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一百八十三章 携民南归官似匪

小说:将北伐进行到底 作者:陈恶禅 更新时间:2025-02-10 09:10:18 源网站:2k小说网
  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四日清晨。

  一行人匆匆忙忙的出发。

  还算是轻车简从,这倒不是说这些老弱能舍得放弃家当,而是因为他们基本上已经家徒四壁,根本没有金银细软可以收拾,只用骡子拉着辆大车,基本上就能把所有人的家资全都带上。

  这骡子还是典论从污帮那里借的!

  仅仅过了一日,沂水县的气氛又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就是,迎着初升的日头,拖家带口在小路上行进的不仅仅是刘淮一行人,还有许多惶惶然的百姓。

  与今日相比,前几日那些横征暴敛所引起的恐慌,似乎只是个前奏而已。

  大规模的逃民似乎终于要产生了。

  当然,官府对此的经验也是十分丰富了,早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就已经在各处道口设卡,胥吏土兵弓手齐发,拦截逃难的百姓。

  这种拦截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胥吏们掠夺财富的狂欢。

  仅仅刘淮一路所见,就看到不止一次胥吏以衙署命令为由拦截寻常百姓,遇见富户就要恐吓搜刮,遇见穷苦的就要捆缚抓丁,一时间官道两旁,哭声震天。

  刘淮这一行人因为有四名明显不凡的武者,所以一路上那些胥吏土兵也只是敢指指点点而已,唯一一名想要上前拦路的官面人物被张白鱼一箭射飞幞头后,也就捂着披散的头发狼狈而逃了。

  可这几乎必然会引发寻常百姓的跟随。

  事实上,众人刚过沂水县城时,身后就跟了近百凄惨恍惚之人,待到道路开始狭窄的时候,身后已经是有三四百人,其中不乏赶着大车之人。

  张白鱼见到这副景象,有些惴惴:“大郎,咱们该如何?”

  刘淮向身后望了一眼,也有些发愁。

  寻常百姓与军队不同,并不能令行禁止,不止行军速度缓慢,甚至如果不加以约束,很快就会出乱子。

  之前的天平军就是很好的反面典型嘛!

  然而与天平军不同的是,只要坚持走过这五十里夹在丘陵与沂水之间的通道,就会抵达忠义军前军的营地,就会有人去安置百姓。

  刘淮片刻之间就下了决心:“这些人都是自愿追随咱们的,如何能轻易弃了?夫济大事者,须以人为本,几百年前刘先主都晓得的事情,咱们又如何能置之不理呢?”

  “准备好刀兵,今日说不得厮杀一场。”

  刘淮一番话把其余三人说得热血沸腾,纷纷点头。

  这是自然的,任谁被汉昭烈的道德水准捧一把,谁都会如这几人一般,恨不得当即就去大战一场。

  而无论如何,随着跟随的人越来越多,自然会引起县中大人物的警觉。

  很快,县尉孙齐带着二十多名弓手赶了过来,与原本就堵在道口的十几名小吏汇合在一起,一起拦住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止步!”

  “止步!”

  孙县尉拄着一根长矛,大吼出声。

  张白鱼勒马向前,还想跟这厮扯两句淡,却听得身后一声厉喝。

  “杀!”

  刘淮抽出长刀,直接冲入土兵阵中,放肆砍杀起来。

  可怜孙县尉只是想要问一下这是哪路贵人,就被一刀砍掉半个脑袋。

  张白鱼只是稍稍一愣,就弯弓搭箭,骑在马上以连珠箭法居高临下的挨个点名。

  这种射箭方式,在甲士林立,甲骑如飞的战场上纯粹是玩花活,但面对这些连轻甲都没有的土兵时,那真是如同阎王点卯一般,一箭一个。

  土兵们都只是样子货,平日欺压良善,捉拿盗贼还行,连规模大一些的山贼都对付不了,何况是血肉横飞的战场手段?

  “逃啊!”

  不知是谁率先喊出的声,土兵与胥吏一哄而散,四散奔逃。

  “走!沿着沂水向南走!”刘淮甩着长刀上的鲜血,回头大声呼喝,见典论呆愣在原地,干脆驱马上前推了一把:“你去带头,向南走!”

  这里的混乱很快平息,当然,不是以沂水县官府所希望的方式平息的。

  山口官道开了个口子的消息几乎瞬间传开了,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百姓也坐不住了,沿着这条路向南狂奔。

  而县衙处,孙县尉身死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怎么死得?孙齐这厮不是带着土兵吗?如何这么痛快就死了?你们这群孬种是吃干饭的吗?”

  县衙内堂,一名颌下留着长髯的白面文官听到消息后几乎瞬间失态,对着来报信之人一顿怒骂,吐沫星子喷了对方一脸。

  来人一副衙役打扮,低头等待县君说完,才颤颤巍巍的说道:“太乱了,当时太乱了,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是民乱,有个之前掏粪的上前用粪叉把孙县尉捅了;

  有的说是因为早上抢了一土兵娘舅他二大姑的邻家,这土兵不满,煽动闹事。

  还有的说是孙县尉挡了大金天兵的道,被天兵驱战马给枭首了。”

  “停停停,这都他**扯得什么淡?”坐在侧座的朱天寿朱三郎一脸不耐烦,打断衙役的话,翘着二郎腿对那长髯白面文官说道:“大平正!大县君!你着个哪门子急?不就是死了个县尉吗?县衙里的吏员哪天没死的?再提拔一个不就成了?这世道,三条腿的**不好找,想当官的人到处都是!”

  大平正被叫了全名,也不生气,只是冷冷瞥了朱天寿一眼。

  的确,自从开始加征秋税,沂水县就开始乱了,下乡征粮的胥吏往往遭遇暴力抗税,死伤那真的如同家常便饭。

  如果不是朱天寿强压着,说不得县衙吏员早就一哄而散,而大平正这知县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可这不是已经死到县尉这一级了吗?

  县尉再往上,就是主簿、县丞,然后就是他这个知县了!

  他如何能不怕?

  大平正在堂内来回踱步,在朱天寿烦躁出言之前,却是来到对方面前,长揖到地:“朱三爷,我知晓你是有大本事之人,且再庇护我几日,待到武兴军全军一来,我自有厚报。”

  朱天寿打了个哈欠:“县君,你可是仅次于女真国族的渤海人出身,如何还让我这个汉儿庇护?”

  大平正微微一怔,随即咬了咬牙,掀开袍裾作势就要下跪。

  朱天寿眼疾手快,伸手一捞,就将对方稳稳扶住:“大县君,莫要折煞我了。”

  说着,朱三郎再次叹了口气,然而志得意满的笑容却是忍也忍不住:“大县君,你若是不放心住在俺朱家庄,那俺还有个法子,请县君与俺一起去求徒单太尉,你住在军营中,岂不是既可以存身,又可以用命?”

  大平正想了想,不由得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