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的安装已经七七八八了,目前正在做技术调试。
两个苏省过来的专家还在厂里,每天按点上下班,盯着产线设备,同时教导厂里的技术团队,倒是认真负责。
杨从新不太会“招待”人,许知泉便安排行政主管吴悦帮忙,隔三差五带着两个技术专家吃吃饭、玩一玩。
保证两个专家心情愉悦,生产线的落地也便安稳很多。
……
晨风科技引入最新电机技术的事情,目前公司仅限不到十个人知道。
许知泉也专门吩咐,一定要对两个苏省的专家保密。
毕竟是未来的同行业竞争对手,还是把晨风科技的一个技术底牌藏一下为好。
许知泉和杨从新去京城签“技术买断合同”时,也顺便把“电机采购合同”签了。
华科院本身有合作的电机厂,就在津市,给到的报价也有一定优惠。
许知泉也和许晨商量过,等未来资金充裕了,可以考虑收购或自己建一个电机厂,这样更利于技术沉淀和升级。
华科院物理所那边,许知泉这次过去也算是建立了一下人脉关系。
将来可以考虑建立更长线的合作,甚至直接挖一两个技术人才过来。
许知泉和许晨提起,那里面的几个博士、硕士生给导师“打工”,其实薪水低得可怜,将来是有机会挖过来的。
现在杨从新团队的技术底子还是稍显薄弱,后面考虑做技术升级,还是考虑补充高端人才进来。
另外,许知泉也从华科院那里,想办法了解了更多相关制造领域的信息。
目前国内比较好的制造生产线,都还是来自于日德。
等晨风科技有了一定规模和积累之后,还是要考虑从日德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线。
对此,许知泉回来后也跟吴永铭简单聊过。
目前国家也鼓励海外的先进技术引入,市里和省里还能匹配相应的帮扶政策。
不过这是后话,当下也并不着急。
……
……
晨风科技园区,综合楼大会议室。
这天中午,杨从新组织了一个内部闭门会议,参会的也还是最核心的那几人。
“目前的几个产品设计方案,都已经回收回来了。
我们需要尽快选定一个方向,再修改几轮就需要尽快往后推动了……”
设计方案来自京城和省城的几家设计院和设计公司,都是做过摩托车、电动双轮车工业设计的有经验公司。
其中有两家能力强一些,曾参与过津市、锡市两个电动车公司的产品设计。
他们除了工业设计,也还能配合技术设计及后续的生产环节。当然相应的报价也会高一些。
……
杨从新了将近一个小时,把几个产品方案都投屏展示完了。
其中有两三个方案,还是挺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受。
当众人开始认真讨论,便还是陷入了一些争论之中……
“踏板形式的方案当然好,但是总体造价怕是要超过两千块了,这种偏高端的产品咱们来卖,能否卖出去是个问题。
毕竟也还没人听过晨风电动车……”
“带脚蹬子的这种电动车,我们在津市看到不少,当地人基本也都是骑这种……”
“但在南方,就几乎见不到脚蹬子了,不知道是供给侧的原因,还是用户喜好的原因。”
“这款的造型设计,倒是符合‘晨风冰动力’这个名字的联想,看上去挺有科技感的。”
“还有个问题是,我们的目标用户。现在的整体设计风格,有的明显偏女性,有些明显偏男性……”
……
……
许知泉抽着根烟默默听着,忍不住转头看了眼许晨。
他心中想的是,把那个郭亮招进来可真是很正确的决定。
明显在这个产品讨论会上,郭亮的贡献度非常大。
杨从新和另外两个技术线的主管,关注点都太偏向产品和技术,几乎考虑不到市场需求、用户喜好。
而郭亮的出现,则恰恰跟他们形成了互补。
现场还有方骏在场,她面前摊开个本子,还摆了个计算器。
她几乎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但每当预算明显要超标时,她便会伸手打断,冰冷的说一句:
“超预算了,做不了。”
……
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后,“战况”稍歇。
众人把目光投向老板许知泉,许知泉抽着烟,却又转头看了眼坐在后排的许晨。
许晨捧着一盘葡萄在吃,看上去有些无辜。
“小许总怎么看?”许知泉笑着开口道。
许晨想了想:“其实刚刚讨论的都差不多了,结论也比较明朗了。”
几人有些面面相觑,其实刚刚的讨论并没有达成共识。
有几个方案很快出局了,但最终还是有两个方案摆上台面,陷入了一些争吵撕扯。
现场几人里,只有杨从新和方骏跟许晨做过项目,知道这位“小许总”的眼界和本事。
当初光明厂的收购竞标,在绝对弱势的情况之下,小许总的一系列操作下,竟然把东晨股份变成了最终赢家。
杨从新手下的两个技术主管,只知道许晨是老板的儿子,至今也就见过一两面,其实并不知晓他在公司和项目里的角色。
但听说他还没读大学,以为今天只是来旁听的……
郭亮也算是见识过许晨的本事,见他开口,心中还是有些期待。
……
许晨又低头想了想:
“我也只说个人的看法,还是要看大家的讨论,以及最后‘许总’的决策……”
“好些结论,其实前面也都讨论到了,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目前国内的电动双轮车还没形成规模化,但总体已经分成南北两派。”
“北派其实就是津市为主的两三家企业,还有周边一些小作坊。
整体产品都是‘简易’路线,很像是自行车加上个电池,带着脚蹬子。
造价便宜,目前北方市场基本都是这种……”
“南派就是苏省的几家企业,咱们引进的生产线,也是苏省的。
产品设计偏向于‘豪华’,有类似摩托车的踏板,造型也会时尚一些。
造价贵了大几百,覆盖南方市场……”
这些结论,是当前的市场现状。
其实现场几人隐约都有感受,但并未形成完整的认知。
许晨作为重生回来的人,前世对国内电动车的发展历程还是有所了解,这与他在前世时,曾经参与过一个电动车的推广项目有关。
“北简易、南豪华”,是零几年到一几年左右,整体电动车市场的产品格局。
形成原因方方面面,最核心的可能还是产业集群和消费者认知的关系……
许晨接着道:
“电动双轮车,其实有两个区分的联想方向:
第一种,‘电动自行车’。
是对自行车的升级,相当于自行车加上个电池电机……
第二种,‘电动摩托车’。是摩托车的降级,相当于把摩托车的油箱发动机,换成电池电机……
这其中没有好坏,自行车家家户户都有,认知度高。‘电动自行车’,推广起来比较容易理解。
这也是大部分人,会把电动双轮车,叫作电动自行车的原因……
摩托车相对比较高端,用的人少。但也就意味着高端。
‘电动摩托车’,听上去比电动自行车要有面子些……”
“综合来讲,目前跳出来的两个方案……
一个就是‘电动自行车’,偏北派的市场风格,造型简单,有脚蹬子,造价便宜。
一个就是‘电动摩托车’,偏南派的风格,造型时尚,有类似摩托车的踏板,造价贵不少……”
众人又看了看投影幕布上的两个方案,确实是如许晨所讲。
其实这些都算是浅显的洞察,但如果不是许晨说出来,还真未必可以意识到。
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概念比较,一开始还真是没有想到。
许晨接着道说:
“我个人,倾向于‘电动摩托车’的方向,也就是带踏板的、豪华型的高端产品。
我们如果做‘简易型’的产品,基本上没有竞争力。
津市的几个厂子都在生产这类电动车,价格也已经打到很便宜了。
咱们除非不赚钱,牺牲利润去倾销,才有机会打开市场……”
“现在南方的‘豪华型’电动车,在北方还没有大的经销举措。
我们在北方市场推出带踏板的、豪华型的车子,相较于津市的‘简易型’便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当然定价上,可能我们还是要牺牲一些利润,不能定价过高。
否则用户还是会贪便宜,去选择简易型的产品……
不过当前市场情况下,各家的定价都还是有很大利润空间的,也就给了我们操作的空间和幅度。”
杨从新轻轻点了点头,却又开口问道:
“你觉得哪个定价区间合适?”
许晨想了想:
“要结合成本去看……
我的建议是,价格上比北方主流‘简易型’产品贵15-25%。
成本上,控制在比其高20%-30%的区间。
利润上,10%-20%差不多了……”
他顿了顿:
“以这三个标准,平衡各方面的成本和最终定价。
基本上就可以保证咱们的利润,同时也有一个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
郭亮想了想,点头说道:
“这个算法,倒是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他又看向杨从新和方骏:
“那产品的造价上,还是得仔细盘一下。”
许晨接着道:
“还有一个,我们的定价,最好比南方、苏省的‘豪华型’产品,能低10%-25%左右……
我估计一年之内,南方的那两家公司,也会开始尝试打开北方市场的经销了。
这样等他们进来时,我们的产品还是有价格优势的。
他们全国统一定价,也没办法南北方价格差异过大……”
杨从新扶了扶黑框眼镜:
“这样的话,方案基本就确定是这个方向了。”
说着,他指了指投屏上的一个产品图。
“不过在造价上,我们还是得仔细算一算,也会影响具体的整配件采购等等……”
许晨点了点头:
“我的建议,也是这个设计方向。
当然一些具体细节还是可以优化一下,主要是一些设计元素和颜色上的。
我建议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做四种有差别的概念图出来,郭总拿去做一下用户调研。”
郭亮笑着道:“我刚想说呢,车子的外形设计,最好还是看一下真实消费者喜好和反馈。”
许晨点了点头:
“目前的这个方案,有些太偏女性用户了。
我建议我们的第一款产品,还是稍微普适一些。
在性别感受上无需特别女性或者特别男性,偏中性一些,这样覆盖的用户面也会大一些。”
郭亮:“是这个道理,目前这一版的造型,很多男性用户可能就不会买。”
方骏插了句嘴:
“就是要中性一些的设计,这样跟代言人冰哥的形象也还匹配。”
许晨哈哈笑了笑:“方骏老师说的在理!”
他掏出手机,翻了翻几个文件:
“杨主任,我发了几个图片给你。
这是我找外面的设计师,给‘晨风科技’和‘晨风冰动力’做的logo标志,后面迭代产品设计,可以直接把logo印上去。”
杨从新收了文件,这便投屏到了幕布之上。
众人盯着瞧了瞧,忍不住心中皆是有些赞叹。
“你还真别说,把这俩logo放上去,真就显得高端了!”
“这个好啊,再调整一下车子的设计,我看已经是国内最好看的电动车了!”
……
许晨的一通输出,很快便是达成了共识。
尤其两个logo摆上去后,会议室众人对晨风科技的新产品,瞬间便感觉有了更大信心。
杨从新忍不住有些感慨,“小许总”真的是不一般。
他又想起当初做收购方案时的种种,当时方骏让去咨询许晨,杨从新刚开始还心有怀疑来着……
而杨从新的两个下属,那两个年轻的技术主管,此刻却更是讶异。
原来许总的儿子“小许总”,竟然也是公司的“决策核心”。
最关键的是,他说的都好有道理……
他们先前没跟许晨开过会,此刻还是觉得惊讶异常。
他不是刚刚高中毕业,还没读大学的吗?是如何做到专业度这么高的?
产品、设计、市场、定价……怎么感觉他什么都懂?!……
郭亮仰头看着投屏,心中亦是有些欣喜。
他忍不住心想,自己加入晨风科技,看来真是个正确的决定。
其实他当初能够答应下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确实是出于对许晨的信任。
毕竟跟许晨结识的半年时间里,这位“小许老师”确实给了他太多的震撼和惊喜。
……
方骏始终面无表情,转头看向许知泉道:
“许总,怎么看?”
许知泉爽朗的笑了笑,把烟头丢在烟灰缸里:
“同意!”
(本章完)
两个苏省过来的专家还在厂里,每天按点上下班,盯着产线设备,同时教导厂里的技术团队,倒是认真负责。
杨从新不太会“招待”人,许知泉便安排行政主管吴悦帮忙,隔三差五带着两个技术专家吃吃饭、玩一玩。
保证两个专家心情愉悦,生产线的落地也便安稳很多。
……
晨风科技引入最新电机技术的事情,目前公司仅限不到十个人知道。
许知泉也专门吩咐,一定要对两个苏省的专家保密。
毕竟是未来的同行业竞争对手,还是把晨风科技的一个技术底牌藏一下为好。
许知泉和杨从新去京城签“技术买断合同”时,也顺便把“电机采购合同”签了。
华科院本身有合作的电机厂,就在津市,给到的报价也有一定优惠。
许知泉也和许晨商量过,等未来资金充裕了,可以考虑收购或自己建一个电机厂,这样更利于技术沉淀和升级。
华科院物理所那边,许知泉这次过去也算是建立了一下人脉关系。
将来可以考虑建立更长线的合作,甚至直接挖一两个技术人才过来。
许知泉和许晨提起,那里面的几个博士、硕士生给导师“打工”,其实薪水低得可怜,将来是有机会挖过来的。
现在杨从新团队的技术底子还是稍显薄弱,后面考虑做技术升级,还是考虑补充高端人才进来。
另外,许知泉也从华科院那里,想办法了解了更多相关制造领域的信息。
目前国内比较好的制造生产线,都还是来自于日德。
等晨风科技有了一定规模和积累之后,还是要考虑从日德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线。
对此,许知泉回来后也跟吴永铭简单聊过。
目前国家也鼓励海外的先进技术引入,市里和省里还能匹配相应的帮扶政策。
不过这是后话,当下也并不着急。
……
……
晨风科技园区,综合楼大会议室。
这天中午,杨从新组织了一个内部闭门会议,参会的也还是最核心的那几人。
“目前的几个产品设计方案,都已经回收回来了。
我们需要尽快选定一个方向,再修改几轮就需要尽快往后推动了……”
设计方案来自京城和省城的几家设计院和设计公司,都是做过摩托车、电动双轮车工业设计的有经验公司。
其中有两家能力强一些,曾参与过津市、锡市两个电动车公司的产品设计。
他们除了工业设计,也还能配合技术设计及后续的生产环节。当然相应的报价也会高一些。
……
杨从新了将近一个小时,把几个产品方案都投屏展示完了。
其中有两三个方案,还是挺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受。
当众人开始认真讨论,便还是陷入了一些争论之中……
“踏板形式的方案当然好,但是总体造价怕是要超过两千块了,这种偏高端的产品咱们来卖,能否卖出去是个问题。
毕竟也还没人听过晨风电动车……”
“带脚蹬子的这种电动车,我们在津市看到不少,当地人基本也都是骑这种……”
“但在南方,就几乎见不到脚蹬子了,不知道是供给侧的原因,还是用户喜好的原因。”
“这款的造型设计,倒是符合‘晨风冰动力’这个名字的联想,看上去挺有科技感的。”
“还有个问题是,我们的目标用户。现在的整体设计风格,有的明显偏女性,有些明显偏男性……”
……
……
许知泉抽着根烟默默听着,忍不住转头看了眼许晨。
他心中想的是,把那个郭亮招进来可真是很正确的决定。
明显在这个产品讨论会上,郭亮的贡献度非常大。
杨从新和另外两个技术线的主管,关注点都太偏向产品和技术,几乎考虑不到市场需求、用户喜好。
而郭亮的出现,则恰恰跟他们形成了互补。
现场还有方骏在场,她面前摊开个本子,还摆了个计算器。
她几乎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但每当预算明显要超标时,她便会伸手打断,冰冷的说一句:
“超预算了,做不了。”
……
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后,“战况”稍歇。
众人把目光投向老板许知泉,许知泉抽着烟,却又转头看了眼坐在后排的许晨。
许晨捧着一盘葡萄在吃,看上去有些无辜。
“小许总怎么看?”许知泉笑着开口道。
许晨想了想:“其实刚刚讨论的都差不多了,结论也比较明朗了。”
几人有些面面相觑,其实刚刚的讨论并没有达成共识。
有几个方案很快出局了,但最终还是有两个方案摆上台面,陷入了一些争吵撕扯。
现场几人里,只有杨从新和方骏跟许晨做过项目,知道这位“小许总”的眼界和本事。
当初光明厂的收购竞标,在绝对弱势的情况之下,小许总的一系列操作下,竟然把东晨股份变成了最终赢家。
杨从新手下的两个技术主管,只知道许晨是老板的儿子,至今也就见过一两面,其实并不知晓他在公司和项目里的角色。
但听说他还没读大学,以为今天只是来旁听的……
郭亮也算是见识过许晨的本事,见他开口,心中还是有些期待。
……
许晨又低头想了想:
“我也只说个人的看法,还是要看大家的讨论,以及最后‘许总’的决策……”
“好些结论,其实前面也都讨论到了,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目前国内的电动双轮车还没形成规模化,但总体已经分成南北两派。”
“北派其实就是津市为主的两三家企业,还有周边一些小作坊。
整体产品都是‘简易’路线,很像是自行车加上个电池,带着脚蹬子。
造价便宜,目前北方市场基本都是这种……”
“南派就是苏省的几家企业,咱们引进的生产线,也是苏省的。
产品设计偏向于‘豪华’,有类似摩托车的踏板,造型也会时尚一些。
造价贵了大几百,覆盖南方市场……”
这些结论,是当前的市场现状。
其实现场几人隐约都有感受,但并未形成完整的认知。
许晨作为重生回来的人,前世对国内电动车的发展历程还是有所了解,这与他在前世时,曾经参与过一个电动车的推广项目有关。
“北简易、南豪华”,是零几年到一几年左右,整体电动车市场的产品格局。
形成原因方方面面,最核心的可能还是产业集群和消费者认知的关系……
许晨接着道:
“电动双轮车,其实有两个区分的联想方向:
第一种,‘电动自行车’。
是对自行车的升级,相当于自行车加上个电池电机……
第二种,‘电动摩托车’。是摩托车的降级,相当于把摩托车的油箱发动机,换成电池电机……
这其中没有好坏,自行车家家户户都有,认知度高。‘电动自行车’,推广起来比较容易理解。
这也是大部分人,会把电动双轮车,叫作电动自行车的原因……
摩托车相对比较高端,用的人少。但也就意味着高端。
‘电动摩托车’,听上去比电动自行车要有面子些……”
“综合来讲,目前跳出来的两个方案……
一个就是‘电动自行车’,偏北派的市场风格,造型简单,有脚蹬子,造价便宜。
一个就是‘电动摩托车’,偏南派的风格,造型时尚,有类似摩托车的踏板,造价贵不少……”
众人又看了看投影幕布上的两个方案,确实是如许晨所讲。
其实这些都算是浅显的洞察,但如果不是许晨说出来,还真未必可以意识到。
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概念比较,一开始还真是没有想到。
许晨接着道说:
“我个人,倾向于‘电动摩托车’的方向,也就是带踏板的、豪华型的高端产品。
我们如果做‘简易型’的产品,基本上没有竞争力。
津市的几个厂子都在生产这类电动车,价格也已经打到很便宜了。
咱们除非不赚钱,牺牲利润去倾销,才有机会打开市场……”
“现在南方的‘豪华型’电动车,在北方还没有大的经销举措。
我们在北方市场推出带踏板的、豪华型的车子,相较于津市的‘简易型’便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当然定价上,可能我们还是要牺牲一些利润,不能定价过高。
否则用户还是会贪便宜,去选择简易型的产品……
不过当前市场情况下,各家的定价都还是有很大利润空间的,也就给了我们操作的空间和幅度。”
杨从新轻轻点了点头,却又开口问道:
“你觉得哪个定价区间合适?”
许晨想了想:
“要结合成本去看……
我的建议是,价格上比北方主流‘简易型’产品贵15-25%。
成本上,控制在比其高20%-30%的区间。
利润上,10%-20%差不多了……”
他顿了顿:
“以这三个标准,平衡各方面的成本和最终定价。
基本上就可以保证咱们的利润,同时也有一个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
郭亮想了想,点头说道:
“这个算法,倒是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他又看向杨从新和方骏:
“那产品的造价上,还是得仔细盘一下。”
许晨接着道:
“还有一个,我们的定价,最好比南方、苏省的‘豪华型’产品,能低10%-25%左右……
我估计一年之内,南方的那两家公司,也会开始尝试打开北方市场的经销了。
这样等他们进来时,我们的产品还是有价格优势的。
他们全国统一定价,也没办法南北方价格差异过大……”
杨从新扶了扶黑框眼镜:
“这样的话,方案基本就确定是这个方向了。”
说着,他指了指投屏上的一个产品图。
“不过在造价上,我们还是得仔细算一算,也会影响具体的整配件采购等等……”
许晨点了点头:
“我的建议,也是这个设计方向。
当然一些具体细节还是可以优化一下,主要是一些设计元素和颜色上的。
我建议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做四种有差别的概念图出来,郭总拿去做一下用户调研。”
郭亮笑着道:“我刚想说呢,车子的外形设计,最好还是看一下真实消费者喜好和反馈。”
许晨点了点头:
“目前的这个方案,有些太偏女性用户了。
我建议我们的第一款产品,还是稍微普适一些。
在性别感受上无需特别女性或者特别男性,偏中性一些,这样覆盖的用户面也会大一些。”
郭亮:“是这个道理,目前这一版的造型,很多男性用户可能就不会买。”
方骏插了句嘴:
“就是要中性一些的设计,这样跟代言人冰哥的形象也还匹配。”
许晨哈哈笑了笑:“方骏老师说的在理!”
他掏出手机,翻了翻几个文件:
“杨主任,我发了几个图片给你。
这是我找外面的设计师,给‘晨风科技’和‘晨风冰动力’做的logo标志,后面迭代产品设计,可以直接把logo印上去。”
杨从新收了文件,这便投屏到了幕布之上。
众人盯着瞧了瞧,忍不住心中皆是有些赞叹。
“你还真别说,把这俩logo放上去,真就显得高端了!”
“这个好啊,再调整一下车子的设计,我看已经是国内最好看的电动车了!”
……
许晨的一通输出,很快便是达成了共识。
尤其两个logo摆上去后,会议室众人对晨风科技的新产品,瞬间便感觉有了更大信心。
杨从新忍不住有些感慨,“小许总”真的是不一般。
他又想起当初做收购方案时的种种,当时方骏让去咨询许晨,杨从新刚开始还心有怀疑来着……
而杨从新的两个下属,那两个年轻的技术主管,此刻却更是讶异。
原来许总的儿子“小许总”,竟然也是公司的“决策核心”。
最关键的是,他说的都好有道理……
他们先前没跟许晨开过会,此刻还是觉得惊讶异常。
他不是刚刚高中毕业,还没读大学的吗?是如何做到专业度这么高的?
产品、设计、市场、定价……怎么感觉他什么都懂?!……
郭亮仰头看着投屏,心中亦是有些欣喜。
他忍不住心想,自己加入晨风科技,看来真是个正确的决定。
其实他当初能够答应下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确实是出于对许晨的信任。
毕竟跟许晨结识的半年时间里,这位“小许老师”确实给了他太多的震撼和惊喜。
……
方骏始终面无表情,转头看向许知泉道:
“许总,怎么看?”
许知泉爽朗的笑了笑,把烟头丢在烟灰缸里:
“同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