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研究需要积累,积累的过程平淡而乏味。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

  张硕在半年时间里迎来了人生两大喜。

  一个是结婚,一个评上了科学院院士。

  结婚对象是李刘双悦,他们不能说青梅竹马,但也认识很多年了,对彼此都有好感。

  张硕并不喜欢张扬,以他个人影响力来说,对外宣布结婚会来很多人。

  所以就只是双方家长私下里见面吃个饭。

  张硕又分别请了熟悉的朋友、学校里的同事,再到民政局领个证书,走个形式就结束了。

  另一大喜,就是评上了科学院院士。

  张硕的年纪只有30岁,但能评上院士一点都不意外,他拿过菲尔兹,是公认数学最顶尖的学者。

  如果连菲尔兹获得者都评不上数学院士,数学院士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学部会议的时候,有人甚至提议不用去投票,直接让张硕通过就好了。

  后来还是投票了,结果他以全票评上数学院士,也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罗勇军也达到了评选门槛,获得学部一半以上的票数成为数学院士。

  李伟华都遗憾的没选上。

  自此之后,也可以称罗勇军一声‘罗院士’。

  假期归来,张硕刚到高院楼就见到孙兴利和罗勇军斗嘴。

  “老罗!”

  孙兴利进门就喊了一声。

  罗勇军高仰着头,以藐视的眼神高傲的说道,“什么老罗?没礼貌!请叫我罗院士!”

  “好的,老罗!”

  “叫罗院士!”

  “老罗、老罗、老罗……”

  孙兴利连着喊了好几声,随后很用力的‘嘟囔’句,“还不是沾了张硕的光?”

  “什么沾光!”罗勇军顿时不满道,“张硕是我的学生,而且张硕也评上了院士,以后放尊重一些,要称呼‘张院士’!”

  张硕好笑的说道,“可别!叫我名字就行。”

  孙兴利马上道,“看到没有?张硕这才叫有大院士胸怀,你评上院士就是到处显摆。”

  “显摆怎么了?”

  罗勇军不以为意,“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不显摆一下,院士不是白评了?”

  “额……”

  “你这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耻什么耻!评上院士多光荣啊,我看你是嫉妒吧?”

  罗勇军满是不在意,想到自己成了罗院士,嘴边儿的笑容根本绷不住,“大利啊,我也不和你计较,话说回来,我一个大院士和你一个小研究员计较什么?”

  他说着又高傲的仰起头,仿佛自己已经成了人上之人。

  这次斗嘴以孙兴利失败而告终。

  他郁闷的看向张硕。

  罗勇军有句话说的没错,他心里确实有些嫉妒。

  虽然罗勇军比自己大了十几岁,但再过十几年就能评上院士了吗?

  那很难啊!

  孙兴利哀叹一声,问向张硕,“张大院士,你什么时候回来研究数学,我一直在搞周氏猜想。”

  “我们也合作一下,完成这个论证。”

  张硕听的有些熟悉,马上问了句,“什么研究?”

  “周氏猜想?”

  “我记得你好几年前就在做这个研究,还申请了一个几十万的项目,对吧?”

  张硕拧着眉头,疑惑问道,“这么久还没完成吗?”

  “额……”

  孙兴利半张着嘴,直接僵在原地。

  罗勇军狠狠的竖起大拇指,“张硕,高明啊!”

  “下次谁和我斗嘴,我也用这招儿来还击!”

  “额……”

  这次轮到张硕无语了,他小声道,“我不是气人,本来就是这么想的。”

  “正因为如此,才更打击人!”

  “……”

  孙兴利被打击的不轻,他先是被罗勇军气到了,然后被张硕一句话穿透心脏。

  他的研究确实不怎么顺利,几十万的项目就写了两篇论文。

  虽然有实质性的内容,但也只是发了二区而已,距离论证周实猜想还差的很远。

  等项目资助期结束,他又申请了个省内资助项目,经费就只有十五万了。

  如果能在研究上有突破性进展,以他的履历下一步就可以迈向杰青项目。

  否则,就很难了。

  大部分学者都卡在这一步,最高能申请个几十万的优青,资助期结束没有突破性成果,再申请杰青就很难了。

  研究上不能再进一步,未来就是慢慢混资历了,混到个**教授、二级教授……

  然后,放弃学术突破,专心从事教学工作,直到退休。

  张硕对此也只能给予鼓励,“孙哥,加油!”

  “你的水平没问题,我看好你,一定没问题的。”

  孙兴利听的直扯嘴角,黑着脸道,“你应该说的诚恳一点儿,否则像是在幸灾乐祸。”

  “那是因为我对数论研究不感兴趣。”

  张硕确实不感兴趣。

  换做是几年以前,闲的发慌的时候,也许还会研究一下。

  现在则是专注于理论研究,准确的说是专注于弱力对实验影响的研究。

  所对应的S级任务提升也是很大的,到现在,任务进度已经接近‘30%’。

  研究进行到这一步,已经牵扯了很多实验和理论问题了。

  他也知道为什么特殊点位的混乱力场实验,会存在波动数学偏差了。

  核心原因,就是弱力带来的影响。

  弱力控制着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影响着物质的稳定性,超子衰变过程中,必定存在着弱力的作用。

  特殊点位的混乱力场实验,会制造出强力环境,并促使粒子发生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

  这个过程中,弱力产生的影响就更大了。

  原子核核力拆分,本质上是主动性的核裂变,只要是核裂变就必定存在弱力影响。

  同样的实验,因为强力环境覆盖的区域不同,离子的密度不同,弱力带来的影响也就存在差异。

  另一个原因,则是实验设备的控制精度问题。

  现在的混乱力场实验,无论是控制还是检测,都只是刚刚起步,技术上都能用‘粗糙’来形容,远达不到控制粒子的精度。

  S级任务,研究的是弱力如何在实验中影响波动偏差,就存在粒子动态、弱力作用的问题。

  粒子动态控制,需要极为精湛的控制技术。

  弱力的研究,则因为基础不足,再加上实验精度不足,研究的难度就非常高。

  虽然任务进度只达到了30%,但也足以增加对于弱力的理解了,有了大量的理解后,好多研究都可以考虑弱力的影响。

  这也是重要的收获。

  弱力的理解也对其他研究有帮助,比如,了解到‘元素对强力扩散效应抗性’的本质,是弱力制约着强力环境的裂变发生。

  有些元素,尤其是不会天然衰变的稳定元素,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中,会受到强力和弱力的共同影响。

  反应中的弱力,也可以理解为‘很强的弱力’。

  这并不是说弱力的强度高,而是弱力的作用,恰好是和强力环境对原子作用效果相反。

  强力作用,强度当然远远高于弱力作用,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但是,原子核核裂变反应中,强力环境的作用并不是把原子核的质子或中子拆外拉拽,而是整体性对原子形成来个方向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把‘不均匀、凸起的质子或中子’拉拽下去。

  那当然不是拉拽,也可以理解为让质子或中子解体。

  重要的是,强力环境作用是整体性的。

  比如,把一个物体放在深海环境中。

  深海中的海水会对物体造成来自各方向的强压。

  若是物体有凸起,或有部分只是微弱连接,就可能会在海水的强压下分离。

  强力环境对于原子核的作用,就类似于上述例证。

  弱力则不用。

  弱力存在于紧靠在一起的粒子和粒子之间,其就像是深海物体内部的力,会像是个绳索一样,把微弱连接的部分拽住。

  虽然绳索的力和深海强压无法相提并论,但因为是直接性作用,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这些都是弱力研究的收获,而能有如此收获,也和对强力的理解增加有关。

  强力的理解,主要来自人造太阳项目提供的数据支持。

  过去半年时间里,人造太阳项目进行了三次实验,每一次都能带来大量强力测定有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能帮助理解强力强度以及强力环境。

  强力环境并不是强力场,其产生作用的原理和电磁场、引力场截然不同。

  其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方向。

  强力环境不存在力场方向,只有力场中存在物质,才能够去体现潜力环境作用。

  针对原子核来说,强力环境的作用就可以理解为深海水压,压力来自四周围,有可能是向原子核内,也有可能向原子核外。

  方向,只有针对单独的原子核才能进行描述。

  ……

  半年时间里,佟智国团队的研究进展很大。

  他们的主设备已经制造好,并已经进行了两次测试实验,针对的是两种不同的元素。

  一个是气体元素,另一个是金属元素。

  元素是来自张硕的建议,选取‘有可能’存在强抗性的元素,让佟智国团队进行抗性测试。

  现在已经有结果了。

  张硕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以后,马上就去了佟智国团队的实验基地。

  他不是一个人,还带着薛柏坤和王强。

  在研究上,两个人能带来的帮助很大。

  佟智国团队的实验基地位置非常偏僻,处在沙漠的边缘地带,一路过去花费二十多个小时,真可以称得上是艰难的旅途。

  原来的实验基地被炸毁,他们的选择是在一百公里外,基地都是新修建的。

  这附近是无人区,沙漠边缘的环境也很酷烈,基地修建都很不容易,需要依靠军方的支持。

  张硕见到佟智国的时候,就发现对方变黑了许多。

  佟智国主动迎过去,还给张硕开了车门,脸上的表情带着笑,但明显还带着苦涩。

  难啊!

  半年的艰苦工作,让他不由怀念起科技工业局朝九晚五的幸福生活。

  那时候,进了办公室就翘着腿喝着咖啡,悠闲的看看新闻、刷刷短视频。

  想想,都很幸福啊!

  结果张硕过来说了个实验研究,让他组个团来到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唉~~~”

  佟智国对此只能摇头叹气,感觉保密性研究的实验人员,真是……没有人权!

  当然,心里也只是吐槽一下。

  如果能穿越回半年前,他认为自己依旧会接手实验工作。

  “来了!”

  佟智国脑中闪过无数思绪,还是热情的和张硕握手。

  张硕下了车,就和佟智国一起走进了基地,马上关心道,“实验怎么样?没出问题吧。”

  “一切都安全,放心吧!”

  佟智国表现的信心满满,实际上,第一次进行测试实验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担忧,生怕会制造一次超大的爆炸。

  即便做好了安全防护工作,实验时操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躲进防空洞。

  但碰上了超大型的爆炸,防空洞也不一定安全!

  他是了解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的,知道反应能穿透地面,也许就穿透了几十米,直接侵入到防空洞内呢?

  即便是不直接侵入,只是热反应都足以让防空洞内的人员遭遇生命危险了。

  好在,一切安全。

  张硕进了基地以后,就直接去了主设备间,他是第二次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主设备非常庞大,是个直径超过六米的大圆球,周围还有各种设备,离子炮设备就在一侧,也和主设备直接相连。

  实验过程就是,主设备内填充元素材料,并利用射线不断进行加热,过程中制造反应离子团,离子团会从内部直接进入主设备反应炉。

  反应炉可没有六米那么大,它是在大圆球的正中心,体积还不到一立方米。

  外层占据大部分体积的是防护层,主要防护层就是厚重的惰性气体层。

  外层厚重的防护,都是为了把反应禁锢在反应炉内,并保证外在环境的安全。

  实际上,实验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张硕对此并不担心,因为他对于实验理解更深入。

  反应炉内填充的元素材料并不多,加热到超高温后形成离子态,会均衡分布在反应炉内,密度只比离子武器释放的离子团高一些。

  离子团,可不会发生爆炸又或者冒白烟的反应,就只是让反应持续,并制造一定的强力环境。

  当离子团进入到反应炉内,因为内部元素离子密度不高,强力扩散效应很弱,能让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持续一段时间就很不错了。

  向外扩散,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发生大规模强力扩散效应,外层还有厚重的惰性气体保护,惰性气体对强力扩散,就像是高压灭火器和火苗一样。

  火苗窜出来,立刻就会直接熄灭,最多也就造成设备损坏,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