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城也不是固若金汤。
虽然论地势,六安城两面都临着一里宽的渒水。
论人数,别说那八千军卒,全城的壮丁都在出力,守住两面城墙绰绰有余。
论士气,来自光州的宋军将金军造的孽事无巨细讲了一遍,百姓都被吓得不轻,再看到城外村民大户全被征发当炮灰,算是彻底死了投降的心。一时间满城尽是哀兵,气势如虹。
粮草虽然有些短缺,可毕进早有准备,坚壁清野,定额分配,坚持一年半载绝对不会有问题。
金军都是北人,水土不服,毕进计算只要能坚持三个月,时疫就能把金军玩死。
但关键就是军械。
在南宋文恬武嬉的大环境下,两淮前线都打成了这个鸟样子,更别说地处后方的六安了。
军队吃空饷反而是小事,反正惠四海那**养的跑得比脱缰的野狗还快,没人给那群**撑腰。毕进直接存菁去芜,征召城中壮丁补充其中即可。
可兵刃锈蚀,弓箭虫蛀,甲环**毕进却是什么办法都没有,他又不是神仙,没有变废为宝的本事。
至于余飞英所部更惨,他们是溃兵,从光州一路撤退,能扔的全扔了。若不是六安城接济,穷的都快去劫掠大户的了。
不过还好,全城一心,拆房梁作长矛,拾青砖为礌石,融铁锅为兵甲,总算没让宋军手无寸铁的上战场。
可战事一起,守城的物资消耗得飞快,金汁都快不够用了。
所以当签军军官散尽家财招募勇士再次进攻时,在城头的毕进与余飞英压力瞬间增大。
战事很快发展到了近身肉搏的阶段。
“毕进!”在进攻部队又一次被逼下城头之后,军官重新整队的间隙,陆丞在城下扶剑大声劝降:“六安已是孤城,势如危卵,不会有人来救你们了,降了罢!”
“放你姥姥的八卦罗圈屁!”毕进还没说话,他的儿子毕再遇扶着墙垛,顶着一个巨大的头盔探出头去破口大骂:“你爹我能把这座城守到你坟头上长草生蛆……哎呦!”
毕进愤愤的锤了毕再遇脑袋一下,他这儿子虽然只有十三岁,可膀阔腰圆,如同牛犊子般壮硕,若非满脸稚气,任谁看了都得夸赞一声好汉。
毕进是想让他走文职的,所以即使毕再遇榆木脑袋开不了窍,毕进也将其教导的文质彬彬,可谁成想这小子在军中厮混了几天后,满口污言秽语,嗓子跟镀了金一般,张嘴就是黄腔。
“老陆,投降金贼?你他**也想得出来!”虽然不让儿子说脏话,可毕进一开口也将陆丞痛骂了一顿:“你见过投降的岳家军吗?投降给那群腌臜狗奴作甚?如你一样,当狗都不被待见吗?”
城上宋军哈哈大笑,一时间污言秽语接连不断,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把陆丞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入世。
“等死吧!”陆丞拍马便走。
余飞英登上城头,只见到陆丞远去的背影。
“这老鳖,咋就走了?我还没骂他两句呢!”余飞英嘎巴一下嘴,有些惋惜的说道。
“守城的物资都调上来了吗?”眼见城下签军又要再次攻城,毕进也没工夫寒暄,径直问道。
“县衙已经在拆了,嘿,金丝楠木当滚木,花石假山当礌石,真是造孽啊。”余飞英虽然口中哀叹,可是表情却是一脸戏谑:“仓促间能上来的只有金汁,还他**得现煮,那个味儿啊……”
“行行行……余叔,别说了……”毕再遇将头盔扶正,拍了拍胸脯说道:“小侄我刚吃完饭。”
“那老夫就得跟你好好说道一下,当年粪杀金贼的故事了……”余飞英大手拍了拍毕再遇的后背,把他拍得一趔趄。
“大人,余叔,我去那边看看……”毕再遇捂着嘴巴一溜烟的跑远了。
“真是好孩子……”余飞英摘下头盔,整理了一下花白的发髻:“老毕,这次究竟准备不足,若没有大变故,很难了。”
“咱们这种老家伙死了就死了,你得为你儿子铺些前路。”
毕进看着粗壮敦实的儿子正在帮忙将滚木固定在绞盘铁链上,不由得也是一叹:“老余,你可知我这一辈子最服谁?”
余飞英与毕进也是旧识,虽然只能算一起喝过酒的关系,可对毕进的履历也有所了解,当即翻了个白眼说道:“还能有谁,岳元帅赫赫威名,莫说是你,天下武人,何人不服?”
毕进为岳飞亲校出身,听闻此言微微一笑说道:“当年赢官人(岳云)天生神武,十六岁从军,破伪齐,战金贼,平杨幺战无不胜。可岳元帅却从不表功,只说赢官人尚存乳臭,不得军功。当时我等这些亲近的人也劝过元帅,可岳元帅却说:谁让会祥是他儿子呢?”
“德卿(毕再遇字)是好儿郎,我身为人父如何不知?可谁让他是我的儿子呢?也只能与我一起死在这座城了……”
“唉!”眼见签军再次编制完成,再次冲了上来,余飞英将头盔扣上,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这鬼世道,这贼老天。”
“我去南城了,各自保重!”说罢,余飞英一拱手,大步流星而去。
毕进望向远方,层层叠叠的丘陵如同大海上起伏的浪花一般,而六安城则如同巨浪中的小舟一般,势如危卵。
这番景色倒也是寻常,可毕进却不可抑制的想到了家乡兖州,那里没这么拥仄多山,而是天地辽阔,一望无际。
可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金军再次进攻之时,势头已是如潮,不止陆丞亲自将大旗摆在城下,更有投降的宋朝将领亲自上阵,一时间,城头形势岌岌可危。
城上的礌石滚木用的一干二净,箭矢虽然赶制了一些,可完全不够用,弓手只在开始的半刻发威,之后就哑了火。
这也导致了签军将领的亲卫甲士在登城的过程中无法被全部消灭,他们登上城头,迅速与宋军展开肉搏。
虽然签军甲士数量不多,每名将领身边也就七八人,可一旦登上城头,无甲步兵很难迅速的解决这种铁罐头。
“毕老狗!你怎么还不死!你死了,大家就都安生了!”
一名重甲大将带着两名亲卫挥刀向毕进攻去,虽然被几支长枪顶着,却依旧如同癫狂了一般奋力向前。
“花斑狸!他**杀金贼时咋不见你如此出力!”毕进身侧的亲卫将签军将领的头盔挑飞,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毕进大声喊着对方的外号,手下丝毫不容情,手中长矛刺出如电,刺进了那名签军将领的嘴巴。
“入你娘!”毕再遇仗着身材比较小,猫着腰从长枪下面滚到甲士面前,手中挥舞着两个骨朵啪啪两声砸碎了甲士的胫骨。
两名甲士惨叫倒下,毕再遇站直了身子,两个骨朵轮番落在签军甲士的头盔上。
“知道你爹我……”
哐哐……
“守在墙头……”
咣咣……
“还他**敢来冒犯……”
噗噗……
“真是不孝顺!”
毕再遇将锤头上的红白之物在甲士的尸首上擦了擦,吐了一口血痰,转身给父亲毕进解围,将另一名金军甲士一膀子撞下了两丈高的城头。
李仲先在城东面手搭凉棚望着城头,发现已经有签军的将领在城头上立足,虽然很快被绞杀殆尽,却也让宋军很是费了一番手脚。
见此情景,李仲先知道时机已至,转身大吼一声:“弟兄们,咱们上!”
说罢,李仲先也不打旗,以行军猛安的身份冲锋在前,带着五个谋克的金军混在进攻的签军队伍中,爬梯登城。
另外五个谋克同时在城南发起了进攻。
毕进眼尖,老远就看见最起码有三百甲士前来登城,心中咯噔一下。天可怜见,六安城中攒鸡毛凑掸子才凑出来二百一十三领步人甲,金军一个波次的冲锋就有三百甲士,当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拦住他们!不要让他们登城!”
趁着签军溃退的空档,毕进赶紧指挥城头宋军将最后的滚木雷石扔出去,用撑杆将云梯推倒。
负责在城上烧金汁的宋军也有些慌乱,此时也不顾金汁是否烧开,直接端到城头,向下倒去。
正经云梯的顶端都有铁制的钩子,勾住墙头之后仓促间是无法砍断的,只能挥舞着大锤将钩子砸断,宋军城头忙碌之时也找不到什么大斧大锤,只能用刀枪劈砍,推倒云梯的速度也随之变得迟滞。
李仲先身侧云梯被推倒,四五名在云梯上的金军甲士惨叫着落到地面,如同面口袋一般发出沉闷的响动,只有两人能一瘸一拐的站起来,剩下的不知道是摔晕了还是直接摔死了。
李仲先见状,加快了攀爬云梯的速度,透过盾牌缝隙向上看去,只见一名宋军咬牙切齿的将一块人头大的石头扔了下来。
不到一丈的距离,李仲先不想躲也躲不开,嘿的一声闷吼,用绑在左手的圆盾将石头砸飞出去。
李仲先的胳膊更是被震得有些发麻,却还是咬着牙奋力先登。
下一秒,温热的粪汤子从空中倾泻而下,泼了李仲先满头满脸。
咻咻咻……
城下的金军拉开硬弓泼洒箭雨,抵近压制宋军,为自家猛安争取蹬城的空档。
行军谋克们急得直跳脚,扔下盾牌之类的防御,召集军中的神射手一齐上前,将敢露头的宋军一律**。
城头的宋军虽然被**射伤十余人,却并没有一哄而散,而是在军官的驱使下继续用长矛戳向露头的金军。
两名端着大锅的年轻宋军刚要上前,却只见一名浑身恶臭的金军甲士举着圆盾一跃到了城头,不由得大吃一惊。
李仲先顶着三个枪头将前来迎战的宋军军官砍翻,反手用圆盾将一名试图上前搏杀的宋军砸飞。
随后夺过一杆长枪,刀枪挥舞,乱砍乱杀,宋军竟然一时无法上前。
沿着李仲先开辟的空地,四名金军甲士也各持刀盾站上了城头。
李仲先却并没有任何自豪之情,他简直气疯了。
没有煮开的金汁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虽然李仲先不用担心烫伤后的感染,可当粪海狂蛆的滋味绝对不好受。
他将城头宋军杀散后,见到内墙边两个捂着口鼻,端着大锅的宋军快步而来,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吼着挥舞大刀兜头砍去。
那两名宋军是毕进征兆的壮丁,战斗力本身就稀松,这时见凶神恶煞向自己冲来,将大锅一扔就哭嚎着向后跑去。
大锅里的金汁糊了李仲先一脚面,让这名身经百战的行军猛安惨叫出声。
这锅是烧开的……
可李仲先却没有工夫去管脚上的伤势,因为一名矮壮的宋军将领带着十余甲士反扑过来。
这道城墙上虽然四处冒烟,处处漏洞,可毕再遇还是盯上了先登的李仲先所部,挥舞着双锤砸翻两人后,宋军气势一振,又有几人止住了逃窜的脚步,折身杀了回来。
城头最宽的地方也就四步左右,根本没有辗转腾挪的空间。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之地,胜负全看谁更狠。
李仲先虽然脚底虚浮,可也绝对不会怕了一个毛头孩子。
然而两人锤刀相交,心下都是一惊。
毕再遇万万没想到面前的恶臭金将力气有如此之大,双锤竟然有些拿捏不稳。李仲先更是惊讶,这个小矬子面相根本就没长开,还是个孺子,却能挡住自己的刚猛一刀。
电光火石之间,双方已经交手数次,就在毕再遇快要招架不住之时,一声声急促的号角声从城北传来。听闻此声,李仲先大枪横扫,将宋军逼退,在袍泽的掩护下,登上高处向北方望去。
却只见六安城以北五六里处的层层丘陵之间,无数溃军正从其中涌出。金军派出的探骑跑在最前面,拼命的将示警的号角吹得山响。
“怎么回事?”不只是李仲先,城下整军观战的仆散高翰也是惊诧莫名,站在一个土丘上向北方望去。
“那是末将派到上游堵河蓄水的兵马。”陆丞说了一句废话。
仆散高翰看了看溃军,又看了看城头,心中有些犹豫。
他清晰的看见李仲先已经在城墙上打开了缺口,城下的金军已经蜂拥而上,而来袭的兵马有多少,究竟是何人都不知道,若是让李仲先撤下来岂不是前功尽弃?
击溃三千降军根本算不得什么,仆散高翰有把握用五个谋克的兵马平地击溃宋军五千。而若来袭的仅仅只有一千号人,小题大做,可是会闹大笑话的。
不过很快,不惜马力的轻骑已经将敌情带了过来。
最起码上万的宋军,甲士甲骑俱全,从西面与上游同时杀了过来。签军根本抵挡不住,瞬间被倒卷珠帘全军炸营,沿着山道溃退。
“上万宋军!”仆散高翰勃然大怒:“你他**瞎了眼!怎会……”
话刚说了一半,他就张口结舌,说不下去了。
不用再怀疑了,就在仆散高翰的眼前,一千余宋军甲骑从丘陵后开出,并再距离金军两里处列阵。
这还没完,不断有甲骑以百人为单位或是参与骑兵大阵,或是径直向东而去,准备阻断金军的退路。大量的宋军步卒也排着严谨的阵势驱赶着溃军,不急不缓的向金军压来。
精兵,全都是精兵。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像仆散高翰这种在军中待了半辈子的老革,光看行军阵容就知道对手的成色。
可仆散高翰瞪瞎了眼,也只能看见大宋的旗号,还有一些小旗,唯独找不到领军大将之旗。
这他**哪来的这么多悍卒?
“陆丞!让你的人列阵!无论如何给我撑住!”仆散高翰高声下令。
“可太尉……”陆丞哆哆嗦嗦的小声抗议。虽然他既懦弱又菜鸡,可还是有眼力劲的,知道这不是可以力敌之军。
这种大战,当炮灰就死定了。
“陆丞!宋金都是万里之国,我若是败了被擒,敌将当面也得好生招待于我;你算是什么东西?不想被宋人千刀万剐,就老老实实的去拼命!”仆散高翰戟指大骂。
陆丞心中骂了金人八辈祖宗,却也知道仆散高翰说的在理。
金军还有投降这一说,可他这个叛徒却唯有一死。
眼见陆丞拍马去整队,仆散高翰也开始鸣金退兵,让李仲先所部从城头上退下来,同时让自己的手下调整阵型,摆出对攻的鹤翼阵。
今日之事难了了。
仆散高翰不是不想撤退,更不是不知道这些签军根本派不上用场。他自始至终都很清醒,这次大战就是金军两个猛安的正军对抗宋军万余精锐,胜负根本容不得签军插手。
可一来李仲先还没有撤下来,抛弃签军是一码事,抛弃正军袍泽就是另一码事了。若是仆散高翰敢弃军而逃,别说他是仆散部的一名旁支,就算他是仆散忠义的亲儿子,也就能是头颅落地一个下场。
二来,两个金军猛安都不是全骑兵,而是各有五六个谋克的重步兵,一旦开溜,这些重步兵就得先死。而损失了大量编制的骑兵早晚被宋军甲骑追死。
论情论理论军法论形势,仆散高翰都得硬着头皮与宋军精锐做一场。
只有将来袭宋军打疼了,打得缩卵了,金军才有可能从容撤退。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这伙不知从何而来的宋军是劳师远征,统军长官足够理智,只是想解六安之围,而不是打着团灭金军的打算。
事与愿违,一刻之后,宋军的前锋整好了队,仅仅不到两千的步兵在鼓声的催促下,一步一顿的向签军攻来。
战场就在六安城城东的一片平地上,对各方来说都是公平的,没有地势之险,也没有天威之助。
在宋军甲骑的虎视眈眈下,仆散高翰根本不敢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签军派出的四千人被宋军前锋轻易击溃。
而宋军却没有割首级,也没有分散追击并倒卷溃兵冲击阵列,依旧整好队列,不急不缓继续向前逼近。宋军后续的部队列好了横阵之后,鼓声大作,整整八千步卒一齐前进,向签军压来。
签军当即就有炸营的趋势。
就在此时李仲先也终于撤了回来,一瘸一拐的登上了马,检点兵马人数后,发现少了近百人,扭头看着城头上耀武扬威正在欢呼的宋军,心下大恨。
“李二郎!”仆散高翰不会在意李仲先的小情绪,直接下令道:“或率马军冲杀宋军甲骑,或率甲士攻宋军步卒侧翼,你挑一个差事!”
“把马军全给俺!”李仲先大吼道:“俺伤了脚,没法步战!”
“好!”多年的亲密战友了,仆散高翰倒是没有怀疑李仲先是在畏战,当即率领十一个谋克的步卒攻向宋军的左翼。
不由得他不着急,签军已经轮流攻了半日城,伤亡不算小。直到现在,城头还是有被堵在角落里撤不下来的签军军卒。除去溃散的部队,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八千人的疲敝之兵,遇上气势如虹的宋军精兵根本抵挡不住。
若不是陆丞心里有谱,依托营寨层层抵抗,说不得签军此时已然一哄而散了。
仆散高翰并不想救签军,可若是签军溃散了,自己这不到两千人就要面对宋军全军了,到时候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李仲先知道仆散高翰的意思,谁掌握马军,谁就背负着更为巨大的责任。以一千人击败宋军的八千精兵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只能将赌注压在百战甲骑上。
接下来就看李仲先能不能用一千甲骑击溃宋金的三千马军了。
“列阵!”李仲先高举长矛高呼下令。
“杀!”
“杀!”
“杀!”
金军甲骑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却是丝毫不惧,他们纵横北方无敌手,不管是契丹人还是蒙兀人都臣服在金国的铁蹄之下,难道还会怕了宋国的马队?
“随俺冲!”李仲先见各个谋克已经列阵完毕,将双手持矛,一夹马腹,当先缓步而行。
身后的猛安大旗随风飘扬。
九个谋克,人数高达八百人的马军毫无保留的一齐涌上,先是缓步慢行,并在行进中调整队列,变成了锥子般的阵型。
对面一直沉默观战的宋军甲骑阵中突然响起一声号角。
前排的甲骑纷纷将红铜面罩放下,夹起长枪。
宋军的骑兵大阵轰然启动。
直到此时,宋军甲骑中的主将大旗才被立起来。
数面认旗分别是“京西河北招讨使”“淮东制置使”“庆远军节度使”。
中央的黑色大纛上写着一个“成”字。
“背嵬军……”正在冲锋途中的李仲先咬牙低声说道。
“成闵……”
为了保证阅读感受,六千字大章二合一
虽然论地势,六安城两面都临着一里宽的渒水。
论人数,别说那八千军卒,全城的壮丁都在出力,守住两面城墙绰绰有余。
论士气,来自光州的宋军将金军造的孽事无巨细讲了一遍,百姓都被吓得不轻,再看到城外村民大户全被征发当炮灰,算是彻底死了投降的心。一时间满城尽是哀兵,气势如虹。
粮草虽然有些短缺,可毕进早有准备,坚壁清野,定额分配,坚持一年半载绝对不会有问题。
金军都是北人,水土不服,毕进计算只要能坚持三个月,时疫就能把金军玩死。
但关键就是军械。
在南宋文恬武嬉的大环境下,两淮前线都打成了这个鸟样子,更别说地处后方的六安了。
军队吃空饷反而是小事,反正惠四海那**养的跑得比脱缰的野狗还快,没人给那群**撑腰。毕进直接存菁去芜,征召城中壮丁补充其中即可。
可兵刃锈蚀,弓箭虫蛀,甲环**毕进却是什么办法都没有,他又不是神仙,没有变废为宝的本事。
至于余飞英所部更惨,他们是溃兵,从光州一路撤退,能扔的全扔了。若不是六安城接济,穷的都快去劫掠大户的了。
不过还好,全城一心,拆房梁作长矛,拾青砖为礌石,融铁锅为兵甲,总算没让宋军手无寸铁的上战场。
可战事一起,守城的物资消耗得飞快,金汁都快不够用了。
所以当签军军官散尽家财招募勇士再次进攻时,在城头的毕进与余飞英压力瞬间增大。
战事很快发展到了近身肉搏的阶段。
“毕进!”在进攻部队又一次被逼下城头之后,军官重新整队的间隙,陆丞在城下扶剑大声劝降:“六安已是孤城,势如危卵,不会有人来救你们了,降了罢!”
“放你姥姥的八卦罗圈屁!”毕进还没说话,他的儿子毕再遇扶着墙垛,顶着一个巨大的头盔探出头去破口大骂:“你爹我能把这座城守到你坟头上长草生蛆……哎呦!”
毕进愤愤的锤了毕再遇脑袋一下,他这儿子虽然只有十三岁,可膀阔腰圆,如同牛犊子般壮硕,若非满脸稚气,任谁看了都得夸赞一声好汉。
毕进是想让他走文职的,所以即使毕再遇榆木脑袋开不了窍,毕进也将其教导的文质彬彬,可谁成想这小子在军中厮混了几天后,满口污言秽语,嗓子跟镀了金一般,张嘴就是黄腔。
“老陆,投降金贼?你他**也想得出来!”虽然不让儿子说脏话,可毕进一开口也将陆丞痛骂了一顿:“你见过投降的岳家军吗?投降给那群腌臜狗奴作甚?如你一样,当狗都不被待见吗?”
城上宋军哈哈大笑,一时间污言秽语接连不断,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把陆丞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入世。
“等死吧!”陆丞拍马便走。
余飞英登上城头,只见到陆丞远去的背影。
“这老鳖,咋就走了?我还没骂他两句呢!”余飞英嘎巴一下嘴,有些惋惜的说道。
“守城的物资都调上来了吗?”眼见城下签军又要再次攻城,毕进也没工夫寒暄,径直问道。
“县衙已经在拆了,嘿,金丝楠木当滚木,花石假山当礌石,真是造孽啊。”余飞英虽然口中哀叹,可是表情却是一脸戏谑:“仓促间能上来的只有金汁,还他**得现煮,那个味儿啊……”
“行行行……余叔,别说了……”毕再遇将头盔扶正,拍了拍胸脯说道:“小侄我刚吃完饭。”
“那老夫就得跟你好好说道一下,当年粪杀金贼的故事了……”余飞英大手拍了拍毕再遇的后背,把他拍得一趔趄。
“大人,余叔,我去那边看看……”毕再遇捂着嘴巴一溜烟的跑远了。
“真是好孩子……”余飞英摘下头盔,整理了一下花白的发髻:“老毕,这次究竟准备不足,若没有大变故,很难了。”
“咱们这种老家伙死了就死了,你得为你儿子铺些前路。”
毕进看着粗壮敦实的儿子正在帮忙将滚木固定在绞盘铁链上,不由得也是一叹:“老余,你可知我这一辈子最服谁?”
余飞英与毕进也是旧识,虽然只能算一起喝过酒的关系,可对毕进的履历也有所了解,当即翻了个白眼说道:“还能有谁,岳元帅赫赫威名,莫说是你,天下武人,何人不服?”
毕进为岳飞亲校出身,听闻此言微微一笑说道:“当年赢官人(岳云)天生神武,十六岁从军,破伪齐,战金贼,平杨幺战无不胜。可岳元帅却从不表功,只说赢官人尚存乳臭,不得军功。当时我等这些亲近的人也劝过元帅,可岳元帅却说:谁让会祥是他儿子呢?”
“德卿(毕再遇字)是好儿郎,我身为人父如何不知?可谁让他是我的儿子呢?也只能与我一起死在这座城了……”
“唉!”眼见签军再次编制完成,再次冲了上来,余飞英将头盔扣上,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这鬼世道,这贼老天。”
“我去南城了,各自保重!”说罢,余飞英一拱手,大步流星而去。
毕进望向远方,层层叠叠的丘陵如同大海上起伏的浪花一般,而六安城则如同巨浪中的小舟一般,势如危卵。
这番景色倒也是寻常,可毕进却不可抑制的想到了家乡兖州,那里没这么拥仄多山,而是天地辽阔,一望无际。
可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金军再次进攻之时,势头已是如潮,不止陆丞亲自将大旗摆在城下,更有投降的宋朝将领亲自上阵,一时间,城头形势岌岌可危。
城上的礌石滚木用的一干二净,箭矢虽然赶制了一些,可完全不够用,弓手只在开始的半刻发威,之后就哑了火。
这也导致了签军将领的亲卫甲士在登城的过程中无法被全部消灭,他们登上城头,迅速与宋军展开肉搏。
虽然签军甲士数量不多,每名将领身边也就七八人,可一旦登上城头,无甲步兵很难迅速的解决这种铁罐头。
“毕老狗!你怎么还不死!你死了,大家就都安生了!”
一名重甲大将带着两名亲卫挥刀向毕进攻去,虽然被几支长枪顶着,却依旧如同癫狂了一般奋力向前。
“花斑狸!他**杀金贼时咋不见你如此出力!”毕进身侧的亲卫将签军将领的头盔挑飞,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毕进大声喊着对方的外号,手下丝毫不容情,手中长矛刺出如电,刺进了那名签军将领的嘴巴。
“入你娘!”毕再遇仗着身材比较小,猫着腰从长枪下面滚到甲士面前,手中挥舞着两个骨朵啪啪两声砸碎了甲士的胫骨。
两名甲士惨叫倒下,毕再遇站直了身子,两个骨朵轮番落在签军甲士的头盔上。
“知道你爹我……”
哐哐……
“守在墙头……”
咣咣……
“还他**敢来冒犯……”
噗噗……
“真是不孝顺!”
毕再遇将锤头上的红白之物在甲士的尸首上擦了擦,吐了一口血痰,转身给父亲毕进解围,将另一名金军甲士一膀子撞下了两丈高的城头。
李仲先在城东面手搭凉棚望着城头,发现已经有签军的将领在城头上立足,虽然很快被绞杀殆尽,却也让宋军很是费了一番手脚。
见此情景,李仲先知道时机已至,转身大吼一声:“弟兄们,咱们上!”
说罢,李仲先也不打旗,以行军猛安的身份冲锋在前,带着五个谋克的金军混在进攻的签军队伍中,爬梯登城。
另外五个谋克同时在城南发起了进攻。
毕进眼尖,老远就看见最起码有三百甲士前来登城,心中咯噔一下。天可怜见,六安城中攒鸡毛凑掸子才凑出来二百一十三领步人甲,金军一个波次的冲锋就有三百甲士,当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拦住他们!不要让他们登城!”
趁着签军溃退的空档,毕进赶紧指挥城头宋军将最后的滚木雷石扔出去,用撑杆将云梯推倒。
负责在城上烧金汁的宋军也有些慌乱,此时也不顾金汁是否烧开,直接端到城头,向下倒去。
正经云梯的顶端都有铁制的钩子,勾住墙头之后仓促间是无法砍断的,只能挥舞着大锤将钩子砸断,宋军城头忙碌之时也找不到什么大斧大锤,只能用刀枪劈砍,推倒云梯的速度也随之变得迟滞。
李仲先身侧云梯被推倒,四五名在云梯上的金军甲士惨叫着落到地面,如同面口袋一般发出沉闷的响动,只有两人能一瘸一拐的站起来,剩下的不知道是摔晕了还是直接摔死了。
李仲先见状,加快了攀爬云梯的速度,透过盾牌缝隙向上看去,只见一名宋军咬牙切齿的将一块人头大的石头扔了下来。
不到一丈的距离,李仲先不想躲也躲不开,嘿的一声闷吼,用绑在左手的圆盾将石头砸飞出去。
李仲先的胳膊更是被震得有些发麻,却还是咬着牙奋力先登。
下一秒,温热的粪汤子从空中倾泻而下,泼了李仲先满头满脸。
咻咻咻……
城下的金军拉开硬弓泼洒箭雨,抵近压制宋军,为自家猛安争取蹬城的空档。
行军谋克们急得直跳脚,扔下盾牌之类的防御,召集军中的神射手一齐上前,将敢露头的宋军一律**。
城头的宋军虽然被**射伤十余人,却并没有一哄而散,而是在军官的驱使下继续用长矛戳向露头的金军。
两名端着大锅的年轻宋军刚要上前,却只见一名浑身恶臭的金军甲士举着圆盾一跃到了城头,不由得大吃一惊。
李仲先顶着三个枪头将前来迎战的宋军军官砍翻,反手用圆盾将一名试图上前搏杀的宋军砸飞。
随后夺过一杆长枪,刀枪挥舞,乱砍乱杀,宋军竟然一时无法上前。
沿着李仲先开辟的空地,四名金军甲士也各持刀盾站上了城头。
李仲先却并没有任何自豪之情,他简直气疯了。
没有煮开的金汁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虽然李仲先不用担心烫伤后的感染,可当粪海狂蛆的滋味绝对不好受。
他将城头宋军杀散后,见到内墙边两个捂着口鼻,端着大锅的宋军快步而来,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吼着挥舞大刀兜头砍去。
那两名宋军是毕进征兆的壮丁,战斗力本身就稀松,这时见凶神恶煞向自己冲来,将大锅一扔就哭嚎着向后跑去。
大锅里的金汁糊了李仲先一脚面,让这名身经百战的行军猛安惨叫出声。
这锅是烧开的……
可李仲先却没有工夫去管脚上的伤势,因为一名矮壮的宋军将领带着十余甲士反扑过来。
这道城墙上虽然四处冒烟,处处漏洞,可毕再遇还是盯上了先登的李仲先所部,挥舞着双锤砸翻两人后,宋军气势一振,又有几人止住了逃窜的脚步,折身杀了回来。
城头最宽的地方也就四步左右,根本没有辗转腾挪的空间。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之地,胜负全看谁更狠。
李仲先虽然脚底虚浮,可也绝对不会怕了一个毛头孩子。
然而两人锤刀相交,心下都是一惊。
毕再遇万万没想到面前的恶臭金将力气有如此之大,双锤竟然有些拿捏不稳。李仲先更是惊讶,这个小矬子面相根本就没长开,还是个孺子,却能挡住自己的刚猛一刀。
电光火石之间,双方已经交手数次,就在毕再遇快要招架不住之时,一声声急促的号角声从城北传来。听闻此声,李仲先大枪横扫,将宋军逼退,在袍泽的掩护下,登上高处向北方望去。
却只见六安城以北五六里处的层层丘陵之间,无数溃军正从其中涌出。金军派出的探骑跑在最前面,拼命的将示警的号角吹得山响。
“怎么回事?”不只是李仲先,城下整军观战的仆散高翰也是惊诧莫名,站在一个土丘上向北方望去。
“那是末将派到上游堵河蓄水的兵马。”陆丞说了一句废话。
仆散高翰看了看溃军,又看了看城头,心中有些犹豫。
他清晰的看见李仲先已经在城墙上打开了缺口,城下的金军已经蜂拥而上,而来袭的兵马有多少,究竟是何人都不知道,若是让李仲先撤下来岂不是前功尽弃?
击溃三千降军根本算不得什么,仆散高翰有把握用五个谋克的兵马平地击溃宋军五千。而若来袭的仅仅只有一千号人,小题大做,可是会闹大笑话的。
不过很快,不惜马力的轻骑已经将敌情带了过来。
最起码上万的宋军,甲士甲骑俱全,从西面与上游同时杀了过来。签军根本抵挡不住,瞬间被倒卷珠帘全军炸营,沿着山道溃退。
“上万宋军!”仆散高翰勃然大怒:“你他**瞎了眼!怎会……”
话刚说了一半,他就张口结舌,说不下去了。
不用再怀疑了,就在仆散高翰的眼前,一千余宋军甲骑从丘陵后开出,并再距离金军两里处列阵。
这还没完,不断有甲骑以百人为单位或是参与骑兵大阵,或是径直向东而去,准备阻断金军的退路。大量的宋军步卒也排着严谨的阵势驱赶着溃军,不急不缓的向金军压来。
精兵,全都是精兵。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像仆散高翰这种在军中待了半辈子的老革,光看行军阵容就知道对手的成色。
可仆散高翰瞪瞎了眼,也只能看见大宋的旗号,还有一些小旗,唯独找不到领军大将之旗。
这他**哪来的这么多悍卒?
“陆丞!让你的人列阵!无论如何给我撑住!”仆散高翰高声下令。
“可太尉……”陆丞哆哆嗦嗦的小声抗议。虽然他既懦弱又菜鸡,可还是有眼力劲的,知道这不是可以力敌之军。
这种大战,当炮灰就死定了。
“陆丞!宋金都是万里之国,我若是败了被擒,敌将当面也得好生招待于我;你算是什么东西?不想被宋人千刀万剐,就老老实实的去拼命!”仆散高翰戟指大骂。
陆丞心中骂了金人八辈祖宗,却也知道仆散高翰说的在理。
金军还有投降这一说,可他这个叛徒却唯有一死。
眼见陆丞拍马去整队,仆散高翰也开始鸣金退兵,让李仲先所部从城头上退下来,同时让自己的手下调整阵型,摆出对攻的鹤翼阵。
今日之事难了了。
仆散高翰不是不想撤退,更不是不知道这些签军根本派不上用场。他自始至终都很清醒,这次大战就是金军两个猛安的正军对抗宋军万余精锐,胜负根本容不得签军插手。
可一来李仲先还没有撤下来,抛弃签军是一码事,抛弃正军袍泽就是另一码事了。若是仆散高翰敢弃军而逃,别说他是仆散部的一名旁支,就算他是仆散忠义的亲儿子,也就能是头颅落地一个下场。
二来,两个金军猛安都不是全骑兵,而是各有五六个谋克的重步兵,一旦开溜,这些重步兵就得先死。而损失了大量编制的骑兵早晚被宋军甲骑追死。
论情论理论军法论形势,仆散高翰都得硬着头皮与宋军精锐做一场。
只有将来袭宋军打疼了,打得缩卵了,金军才有可能从容撤退。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这伙不知从何而来的宋军是劳师远征,统军长官足够理智,只是想解六安之围,而不是打着团灭金军的打算。
事与愿违,一刻之后,宋军的前锋整好了队,仅仅不到两千的步兵在鼓声的催促下,一步一顿的向签军攻来。
战场就在六安城城东的一片平地上,对各方来说都是公平的,没有地势之险,也没有天威之助。
在宋军甲骑的虎视眈眈下,仆散高翰根本不敢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签军派出的四千人被宋军前锋轻易击溃。
而宋军却没有割首级,也没有分散追击并倒卷溃兵冲击阵列,依旧整好队列,不急不缓继续向前逼近。宋军后续的部队列好了横阵之后,鼓声大作,整整八千步卒一齐前进,向签军压来。
签军当即就有炸营的趋势。
就在此时李仲先也终于撤了回来,一瘸一拐的登上了马,检点兵马人数后,发现少了近百人,扭头看着城头上耀武扬威正在欢呼的宋军,心下大恨。
“李二郎!”仆散高翰不会在意李仲先的小情绪,直接下令道:“或率马军冲杀宋军甲骑,或率甲士攻宋军步卒侧翼,你挑一个差事!”
“把马军全给俺!”李仲先大吼道:“俺伤了脚,没法步战!”
“好!”多年的亲密战友了,仆散高翰倒是没有怀疑李仲先是在畏战,当即率领十一个谋克的步卒攻向宋军的左翼。
不由得他不着急,签军已经轮流攻了半日城,伤亡不算小。直到现在,城头还是有被堵在角落里撤不下来的签军军卒。除去溃散的部队,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八千人的疲敝之兵,遇上气势如虹的宋军精兵根本抵挡不住。
若不是陆丞心里有谱,依托营寨层层抵抗,说不得签军此时已然一哄而散了。
仆散高翰并不想救签军,可若是签军溃散了,自己这不到两千人就要面对宋军全军了,到时候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李仲先知道仆散高翰的意思,谁掌握马军,谁就背负着更为巨大的责任。以一千人击败宋军的八千精兵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只能将赌注压在百战甲骑上。
接下来就看李仲先能不能用一千甲骑击溃宋金的三千马军了。
“列阵!”李仲先高举长矛高呼下令。
“杀!”
“杀!”
“杀!”
金军甲骑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却是丝毫不惧,他们纵横北方无敌手,不管是契丹人还是蒙兀人都臣服在金国的铁蹄之下,难道还会怕了宋国的马队?
“随俺冲!”李仲先见各个谋克已经列阵完毕,将双手持矛,一夹马腹,当先缓步而行。
身后的猛安大旗随风飘扬。
九个谋克,人数高达八百人的马军毫无保留的一齐涌上,先是缓步慢行,并在行进中调整队列,变成了锥子般的阵型。
对面一直沉默观战的宋军甲骑阵中突然响起一声号角。
前排的甲骑纷纷将红铜面罩放下,夹起长枪。
宋军的骑兵大阵轰然启动。
直到此时,宋军甲骑中的主将大旗才被立起来。
数面认旗分别是“京西河北招讨使”“淮东制置使”“庆远军节度使”。
中央的黑色大纛上写着一个“成”字。
“背嵬军……”正在冲锋途中的李仲先咬牙低声说道。
“成闵……”
为了保证阅读感受,六千字大章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