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混社会 第72章:魏校长的靠山

小说:都重生了谁还混社会 作者:新一思言 更新时间:2025-02-19 04:20:24 源网站:新笔趣阁
  几万块很少吗?

  可能二三十年后来说,相对没那么可观。

  但问题现在是一九九二年。

  全民年均收入连三千块都没有,平均可支配收入更是低到离谱的时代。

  几万块即使是眼前这些教授们,让他们拿那也是拿不出来的。

  本身能被深大条件吸引跑过来搞科研的教授。

  绝大部分也都是还没有功成名就。

  都不是院士,却都有成为院士的梦和相应的实力。

  他们在他们原来工作的地方不受支持,或者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够。

  所以才会跑来研究经费管够,学校在科研方面无限配合的深大。

  他们还不是那帮院士们,可以在国家那里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

  院士们即使不考虑国家的经费支持,他们靠自己的名声和宗派泰山一样的地位。

  也可以在自己的学校,或者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获取足够多的科研经费。

  这些教授都不是。所以当他们知道,来这边才几个月。

  不但科研经费管够,深大还把他们一个个当成了宝。

  成果都还没有,年底居然可以有几万块可以分……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土是土了点,但是英俊的很的年轻人。

  现在是感觉怎么看都怎么好看。

  魏海佑和教授们对过眼神后,再次代表他们跟财神爷表态,“一个月,不,两个星期!子俊你放心,两个星期后我们一定会先把样品机做出来给你看。”

  魏子俊的要求其实并没有多难。

  没要求的话,拿个摩托车的壳子,搞到电池和电机,就连路边有经验一些的摩托佬都能整台“俺寻思”版本的电瓶自行车出来。

  只不过真要这么做,在场的教授们终究会不好意思。

  拿了几千万经费,两三个月就整这么一个东西……说不过去吧?

  魏海佑的想法,就是争取在这半个月内,用上大家目前搞出来的东西。

  好不好用能不能投产先不说,先整个样品给魏子俊一个交代再说。

  “呵呵,那就好。我也好给市一个交代。总不能只拿几张图纸,就去跟他们说我们比霓虹佬和外国鬼的科技先进。”

  魏子俊顺势也跟着笑道。

  “对了,子俊。”魏海佑关心问道:

  “前阵子我听汉勤说,说你跟他说摩托罗拉注意到了五丰电池厂的产品,可能用到了他们的技术,正在调查五丰电子厂,有这件事吗?”

  现在魏海佑对魏子俊旗下各个公司的情况,可以说是格外上心。

  因为按照魏子俊刚才的说法,他那个华夏联合智库公司今年都可以拿钱出来做分红了。

  教授们都能分到几万,那深大作为一个整体比教授们多分点很正常吧?

  百万是不敢想的,几十万十几万或许是有的。

  假设有个三十万,看着不多,但比以前那是真的爽多了。

  更不用说将近三千万的经费砸下来,得益最大的其实不是这些教授们。

  毫无疑问是深大。光学校里本来那些实验室的条件改善就是肉眼可见的,更不用说新建了那么多或者说正在建的实验室。

  而且学校在经费调用上,也多了非常多的余地。

  魏海佑现在也因为魏子俊,在全国学术界的嗓门大了不少。

  前阵子深大搞突然袭击,本身没什么资质传统,却硬要上考古专业。

  这件事被省里和京城的一些人质疑。

  那是直接被魏海佑用南海考古打捞船队这个项目,和深大目前庞大的科研经费怼了回去。

  学术界的思想阵营斗争,没有和谐共存的可能。

  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魏子俊不知道自己重生前魏海佑什么处境。反正现在老魏爽得很,改名魏咬金都没问题,啥教育管理问题都是“魏子俊三板斧”。

  还别说,挺好用,毕竟深大现在没有哪个教授、副院长或者主任,会说魏子俊的不是。

  这可是财神爷,他放个屁都是对的。

  理论上连高中都上不了的魏子俊,现在是魏海佑这个深大校长在全国学术界最大的依仗。

  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他,特别是同为不受国家重视的省城那些大学们。

  据说逸仙大学一位副校长,某次喝醉酒后嗷嗷叫着说为什么魏子俊不生在羊城,那他们也可以跟着沾沾光……

  不说其他的,就那崭新的十辆夏利小轿车。

  在这个校长们出行很多时候,都只能靠踩自行车的时代。

  生在岭南,大热天出行有空调可以吹的小轿车就够让人爽的了。

  “对,有这事。”

  魏子俊笑着开口:

  “这也是今天我过来的第二个原因。我想问一下,如果我想搞一个国产移动通信的编码协议,可以接入邮电局寻呼系统的那种。难度会不会很高?”

  五丰bp机一旦继续做大,把产品卖到全国。

  或者以后他还想卖手机的话,这方面的研究是必须上。

  第一步就是先搞个自己的编码协议。

  先解决了可能被摩托罗拉等国际巨头起诉的隐忧。

  听到他这么问,几个教授和魏海佑等人对视几眼。

  最后还是当仁不让的让和魏子俊关系最好最熟悉,同时也是深大扛把子的魏海佑来讲。

  老魏清大毕业,学的是航空工程,甚至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曾经是空军系统的一员。

  现在军内空军的许多大佬,曾经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京城航空学院教书就教了快二十年。

  今年六十五岁,按理来说已经要退休了。

  但国家教委安排他来深大当校长。

  他还是来了。

  谁叫其他更有资格的学术界大佬们,都不愿意来特区这种学术界上的“穷山僻壤”。

  也就魏海佑这种军人性质的学者不在意这些。

  魏海佑虽然来了,一开始其实也是抱着为国家最后尽一把力,尽量帮忙把深大构架搭起来就好的想法。

  没想到半路却遇到了魏子俊,简直就像跑路南阳的刘备遇到了刚出道的诸葛亮一样。

  原本打算再干几年就退位让贤的魏海佑。

  现在试过了“背后有钱”,在国内学术界里可以肆意狂吠的后。

  老魏现在是一边想把深大弄得更好,一边想让自己在学术界也留些名声。

  他也知道自己本人不是搞学术、科研的料。

  所以就想着成为这些教授们的领头人——“虽然我本人搞学术不行,可是我带的人都是学术巨头”。

  而想要达成余生这一目的。

  魏海佑知道起码在目前必须紧紧抱住财神爷大腿。

  从财神爷身上搞钱出来的同时,还不能让财神爷跑了。

  最好也要让财神爷赚到钱,这样才能可持续的在财神爷身上薅羊毛。

  “移动通信的编码协议嘛?国内目前好像没有民用的?邮电部用的都是外国佬那一套。”

  魏海佑道:“不过正好我前几天和以前一些老朋友通电话。好像有说军用的无线通信协议正在更新,老的编码协议不准备用了。这套东西不知道能不能拿出来改一改,用到民用上面?”

  说到移动通讯的编码协议。虽然在场的教授们都不擅长这个类型。

  但学问知识到了他们这种地步,就算不是他们的领域,多少也能说个一二三。

  “……军用转民用?要是能拿出来授权,再想办法改一改。或许可能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改一改,也许能用?”

  “这方面厉害的,都在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京城邮电大学里。它们的通信工程是全国最好的。”

  “我认识一个前同事,他现在就在京城邮电大学搞科研……”

  “……”

  学阀们内部也是有圈子存在的。

  但由于京城囊括了全国数量最多的优秀大学。

  基本上好的学阀们最后关系都能追溯到京城。

  巧了,深大这边的教授几乎95来自京城。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在学阀圈子里,本来就属于京圈。

  所以喊人才会这么容易。

  缺人,喊人,往京城喊就对了。

  总有一些有本事,但暂时被埋没,或者暂时不受重视的愿意来特区这个“穷山僻壤”再起第二春。

  他们这帮搞电池、化学、机电的是这样。

  没有道理其他学科,比如搞通信工程的就不是这样!sxbiquge/read/76/76014/ )