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依序落座,齐齐向冯太妃、两位王妃、昭阳公主盈盈行礼。
冯太妃端坐在主位,眼角虽爬满了细纹,透着温和与威严,自有一股历经岁月沉淀的雍容气度。
她微笑着,目光和蔼地扫过满座贵女,声音慈祥却又不失庄重:“今日难得乃是赏花品诗之日,诸位姑娘皆是才情出众,想必会有不少佳作。本宫与两位王妃,便做个评判,看看谁家的姑娘,能夺得这头筹。”
众人纷纷应和,脸上洋溢着得体的笑容。
随后,冯太妃微微转头,与两位王妃商议起诗会题目。
昭阳公主指尖轻叩紫檀案几,发出清脆的声响,凤目扫过满座贵女,缓缓开口:“今日既有太妃坐镇,这诗会题目岂能循规蹈矩?”
梁王妃嘴角噙着一抹温婉的笑意,手中把玩着那只莹润的翡翠手钏,轻声笑道:“昭阳又有新奇主意了?”
她今日身着藕荷色对襟襦裙,发间累丝金凤衔着圆润的东珠,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晃动。
“以本宫之见,吟风弄月过去无趣了。” 昭阳公主微微一笑,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
“不如让各家姑娘公子分咏男女之道。男子嘛,当论安邦定国之策,女子嘛……” 她忽地掩唇轻笑,那笑容却不达眼底,“诸位熟读《女则》《女诫》,想来各位也有不少心得。”
“太妃,两位嫂嫂以为如何?”
冯太妃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倒也有趣,便依昭阳所言吧。”
众贵女闻言,面上皆露出思索之色。
这题目看似简单,实则颇为难人。若说得浅了,难免显得敷衍了事,若是说得深了,又怕失了分寸,惹人笑话。
一时间,小阁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众人提笔蘸墨的声音。
萧衔月微微蹙眉,心中暗自思量。
这题目着实出乎她的意料,让她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落笔。
她抬头望向窗外,秋风拂过枫林,枫叶簌簌而落,铺就一条火红的小径。
轻轻叹了口气,她收回目光,看向面前的宣纸,提笔蘸墨,思索着该如何落笔。
一旁的方锦薇见她面露难色,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肘,低声笑道:“别担心,咱们就随便写写,反正也不会有人认真看的。”
萧衔月闻言,心中微暖,却也摇了摇头,认真说道:“既然是诗会,总要认真对待才是。”
方锦薇吐了吐舌头,不再言语,也低头开始思索起来。
她悄悄瞥向楚梦梨,只见对方面色如常,嘴角挂着一抹淡笑,似乎对这题目并不感到意外。
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疑惑,难道表姐早已知晓这题目,或是有所准备?
很快,众人都陆续写下了自己的诗作,交由侍女呈给冯太妃、两位王妃以及昭阳公主评判。
昭阳公主拿起一卷,展开一看,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冷笑,随即将其丢在一旁。
眸光扫过众人,落在方锦薇身上,开口道:“听闻方姑娘常随舅父游历,想来见识不凡,不知对本宫这题目有何高见?”
方锦薇柳眉一挑,却丝毫不怵,站起来就要开口。
萧衔月谨慎,担心方锦薇说出什么莽撞的话语,不动声色地轻轻扯了扯她的衣袖。
少女的指尖微凉,在锦薇的腕上缓缓画了个 “慎” 字,提醒她莫要冲动。
这细微的动作,却恰好落在谢遇眼里。少年郎君微微一愣,随即唇角微微翘起,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手中折扇 “唰” 地展开,轻巧地掩住半张俊颜,却掩不住那眼底的关切与笑意。
“既如此,本宫添个彩头。” 誉王妃微笑着,轻轻取下腕间那只温润的羊脂玉镯,镯子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仿佛凝聚着岁月的温润。
她说话时,目光慈爱温和:“这镯子是哥好物,今日便赠与这诗会的魁首。”
昭阳公主斜睨了一眼那玉镯,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二嫂这镯子虽好,可比起本宫的彩头,却还是差了些。”
说着,她轻轻拍了拍手,侍女立刻呈上一个精致的小匣子。
匣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串光彩熠熠的南珠项链,每一颗南珠都圆润饱满,散发着柔和的光泽。
众人见了,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皆知这南珠珍贵无比,一串项链更是价值连城。
昭阳公主轻笑着,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这南珠项链,便赐给今日诗会魁首。”
楚梦梨眸光微闪,看着昭阳公主那挑衅的目光,心中已然明了她的用意。
她不动声色地抿了口茶,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似乎对这即将到来的争斗并不感到意外。
方锦薇还未开口,变故陡然发生。
众人不经意间抬眼,只见老太妃的面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原本慈祥的面容此刻布满了寒霜,手中的佛珠 “咔” 地一声重重撞在黄花梨木桌上。
“女子当如剑,红缨不输翰墨香”,方锦薇诗中的这字字句句,在满纸 “温良恭俭” 的诗作中,宛如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诗会原本的宁静。
荒唐!” 老太妃气得浑身颤抖,声音尖锐地厉喝出声,腕间的沉香木念珠簌簌作响,仿佛也在呼应着她的愤怒,“方家姑娘可知‘妇德’二字究竟该如何书写?”
满座之人顿时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目光纷纷投向方锦薇和萧衔月。
昭阳公主见状,施施然起身,她今日特意熏了龙涎香,此刻那馥郁的香气裹挟着丝丝寒意,扑面而来。她莲步轻移,走到方锦薇和萧衔月面前,声音娇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妃息怒。要本宫说,方姑娘这般离经叛道,怕不是……” 她故意拖长音调,眼神中满是恶意,丹蔻指尖轻轻划过萧衔月发间的玉簪,“有人暗中指点?”
萧衔月心中一凛,缓缓抬眸,正巧撞进谢遇那焦急的视线之中。少年郡王早已收起折扇,玉冠下的眉头紧紧蹙起,眼神中满是担忧。然而,在与她目光相接的瞬间,他悄悄地比了个 “别慌” 的口型,试图安抚她慌乱的心。
这细微的举动,却又恰好落在昭阳公主眼里,她心中的妒火几乎烧红了精心描绘的眼尾,那眼神仿佛要将萧衔月生吞活剥。
“昭昭。” 方锦薇突然紧紧握住她冰凉的手,武将之女的掌心温暖而有力,“我写的是心中所想,你不必……”
话还未说完,老太妃已然怒不可遏,命人速速呈上戒尺。“既然应国公府教女无方,就由我来教教你,什么是女子该有的规矩!”
檀木戒尺落在锦薇掌心时,发出清脆而响亮的 “啪” 声,这声音让萧衔月不禁想起幼时三叔教她写字时,笔杆轻轻敲在虎口的微微刺痛。
满室陷入一片死寂之中,萧衔月缓缓起身。她今日身着的鹅黄襦裙,裙摆上缀着的银线暗纹,随着她的行动,如月华般流转生辉。她莲步轻移,走到老太妃面前,盈盈拜倒,声音清脆却又带着一丝颤抖:“太妃容禀,锦薇的诗……”
话到此处,她却突然顿住。她看见楚梦梨藏在纨扇后的冷笑,那笑容中充满了得意与幸灾乐祸;看见姑母萧瑾抚着翡翠镯子,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更看见谢遇攥紧的拳头,骨节都因用力而泛白。
冯太妃端坐在主位,眼角虽爬满了细纹,透着温和与威严,自有一股历经岁月沉淀的雍容气度。
她微笑着,目光和蔼地扫过满座贵女,声音慈祥却又不失庄重:“今日难得乃是赏花品诗之日,诸位姑娘皆是才情出众,想必会有不少佳作。本宫与两位王妃,便做个评判,看看谁家的姑娘,能夺得这头筹。”
众人纷纷应和,脸上洋溢着得体的笑容。
随后,冯太妃微微转头,与两位王妃商议起诗会题目。
昭阳公主指尖轻叩紫檀案几,发出清脆的声响,凤目扫过满座贵女,缓缓开口:“今日既有太妃坐镇,这诗会题目岂能循规蹈矩?”
梁王妃嘴角噙着一抹温婉的笑意,手中把玩着那只莹润的翡翠手钏,轻声笑道:“昭阳又有新奇主意了?”
她今日身着藕荷色对襟襦裙,发间累丝金凤衔着圆润的东珠,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晃动。
“以本宫之见,吟风弄月过去无趣了。” 昭阳公主微微一笑,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
“不如让各家姑娘公子分咏男女之道。男子嘛,当论安邦定国之策,女子嘛……” 她忽地掩唇轻笑,那笑容却不达眼底,“诸位熟读《女则》《女诫》,想来各位也有不少心得。”
“太妃,两位嫂嫂以为如何?”
冯太妃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倒也有趣,便依昭阳所言吧。”
众贵女闻言,面上皆露出思索之色。
这题目看似简单,实则颇为难人。若说得浅了,难免显得敷衍了事,若是说得深了,又怕失了分寸,惹人笑话。
一时间,小阁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众人提笔蘸墨的声音。
萧衔月微微蹙眉,心中暗自思量。
这题目着实出乎她的意料,让她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落笔。
她抬头望向窗外,秋风拂过枫林,枫叶簌簌而落,铺就一条火红的小径。
轻轻叹了口气,她收回目光,看向面前的宣纸,提笔蘸墨,思索着该如何落笔。
一旁的方锦薇见她面露难色,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肘,低声笑道:“别担心,咱们就随便写写,反正也不会有人认真看的。”
萧衔月闻言,心中微暖,却也摇了摇头,认真说道:“既然是诗会,总要认真对待才是。”
方锦薇吐了吐舌头,不再言语,也低头开始思索起来。
她悄悄瞥向楚梦梨,只见对方面色如常,嘴角挂着一抹淡笑,似乎对这题目并不感到意外。
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疑惑,难道表姐早已知晓这题目,或是有所准备?
很快,众人都陆续写下了自己的诗作,交由侍女呈给冯太妃、两位王妃以及昭阳公主评判。
昭阳公主拿起一卷,展开一看,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冷笑,随即将其丢在一旁。
眸光扫过众人,落在方锦薇身上,开口道:“听闻方姑娘常随舅父游历,想来见识不凡,不知对本宫这题目有何高见?”
方锦薇柳眉一挑,却丝毫不怵,站起来就要开口。
萧衔月谨慎,担心方锦薇说出什么莽撞的话语,不动声色地轻轻扯了扯她的衣袖。
少女的指尖微凉,在锦薇的腕上缓缓画了个 “慎” 字,提醒她莫要冲动。
这细微的动作,却恰好落在谢遇眼里。少年郎君微微一愣,随即唇角微微翘起,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手中折扇 “唰” 地展开,轻巧地掩住半张俊颜,却掩不住那眼底的关切与笑意。
“既如此,本宫添个彩头。” 誉王妃微笑着,轻轻取下腕间那只温润的羊脂玉镯,镯子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仿佛凝聚着岁月的温润。
她说话时,目光慈爱温和:“这镯子是哥好物,今日便赠与这诗会的魁首。”
昭阳公主斜睨了一眼那玉镯,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二嫂这镯子虽好,可比起本宫的彩头,却还是差了些。”
说着,她轻轻拍了拍手,侍女立刻呈上一个精致的小匣子。
匣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串光彩熠熠的南珠项链,每一颗南珠都圆润饱满,散发着柔和的光泽。
众人见了,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皆知这南珠珍贵无比,一串项链更是价值连城。
昭阳公主轻笑着,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这南珠项链,便赐给今日诗会魁首。”
楚梦梨眸光微闪,看着昭阳公主那挑衅的目光,心中已然明了她的用意。
她不动声色地抿了口茶,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似乎对这即将到来的争斗并不感到意外。
方锦薇还未开口,变故陡然发生。
众人不经意间抬眼,只见老太妃的面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原本慈祥的面容此刻布满了寒霜,手中的佛珠 “咔” 地一声重重撞在黄花梨木桌上。
“女子当如剑,红缨不输翰墨香”,方锦薇诗中的这字字句句,在满纸 “温良恭俭” 的诗作中,宛如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诗会原本的宁静。
荒唐!” 老太妃气得浑身颤抖,声音尖锐地厉喝出声,腕间的沉香木念珠簌簌作响,仿佛也在呼应着她的愤怒,“方家姑娘可知‘妇德’二字究竟该如何书写?”
满座之人顿时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目光纷纷投向方锦薇和萧衔月。
昭阳公主见状,施施然起身,她今日特意熏了龙涎香,此刻那馥郁的香气裹挟着丝丝寒意,扑面而来。她莲步轻移,走到方锦薇和萧衔月面前,声音娇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妃息怒。要本宫说,方姑娘这般离经叛道,怕不是……” 她故意拖长音调,眼神中满是恶意,丹蔻指尖轻轻划过萧衔月发间的玉簪,“有人暗中指点?”
萧衔月心中一凛,缓缓抬眸,正巧撞进谢遇那焦急的视线之中。少年郡王早已收起折扇,玉冠下的眉头紧紧蹙起,眼神中满是担忧。然而,在与她目光相接的瞬间,他悄悄地比了个 “别慌” 的口型,试图安抚她慌乱的心。
这细微的举动,却又恰好落在昭阳公主眼里,她心中的妒火几乎烧红了精心描绘的眼尾,那眼神仿佛要将萧衔月生吞活剥。
“昭昭。” 方锦薇突然紧紧握住她冰凉的手,武将之女的掌心温暖而有力,“我写的是心中所想,你不必……”
话还未说完,老太妃已然怒不可遏,命人速速呈上戒尺。“既然应国公府教女无方,就由我来教教你,什么是女子该有的规矩!”
檀木戒尺落在锦薇掌心时,发出清脆而响亮的 “啪” 声,这声音让萧衔月不禁想起幼时三叔教她写字时,笔杆轻轻敲在虎口的微微刺痛。
满室陷入一片死寂之中,萧衔月缓缓起身。她今日身着的鹅黄襦裙,裙摆上缀着的银线暗纹,随着她的行动,如月华般流转生辉。她莲步轻移,走到老太妃面前,盈盈拜倒,声音清脆却又带着一丝颤抖:“太妃容禀,锦薇的诗……”
话到此处,她却突然顿住。她看见楚梦梨藏在纨扇后的冷笑,那笑容中充满了得意与幸灾乐祸;看见姑母萧瑾抚着翡翠镯子,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更看见谢遇攥紧的拳头,骨节都因用力而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