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符兵义勇战队 第28章 肃然起敬

小说:夺命符兵义勇战队 作者:千里言羊 更新时间:2025-02-10 06:30:26 源网站:2k小说网
  一路走来,奇遇不断,应接不暇,令古兰的心情在紧张、兴奋、惊喜、错愕之间不停地转换,渐渐地有些跟不上趟了。

  当哪位被坑爹的的儿子坑了的老总过去之后,古兰觉得脑瓜子疼,便坐在人行道边的一块石头上休息一下。

  这条人行道上人虽然不多,却也往来不断。

  有些人是古兰在课本上、图书中、电影电视里认识的,有一些是古兰根据储存的信息,能够猜得着的。

  她在那里坐着,眼看着走过来了一位姑娘,举着拳头,嘴里喊着:“打·到日本**!”

  走到古兰坐的地方,对古兰说:“日本**的残暴行径、滔天罪行,早晚有一天要清算。世世代代都要牢记,永远都不要忘记,永远都不可饶恕。”

  这时古兰认出来了,这是那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女英雄。肃然起敬,立即站起来鞠了一个躬。

  随后,不断地有人走过来,都是那些光荣伟大的英雄形象。古兰无比敬仰,便没再坐下。

  手托**包炸碉堡的英雄走过来了,用胸膛堵敌人抢眼的英雄走过来了,手握爆破筒冲向敌群的英雄走过来了,潜伏在敌阵前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英雄走过来了.......还有无数英雄、先烈在这条路上走着。

  他们在这条路上都是默默地走着,都不作声,古兰只看见在他们头上飘着同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为了胜利,前进。”

  这又使古兰联想到了许多以前想不明白的事情,还有那本书《烈火中永生》。

  那个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英雄的妹妹也走过来了,嘴里仍然唱着那首永远也唱不够、唱不完的歌。

  走过古兰站着的地方时,正好唱到“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这两句。

  这也是古兰最喜欢的两句,很激动的随着她唱了出来。

  这个队伍也是前面看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的。

  古兰休息了一会了,觉得应该继续往前走才是。不然的话,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自己的落脚之地呢。

  她知道这条路虽好,显然她不属于这条路上的人。

  她知道她不配。

  既然如此,自己又是为什么能走到这条路上来的,是为什么又让她遇到这些她敬仰、仰慕的英雄豪杰的呢?

  难道就是让她漫无目的地梦游一番么?其中难道就没有一点说法吗?

  她需要找一个地方好好地梳理一番,消化一下才是。

  于是,她又继续往下走。

  可是,这条路注定是不会让她寂寞,也不会让她直达的路。

  这是一条来回印证着伟人那句“你的路还远着呢,也可以说是任重道远”的路。

  这条路越往下走越拥挤不堪,就越走不快。

  不过很有意思。走着走着,古人就多了起来。

  最先遇上的是周瑜。他对古兰说:“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不是我说的,那是罗贯中说的。不是我心胸不够宽广,而是诸葛亮容不下我,他是必欲把我除之而后快的。”

  接着诸葛亮就遇上了。他嘴里却说的是:“瑜亮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说完了,又掏出三个锦囊给古兰:“我走的早了点,还有这几个没来得及用,送给你吧。”

  这时刘备也过来了,顺嘴说道:“接班人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生下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做皇帝是我的悲哀。”

  诸葛亮却顺嘴接道:“辅佐一个扶不起来的皇帝是我最大的悲哀。”

  看见曹操过来了,他俩相视一笑就走了。

  想不到曹操到了古兰面前说的居然是:“打江山的不一定坐江山,坐江山者不一定打江山。功成不必在我。”

  又说:“我就是不负天下人,天下人也不一定不负我。”

  说着看了古兰一眼,然后飘然而去。

  随在曹操后边过来的却是项羽,嘴里也不知是嚼着什么还是说着什么。

  到了古兰跟前像是对她又像是自言自语的:“说我不肯过江东,我过得去么?我就是过去了,他能放过我?”

  又说:“我不过江东,是不愿把战火引到我家乡去,让父老乡亲再遭二茬罪、吃二遍苦。那个也不是个善人。”

  在他后边一点的刘邦听了笑嘻嘻地接道:“你那鸿门宴设计的不错。可惜了,没让我吃完。”

  “可惜让你跑了。”项羽依然忿忿不平。

  接着项羽的话音,李清照过来了:“我那话主要是前边那几句,特别是那句‘至今思项羽’,我是从心里敬重你,真的想你,又不好意思说,才加了后边那一句。”

  “本来是想说‘带我过江东的,没敢。’”似乎受了委屈的李清照看着项羽又小声说,含情脉脉的美眸里竟水汪汪的。

  “哇呀呀呀呀呀呀”,项羽听了抚剑仰天长啸一声,说了句:“你和虞姬有一比。”

  然后揽着李清照的肩膀扬长而去。

  刘邦看了眨巴了眨巴眼睛,一边说着:“不会又是鸿门宴吧。”一边也跟了上去。

  李清照如愿以偿的走远了,一些文人却跟了过来。

  李白提着他那标志性的酒壶,一路走着、一路喝着、一路吟着:“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自顾自的往前走,谁也不看。

  跟在他后边的杜甫却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继续咂磨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似是还不大满意,又似另有所思。

  到了古兰跟前,停下脚步,郑重其事地问她:“你们那里还有大批寒士吗?”

  古兰一怔,未加思索的如实回答道:“先生不知,我们那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很快,都住上楼房了。你那茅屋早都拆迁完了。”

  “就是呢,都什么年代了。所以我觉得我那诗句是不是需要改一改呢。”杜甫沉思了一会说。

  “你那诗句千古流传,历久弥新。改不得、改不得。我们对照着看,是忆苦思甜的最好教材呢。”古兰也郑重其事地说。

  “不改就不改吧。也懒得改。也不好改。”杜甫很有意思。

  “不过,没有那么多寒士,你们盖那么多楼房干什么?据我所知,有些人几套几套的,还有些人几十套上百套的买下放在那里也不住。还有那么些大别墅也都闲着。还有那么多没卖出去,还在一个劲地盖。图什么呢?”

  这一下子把古兰给问住了。

  正不知怎么回答,还好李白回来拽杜甫:“一辈子不管两辈子的事,你操那么多闲心干什么?”

  杜甫被李白采取了强制措施,不得不随着他走。

  走过去了,还回过头来和古兰说:“房子没人住就是**。过些年看你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