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爸太听劝了 第185章 很想你

小说:重生:我爸太听劝了 作者:白云青鸟 更新时间:2025-02-14 21:13:47 源网站:2k小说网
  金丰商务大厦。

  快到傍晚时,办公室外传来了敲门声。

  方骏抬头看了一眼,便过去开门了。

  等她再走回来,身后跟着一个戴眼镜的瘦削年轻人,看上去不到三十岁,文质彬彬。

  方骏:“这是公司法务部的同事,司大庆。”

  司大庆脸面方方正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对许晨道:

  “小许老师好,许总让我找您……

  有一份合同,他说还是让你把关一下。”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合同文件,递到了许晨的面前。

  许晨看了眼,竟然是生产线引进的合同。

  “司老师稍等下,我看一眼。”

  司大庆:“好嘞,我等一下,不急。”

  许晨很快把合同过了一遍,并没有什么问题,便递了回去。

  “什么时候去签?”许晨问道。

  方骏开口道:

  “估计就这两天,还在等许总的通知。”

  许晨忽然想起一事,对司大庆说道:

  “司老师,我这也有些合同和法律问题,回头还要请教你呢!”

  司大庆赶紧说道:

  “小许老师,有事您随时找我就行!”

  许晨笑着道:“那你留我一个**,过两天我还真有事得找你。”

  ……

  结果第二天下午,许知泉便带着方骏和司大庆,飞到苏省去签合同了。

  一切顺利的话,进了8月份,晨风科技的电动车生产线,便可以正式建起来了。

  同时在推进的,还有另外两件事情。

  一是晨风电动车首款产品“晨风冰动力”的设计工作。

  杨从新在省城和京城各找了一家设计公司,正在分别出方案。

  当然设计方案并不会天马行空,还是基于一款当前生产线本身就能生产的成熟产品,去做一些设计元素的优化。

  第二是电池、电机等成品配件的采购,许知泉已经找了国内几家公司在谈了。

  许知泉的关系开拓能力很强,电动车厂其实也还没有正式开始干,却已经在上下游供应链的圈子里,认识了一圈的人。

  接下来许知泉会越来越忙,去苏省签完合同后,他会直接飞到粤省去看电池。

  另外,许知泉8月份还要去一趟京城,说是找到了华科院物理所的科学家,正在看一种有竞争优势的电机技术。

  这个资源是吴永铭给介绍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去拜访一下。

  如果这项技术真的靠谱,并且有机会引进的话,那么晨风科技的第一款产品,便有可能在市场上打出差异化的优势。

  当然这事儿难度很高,许知泉去京城华科院也带着些“碰运气”的心理成分。

  ……

  创业艰难,目前资金压力还是很大。

  董事长许知泉飞来飞去,也都是坐着经济舱。

  而老板许知泉这么拼,厂里的职工从上到下也都看在眼里。

  无论是旧厂改造还是新厂建设,每个人都是鼓足了干劲儿。

  工会**张民恩,制作了些鼓舞人心的标语挂在厂里各处,颇有些上世纪特殊年代的振奋气息。

  ……

  ……

  谢冰冉参赛全运会的配套宣传方案,市宣传部再次联系了许晨。

  那位冯思良主任,为此还专门跑了一趟金丰商务大厦的办公室,跟许晨说再不去汇报时间就真的来不及了。

  上次谢冰冉拍市里的宣传片,便是这位冯主任跟进的,对于许晨和谢冰冉的关系,他也大致了解。

  “小许老师,您真得去汇报了!

  东晨广告这边,是曲秘书给推荐到我们宣传部这边的。

  所以领导非常重视,对您的方案还是非常期待的。

  另外,目前几家省城媒体公司提交的方案,领导也还没有特别钟意的,所以也在等着您这边的汇报呢!”

  曲飞是吴永铭的秘书,他把许晨推荐过去,宣传部的领导自然会重视。

  何况现在吴永铭又高升了一级,宣传部的领导只怕是更加重视了。

  许晨又拖了两天时间,把方案认真写了写。

  他拖了这么久去汇报,一方面是怕过早汇报领导会提各种意见,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方案的绝对自信。

  许晨最开始接到需求时,便构思了一个方案出来。

  但后来想了下,有些担心那个方案创意性太强,市里上年纪的领导还真未必会买账。

  于是许晨在原本方案的基础上,加了些领导几乎“无法拒绝”的内容,让东晨广告的方案变得“不可替代”。

  对于这次汇报,许晨也是有信心“一锤定音”的。

  ……

  那天上午,冯思良主任约好了会议,许晨便抱着电脑去汇报了。

  李锐开车把许晨送到市里,冯思良已经在楼下等候。

  许晨跟着冯思良上楼,一路来到了一间大会议室。

  推门而进,却见会议室中,至少坐了二三十人。

  冯思良拉着许晨,先给他介绍了下会议室里的人。

  除了市宣传部的几个主任、副主任之外,竟然还有市电视台和两家报纸的领导。

  许晨客客气气,却也不卑不亢。

  掏出名片,双手捧着一一认识。

  说起来这“东晨广告创意总监”的名片,还是在沪城时印出来的……

  面前几个电视台、平面媒体的领导看到许晨,还是露出了明显的诧异神色。

  他们实在是没想到,这个曲秘书推荐过来的人,竟然是个这么年轻的人。

  看上去,都未必能有二十岁。

  事实上,由于工作属性的关系,这些中年领导确实是更喜欢跟有年岁的人打交道的,毕竟交流语境都会更接近一些。

  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保守和落伍。

  这也是后来很多国内的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逐渐落寞乃至销声匿迹的原因之一……

  而面对看上去稚嫩的许晨,这几个市电视台、市报纸的领导们,一时间却不知该拿什么心态来结交了。

  可能从心底里,他们已经有些瞧不上面前的年轻人了。

  年纪这么小,怎么可能拿出什么靠谱的方案……

  但他偏偏又是曲秘书介绍过来的,却又没人敢不重视。

  有人不禁猜测,这个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的许晨,不会跟大领导有些不为人知的深刻关系吧?

  可明明领导姓吴,也没听说领导家里有姓许的亲戚来着……

  而市电视台的那位副台长,却隐约有了一丝猜测。

  当许晨去坐下后,他忍不住跟身边人分析:

  “领导家的姑娘,好像差不多同样年纪,说不定就是谈婚论嫁的状态。”

  其他人偷偷瞄了眼许晨,见他唇红齿白、高高帅帅的模样,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那他的家里环境,也应该不一般啊!”

  “东晨广告……是不是最近老接受报导的本地明星企业东晨集团?”

  许晨正在忙着打开电脑,接上投影,自然不知道那些人的私下议论。

  ……

  没过一会儿功夫,会议室的大门被推开了。

  一行几人走了进来,打头的那位领导满面春风,笑着便走了进来:

  “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众人随之纷纷站起,冯思良赶紧帮着许晨介绍。“这是咱们市宣传部的大领导,夏刚夏书记。

  这位是东晨广告的创意总监,许晨。”

  夏刚上下打量着许晨,笑了笑说道:

  “实在是没想到啊……

  难怪曲秘书称呼你是‘小许老师’,他也没跟我说是这等少年英才啊!”

  许晨自然乖巧的笑了笑,却没有刻意卖弄情商多说什么。

  冯思良:

  “许晨老师咱们开始汇报吧,领导等下还有别的会议。”

  夏刚笑了笑:

  “我主要是来旁听的,主要的意见,还是他们几位专家来定夺。”

  “几位专家”,说的是那几位电视台、平面媒体的领导。

  但任谁都知道,最终意见还是要听领导的。

  ……

  夏刚一脸和善在中间位子上坐下,等待许晨投影的时候,转头对冯思良低声说了句:

  “怎么年纪这么小?”

  冯思良内心有些崩溃,之前明明跟领导提过一嘴,此刻却又“不知情”了。

  但冯思良也没办法埋怨领导,只能低声回道:

  “因为是曲秘书推荐的,所以也没有询问具体信息。”

  ……

  ……

  许晨点击了下鼠标,投影幕布上出现了两行文字:

  【天才少女,天城名片】

  【从天城走向全国,让全国认识天城】

  领导夏刚目光扫过这两句话,面色忽然变得郑重起来。

  他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竟是用笔把这两句话抄了下来。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电视台、平面媒体的专家,也面色正了正。

  许晨还没有开口说一个字,这两句话便先声夺人,拉住了所有人,尤其是领导的注意力。

  只因这两句话,紧紧扣住了这次宣传的最根本目的、最核心目标。

  而宣传部部长夏刚之所以抄下这两句话,是忽然觉得下个月跟市委汇报时,这两句话倒是非常好用、非常合适。

  比秘书写的那些又臭又长的大段文章,要简单精确了太多……

  夏刚放下笔,又拿起那张“东晨广告创意总监”的名片,思索着认真看了看。

  许晨不疾不徐,开始了方案汇报:

  “天才少女谢冰冉,从家乡天城出发走向了全国,也要让全国知道和认识天城……”

  “但我们面临两个挑战:

  第一,我们能调动的,几乎只有天城本地媒体,报导宣传也仅能覆盖天城居民。

  这样实现不了向全国人民介绍天城的目的……”

  “第二,即使我们能调动全国的媒体,生硬的宣传‘天城是谢冰冉的家乡’也毫无意义。

  冠军有很多,每个冠军都有一个家乡。

  ‘冠军的家乡’这个概念很好,但还不够给天城加分。”

  一番话落地,领导的神色更加认真了几分。

  硕大的会议室内,变得很安静。

  许晨故意顿了顿,目的是看一下反馈。

  夏刚又放下笔,开口道:

  “说的非常好!”

  他转头看向身后的几人,那几个都是市宣传部的人:

  “之前你们给我的方案,以及几家媒体公司提报的方案……

  你们现在知道,问题都出在哪里了吗?”

  那几人面露窘迫,低头认真听着。

  夏刚:“刚刚许晨老师说的,便是核心问题。

  无论是你们的方案,还是媒体公司的方案,最后都是落到一些生硬的新闻通稿、电视报导上。

  生硬的宣传‘天城是谢冰冉的家乡’是对的,但明显是不够的!”

  那几人似乎是听懂了,又似乎没听懂,却都认真点了点头。

  夏刚看向许晨,笑着开口道:

  “许晨老师继续,我很期待。”

  许晨点了点头,不疾不徐继续讲道:

  “刚刚夏书记,点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

  用媒体去生硬的宣传‘天城是谢冰冉的家乡’意义不大。

  我们需要换一种概念,来表达这层意思。

  换一种更有情感、更动人的方式,而不是举着大喇叭喊。”

  许晨点击鼠标,投影幕布上出现一段话:

  【谢冰冉,我在天城很想你……】

  【天才少女离开天城,独自在异地他乡征战…她是否想家?】

  【天城‘亲友’,远在千里之外为她加油…爱她的人,也在默默想她。】

  许晨娓娓道来:

  “与其去生硬的报导‘天城是谢冰冉家乡’,不如去表达她对家乡的想念。

  与其去宣传‘谢冰冉是天城的名片’,不如去表现家乡人对谢冰冉的珍视……”

  “我们市宣传部,专门申请了预算来做宣传推广。

  与其去买新闻稿、铺新闻版面,不如让谢冰冉想念的人,去赛场为她加油……

  让想念谢冰冉的人,去千里之外看她……”

  “这便是今天方案的第一部分:

  ‘天城亲友团’,远赴千里为谢冰冉加油……

  我们去做生硬的新闻宣传,不如直接的表达关怀与爱意。

  而真实的爱意与情感,才具备最强的打动力与传播力。

  ‘天城亲友团’远赴羊城为谢冰冉加油,谢冰冉在异地他乡见到她想见的、思念的故乡人……

  这样的故事,本身便有无数动人瞬间,而那些动人的瞬间,将会比一千一万篇新闻通稿,要更具传播力。

  让全国人民看到,谢冰冉与自己故乡天城,是如何互相爱着。

  而家乡天城、家乡的人,那些谢冰冉想念的、爱着的人……

  又是如何在千里之外,在过去和未来的无数岁月,为她提供了多少的精神支撑与慰藉。”

  ……

  会议室里很安静。

  夏刚书记皱眉沉默了会儿,然后忽然笑了笑,抬手鼓起了掌。

  人们跟着鼓掌,神情皆是有些动容。

  ……

  许晨一言不发,等着掌声结束。

  汇报,是为了说服领导和听众,难免会有刻意的情绪渲染与夸张。

  除去那些为了打动听众刻意添加的语汇,许晨表达的内核却也是源自真情实感。

  当许晨接到市里的这个宣传需求,便想起了高考完的那几天。

  当时谢冰冉回学校**毕业手续,李锐开车把许晨和冰哥送到了一中的门口。

  开车的一路上,李锐沉默无言。

  下车时,李锐几次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对谢冰冉说了句:

  “冰哥,兄弟们都挺想你的……”

  冰哥一言不发,拍了拍李锐的肩膀,帮他点燃了一根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