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四十七章 火器火枪与火炮

小说:将北伐进行到底 作者:陈恶禅 更新时间:2025-02-10 09:10:18 源网站:2k小说网
  火器在宋朝的确迎来了大发展,但这里所说的大发展基本上是野蛮生长的状态。

  因为火器属于新式武器,有识之士都知道这玩意可能运用到战场,但究竟如何运用,那就见仁见智了。

  单看火器的种类,那真是处于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但真正管用的到底有多少,那还真得经过战争的检验才可以。

  受后世乱七八糟营销号的影响,刘淮第一时间就准备索要号称有火枪雏形的突火枪。

  然后刘淮就亲眼看着李琦拿出了一个大呲花,绑在了长枪枪头上后点燃引信,随后将枪尖朝前,将带着铁屑的火花一起喷了出去。

  刘淮目瞪口呆。

  是的,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突火枪,主要用处除了以火花来恐吓敌军战马并且糊敌军一脸黑灰,为长枪刺击创造机会,就是点燃敌人的攻城器械了。

  花活大于实质。

  至于能发射弹丸的突火枪,那得几十年后才会出现,而且威力相当堪忧。枪管甚至不是由铜铁铸造,而是直接用坚韧老竹,发射药太多就会炸膛,也因此,弹丸初速十分低下,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吓人一跳。

  至于火炮,刘淮在山东就死心了。因为魏胜曾经细细跟他讲解过大宋火炮是什么东西,简而言之,那不是火炮,而是火砲,是发射燃烧火团的人力抛石机。

  至于燃烧火团是什么,那也是百花齐放,从牛粪砒霜到石灰火药应有尽有,堪称各显神通。

  刘淮复又拿起一个香瓜大小,四面生刺的铁家伙,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手雷之类的东西。李琦接过之后,先是用烧红铁锥捅了捅将其点燃,随后扔了出去。

  带着刺铁球在地上滚了滚,随后从其中冒出浓烟来,很快校场上就升腾起一片白烟。

  在刘淮地铁老头手机的表情中,李琦出言解释,此物唤作火蒺藜,其实就是铁蒺藜内包火药,既可以释放烟雾遮蔽敌我视线,又可以扎伤人马脚心,阻碍敌我行动,堪称中世纪地雷。

  只不过用起来实在是太艰难了。

  挑挑拣拣半天,刘淮才从一大筐颇具脑洞挑出来三样真正勘用的东西。

  除了前几日水军作战时已经用过的霹雳弹与火箭,还有一种唤作霹雳炮的火器。

  与宋国在抗击蒙元时所用可以爆炸,以破片杀人的霹雳炮不同,这个时代的霹雳炮是一种火药石灰弹,点燃之后扔出后,就会形成一片石灰屏障,被笼罩在其中之人呼吸困难,眼睛被迷,很快就会失去战斗力。

  当然,霹雳炮不是后世的毒气弹,不可能遮蔽整片战场,却也能在小范围战斗中起到一定作用。

  历史记载,虞允文带领一群溃军在长江上对抗金国临时攒出的水军时,就用了霹雳炮,将不熟悉水战的金国陆军打得昏头转向。

  而如今则因为金国水军进入长江,洞庭湖水军来援的缘故,一开始就是激烈的江上大战,反而没有用上霹雳炮。

  在仔细看了一遍宋国最精锐的火器之后,刘淮是有些失望的。

  应该说在这个火器萌芽的时代,哪怕走在时代前沿宋国,也是处在探索阶段。

  而唯一知道火器在未来发展方向的刘淮,却因为一直在前线厮杀,根本无法监督铸造大炮,改良火药。

  就算现在想凭借宋国国力来打造,远水也解不了近渴,来不及的。

  “刘都统只是看中了这几样吗?”李琦好奇问道。

  刘淮哭笑不得的看着李琦:“李统领,我就不信洞庭湖水军打了这么多的仗,发现不了什么火器最为堪用。”

  李琦想了想,也只能点头称是。

  战场上哪有那么多奇谋妙计决战兵器?还不是老老实实的训练兵马,然后列阵作战。

  哪怕洞庭湖水军在水上作战的时候,也是以船为单位摆开阵型应敌的。

  如同突火枪这般的武器,最多也就是两名水手各自一根,对着搭上船帮的钩拒一阵猛呲,若是人手一把那就搞笑了,没准仗还没打,自家船就被点了。

  虞允文在校场旁边看了许久,此时终于忍不住询问:“刘大郎莫非对火器还有所钻研?”

  刘淮没有回答,反而出声反问:“虞舍人觉得火器如何?”

  虞允文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华而不实,只能为奇谋妙策,无法用作堂堂之阵。”

  这倒是实话,毕竟这年头最管用的霹雳弹、火箭也是用来点火的,夜袭、埋伏或者水战等特定战场很管用,但开大阵迎大敌的时候,只能起扰乱敌阵的作用了。

  刘淮摇头,有心想要说一句火器才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却又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服虞允文,想了片刻方才说道:“虞舍人可以想象一根巨大的铁管,一头堵死,塞上火药,再塞上一颗铁球,点燃火药,爆炸之后,十斤重的铁球以远超弓弩的速度,咻的一声砸到敌军军阵中,是何等场面。”

  其余人满脸疑问,虞允文却是博闻强识得多,闻言直接笑道:“老夫道是何物,这不就是二十多年前,蜀中怀明大师所试制的霹雳弩吗?”

  刘淮有心吐槽为什么宋国所有有关火药的武器都喜欢加霹雳两个字,又想问一问怀明大师是什么鬼,还想说为什么会将大炮起名叫霹雳弩,这玩意跟弩有什么关系?

  但最后,刘淮还是只能在心底默默感叹一句,天下聪明人何其多也,哪怕是穿越者也只是知晓历史发展之人而已,哪怕没有穿越者,终究还会有人能继续推动科技发展的。

  仿佛看到了刘淮脸上的疑问,虞允文继续说道:“怀明大师乃是蜀中高僧,精通丹道……”

  这句话本身就很值得吐槽,因为丹道是道士的看家本事,怀明大师一个大和尚也精通,就像蓝翔出身的大厨勇夺世界杯一般混搭。

  但也无所谓了,因为儒释道三家在唐朝时就开始合流,到了宋朝都快成大杂烩了,正应了‘三教原来本一家’之言。

  “……及至靖康大乱,怀明大师悲悯世人,想要造出能让大宋克敌制胜的武器。在一次炼丹中,丹炉有霹雳之声,随后竟然破碎,炉顶陷入木梁。怀明大师受此启发制作了霹雳弩。”

  “失败了?”刘淮询问。

  虞允文叹了口气:“自然是失败了,一开始怀明大师用掏空的铁木作筒,却发现若是火药装得多,铁木就会炸开,火药装得少,石球则飞行不远。而且铁木虽然坚硬,却依旧是木头,火药爆炸几次后就会起火,难以堪用。”

  “后来怀明大师又用铸铁作筒,然而铸铁若是太薄,依旧会炸开,太厚又过于笨重难以移动。后来又有石球质地不佳,在筒子内就会被击碎;然而换成铁球就得在筒子内加入更多火药,筒子又得加厚等一系列毛病。后来更是出了一次火厄,两名弟子殒于其中,以至于最后怀明大师心灰意冷,彻底放弃。”

  “有识之士听闻这个结果,也就对此不抱希望。”虞允文最后摇头说道:“以怀明大师这等惊艳之人也无法,只能说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刘淮默默点头。

  怀明大师其实已经将坑都踩了一遍了,比如火药配比问题、炮筒材料学问题与炮弹力学问题。在基础科学没有普及的阶段,想要搞定这些问题全得靠经验。

  换句话来说就是从失败中摸索,比如黑**,那就得一点一点修改到最佳配比为止。

  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火炮的前置科技都已经成熟,就差临门一脚了。

  事实上,后世考古界发现的最早一门火炮就是西夏所铸造的,通体铜铸,长约一米,重二百斤,前膛,药室,尾銎一应俱全,已经是成熟的工艺。

  按照历史发展,西夏会在六十六年后灭国,也就是说,在六十六年之内,第一代火炮技术就会初步成熟。

  现在之所以火炮还没有出现,并不是因为科技水准不允许,而是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这玩意能统治战场数百年,并被称为战争之王。所有人都不知道军事科技要往这个方向发展。所有人都不知道应不应该往这个方向投入财力物力。

  这也就是穿越者的最大作用了。

  无论哪个时代,人民才是社会的最大推动者,也是新事物的创造者,单单靠穿越者一人,哪怕有三头六臂也没办法改天换地的。

  但穿越者可以用超前的眼光指出发展的方向,避开一些大坑,少走一些弯路。

  就比如现在,刘淮大约记得黑火药有三种成分,配比大概是一比二比三,至于具体的完全不知道。而对于冶金他更是一窍不通,根本无法铸造靠谱的炮管。

  受后世电影中没良心炮的影响,包括刘淮在内,都以为一个汽油桶薄厚的铁皮,就可以承受大炮发射时的膛压。但参与某部电影的制作后,刘淮才听到军事专家说,没良心炮是设定标尺之后,将汽油桶埋在地下,用大地当作炮筒,从而解决炸膛问题的。威力是很大,但缺点就是根本没有办法快速移动,只能当作固定炮位。

  也因此,炮管铸造那真是个需要召集工匠,发布悬赏来让专业之人解决的专业问题。

  深思片刻之后,刘淮抬头刚要说话,却见有一军使前来,直接躬身行礼之后说道:“洞庭湖水军张六麻见过诸位上官,俺家统制有军情,请诸位上官至西采石。”

  话声未落,复又有军使前来,却是靖难大军的军使:“都统郎君,石统制遣俺来报,大江西边有烟尘起,似有大军调动。”

  刘淮眼角一跳。

  中场休息时间结束了。

  金军开始出招了。

  “管七郎,带二十个人,与我一起。”刘淮吩咐了一句,就将手中的霹雳弹扔到一边,对李琦抱歉说道:“李统领,照理说应该好好款待于你,只是军情紧急……”

  李琦连忙摆手:“刘都统勿要客气,既是统制军令,俺也要先回营,准备厮杀的。”

  说到这里,李琦还是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堆在身边的那一大筐火器,不由得心中暗叹。

  早知道就不背这么多来了,沉死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