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二百六十九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

小说:将北伐进行到底 作者:陈恶禅 更新时间:2025-02-10 09:10:18 源网站:2k小说网
  事实证明,一边修整一边观望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在停止战斗后,有了充足的斥候军使可以在各地往来,消息也变得通畅了许多。

  这个时候,周边的消息就开始传了过来。

  首先是耿京将天平军战兵精简到了一万人左右,将数万随他而来的流民编户齐民,一起安置在了费县。

  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一县之地还是太小了,容纳不了如此多的人。

  其实军议的时候,李铁枪已经将天平军接下来要去哪里说出来了,这也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事实。

  那就是去兖州。

  等待完颜亮将征宋大军带到两淮与宋国死磕后,天平军就要行动起来,攻下兖州,随即攻打济州、东平府。

  加上泰安州,以四州为根基,与忠义军背靠背,再以图来日。

  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计划,因为山河地理形势摆在这里,天平军不可能越过东平府,直接去打燕京城。

  九月六日,忠义军刚刚将审判大会开完,东平军就遭遇了两万五千金国水军的正面猛攻。

  驻扎在草桥镇的四千东平军猝不及防,在坚持半日后彻底溃散。

  统制官呼延绰几乎单人匹马逃回了信阳镇,此地还有张荣亲率的八千兵马。

  张荣人老成精,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早就在信阳镇布好的防守阵地,一边命令身后的忠义军右军张青来援,一边将信息递到了驻守在赣榆县的忠义大军左军董成手中。

  张青虽然是忠义军客将,也同时是张荣心腹,所以能被张敌万直接命令。但董成就必须来打商量了。

  当然,董成虽然是宋军出身,但毕竟不是宋军,没有继承友军有难无动于衷的传统。所以,他在接到求援命令后,只在朐山县留守了数百人,让县令高敞谨守朐山,随后直接率全军三千兵马北上。

  他不指望这三千兵马能在数万人大战中起作用,只是觉得总该去接应一二。

  此时,已经到了九月七日。

  金国水军前部已经抵达信阳镇之下,随后就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

  见攻取不克,金国水军后续部队直接在镇子周边安营扎寨,修筑营垒,并且打造攻城器械。

  完颜郑家的确是个持重之人。

  我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时候,为什么要玩什么奇谋妙计?

  是,我也看过那些名垂史册的战例,的确是令人热血沸腾。

  但这些神仙仗加起来有十年吗?其余一千多年不都是这般老老实实围城,老老实实厮杀吗?

  以堂堂大势压下去,两万五千正军正面攻来,你又能如何?

  张荣自然也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直接命令萧恩与李公佐率水军出击,从海上向金国水军侧后绕去。

  但刚刚走了不到两里,海面上就见到了数十艘舰船,正是金国水军派来绕后的战船。

  双方立马展开了战斗。

  东平军是水军起家,海战自然有些能耐。

  可东平军能出战的舰船加起来也就二十五艘,虽然依靠精湛的技术与金国水军周旋,甚至一时间还压着金国水军在打,却终究拿已经摆开阵型的敌军舰船没办法,到了夜间只能各自退兵。

  九月七日,战事依旧焦灼。

  而远在一千多里之外的汴梁,完颜亮也接到了蒙恬镇国给他的战报。

  一个大惊喜。

  “唉……”完颜亮此时已经宿在了城外军营中,对着送来战报的完颜元宜长叹一声:“蒙恬镇国是俺简拔于微末的大将,平日也是打过硬仗,如何被一伙贼人逼到了如此程度?

  你听听他说的这是什么话,动不动就要以死相报,这厮怎么就不明白,死人是做不成事情的,想要为俺效力,无论如何得活下去才成。”

  完颜元宜在一侧保持着拱手的姿势,宛如木雕。

  自从他亲眼目睹完颜亮锤杀太后之后,他就一直这个样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行事只求无过,不求有功。

  没办法,这是人之常情。

  虽说对外的说法是徒单太后死于火厄,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此多的甲士收拾局面,真相还是会渐渐流传出去的。

  影响极其恶劣。

  恶劣到什么程度?

  完颜亮十二岁的太子完颜光英最近读《孝经》,问大臣乌古论元忠:“《孝经》说三千之罪,没有比不孝更大的了,那么什么是不孝?”

  说起这个话题,乌古论元忠虽然绷不住,却依旧还是说道:“百姓博弈饮酒,不养父母,都算是不孝。”

  完颜光英沉默良久,也想到了自家父亲那哄堂大孝的事迹,只能说:“百姓的这点小事,如何能算不孝呢?”

  乌古论元忠虽然不敢接茬,却也知道完颜光英的意思,只能长叹。

  太子尚且如此,让完颜元宜又能如何呢?

  “移特辇,你说娄室(纥石烈良弼女真名)要知道这个结果,是要哭呢,还是要笑呢?”完颜亮靠着胡床,轻声问道。

  完颜元宜沉思片刻,方才说道:“陛下,左丞是君子,一切所为国事,绝对不会因为国朝损兵折将而开怀的。”

  完颜亮笑着指了指完颜元宜:“这你就错了,娄室不仅仅是君子,更是国家大臣。他有承自希尹公的儒雅风度,更有承自四叔的悍烈手段。

  娄室要知道这个结果,只会高兴于只用一军,只用一万人的性命就试出了泥潭的深浅,使得国家不至于吃更大的亏。

  他可是大金国的尚书左丞,如何能用腐儒的浅薄心思来猜度他?”

  完颜元宜立即从善如流:“陛下说的是。”

  完颜亮将文书递回给完颜元宜:“既然结果已经出了,俺愿赌服输。召集文武,来议事吧。”

  因为重臣都有各自公务要忙,所以虽然有内侍紧急通传,还是等到半个时辰后,重臣才纷纷到齐。

  所谓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所以在这军营之中聚集的人,自然都是国朝大员,完颜亮的心腹。

  其中有太保、枢密使完颜奔睹,尚书右丞李通,判大宗正事乌延蒲卢浑,同判大宗正事徒单永年,济南尹仆散忠义。

  除此之外,还有尚书令张浩、参知政事敬嗣晖、左丞相萧玉等人。

  除了已经去上京的尚书左丞纥石烈良弼、抵达邳州统军的御史大夫徒单贞、去关中统军的河南尹徒单合喜、还有抵达唐州的太原尹刘萼,完颜亮的心腹几乎都已经聚集了起来。

  为了让这些人能心甘情愿的南征,完颜亮软的硬的杀人恐吓温言劝说全都用了一个遍,才让这些人最起码面上同意的南征。

  至于这些人是不是面热心冷,又或者是不是出工不出力,完颜亮就实在管不了了。

  文武在大帐中纷纷见礼之后,复又束手肃立在一旁,一言不发,作泥雕木偶状。

  “我意已决。”完颜亮开门见山的说道:“南征宋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