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有马立身帮衬着,李冬云办入职手续、转户口费不了什么事。

  虽说只是个乡镇地区的供销社,可入职就得把户口迁成城市户口。

  毕竟有了城市户口,才有定量供应,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和城镇服务。

  对大多数人来讲,城市户口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有个粮食本,吃饭不愁。

  北丰公社在县里那可是大乡,是本县五个区、二十四个公社里最大的。

  地方大、人多,好处就是镇上的工商业和服务业,比其他乡都发达些。

  可也有坏处,就是离县城远,差不多有三十多里地。

  ……

  临近中午中午。

  供销社那灰砖墙上,“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标语,在大太阳底下白晃晃的。

  李冬生蹲在台阶下边,跟门房的王大爷一块儿抽烟唠嗑。

  “王大爷,您可有福气!刚入伍就赶上解放,出村的时候脚指头还中了一枪,这还给您算战伤,每个月领补贴,这不跟白拿似的嘛!”李冬生笑着说道。

  “你这小兔崽子,净瞎咧!有种你也挨一枪试试!”

  俩人正唠得起劲,李冬生一抬眼,瞧见自己妹妹李冬云从路边拐角那儿冒出来了,怀里还抱着几个小本。

  李冬生赶紧停下话头,跑过去迎她。

  “咋样?都办完了没?”李冬生问道。

  李冬云有点局促,轻轻点了点头。

  李冬生伸手捏了捏妹妹的脸,说:“咋哭丧个脸呢,整得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不委屈,我可开心了……”

  李冬云是真开心,她都不敢想,自己稀里糊涂就成城里人了。

  就是脑袋还有点懵,一时半会儿没缓过神来。

  李冬生推着她的肩膀,把她领到王大爷跟前,介绍道:

  “王大爷,您不是老念叨俺家妹子嘛?来,瞅瞅,这就是马主任新招的营业员。”

  说着,李冬生把盖着大红戳的介绍信递过去,“往后还得麻烦您多照应着点。”

  王大爷眯着眼,打量躲在哥哥身后的李冬云。

  只见她穿着一件碎花布棉猴,都洗得发白了,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模样长得水灵灵的,就是穿得有点朴素,看着像个来买红糖的村姑。

  “嗯!马主任刚才打过招呼了。你俩站一块儿,咋看都不像兄妹呢。妹子长得眉清目秀的,你这个当哥的咋就尖嘴猴腮的呢。”王大爷笑着打趣道。

  “嘿!您这说的啥话呀!烟您别抽了嗷!”李冬生佯装生气地说。

  王大爷笑了笑,掀起木板门帘:“赶紧去后院找孙会计领工装吧。”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马靠鞍,咱这供销社可不像生产队,得穿得体面些。”

  末了,王大爷还不忘贫嘴一句,“不过小李啊,你就算了,穿啥都白搭!”

  李冬生跟王大爷又呛了几句,就领着妹妹穿过堆满箩筐的走廊。

  走着走着,李冬云突然往李冬生手里塞了个纸包。

  李冬生打开,一股油墨香混着樟脑味,里面是一件叠得方方正正的的确良衬衫。

  李冬生有点纳闷,就见李冬云红着脸,低着头说:

  “我刚给你买的……算是谢谢你……虽说花的还是你给我的钱……”

  李冬生心里一暖,把衣裳夹好,又捏了捏李冬云的脸:

  “死丫头,给你钱是让你这么花的?那是让你给自己添点物件用的。”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前走。

  一进库房,就被库房里的争吵声打断了。

  一个戴眼镜的瘦高男人,正把算盘摔得噼里啪啦响。

  “上月明明进账七十四匹劳动布,账上咋少了三匹呢?”

  之前见过一面,梳着干部头的胖女人杨姐,这时候抱着账本,冷笑着说:

  “你这话问得可真稀奇,还不是上个月马主任家亲戚结婚……”

  两人正说着,一扭头发现有人进来,立马就闭上了嘴。

  看着那两人突然闭上嘴,直勾勾地望向自己,李冬云心里一慌,赶忙拽住哥哥李冬生的衣角。

  就好像对面站着的是洪水猛兽,能把她生吞了似的。

  杨姐反应可快了,脸上瞬间堆满了热情的笑,扯着大嗓门说道:

  “哎呦喂!这不咱家妹子来啦!这个是小孙,咱供销社的会计,赶紧认识认识!”

  孙会计推了推那条腿都裂了缝的眼镜,干巴巴地说:“新来的?跟我去领工装。”

  孙会计打开那蓝漆木柜的一瞬间,一股霉味混合着樟脑味扑面而来。

  李冬云盯着那摞叠得方方正正,像豆腐块似的藏青色工装,心里满是期待。

  没过多久,李冬云站在了更衣室的镜子前,镜子里映出一个她都快不认识的人。

  身上穿着领子挺括的的确良衬衫,工装裤的裤腰却勒得她有点喘不过气。

  李冬云轻轻摸着左胸口上绣着的红字“北丰供销”,脸颊微微泛红,眼里满是憧憬,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摸镜子。

  这一幕刚好被走进来的李冬生瞧见,他笑着打趣道:

  “这是干啥呢?俺家妹子还想当那水仙,顾影自怜呐?”

  李冬云一听,脸“唰”地一下就红透了,赶忙收起手,假装在整理衣服。

  李冬云本就长得好看,只是以前在家天天干活,根本没时间收拾自己。

  现在稍微这么一打扮,还真有了样板戏里革命女同志的那股精气神儿。

  供销社里人不算多,可年轻精干的小伙子还不少。

  之前唯一的女同志就是杨姐,孩子都生了六个了。

  如今李冬云一来,那可真是一枝独秀。

  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几个男同志的目光,让他们连工作都没心思干了。

  “今天这是咋回事啊,工作咋这么积极了?”

  这时,外头传来一道熟悉又洪亮的嗓音。

  马立身背着手走了进来,脸上挂着笑——他刚去收拾李冬生送来的那几条鱼了。

  “冬云同志适应得咋样啊?”

  马立身站在盐垛旁边,衬衫的口袋里别着两支钢笔,袖口上还残留着淡淡的鱼腥味。

  李冬生见状,赶忙上前,递上一根中华烟,笑着说:

  “多亏主任照应了,这丫头打小就没出过村,这会儿还跟做梦似的,有些反应不过来呢。”

  话还没说完,就被玻璃柜台上传来的一声脆响打断了。

  一个穿着红毛衣的男售货员,把搪瓷缸重重地往柜台上一放,殷勤的说道:

  “马主任,新来的女同志分到哪个组啊?我们副食品组正好缺一个人!”sxbiquge/read/75/75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