每隔三步站一名羽林卫,右边每隔三步站一名龙武卫。

  一直延伸到太极殿前。

  李瑄每行走十丈,都有宦官喝礼一声。

  乌苏米施可汗忍不住掀开帘子,看到太极宫中的雕梁画栋,看到更神威的大唐明光甲。

  那庄严肃穆的场面,他今日才知大唐皇帝的尊贵。

  再想想自己……

  当初要是接受大唐皇帝的诏书,也不至于被回纥人骑在脖子上。

  悔不当初!

  太极殿外的高阶上,李隆基头戴冠冕,负手而立。

  在京九品以上职事官,站在台阶下方两侧。

  五品以上职事官和外国使节,站在李隆基的身后。

  他们看着李瑄骑马入殿前,后面跟着长车。

  接近台下的时候,李瑄翻身下马,来到阶前拜见:“臣拜见陛下。”

  “免礼!”

  李隆基微微一笑,示意李瑄起身。

  他对李瑄所立下的功绩非常满意,擒获双可汗,北方已定,谁敢不服?

  接下来就可以全力去对付他的心头病,吐蕃。

  此时李隆基已在心中认定,李瑄就是他的霍去病,可以帮助他开疆扩土,完成秦皇汉武那样的赫赫武功。

  千古一帝,非他莫属!

  “朔方军奉陛下之命,讨伐不臣。历时三月,擒获突厥乌苏米施可汗、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突厥毗伽可汗妻婆匐可敦、突厥东杀阿波达干酋长……另缴获金银器物十五车,珠宝二十六包……”

  “今将其带归长安,由陛下处置!”

  李瑄再拜后,开始献俘仪式。

  “让其出车!”

  李隆基抖擞精神,吩咐道。

  羽林卫将所有车子的车帘掀开,示意乌苏米施等人下车。

  无尽的压迫感,让他们喘不过气。

  但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一个个颤颤巍巍地来到阶前,跪拜在地。

  “罪臣等冒犯天威,愿尊圣人,请求恕罪。”

  乌苏米施可汗已经想通,好死不如赖活着。

  只要活下来,哪怕会被监视都行。

  “昔日颉利可汗逼太宗皇帝立下渭水之盟,犹得到太宗皇帝的宽恕。汝虽忤逆朕,冒犯天朝,但罪责还没有颉利可汗那么大。既已归服,朕就赦免你的罪过,授予你左威卫大将军。”

  李隆基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他表现出身为天朝上国皇帝的风度,对敌对国主进行册封。

  这册封没有一点实权,肯定会在监视之下,早朝都不用上。

  只有大典的时候,象征性地出席一下。

  “拜谢陛下!”

  乌苏米施连忙再拜,感激涕零的模样。

  接下来,李隆基将拔悉密可汗封为将军,将婆匐可敦封为宾国夫人。

  给突厥酋长们一些赏赐,令他们回河套地区,王忠嗣将他们安置在那里。

  这些酋长拍着胸脯保证,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以后唐军征战,可以从这些部落中征集人马。

  一场李隆基炫耀武功的仪式结束。那些小国家的使者们畏服,感叹大唐太强大,连大名鼎鼎的突厥都被其灭亡,国主被生擒。

  文武百官们则看着站在台下,英武不凡的李瑄。

  他们心思各异。

  李适之神气十足,全程都挂着笑容,场上除了李隆基,就他最高兴。

  “笑吧!看你能笑到几时?”

  李林甫暗恨。

  他也在笑,但笑里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