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第6章 :商者沟通有无

小说: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作者:水晶咕咾肉 更新时间:2025-02-09 00:54:48 源网站:2k小说网
  就在庆王还待跟太子争论时,窦世英捧着书本从殿外走来。

  庆王这才面色不虞地回到自己座位上。

  秦浩正要松口气,却见窦世英明显瞄了他一眼,随后清了清嗓子:“今日便不讲春秋了,臣给三位殿下讲讲视箴。”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秦王殿下,此句作何解?”

  秦浩暗自翻了个白眼,好嘛,这老头在这点他呢。

  这其实是宋代理学大家程颐对论语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的解读。

  庆王有些幸灾乐祸的冲秦浩挤眉弄眼,太子则是正襟危坐,一副好学生的姿态。

  秦浩沉思片刻后,正色道:“先生,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亦是说,礼制是道德堕落后的‘补救’,强调过度拘泥‘非礼’的规范,反而会催生虚伪。”

  “学生以为,克己复礼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人若是一味回避自己的欲望,终有一日会被外界的欲望所引诱,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直面内心的欲望,继而战胜它。”

  窦世英闻言气得吹胡子瞪眼:“殿下慎言,此乃对先贤亵渎。”

  可怜平日里除了上课一个屁都不敢放的好好先生,这会儿已经是怒发冲冠,也不知是秦浩的言论太过离经叛道,还是在为女儿抱不平。

  太子也站了起来,面容严肃的反驳:“九弟此言大谬,克己复礼乃是君子对自身的行为准则,你我身为皇族更该严以律己,以做天下表率。”

  庆王也站了出来:“太子殿下未免太天真了,那些酸儒天天让我们皇族克己复礼,一个个私底下却是骄奢**逸,不觉得可笑吗?”

  眼见太子跟庆王再度针锋相对,窦世英也不免懊悔,早知如此,他就私底下找秦王谈了。

  好不容易等太子跟庆王吵得口干舌燥,窦世英赶紧岔开话题,又讲回了春秋,一场闹剧这才暂时收场。

  等到下课后,窦世英跟在秦浩身后,走到一处无人的凉亭,这才上前躬身道。

  “殿下,小女窦昭自幼被我宠溺,心思单纯,只盼能安稳度过此生。可如今京城谣言漫天,殿下身份尊贵无比,小女实在是高攀不上。还望殿下能出面平息这些流言,莫要再让小女无端被这些蜚语困扰。”

  秦浩笑了笑:“先生说自幼宠溺师妹,只怕师妹并未感受到多少父爱吧?”

  窦世英正待反驳,秦浩抢先道:“先生若是真待师妹如珍如宝,又如何不知她不愿嫁那济宁侯世子?”

  “你……殿下怎知寿姑不愿嫁济宁侯世子?”窦世英心头一震。

  “先生回家一问便知真假。”

  秦浩说完一展手中折扇,扬长而去,只留下窦世英在风中凌乱。

  就在秦浩准备回府之际,忽然脚步一顿,马全正疑惑之际,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九弟,今晚若是有空,不妨来四哥府邸坐坐,我们兄弟俩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促膝长谈了。”

  庆王笑盈盈地走到秦浩跟前。

  秦浩满脸笑意:“早就听闻四哥府邸金碧辉煌,小弟早已心生向往。”

  “哈哈,那四哥就扫榻相迎了。”

  “小弟一定准时赴宴。”

  庆王走后,秦浩脸上的笑容逐渐隐去,很显然,这是万皇后在拉拢他,如果他不识趣,万皇后一定会想尽办法将他清除掉。

  从整个剧情走向来看,庆王也只是万皇后的傀儡罢了,这个老妖婆可是想要当武则天第二的。

  当晚,庆王府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府中的花园里摆满了珍馐美馔,丝竹声声悦耳,舞姬婀娜多姿。

  “秦王殿下。”

  “参见庆王殿下。”

  秦浩跟庆王的到来将酒宴推向了高潮,一众勋贵频频向二人敬酒,当然考虑到秦浩才刚刚九岁,他喝的是饮子。

  “卢国公、英国公、长安侯、忠勇侯……这就开始展示实力了吗?”秦浩冷眼望着一众勋贵左拥右抱的丑态,心中冷笑。

  庆王毫不避讳地用手搭着秦浩的胳膊,凑近后,压低声音道:“九弟,太子平日里是如何对待我们兄弟的,你也看到了,不瞒九弟你说,我最讨厌的就是他那副自命不凡、高高在上的模样,总是端着架子,以为这天下非他莫属……”

  “四哥,慎言啊。”秦浩故作疑虑地看向左右。

  庆王哈哈大笑,冲秦浩摆了摆手:“九弟莫要担心,今日能来参加宴饮的,都是我们的人,不会有人泄露出去的。”

  “如此小弟就放心了。”秦浩故作松了口气的模样。

  见庆王依旧等着自己表态,秦浩心中暗自冷笑,脸上却依旧堆满了热情的笑容,不动声色地说道:“四哥如此看重我,对我寄予厚望,我自是感激不尽。只是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犹如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再无翻身之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深思熟虑,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功亏一篑。”

  “哈哈,九弟行事一向谨慎,我懂,我懂。”庆王满脸堆笑,实则心中不屑,如果不是老爹忽然给他封了秦王,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个便宜弟弟,等到他日得登大宝,第一个要干掉的是太子,第二个就是这位九弟,凡是阻碍他成为皇帝的,统统都要死。

  “九弟心思缜密,考虑周全,想得长远。不过四哥还是那句话,只要咱们兄弟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那是,那是。”

  与此同时,东宫书房,太子正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临摹字帖。

  太子妃柳眉微蹙,眉头轻皱,一脸忧虑地看着太子,轻声说道:“殿下,如今九弟深得父皇喜爱,获封秦王,庆王今日已经在府中设宴,不妨明日咱们也设宴款待一番,多一个助力,总归是有益无害的,对您日后继承大统也多一份保障。”

  太子妃的声音温柔婉转,却又带着几分急切与期盼,她深知朝堂局势的微妙复杂,虽然丈夫贵为当朝太子,可皇后却是庆王生母,有谁不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登基呢?

  太子闻言却是毫不在意:“吾乃父皇亲立太子,这些年来任劳任怨,不曾有过任何差错,父皇断不会生出废太子的心思,庆王也好,皇后嬢嬢也罢,都不过是痴心妄想。”

  太子妃一阵无语,她不知道该说自己丈夫自信呢,还是迂腐,那可是皇位,多少人为了那个宝座同室操戈,偏他觉得只要自己不犯错,就能顺利继位。

  太子妃无奈地叹了口气,仍不死心地劝道:“殿下,您身为储君,身负江山社稷的重任,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天下苍生。凡事应以大局为重,不可意气用事。如今朝堂局势波谲云诡,变幻莫测,多一个盟友,便多一分胜算啊。还望殿下三思。”

  “够了,我自有分寸,用不着你一个妇道人家在这儿指手画脚。”太子将手中毛笔一顿,皱眉喝道。

  太子妃气得上前一把将他手中毛笔拽下来,扔在画卷上。

  “你疯了?”

  “哼,我就是疯了,今晚你别来我房里,本宫身体不适!发起疯病来恐伤了太子贵体。”

  望着太子妃离去的背影,太子也是一阵无奈,谁让这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呢,也是跟这位发妻成亲之后,他才被立为太子的。

  ……

  另外一边,窦昭也正在准备跑路,一方面是为了躲避京城这些乱七八糟的谣言,舌头底下压死人,她可不在乎,但身边的人难免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福庭那边的生意刚刚起步,她也需要去盯着。

  这次她可是把所有的现钱全都投了进去,买下了好几艘五千料的大船,一旦有所闪失,可就真的是赔得底朝天了,到时候王映雪肯定会趁机要她交出管家权。

  窦世英一回来就看到女儿正在打点行装,顿时一愣。

  “寿姑,你这是……”

  “哦,爹爹回来了,孩儿正打算等您回来跟您告别呢。”

  “告别?”

  窦昭就把要去福庭的事情说了一遍,窦世英闻言吓了一跳。

  “福庭地界海匪猖獗,你一个女娃如何能去那虎狼之地。”

  “爹爹放心,定国公多年清缴海匪已经初见成效,福庭城里至少可保无碍。”窦昭耐心劝说。

  窦世英依旧不松口:“那也不一定非要你去,派几个得力的管家去便是了。”

  “爹爹,家中这些管家,哪个是您觉得可以完全放心的?”窦昭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反问。

  “这……”窦世英从小一心读圣贤书,说得好听点叫做:读书种子,说得难听点就是书呆子,他哪知道这些。

  窦昭缓缓说道:“父亲,这一趟生意非同小可,除了家里的积蓄外,还有秦王殿下的投资,若是办砸了,今后可就再也没有机会跟秦王殿下合作了。”

  “哼,不合作正好,若不是他,你也不会被人非议。”窦世英轻哼道。

  窦昭这才明白窦世英为什么提到秦王时,脸色明显不对劲,不由心生感动。

  “爹爹,怎么还跟孩子一般意气用事,若是没有秦王殿下这块招牌,家中霜糖的生意是断然做不起来的,五伯的升迁也不会如此顺利。”

  窦世英闻言羞愧道:“只是苦了我家寿姑,小小年纪便要东奔西走,操持**业。”

  “爹爹,我可从来没觉得做买卖是**业,商者沟通有无,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听着女儿“离经叛道”的言论窦世英一阵头疼:“罢了罢了,便由着你吧。”

  “出去避一避风头也好。”

  窦昭收拾好细软之后,匆匆赶往福庭,此前秦浩早已跟忠勤侯世子打过招呼,窦昭在福庭的买卖进行得十分顺利,由师爷陈曲水出面,很快就置办满了五艘五千料大船的货物,经过一个半月的准备,招募了大量经验丰富的船员,乘着季风从福庭启航。

  7个月之后,五艘大船全部返航,带回来满满五大船香料、珍珠、宝石,船才刚刚靠岸,就已经有许多商家争相抢购,一个个挥舞着银票生怕晚了就被别人给抢了先。

  经过陈曲水的计算,这一趟的利润高达300万两白银,当然,主要也是由于海匪猖獗,窦昭属于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海商。

  只要有足够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一切风险,其余海商见窦家的商船全须全尾的回来,一个个也都开始跃跃欲试,一度让福庭当地的各种货物价格上涨了三成之多,特别是瓷器跟茶叶,有的直接涨了一半。

  不过,运气好的只是少数,不少人的海船出海还没多远,就被倭寇海匪劫掠一空,运气好的人还没死被放了回来,运气不好的,直接被砍掉头骨,丢弃在一些无人海岛上。

  为此,定国军再度出动清剿海匪,虽然偶有收获,但海匪狡猾多端,抢一次就偃旗息鼓半年、一年,反正抢夺的那些货物也足够他们挥霍好一阵子了。

  定国公蒋梅荪眼见海匪再度猖獗,一咬牙就要下令断绝海贸,窦昭原本想请忠勤侯府出面周旋,结果蒋梅荪压根就不买忠勤侯府的帐,一时也没了主意,只能给秦浩写信说明情况。

  “蒋梅荪啊蒋梅荪,难怪那么多人想让你死的。”

  秦浩想了想,给窦昭回了一封信。

  窦昭回到信之后,按照秦浩信中所述,重新抄录了一份后,找了个机会送到了宋墨手上。

  此时的宋墨虽然还不到十岁,但已经从当初的伙头军升为了战兵,终于有了上阵杀敌的资格,不过蒋梅荪依旧借故将他留在军营里训练,宋墨一直在等待上阵杀敌的机会。

  这封信的出现,让宋墨欢欣雀跃,连夜就交给了蒋梅荪。

  “好计策,却不知是出自哪位能人之手。”

  宋墨看了半天:“舅舅,这字迹看着倒像是个女子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